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詩人: 林徽因 Lin Huiyin 人間的季候永遠不斷在轉變
春時你留下多處殘紅,翩然辭別,
本不想回來時同誰嘆息秋天!
現在連秋雲黃葉又已失落去
遼遠裏,剩下灰色的長空一片
透徹的寂寞,你忍聽冷風獨語? 詩人: 歌麯作者 Ge Quzuozhe 詩人: 邁剋爾·布洛剋 Michael Bullock 時間用它的石牙 咬嚙我的生命 一隻在我思想的叢林中的老虎 抓扒它的路 穿過我衰退的眼睛 留下一盞骨頭燈籠 在枯葉間燃燒
一束白發 在風中飄揚 一面被時間以自己的榮譽 升起的旗幟
那跟隨的軍隊 具有着火的手 和那停泊着一排 刀子的弧棱
時間用它的石牙 咬嚙我的生命
目下,現時 雖則時間 受窘,久後必然發跡。——元· 秦簡夫《剪發待賓》 極短的時間 一時間性情上疏散 猶眼下,一時。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捲一:“時間 尚在白衣,目下風雲未遂。” 凌景埏 校註:“時間 ,指目下,目前。” 元 秦簡夫 《剪發待賓》第一折:“雖則時間 受窘,久後必然發跡。”《水滸傳》第七回:“原來是本官 高太尉 的衙內,不認得荊婦,時間 無禮。” 猶立即,馬上。《西遊記》第四回:“如若不依,時間 就打上 靈霄寶殿 ,教他竜牀定坐不成。” 對空間而言,由過去、現在、將來構成的連續不斷的係統。 瞿秋白 《餓鄉紀程》二:“不知道自己的轉變在空間時間 中生出什麽價值。” 艾青 《給太陽》詩:“你是時間 的鍛冶工,美好的生活的鍍金匠。” 有起點和終點的一段時間 。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長在 北平 的書香門第,下棋、賦詩、作畫,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裏占了很多的時間 。” 秦牧 《<語林采英>後記》:“騰出時間 寫這麽一本小書,就可以督促自己進行學習。” 指時間 裏的某一點。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時間 是一個最理想的 北平 的春天下午,溫煦而光明。”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二:“沒有一定的,時間 和地點都沒有一定。” ①物質存在的可用鐘錶來量度的屬性。某一過程的發生、發展、終止,既反映了過程的持續性也反映了順序性。過程的持續性表現為時間 間隔,順序性表現為日期和時刻。
②見“時間 與空間”。 1定義:(物理學定義)時間 是兩時刻之間的時間 間隔。
什麽是時間 ?時間 的本質:時間 是宇宙事件順序的度量、描計。
t=T(U,S,X,Y,Z......)
U-宇宙;S空間,XYZ,......事件,順序
時間 不是自變量,而是因變量,它是隨宇宙的變化而變化。
t=(S1,S2,S3,...,Sn)
以上是Deng's時間 本質、概念、公式:世界事件發生次序的序列。其中,S是事件,S1,S2,S3,...,Sn是事件1,2,3,.....,n發生的順序,時間 就是對這些事件發生順序的排序,標志的計量。 時間的基本概念 The basic concept of time 時間 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 ,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周期,地球繞太陽周期,地球自轉周期,原子震蕩周期等。
1 授時係統
授時係統是確定和發播精確時刻的工作係統。每當整點鐘時,正在收聽廣播的收音機便會播出“嘟、嘟......”的響聲.人們便以此校對自己的鐘錶的 快慢。廣播電臺裏的正確時間 是哪裏來的呢?它是由天文臺精密的鐘去控製的。那麽天文臺又是怎樣知道這些精確的時間 呢?我們知道,地球每天均勻轉動一次,因此,天上的星星每天東升西落一次。如果把地球當作一個大鐘.天空的星星就好比鐘面上表示鐘點的數字。星星的位置天文學家已經很好測定過,也就是說這衹天然鐘面上的鐘點數是很精確知道的。天文學家的望遠鏡就好比鐘面上的指針。在我們日常用的鐘上,是指針轉而鐘面不動,在這裏看上去則是指針“不動”,“鐘面”在轉動。當星星對準望遠鏡時,天文學家就知道正確的時間 , 用這個時間 去校正天文臺的鐘。 這樣天文學家就可隨時從天文臺的鐘面知道正確的時間 。然後在每天一定時間 ,例如,整點時,通過電臺廣播出去,我們就可以去校對自己的鐘錶,或供其他工作的需要。
天文測時所依賴的是地球自轉,而地球自轉的不均勻性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時間 (世界時)精度衹能達到10-9,無法滿足二十世紀中葉社會經濟各方面的需求。一種更為精確和穩定的時間 標準應運而生,這就是“原子鐘”。目前世界各國都采用原子鐘來産生和保持標準時間 ,這就是“時間 基準”,然後,通過各種手段和媒介將時間 信號送達用戶,這些手段包括:短波、長波、電話網、互聯網、衛星等。這一整個工序,就稱為“授時係統”。
2 時區
將地球表面按經綫劃分的24個區域。當我們在上海看到太陽升起時,居住新加坡的人要再過半小時才能看到太陽升起。而遠在英國倫敦的居民則還在睡夢中,要再過8小時才能見到太陽呢。世界各 地的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各自采用當地的時間 , 對於日常生活、交通等會帶來許許多多的不便和睏難。為了照顧到各地區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將本地的時間 換算到別的地方時間 上去。有關國際會議决定將地球表面按經綫從東到西,劃成一個個區域,並且規定相鄰區域的時間 相差1小時。在同一區域內的東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陽升起的時間 最多相差不過1小時。當人們跨過一個區域,就將自己的時鐘校正1小時(嚮西減1小時,嚮東加1小時),跨過幾個區域就加或減幾小時。這樣使用起來就很方便。現今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由於實用上常常1個國傢,或1個省份同時跨着 2個或更多時區,為了照顧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將1個國傢或 1個省份劃在一起。所以時區並不嚴格按南北直綫來劃分, 而是按自然條件來劃分。例如,我國幅員寬廣,差不多跨5個時區,但實際上在衹用東八時區的標準時即北京時間 為準。
3 區時
一種按全球統一的時區係統計量的時間 。 每當太陽當頭照的時候,就是中午12點鐘。但不同地方看到太陽當頭照的時間 是不一樣的。例如,上海已是中午12點時,莫斯科的居民還要經過5個小時才能看到太陽當頭照;而澳大利亞的悉尼人早已是下午2點鐘了。所以如果各地方都使用當地的時間 標準,將會給行政管理、交通運輸、以及日常生活等帶來很多不便。為了剋服這個睏難,天文學家就商量出一個解决的辦法:將全世界經度每相隔15度劃一個區域,這樣一共有24個區域。在每個區域內都采用統一的時間 標準,稱為“區時”。而相鄰區域的區時則相差1個小時。當人們嚮東 從一個區域到相鄰的區域時,就將自己的鐘錶撥快1小時.走過幾個區域就撥快幾個小時。相反當人們嚮西從一個區域到相鄰的區域時,就將自己的鐘錶撥慢1小時.走過幾個區域就撥慢幾個小時。在飛機場等交通中心.常將世界各大城市所對應的區時,用圖表示出來,以方便旅客。
4 格林尼治時間
亦稱“世界時”。 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標準時間 。現在不光是天文學家使用格林尼治時間 ,就是在新聞報刊上也經常出現這個名詞。我們知道各地都有各地的地方時間 。如果對國際上某一重大事情,用地方時間 來記錄,就會感到復雜不便。而且將來日子一長容易搞錯。因此,天文學家就提出一個大傢都能接受且又方便的記錄方法,那就是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時間 為標準。格林尼治是英國倫敦南郊原格林尼治天文臺的所在地,它又是世界上地理經度的起始點。對於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都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時間 記錄下來。一旦知道了格林尼治時間 ,人們就很容易推算出相當的本地時間 。例如,某事件發生在格林尼治時間 上午8 時,我國在英國東面,北京時間 比格林尼治時間 要晚8小時,我們就立刻知道這次事情發生在相當於北京時間 16時,也就是北京時間 下午4時。
中國共分五個時區:
(1)中原時區:以東經120度為中央子午綫。
(2)隴蜀時區:以東經105度為中央子午綫。
(3)新藏時區:以東經90度為中央子午綫。
(4)昆侖時區:以東經75(82.5)度為中央子午綫。
(5)長白時區:以東經135(127.5)度為中央子午綫。 ●時間 是一個描述事件過程長短的類別名詞。
●可以說沒有了“事件”,也就沒有了時間 (您可以試着舉出沒有事件還有時間 的例子)
◆但如果要深入的探討時間 的本質及其擴展問題,就必須引入【全集然文明】專有名詞了。
(下面使用新名詞深入剖析:時間 的本質是什麽?時間 與個體的特殊現象;時間 在物理和幾何上的特性;為什麽每個個體擁有自己的時間 ?不同個體的時間 有什麽關係?認知與年齡的關係;怎麽增加自身時間 ?怎麽節省自身時間 ?)
