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日本弓背蟻
目錄
No. 1
  日本弓背蟻,(camponotus japonicus mary,1866a:885,工蟻 日本)
分 類
  蟻科(formicidae),膜翅目(hymenoptera)。
産 地
  分佈極廣,我國全境(黑竜江、遼寧、吉林、山東、北京、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湖南、重慶、貴州、廣東、廣西。)、原蘇聯、日本、朝鮮、韓國和東南亞均有分佈。
特徵
  主要特徵:頭大,近三角形,上顎粗壯;前、中胸背板較平;並胸腹節急劇側扁;頭、並腹胸及結節具細密網狀刻紋,有一定光澤;後腹部刻點更細密。體黑色。
  具體特徵:分為大小兩個工蟻類型。
  大工蟻體長12.3-13.8mm,頭大,上顎5齒,通體黑色,極個別個體頰前部、唇基、上顎和足紅褐色。中小工蟻體長7.4-10.88mm,頭較小,長大於寬。
巢穴
  該種螞蟻在地下築巢,巢位於稀林地、林緣、路邊及林間空地。每巢有巢口2-5個,巢周圍一般有扇形堆積的土粒,巢深0.36-1.40米。通過對12窩螞蟻的全面挖掘調查得知,每巢有卵0-953粒,幼蟲29-1223頭,工蟻42-4012衹,無翅雌蟻1-3衹。
繁殖
  秋季産生有性蟻,第二年春季婚飛。雌蟻在高峰期可以日産卵209粒,一般0-50粒。
食物
  小昆蟲、蜜露和植物分泌物,對鬆毛馬尾蟲有較強的捕食能力。
分 類
  蟻科(Formicidae),膜翅目(Hymenoptera)。
食物
  小昆蟲、蜜露和植物分泌物,對鬆毛馬尾蟲有較強的捕食能力。
  中腦結構
  應用常規電鏡技術,對日本弓背蟻中腦前端超微結構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1)日本弓背蟻中腦前端存在兩種細胞,一種是以圓形、卵圓形為主的圓形局部神經元,其細胞核、核仁、綫粒體、質膜等細胞器清晰可見;另一種是以長橢圓形為主的長橢圓形局部神經元,電鏡下可觀察到其細胞核、核仁及其他細胞器,但不如圓形局部神經元典型.(2)中腦前端髓質中包含大量神經束,軸突、樹突(棘)縱橫交錯其中,形成各種突解聯繫.突觸多以軸-樹突觸和軸-軸突觸為主,亦可見樹-樹突觸.
  生物學特性
  日本弓背蟻Camponotus japonicus Mayr在吉林省1 a發生1代,以工蟻、有翅雌蟻、有翅雄蟻、幼蟲在土(木)穴中越鼕.5月下旬-7月上旬婚飛,婚飛後的有翅雌蟻翅脫落,尋找適宜場所産卵,8月下旬有翅蟻羽化.成蟲主要取食蚜蟲的蜜露及小型昆蟲和植物的花蕾、葉、芽等.營巢類型為土穴、木穴2,分佈於農田、林地,以林緣、林間小路、農田地頭居多.該蟲在吉林省境內各縣市都有分佈,垂直分佈為海拔500 m~2 100m,1 100m以下紅鬆闊葉林帶下居多.5月上旬-10月上旬(日均溫10℃以上)為活動期,5月-6月、9月-10月活動呈單峰型,7月-8月呈雙峰型.日活動規律為5:00-19:30,晴天活動力強,陰雨、低溫天氣活動力減弱.在土穴中與日本弓背蟻共棲的主要昆蟲為黑灰蝶Nipharda fusca Bremer et Grey.
  營養價值
  對亞洲廣布種日本弓背蟻(Camponotu s jamponicus)進行了營養成分分析.結果顯示,其體內含水量為65.47%± 0.53%, 粗灰分為6.52%±0.35%, 總糖為2.37%±0.43%, 粗脂肪為14.02%±0.64%.在其8種主 要脂肪酸中,不 飽和脂肪酸含量為82.455%, 其中油酸C118為51.884%, 棕櫚油酸C1 16為11.302%, 花生烯酸C120為6.997%, 亞油酸C218為8.881%, 亞麻酸C318為3.391%, 豆蔻酸C014為0.861%, 軟脂酸C0 16為12.648%, 硬脂酸C018為4.037%.由此認為,日本弓背蟻是一種不遜色 於雙齒多刺蟻的食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