| | 拼音: kuàng rì chí jiǔ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解釋: 曠:荒廢,耽誤。荒廢時間,拖得很久。
資料來源: 西漢·劉嚮《戰國策·趙策四》:“今得強趙之兵,以杜燕將,曠日持久數歲,令士大夫餘子之力,盡於溝壘。”
例子: 這廝們死守不出,便要~。(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八回)
| kuàng rì chí jiǔ kuàng rì chí jiǔ | | 多費時日,拖得很久。 | kuàng rì chí jiǔ kuàng rì chí jiǔ | | 又稱曠日彌久。曠:拖延。荒廢時日,拖延很久 | | | 一場曠日持久非决定性的戰爭 | | | 耗費時日,拖延很久。《戰國策·趙策四》:“今得強 趙 之兵,以杜 燕 將,曠日持久數歲,令士大夫餘子之力,盡於溝壘。”《三國志·吳志·華覈傳》:“如但固守,曠日持久,則軍糧必乏,不待接刃,而戰士已睏矣。”《明史·楊守隨傳》:“以數萬甲兵討出沒不常之寇,千裏轉輸,曠日持久,恐外患未平,內地先敝。” 劉心武 《立體交叉橋》第五章十八:“後來,她被這曠日持久的事態也弄得麻木了。” | | 曠日持久 ( kuàng rì chí jiǔ )
解 釋 曠:歷時久遠。
出 處 西漢·劉嚮《戰國策·趙策四》:“今得強趙之兵,以杜燕將,曠日持久數歲,令士大夫餘子之力,盡於溝壘。”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劉心武《立體交叉橋》第五章:“後來,她被這~的事態也弄得麻木了。”
這廝們死守不出,便要~。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八回
近義詞 經年纍月、長此以往、長年纍月
反義詞 曇花一現、彈指之間、電光火石
典 故
戰國時期,有個名叫榮蚠的人,被燕國封為高陽君,並派他為統帥,帶領軍隊攻打趙國(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一帶)。榮蚠很會打仗,趙王得到消息後,非常害怕,立即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國相趙勝想出一個辦法,說道:“齊國的名將田單,善勇多謀。我國割三座城池送給齊國,以此作條件,請田單來幫助我們帶領趙軍作戰,一定可以取得勝利。”
但大將趙奢不同意這麽做,他說:“難道我們趙國就沒有大將領兵了嗎?仗還沒有打,就先要割三座城池給齊國,那怎麽行啊!我對燕軍的情況很熟悉,為什麽不派我領兵抵抗呢?”
趙奢還進一步分析道:“第一,即使田單肯來指揮趙軍,我國也不可能一定取勝,也可能敵不過榮蚠,那就是白請他來了;第二,如果田單確實有本領,但他未必肯為我國出力,因為我國強大起來,對他們齊國稱霸不是很不利嗎?因此,他不可能會為我國的利益而認真地對付燕軍。”
接着,趙奢又說:“田單要是來了他一定會把我們趙國的軍隊拖在戰場上,‘曠日持久’,荒廢時間。這樣長久地拖下去,幾年之後,會把我國的人力、財力、物力消耗掉。後果不堪設想!” 但是,趙孝成王和國相趙勝還是沒有聽趙奢的意見,仍然割讓三城,聘請齊國的田單來當趙軍的統帥。結果,不出所料,趙國投入了一場得不償失的消耗戰,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衹奪取了燕國一個小城,卻沒有獲得理想的勝利。 | | - n.: protracted, Prolonged, long-drawn-out
| | - v. traîner en longueur
| | | 不可限量, 天長日久, 前程似錦, 遙遙無期, 前程萬裏, 來日方長, 鵬程萬裏, 萬裏鵬程 | | | 不死不活, 為期不遠, 一彈指頃, 一朝一夕, 一時半霎, 一時半晌, 一時一刻, 事不宜遲, 企足而待, 彈指之間, 當務之急, 刻不容緩, 翹足而待, 計日程功, 轉瞬之間, 霎那之間, 汲汲忙忙, 汲汲皇皇, 指日可下, 指日可待, 流光瞬息, 日不移晷, 曾幾何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