●時間 的本質是一個“導程”(導事過程)的“長短”(自然萬物都有引導他們存在的東西,簡稱為“導存”;第一次引導事物存在的東西是本質和規律稱之為“一次導存”;因此所有的“事件”都是“導存事件”我們簡稱為“導事”,導件的過程我們簡稱為“導程”)。比如我們一天24小時記錄的是地球“自轉一周”這個“導程”的“長短”,一年則是“公轉一周”的“長短”。而且每個“導存體”(引導存在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導程”!像人們可以同時“看”、“聽”、“嗅”、“吃”、“想”、“踢”、“摸”東西,就是因為“眼”、“耳”、“鼻”、“嘴”、“腦”、“腳”、“手”都是單獨的“導存體”,於是都有自己的“導程”(時間 )。如果我們要把“導程長短”,用一個詞來表示的話,我們稱之為“導程量”;如果我們非要給整個“宇宙”的“導程”取個名字的話,就叫它作“宙程”吧!那麽描述整個宇宙的時間 ,就叫:“宙程量”。
●如果要用“坐標軸”和“綫”來描述“導程量”的話,我們將會發現,大部分用來描述“導程量”的“綫”是“彎彎麯麯”的,這是因為在這些事件的“導存過程”中,是“有快有慢”的。換句話說,很多時候“時間 ”是“彎彎麯麯”的,而不是平坦的,而且每個“導存體”都擁有他們自己的“時間 ”。
◆擴展問題:
1.為什麽不同個體擁有自己的時間
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麽不同的導存體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導程?
於是研究發現:導程存在的基礎是導事的存在,而所有的導事都是由能量所引發的。而大傢知道:所有的物質都是有潛在能量的,所以各種導存體自然都可以觸發各種導事,進而出現導程。這就是為什麽每個不同的導存體都可以擁有自己導程的原因了。
2.不同個體的時間 關係
那麽不同導程之間又有什麽聯繫呢?
而且需要註意的是:這個世界還是資源層和拼合層不斷重複而形成的【拼源世界】/【拼源宇宙】,如:原子核、電子作為資源,拼合成原子;原子作為資源,拼合成分子;分子作為資源,拼合層基因等等;而每一個整體都是一個導存體,都有自己的導程,而且都是不太一樣的。就像:人體有自己的導程,細胞有自己的導程,DNA有自己的導程,有機分子有自己的導程,構成人體的原子也有自己的導程一樣。而且就算人體的導程結束了(人死亡了),但構成人體的原子的導程卻還在繼續!(多麽奇妙呀)
3.認知與人體導程量(年齡)的關係:
因為導程相對於導事而言,所以要判斷一個人的認知程度,需要判斷他對某事物客觀正確認知的程量,而不是身體程量。或者說:並不是一個人的年齡越大,他認知的東西就越多、越正確,而是要看這個人花多少時間 在相關事物的研究和認知上。
4.如何增加自己的導程量(時間 )?
我們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有限的,那麽如何盡量的增長壽命,或讓自己所做的事情繼續有人幫忙進行下去呢?
(1)要讓自己長壽些,那麽就得經常註意飲食、休息和健身了,多瞭解這方面的信息,多健身就好了。
(2)其實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都衹是在引導着各種事物的存在罷了,所以如果能讓自己所導存的一些導件有人繼續導存下去,那麽人們也就基本上沒什麽遺憾了。而在這方面上,可以把自己所處理的各種導事,公佈出來,並展示其重要性,對大傢有哪些意義,而後號召大傢一起來導存它;或者也可以建立一些專門的公司、機構等來進行長期的導存;當然你也可以推薦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和子女進行導存;以上的各種方法都可以讓你所導存的導事不會中斷它的導程。
5.怎樣節省時間 ?
而需要“節省時間 ”的話,就有:增加“導存體”、減小“導存難度”、選擇“導存重點”等方法。
(1)增加導存體;這裏的導存體不衹是人類,也可以是各種機器、動物等等,總之能夠為一個事物提供導存的都可以,所以我們得好好的想想到底都有哪些導存體是可以幫助我們的。
(2)減小導存難度;這裏主要指的是:我們可以可以改變一些導存的方法和路徑,進而就可以減小導存難度了;比如:要計算899988998898998×88777666777=?這道題目,其實就可以通過計算器來直接計算了。
(3)選擇導存重點;其實每件事情都有其關鍵的地方,衹要我們找到關鍵部位進行導存就比較容易了,而且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要推倒一個大壩,衹需要在大壩中間挖幾個小洞;要讓一架飛機爆炸,衹需要在飛機上打打電話,或也挖個小洞;所以一件看起來很大的事情,其實找到了重點和突破口,一切都變得簡單。
◆使用邏輯:世界萬物都有引導它們存在的東西,我們簡稱為"導存","本質"和"規律"是“一次導存”(第一次引導我們存在的東西);“思想意識”是“二次導存”(第二次引導我們存在的東西);所有的“事件”都是“導事”(導存的事件);而每個“導件”都有其相對應“導程”(導存過程);且每個“導程”都是有其“長短”的;最後我們發現原來“時間 ”的“本質”就是“導程”的“長短”,我們簡稱為“導程量”。 如何管理時間 How to manage time GTD是最先進的時間 管理方法。GTD理念:GTD的核心理念在於衹有將你心中所想的所有的事情都寫下來並且安排好下一步的計劃,你才能夠心無挂念,全力以赴地做好目前的工作,提高效率。 時間的數理邏輯 Time of mathematical logic 什麽是時間 ?時間 是宇宙事件順序的度量。
t=T(U,S,X,Y,Z......)
U-宇宙;S空間,XYZ,......事件,順序
時間 不是自變量,而是因變量,它是隨宇宙的變化而變化。
t=(S1,S2,S3,...,Sn)
Deng's時間 公式:世界事件發生次序的序列。其中,S是事件,S1,S2,S3,...,Sn是事件1,2,3,.....,n發生的順序,時間 就是對這些事件發生順序的排序,標志的計量。
地球總是自西嚮東自轉,東邊總比西邊先看到太陽,東邊的時間 也總比西邊的早。東邊時刻與西邊時刻的差值不僅要以時計,而且還要以分和秒來計算,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帶來許多不便。
為了剋服時間 上的混亂,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一次國際j徑度會議上,規定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它們是中時區(零時區)、東1-12區,西1-12區。每個時區橫跨經度15度,時間 正好是1小時。最後的東、西第12區各跨經度7.5度,以東、西經180度為界。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綫上的時間 就是這個時區內統一采用的時間 ,稱為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 相差1小時。例如,我國東8區的時間 總比泰國東7區的時間 早1小時,而比日本東9區的時間 晚1小時。因此,出國旅行的人,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手錶,才能和當地時間 相一致。凡嚮西走,每過一個時區,就要把表嚮前撥1小時(比如2點撥到1點);凡嚮東走,每過一個時區,就要把表嚮後撥1小時(比如1點撥到2點)。 時間的哲學概念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time 時間 指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間隔性的矛盾統一和物質運動狀態的順序性。時間 具有一維性,即不可逆性,它衹有從過去、現在到將來的一個方向,一去而不復返。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提到的時間 Kant's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that the time 時間 概念之玄學的闡明
(一)時間 非自任何經驗引來之經驗的概念。蓋若非先假定時間 表象先天的存於知覺根底中,則同時或繼起之事即永不能進入吾人之知覺中。唯在時間 之前提下,吾人始能對於自身表現有一群事物在同一時間 中(同時的)或在不同時間 中(繼起的)存在。
(二)時間 乃存於一切直觀根底中之必然的表象。吾人能思維時間 為空無現象,但關於普泛所謂現象,則不能除去此時間 本身。故時間 乃先天的所授與者。現象之現實性唯在時間 中始可能。現象雖可一切消滅;唯時間 (為使現象可能之普遍的條件)本身則不能除去者也。
(三)關於時間 關係或“普泛所謂時間 公理”所有必然的原理之所以可能,亦唯根據於此先天的必然性。時間 僅有一嚮量;種種時間 非同時的乃繼續的(正如種種空間非繼續的而為同時的)。此等時間 原理,决不能自經驗引來,蓋因經驗不能與以嚴密之普遍性及必然之正確性者。蓋吾人僅能謂通常經驗之所教示吾人者乃“如是”而非“必須如是”。至此等時間 原理乃適用為經驗所唯一由以
可能之規律;此等規律非由經驗而來,乃關於經驗訓示吾人者。
(四)時間 非論證的概念即所謂普泛的概念,乃感性直觀之純粹方式。種種時間 乃同一時間 之部分;僅能由單一之對象所授與之表象,為直觀。且“種種時間 不能同時存在”之命題,非由普泛的概念引來。此命題乃綜合的,其源流不能僅起於概念。故直接包含於時間 直觀及時間 表象中者。
(五)時間 之無限性,意義所在,僅指一切規定的時間 量,唯由於其根底中所具之唯一時間 有所製限而後可能者耳。故時間 之本源的表象,必為無製限者。唯當對象授與時,其各部分及其一切量,僅能由“製限”確定表現之者,則其全體表象决不能由此等概念授與,蓋因此等概念僅包含部分的表象;反之,此等概念之自身,則必須依據直接的直觀。
時間 概念之先驗的闡明
此處我參照以上一節之第三項,蓋本有屬之先驗的闡明者已列入玄學的闡明中,為簡便計,此處則從略。我今所增益者,乃變化概念及與之相聯之運動概念(即位置變化)僅由時間 表象及在時間 表象中始能成立;且此時間 表象若非先天的(內的)直觀,則無一概念(不問其為何種概念),能使人理解變化之所以可能,即不能使人理解矛盾對立之賓詞何以能在同一對象中聯結,例如同一事物在同一處所之存在與不存在。唯在時間 中,矛盾對立之賓詞始能在同一對象中見及,即彼此繼起。故說明運動通論中所提示之先天的綜合知識之所以可能(此等知識决非無用之物)者,即吾人之時間 概念。
自此等概念所得之結論
(甲)時間 非自身存在之事物,亦非屬於事物為一客觀的規定,故當抽去其直觀之一切主觀條件,則並無時間 留存。設時間 為獨立自存者,則形成為現實的事物而又非現實的對象矣。設時間 為屬於物自身之規定或順序,則不能先於對象而為對象之條件,且不能由綜合命題先天的知之而直觀之矣。但若時間 僅為直觀所唯一由以能在吾人內部中發生之主觀的條件,則即能先天的知之而直觀之。蓋唯如是,此種內的直觀之方式,庶能表現在對象之先因而先天的表現之。
(乙)時間 僅為內感之方式,即直觀吾人自身及內的狀態之方式。時間 不能為外的現象之規定;蓋與形體、位置等無關、而唯與吾人內的狀態中所有“表象間之關係”相關。今因此種內的直觀不産生形體,吾人今以類推彌此缺憾。試以一進展無限之綫表現時間 連續,在此綫中,時間 之雜多,構成“僅為一嚮量”之係列;吾人即從此綫之性質,以推論時間 之一切性質,但有一例外,即綫之各部分乃同時存在者,而時間 之各部分則常為繼續的,此則不能比擬推論者。從一切時間 關係亦容在外的直觀中表現之事實現之,則此時間 表象自身之為直觀,益為明顯矣。
(丙)時間 乃一切現象之先天的方式條件。空間限於其為一切外的現象之純粹方式,僅用為外的現象之先天的條件。但因一切表象,不問有無外的事物為其對象,其自身實為心之規定而屬於吾人之內的狀態;又因此內的狀態從屬內的直觀之方式條件,因而屬於時間 ,故時間 為一切現象之先天的條件。蓋時間 為(吾人心之)內的現象之直接條件,因而為外的現象之間接條件。正如吾人先天的能謂一切外的現象皆在空間中,且先天的依據空間關係所規定者,吾人自內感之原理亦能謂一切現象,即感官之一切對象,皆在時間 中,且必須在時間 關係中。
吾人如抽去吾人所有“內部直觀吾人自身之形相”(以直觀形相之名稱意義而言,吾人自亦能將一切外的直觀列入吾人之表象能力中)而將對象視為其自身所應有之形相考慮之,則無時間 矣。時間 僅關於現象始有客觀的效力,而現象則為吾人所視為“感官對象”之事物。吾人如抽去吾人直觀之感性,即抽去吾人所特有之表象形相而言及普泛所謂事物,則時間 已非客觀的。故時間 純為吾人(人類)直觀之主觀的條件(吾人之直觀常為感性的,即限於其為對象所激動),一離主觀則時間 自身即無矣。但關於一切現象,以及關於能入吾人經驗中之一切事物,則時間 必然為客觀的。吾入不能謂一切事物皆在時間 中,蓋因在普泛所謂事物之概念中,吾人抽去事物之一切直觀形相以及對象所唯一由之而能表現其在時間 中之條件。但若以此條件加之於其概念,而謂所視為現象之一切事物,即為感性直觀之對象者,皆在時間 中,則此命題具有正當之客觀的效力及先天的普遍性。
是以吾人所主張者,為時間 之經驗的實在性,即關於常容授之於吾人感官之一切對象,時間 所有之客觀的效力。且因吾人之直觀常為感性的,凡不與時間 條件相合之對象,决不能在經驗中授與吾人。在另一方面,吾人否定時間 有絶對的實在性之一切主張;易言之,吾人否定“以時間 為絶對的屬於事物,為事物之條件或性質,而與吾人感性直觀之方式毫不相關”之說;誠以此屬於物自身之性質,决不能由感官授與吾人者也。此即所以構成時間 之先驗的觀念性者。吾人之所謂先驗的觀念性,意蓋指吾人如抽去感性直觀之主觀的條件,則時間 即無,不能以之為實質或屬性而歸之對象自身(離去對象與吾人直觀之關係)。但此種時間 之觀念性與空間之觀念性相同,絶不容以感覺之誤謬類比說明之者,蓋斯時常假定感性的賓詞(譯者按:如色、味等等)所屬之現象,其自身有客觀的實在性者。在時間 之事例中則除其僅為經驗的以外,即除吾人將對象自身僅視為現象以外,絶無此種客觀的實在性。關於此一點,讀者可參考前一節終結時之所論及者。 以下為“時間 ”在物理學上的抽象概念 The following is the "time" in physics abstraction 目前最廣泛被接受關於時間 的物理理論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相對論中,時間 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時間 與空間都不是愛因斯坦絶對的,觀察者在不同的相對速度或不同時空結構的測量點,所測量到時間 的流逝是不同的。 狹義相對論預測一個具有相對運動的時鐘之時間 流逝比另一個靜止的時鐘之時間 流逝慢。另外,廣義相對論預測質量産生的重力場將造成扭麯的時空結構,並且在大質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時鐘之時間 流逝比在距離大質量較遠的地方的時鐘之時間 流逝要慢。現有的儀器已經證實了這些相對論關於時間 所做精確的預測,並且其成果已經應用於全球定位係統。
就今天的物理理論來說時間 是連續的,不間斷的,也沒有量子特性。但一些至今還沒有被證實的,試圖將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的理論,如量子重力理論,弦理論,M理論,預言時間 是間斷的,有量子特性的。一些理論猜測普朗剋時間 可能是時間 的最小單位。
根據史提芬·霍金(Stephen W. Hawking)所解出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方程式,顯示宇宙的時間 是有一個起始點,由大霹靂(或稱大爆炸)開始的,在此之前的時間 是毫無意義的。而物質與時空必須一起並存,沒有物質存在,時間 也無意義。
從人類的開始人們就知道時間 是不可逆的,人出生,成長,衰老,死亡,沒有反過來的。玻璃瓶掉到地上摔破,沒有破瓶子從地上跳起來合整的。從經典力學的角度上來看,時間 的不可逆性是無法解釋的。兩個粒子彈性相撞的過程順過來反過去沒有實質上的區別。時間 的不可逆性衹有在統計力學和熱力學的觀點下纔可被理論地解釋。熱力學第二定律說在一個封閉的係統中(我們可以將宇宙看成是最大的可能的封閉係統)熵衹能增大,不能減小。宇宙中的熵增大後不能減小,因此時間 是不可逆的。
時間 定義:人類在生活中總結出時間 的觀念,其根源來自於日常生活中事件的發生次序。當然人們在生活中得到的絶不僅僅是事件發生次序的概念,同時也有時間 間隔長短的概念,這個概念來源於對兩個過程的比較——比如兩件事同時開始,但一件事結束了另一件事還在進行,我們就說另一件事所需的時間 更長。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人們運用可以測量的過程來測量抽象的時間 。
在物理學中也是類似,時間 是通過物理過程來定義的,首先在一個參考係(要求是慣性係,或者是非慣性係,但過程發生的空間範圍無窮小)中,取定一個物理過程,設其為時間 單位,然後用這個過程和其他過程比較,以測定時間 。
但測量時間 (即上述比較過程)必須有同時性概念。過程開始有一個同時性問題,過程結束也有一個同時性問題——最簡單的例子:我們要求運動員在發令槍開槍同時起跑,同時計時員開始計時,並在運動員抵達終點綫時計時員必須同時停止計時。
這個問題具體見各類相對論書籍。同時性問題,使得古典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有着不同的“時間 ”。直觀概念告訴我們:任何人在事件是否同時上是可以達成一致意見的(也許某些人會欺騙別人,造成類似偵探小說或政治小說中的情形,不過這是人類“高智商”的表現,我們完全可以用測量用的儀器來代替:),所以我們之後不說人,而說觀察者)在相對論中,觀察者的運動狀態引起同時性的變化,或者說觀察者1以v1運動,認為同時的兩件事,以v2運動的觀察者2可能會認為不同時——這導致時間 測量的相對性。
從數學上說,古典牛頓力學中時間 參數衹有一個,所有參考係共享此時間 參數。這其實就是假設所有參考係,所有空間位置可以共享同一個同時性定義。
而狹義相對論認為不同參考係就不同時了,即不同參考係有各自的時間 參數t,其間關係由洛倫茲變換决定。廣義相對論認為不同地點也會不同時,廣義相對論中關於時間 有比較復雜的內容,參見廣義相對論書籍。
當然請註意:嚴格說這不是簡簡單單的“認為”,而是基於兩個假設:狹義相對論是光速不變原理。廣義相對論是引力本質為時空彎麯等。而這兩個假設得到了實驗的廣泛驗證。
上面我們說完了時間 間隔測量的問題。但前面也提到:時間 的先後次序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時間 的第一印象。古典牛頓力學中,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我們有唯一的時間 參數t,所以任意兩事件(一個發生在t1,另一個發生在t2)也就有確定的先後次序。那麽相對論中呢?相對論中同地兩事件先後順序的確定的,這可以從洛倫茲變換直接看出。但可以肯定,相對論中不同地兩事件的先後次序也是隨參考係(我很願意這麽說:儀器的運動狀態不同,這樣能夠把事情的本質說出來)不同而不同的。但這裏就有一個問題:會不會有可能在參考係1中事件a先於事件b發生,且事件a的發生影響了事件b的發生(最極端的情況,使得b無法發生,譬如一個孩子殺死了他年輕的祖父),而在參考係2中正好反過來?如果是這樣,物理學乃至一切原理中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原理——因果律將轟然倒塌。所以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讓我們嚴格敘述這個問題:事件a發生,並發出信號(廣義的信號,涵蓋一切可以影響到b的方式,但由於a,b不同地,這個信號就需要一定時間 的傳播),影響b。另一個參考係中正好相反。值得慶幸的是:可以用洛倫茲變換證明,衹要信號速度不超過光速(最多使用光,光速),信號就不可能先於b的發生傳遞到b所在位置。
另外說一句:狹義的另一個假設:任何物理係中物理定律有着相同形式,也是廣義相對論所服從的。換句話說,參考係1中對一個物理過程加以測量,得到l1=v1t1。參考係2中加以測量同樣也會得到l2=v2t2,儘管可能l1,v1,t1和l2,v2,t2都不相等。當然嚴格說這個例子不合適,因為v的定義位置矢量導數。但是對一些復雜的物理學定律,如麥剋斯韋方程組,這個假設就很重要了。
時間 箭頭
下面說說時間 箭頭。在以上的討論中,我們從時間 間隔和先後次序兩方面討論了時間 ,卻忽略了時間 很重要的一個特性:時間 箭頭。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生百年,逝去就沒有重生的餘地。但覆水難收的又何嘗僅僅是人生!物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凡是與熱現象相關的物理過程,都是不可逆的。這裏的不可逆,不是絶對意義上的不可恢復,而是說:這些物理過程産生的結果不可能在不造成其他影響的情況下完全恢復。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下面給出兩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
1.低溫熱源不可能將熱量自發傳遞給高溫熱源(或不可能從低溫熱源將熱量傳遞給高溫熱源,並不産生其他變化)
時間 的表現2.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熱完全轉化為機械功,並不引起其他任何變化。
可以證明兩表述等價。後一個表述有明顯的工程痕跡——這來源於對蒸汽機一類將熱轉化為功的工程機械的研究。這些研究大都與當時那個工業革命的時代相聯繫,在今天已經沒有太多純理論的價值,但卻有一種東西,雖然主流研究已經基本絶跡,還是有非專業學者前仆後繼地加以研究,那就是第二類永動機。第二類永動機是這樣一種機器——給它一定能量,讓它開始運行,接下來它可以將由於摩擦等耗散因素耗散掉的能量全部吸收,接着再將這些能量投入回機械的能量循環。這樣的一個永動機如果造出,就意味着我們有辦法用今天開採出的能源維持機械的永恆運動(因為一切耗散掉的能量都可以重新利用),使得世界以現今的能耗速度運行到世界末日!但熱力學第二定律很明確地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耗散掉的能量(內能)絶不能完全轉化為耗散前的形式(機械功),這破壞了無論古典牛頓力學還是相對論中的,基本原理的無時間 方向性。那麽這是為什麽呢?
熵
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引入熵的概念。由於在經典熱力學中,引入熵的概念需要很多技術性內容,這裏不加贅述,可以參見任何熱學教本。這裏衹給出熵的一個性質:任何絶熱(也就是孤立,不被外界所影響)熱力學過程,衹要初始狀態和末態是平衡態(經典熱力學中熵對平衡態才能定義,對於這一點的誤解,曾導致了熱寂說),末態的熵一定大於初態的熵。簡單說,孤立體係嚮着熵增加的方向發展。註意,一般熱學書中會說:不可逆絶熱過程熵増,可逆絶熱過程熵是不變的。但其實可逆過程不是真實存在的過程——真實存在的宏觀過程,衹要其中分子有熱運動,過程就是不可逆的。(在超流等現象中,存在可逆宏觀過程,但這時超流部分沒有熱運動)
但熵究竟是什麽?玻爾茲曼用一個公式告訴了我們S=klnw,其中k為常數,w為熱力學概率(關於物質的分子、原子運動的量,在經典熱力學的情況表徵體係混亂程度的量)。他用統計方法證明了,平衡態下這個公式給出了前面所說的熵。也就是說,在經典熱力學的意義下,熵意味着事物朝混亂的方向發展。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並非所有情況下,這種發展都可以稱之為“混亂”。比如宇宙從遠古的濃湯狀態演化到現今的星係結構。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熵並是否意味着絶對的時間 箭頭還並不清楚,因為越來越多的實驗告訴我們:熵並非恆增。其實這並非新論,玻爾茲曼當時就前段時間 一個實驗實現了10^(-1)s數量級的熵減,也就是說在零點幾秒的時間 內,測量到了係統的熵減。這是怎麽回事呢?第一點,統計方法得到的熵增加衹是平均意義上的增加,也就是說存在熵減小的概率,衹是概率非常之小,以至於我們基本觀察不到熵減的情形。第二,也是更有爭議的一點是實際上,玻爾茲曼用統計方法證明S必定增加時,采用了分子為剛性球體的假設,並用到了近似。這並不是很能讓人信服。現代係綜理論(其創始人為著名物理學家、化學家吉布斯)研究表明,必須對時間 參數t或空間參數取取某些“粗化”,或者說,將我們對時間 或空間觀察的精度降低,才能得到熵增加的結論。 關於時間的其他理論 Other theories on time 博宇十論對時間 的本質有終極解釋:時間 本質上是人類的自我錯覺。
下面是嚴重的錯覺反應
第一節; 解析時間 的建立
定義: 設兩直角坐標係(S')和(S), (S')為運動係,(S)為觀測係。(S')中的長度l'為固有長度,時間 t'為固有時間 ; l', t'表示(S')相對於(S)靜止狀態下的長度和時間 ; 當(S')相對於(S)運動時,在(S)中測量(S')中的長度l'和時間 t'; 測量結果為l、t,則l 觀測長度,t為觀測時間 ,l、t均為觀測值。
(I). 時空面積相等原理----運動係(S')及觀測係(S)中的長度與時間 的乘積為時空面積S'或S。運動係(S')相對觀測係(S)靜止或運動狀態下,時空面積是不變量;即對任意(l', t'), 均有等式 l't'= l t 成立
(II). 時空偏轉原理-----若運動係(S')相對觀測係(S)運動,在某一時刻相對速度為u或u',那麽運動係(S')與觀測係(S)沿相對運動産生偏轉,偏轉角q 為時空偏轉角,時空偏轉角的大小與相對速度u (或u')有關,其正弦值與相對速度運動方向u(或u')成正比,即sinq =u/c, (或sinq = u'/c'),c為光速。時空面積不變原理(I)和時空偏轉原理(II)是我們研究時空問題的基本原理。根據這兩條原理,我們下面找出(S')與(S)的時空關係式。
設(S')與(S)在某時刻原點重合,(S')與(S)的相對速度為u, l與u方向相同,根據原理(II), (S')與(S)産生偏轉得到以下結果:
OD = OAcosq
令: OD = l OA = l'
則上式 l = l'cosq
又根據原理(I),(S')中的時空面積 S'ABCO與(S)的SDEFO 相等,
所以 t l= t'l' , t = t' (l'/l), 將(1-1)式代入
得 t = t'/ cosq (1-2)
由原理 (II)知: sinq =u/c, 表明關係式cosq = l/l’=t’/t以及其中的q 與原理(II)sinq =u/c中的q 相同。(1–3)、(1–4) 這兩個等式是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公式,也是解析時空理論研究時空問題的出發點。在本文中,您將逐步看到狹義相對論的普遍結論---動尺縮短,動鐘延緩效應,正是由於時空偏轉所致,狹義相對論的收縮因子即為解析時空的偏轉因子。
下面我們求出(S')與(S)的速度關係式(非坐標關係式):
由( 1-1 )式: l = l' cosq , 我們選 l1 和 l2 (l1¹ l2)
則 l1 = l'1cosq , l2 = l'2cosq
兩式相減 l2- l1= (l'2- l'1) cosq
D l21= D l'21 cosq (1-5)
當 Dl21 ® 0時,
dl = dl'cosq (1-6)
同理由(1-2)式可得到
dt =dt'/ cosq
dt'/dt = cosq (1-7)
則式(1-6)關於 t 微分有
dl/dt = cosq dl'/dt
第二節 解析時空的基本性質
時空波全景
我們知道所有物理學的原理、公設、假設都源於基本物理概念,由於研究對象的差異,這些物理概念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科學家們應用數學方法對這些概念進行描述,並用數學方程式計算各種物理量的關係,就是說物理學中的數學方程式無法脫離物理概念而獨立存在。但我們發現作為量子力學中最重要基本原理之一的薛定諤方程卻缺乏應具備的物理含義,與其說是一個“原理”或“假設”,倒不如說薛定諤方程看上去更象一個結論。儘管薛定諤方程在量子力學中有很高的應用價值,但這絲毫不能掩飾薛定諤方程作為量子力學之“原理”而存在着的本身的缺憾,也不得不使我們對‘量子大廈’的基礎工程多少要産生一些懷疑。這種情況在相對論身上同樣存在。在相對論中無處不在的收縮因子,其物理含義怎麽解釋?廣義相對論把非慣性時空定義為黎曼空間,但由於黎曼幾何是正麯率空間,既然廣義時空是對稱的,我們必然要問,負麯率空間到哪去了?難道上帝對正麯率空間有偏愛?在對上述看似簡單的問題作出正確合理的回答之前,我們幾乎無法令人信服地談論所謂的‘統一理論’。今天這些問題實際上已經找到了答案,上述那些似乎毫無關係的問題都可用時空偏轉原理來解釋。本章並不是簡單地為薛定諤方程找到了數學上的證明方法,而是使其建立在更為牢固、更具代表性的時空原理之上,這同時也使我們有理由從時空偏轉的概念出發去審視目前全部物理理論所處的時空位置:
時空波函數自變量q定義區間
0 y=y0 第一時空 絶對時空 牛頓理論
[0,p/2] y=y0cosq 第二時空 相對時空 相對論 (狹義、廣義)
[0,+¥) y=y0coswt 第三時空 量子時空 量子力學
[2kp+p/2,2kp+3p/2] k=0,1,2....正整數 第四時空 負空間 黑洞
第一時空----
第一時空是我們生活的時空 ,物理學上的第一時空概念是絶對時間 ,絶對空間,這種觀點統治了人類幾千年。直至今日,第一時空觀念還在影響着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哲學觀點,因為第一時空世界是低速世界,幾乎我們全部物理理論都是建立在‘低速世界’基礎之上的,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在這一“現實”面前,物理學家們所要做的事就是把主觀與“客觀”的距離縮小到最小範圍。
第二時空----
大約在一個世紀前,一位偉人---愛因斯坦開創了‘相對時空’領域,相對論認為時間 和空間都不是絶對的,愛因斯坦發現對時空的描述與描述者間的相對運動狀況有關,第一時空的絶對時空觀念已不再適用。 歷經數年時間 ,他對第二時空做了精心的設計,把其描述成彎麯的,多維的,並嚮外凸起的正麯率空間。第二時空的發現是人類歷史上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它告訴我們這樣的事實,即在第二時空區域兩端,一端為第一時空,另一端是黑洞世界(q=p/2)(詳見第一章),在黑洞裏所有的物理理論都將失效,這對於那些“絶對”“永恆的” 觀點是絶妙的諷刺。遺憾的是,第二時空的成功卻使愛因斯坦深陷其中,他始終都未離開第二時空一步,直至逝世,他並沒有發現時空的偏轉性質,也沒有意識到相對時空衹是整個時空波段上很小的一部分,正象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很小的一段一樣。當物理學界忙於用這把“萬能鑰匙”開啓更多的時空大門,但都歸於失敗而不知所措的時候,第三時空理論---量子力學卻逐步完善,登上了時空舞臺....
第三時空----
‘量子時空’比‘相對時空’涉及的範圍更廣,它把第二時空波段從[0,p/2]擴展到[0,+¥)區間,應該說第一,二時空是第三時空的特例。第三時空的建立有着微觀領域廣泛實驗的基礎,即粒子的運動速度比宏觀世界物體的運動速度大得多。但人們發現,對粒子的運動狀況進行描述卻比預想的要睏難,我們不可能同時確定粒子的位置和動量,而且能量分佈也不是連續的。儘管它是個事實,但要說服習慣第一時空或剛從第二時空過來的人,你必須花費相當的口舌,因為第三時空理論基礎的建立不象人們想象中的那樣牢靠,“就這樣的公式你去計算好了,不要再問為什麽”。此情景確是發生在我們奉若神明的理論之中。
第三時空的“成功建立”使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們相信真正的“統一理論”無非是把第一,第二,第三時空統一在一個新的理論中去。這種想法不錯,但忽略了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能量為什麽不連續,“丟失”的空間哪去了?顯然此問題在第三時空理論中是無法找到答案的。在本文中我們已經知道:能量的不連續性是空間不連續造成的,而空間的不連續是時空波函數在區間 [0,+¥)上出現了負值,其物理含義為負空間,所對應的能量會出現負值,它正是我們要尋找的“丟失的空間”。從廣義上講,空間,能量都是對稱的,衹不過我們無法測出負空間,負能量,若要理解它們,就需要我們站在第四時空立場上來看待這一問題。
第四時空----
近年來有關反物質,負時空的概念已逐步從科幻作品中進入到一些專業書刊中,但從理論上承認反物質、負時空和負能量等的存在還需要相當的勇氣,因為在我們看來,客觀存在必須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負時空概念顯然與傳統觀念格格不入,是經典理論的禁區,但對於理論工作者來說它絶不能成為想象力的桎梏。要完成第三時空嚮第四時空的跨越,我們必須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解析時空理論以最簡單的數學方式描繪了從第一時空到第四時空的全景圖,它使我們從整體上瞭解時空體係存在的客觀性作了充分的理論準備並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工具。我們會發現黑洞導致測量作用産生波粒二象性和其他量子現象。如果我們期待在時空問題上有所作為的話,必須應拋棄我們原有的觀念----‘上帝總是對人類有所偏愛’。因為正負時空從整體上是相同的,衹不過我們人類自認為站在哪一邊罷了。 珍惜時間 的名言警句之國外篇
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 ;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歌德
我們若要生活,就該為自己建造一種充滿感受、思索和行動的時鐘,用它來代替這個枯燥、單調、以愁悶來扼殺心靈,帶有責備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時間 。--高爾基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 --達爾文
合理安排時間 ,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
應當仔細地觀察,為的是理解;應當努力地理解,為的是行動。--羅曼 羅蘭
每一點滴的進展都是緩慢而艱巨的,一個人一次衹能着手解决一項有限的目標。--貝弗裏奇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
放棄時間 的人,時間 也放棄他。——莎士比亞
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 ——拜 倫
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 的混合物。——巴爾紮剋
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 的節約。——馬剋思
時間 就是能力等等發展的地盤。——馬剋思
時間 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 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時間 是偉大的導師。——伯
時間 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卓別林
時間 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 也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赫胥黎
忘掉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掉。——歌 德
辛勤的蜜蜂永沒有時間 的悲哀。——布萊剋
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 。——別林斯基
從不浪費時間 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間 不夠。____傑弗遜
時間 是我的財産,我的田畝是時間 。____歌德
合理安排時間 ,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
春光不自留,莫怪東風惡。——莎士比亞
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而昨天,不過是行去流水。——約翰· 洛剋
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 的節省。---馬剋思
利用時間 是一個極其高級的規律。 ---恩格斯
合理安排時間 ,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根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裴斯泰洛齊
浪費時間 是一樁大罪過。---盧梭
你熱愛生命嗎?那麽別浪費時間 ,因為時間 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剋林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後一天. --海倫·凱勒
遷延蹉跎,來日無多,二十麗姝,請來吻我,衰草枯楊,青春易過。---英國劇作傢 莎士比亞.
普通人衹想到如何度過時間 ,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 。---德國哲學家 叔本華.
黃金時代在我們面前而不在我們背後。---美國作傢 馬剋·吐溫
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英國劇作傢 莎士比亞.
衹要我們能善用時間 ,就永遠不愁時間 不夠用。---德國詩人歌德
不管饕餮的時間 怎樣吞噬着一切,我們要在這一息尚存的時候,努力博取我們的聲譽,使時間 的鐮刀不能傷害我們。 ——莎士比亞【英】
不要老嘆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地改善現在。要以不憂不懼的堅决意志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朗費羅【美】
不要為已消盡之年華嘆息,必須正視匆匆溜走的時光。——布萊希特【德】
當許多人在一條路上徘徊不前時,他們不得不讓開一條大路,讓那珍惜時間 的人趕到他們的前面去。 ——蘇格拉底【古希臘】
敢於浪費哪怕一個鐘頭時間 的人,說明他還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價值。 ——達爾文【英】
即將來臨的一天,比過去的一年更為悠長。——福爾斯特【英】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幾秒鐘雖然不長,卻構成永恆長河中的偉大時代。 ——弗萊徹【英】
另有國內的:
001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00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00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004 日子象念珠一樣,一天接着一天滑過,串成周,串成月
005 年華一去不復返,事業放棄在難成
006 黃金時代是在我們的前面,而不在我們的後面
007 時間 是腦力勞動者的資本
008 文學之知識乃是學問之門禁
009 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努力吧!
010 知識象燭光,能照亮一個人,也能照亮無數人
011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012 知識永遠戰勝愚昧
013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014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虛度一生,那就要學習一輩子
015 書籍是橫渡時間 大海的航船
016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要收穫的好,必須耕耘的好
017 學問二字,須要拆開看,學是學,問是問
018 光陰易逝,豈容我待
019 人生有一道難題,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陰等於一寸生命
020 忘記今天的人將被明天忘記
021 你若需要時間 ,還得自己把他造出來
022 時間 是沒有聲音的銼刀
023 時間 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藥
024 人若是把一生的光陰虛度,便是拋下黃金未買一物
025 時間 是一筆貸款,即使在守信用的藉貸者也還不起
026 庸人費心將是消磨時光,能人費盡心計利用時間
027 不要為已消逝之年華嘆息,須正視欲匆匆溜走的時光
028 嚮今天獻出自己的人,沒有哪一個昨天是給浪費掉的
029 對活者的人來說,是沒有明天的;死了的人則沒有今天
030 抓住今天,盡可能少的信賴明天
031 歲月是百代的過客,而逝去的年華也是旅客
032 對時間 的價值沒有沒有深切認識的人,决不會堅韌勤勉
033 除了時間 ,什麽也不屬於我
034 浪費時間 是一樁大罪過
035 把握時間 觀念,同認識一個人一樣,相見易,相識難
036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連一分鐘都無法休息
037 零碎的時間 實在可以成就大事業
038 浪費了一生就等於夭折
039 珍惜時間 可以使生命變的更有價值
040 時間 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
041 一個人越知道時間 的價值,就越感到失時的痛苦
042 得到時間 ,就是得到一切
043 用經濟學的眼光來看,時間 就是一種財富
044 時間 一點一滴凋謝,猶如蠟燭漫漫燃盡
045 我總是感覺到時間 的巨輪在我背後奔馳,日益迫近
046 夜晚給老人帶來平靜,給年輕人帶來希望
047 不浪費時間 ,每時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為
048 時間 乃是萬物中最寶貴的東西,但如果浪費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費
049 我的産業多麽美,多麽廣,多麽寬,時間 是我的財産,我的田地是時間
050 時間 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 ,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 中國古代計時單位 Ancient Chinese time units 一、 時:
指時辰,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采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並有古代的習慣稱法。時辰的起點是午夜。顧炎武《日知錄》:“自漢以下。歷法漸密,於是以一日分為十二時,蓋不知始於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廢……然其(指杜元凱註)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謂子時也,雞鳴者醜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時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哺時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黃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一日分為十二,始見於此。”
北宋時開始將每個時辰分為“初”、“正”兩部分,分十二時辰為二十四,稱“小時”。
二、刻:
大約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晝夜均分為100刻,在漏壺箭桿上刻100格。折合成現代計時單位,則1刻等於14分24秒。“百刻製”是我國最古老、使用時間 最長的計時製。
到了漢代,在使用“百刻製”的同時,又采用以圭表測量太陽射影長短來判斷時間 的“太陽方位計時”法。圭表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直立於平地上的測日影的標桿或石柱,叫做表;一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測定表影長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長度單位計量,所以纔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俗語。圭表所測得的每一太陽方位,漸漸有了一個固定的名稱,這就是時辰的來歷。到了隋唐,“太陽方位計時”正式演變為“十二時辰計時”。“百刻製”與“十二時辰計時”並用,使得我國古代的計時製趨於完善。
明末清初,西方機械鐘錶傳入中國,在采用十二時辰的同時,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計時法。由於百刻製不能與十二個時辰整除,不好計算,又先後改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纔正式規定一晝夜為96刻,每個時辰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和下四刻。
中國古典小說常有“午時三刻開斬”的說法,如,《西遊記》第九回:“卻說魏徵丞相在府,夜觀乾象,正萟寶香,衹聞得九霄鶴唳,卻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竜。”午時三刻,按照現在的計時方法,是差十五分鐘到正午12點。按陰陽傢說法,此時是陽氣最盛,而現代天文學認為正午最盛,兩者說法略有不同。午時三刻是古代重罪犯人行斬刑的時辰,此時開刀問斬,陽氣最盛,人死後的陰氣會立刻消散,罪大惡極的犯人,被斬後“連鬼都不得做”,以示嚴懲。罪刑輕者,可在正午開刀行斬刑,讓其有鬼做。所以,“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竜”,以顯示老竜罪行極重。
三、更:
漢代皇宮中值班人員分五個班次,按時更換,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一個時辰。戌時為一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醜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其對應如下:
一更天:戌時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時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時 23:00 - 01:00
四更天:醜時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時 03:00 - 05:00
“鼓角”、“鐘鼓”都是古時用來打更的器具。
四、點:
古代使用銅壺滴漏計時,以下漏擊點為名。一更分為五點,所以,一點的長度合現在的24分鐘。如《西遊記》第九回:“卻說那太宗夢醒後,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點,太宗設朝,聚集兩班文武官員。”“三更兩點”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點”就是指凌晨04:12。 不同職業的人對時間 的譽稱 Different occupations of the time Fitch said 醫生說:“時間 就是生命。”
商人說:“時間 就是金錢。”
教師說:“時間 就是知識。”
學生說:“時間 就是本領。”
軍人說:“時間 就是勝利。”
農民說:“時間 就是豐收。”
工人說:“時間 就是貢獻。”
作傢說:“時間 就是財富。”
哲學家說:“時間 就是力量。”
革命傢說:“時間 就是奮鬥。”
改革傢說:“時間 就是速度。”
實業傢說:“時間 就是效益。”
科學家說:“時間 就是創新。”
運動員說:“時間 就是記錄。” 專輯名稱: 時間
歌 手: 周筆暢
語 言: 國語 英語 粵語
唱片公司: 金牌大風
發行日期: 2009年7月8日 ,周筆暢以天後姿態加盟金牌大風的首張專輯
筆筆周筆暢《時間 》專輯封面 專輯介紹
自2009年7月8日《時間 》發行以來,銷量不僅在內地拔得頭籌,並取得內地歌手在臺灣市場專輯銷量的最好成績!!金牌大風2009年重點計劃,作為金牌大風強力推薦的華語女歌手,周筆暢音樂歷程全新分水嶺。 2009年全新專輯《時間 》已在各大唱片行火爆銷售!!!
結合各地優秀人才 投入金牌大風最佳資源 打造周筆暢全新天後風貌
全新出發新專輯 周筆暢參與更多製作和選麯上的討論
不跟風 也不為變而變 致力呈現周筆暢個人風格
首度與偶像範曉萱、陳珊妮、五月天石頭合作 金牌大風實現周筆暢的音樂夢想
在過去這幾年的磨煉中,周筆暢對自己的作品也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更深的期許,除了實力毋庸置疑之外,她希望在之後的作品中慢慢琢磨和奠定出個人特色。在這方面唱片公司也給了她很大的空間,和周筆暢一同討論整張專輯的音樂方向和選麯,雙方也都有共識,不需要一昧跟隨市場潮流,也不需要衹是為了改變而改變,而是能透過更多的新嘗試以及更精良的製作,打造出更成熟也更有個人風味的音樂作品。
周筆暢列出了一些自己心儀的音樂人,希望能有機會演唱這些音樂人的作品,或在製作上有更深的合作,唱片公司也很支持她的想法,並給出很好的資源促成這方面的可能性,因此在這張專輯中,大傢可以聽到——
筆筆的偶像範曉萱為她量身詞麯創作的歌麯《學會感覺》,帶你感覺更加內斂深沉而又淡定見真的周筆暢。
受到“暗黑公主”陳珊妮的獨傢“青睞”,特別為周筆暢創作並製作了《青睞》,周筆暢也為了這首歌特別來臺北進行配唱的工作,迸發出了最耐人尋味的音樂魔力。
專輯中還有五月天石頭作麯的《醒着夢遊》。當五月天的後青春搖滾撞擊周筆暢的正青春能量,立刻就激起了火花飛舞。
除了在創作、製作上有着令人期待的名單之外,這張專輯中還請到鋼琴神童牛牛在《倒敘的時光》中與筆筆強強連手,不僅在行雲流水中蕩漾激情,更烘托出了維也納式華麗高貴的氛圍。
……
歌麯以及作者
01. Season 詞:陳達偉 管啓源 麯:陳達偉 筆筆首次英文演唱
02. 這句話 詞麯:安竜哲/都智文/許勇(M-music studio)
03. 你們的愛 詞:雙 麯:丁世光 筆筆獻給歌迷筆親軍團的獻禮
04. 倒敍的時光 詞:王海濤 麯:薑帆
特別嘉賓:牛牛(莫札特作品C大調鋼琴奏鳴麯 K.545- 快板)
05. 青睞 詞麯製作:陳珊妮
06. 上帝咬過的蘋果 詞:孫藝 麯:Park Moon Soo (樸文秀)
07. 唱一半的歌 詞:孫藝 麯:趙倩
08. 學會感覺 詞麯:範曉萱
09. 醒着夢遊 詞:許世昌 麯:五月天石頭
10. 唱響幸福 詞:劉諾琪 麯:鄭可望(江蘇衛視選秀比賽絶對唱響主題歌)
11.不唱(筆筆第一首粵語歌)
時間 的形狀
時間 的形狀是不規則的,怎麽說呢,其實就是無形的。但你也可以認為它是有形的,因為在現代中人們把時間 表達為-時鐘,在不同的空間裏(我們可以把它說為一個空間在時間 上的平行世界),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時間 表達形式,有的可能是分子,可能是物質和,還可能是精神等等。 實際上,時間 單位首先從天文觀測來確定的,“1平太陽日或1天(1晝夜)”是以地球相對於太陽的自轉周期為基準來計量的,一個平太陽日的1/86400為1秒;後來發現地球自轉不均勻,1960年國際度量衡大會把時間 基準改為以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即規定為1900年地球公轉周期(回歸年)的1/31556925.9747為1秒;隨着精確、穩定的原子鐘製成,1967年國際度量衡大會規定國際單位製原子時的時間 單位“秒(長)是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進所對應輻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 ”。 : time area diagram, elapse, t time, time area concentration diagram n.: be pushed for, engineering (servicing) time, fool away, from...on, hang heavily on one's hands, hang heavy, hang heavily, idle away, improve one's time, near on [upon], operating time, play away, roll around, settling time, trifle away, cut to waste, wear away, wear on, present,now, a moment, all the years of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eriod, drivel away, hour, moment, passage, space, time n. temps, heure 時期 , 時代 , 紀元 , 年代 , 某段時間 , 一段時間 , 階段 , 網遊之紀元 自然 物理 熱力學 生肖 傳統文化 歷法 計時 考試 臨床助理醫師 電影 科學 天文 百科辭典 北京 地理 標準時間 時區 未來 科幻 空間 物理學 數學 機械 生活用品 時間 計量更多結果...
時間性 挨時間 花時間 時間表 死時間 在時間 時間的 短時間 長時間 殺時間 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