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水産飼料 > 日本對蝦
目錄
No. 1
  penaeus (marsupenaeus) japonicus bate
  俗稱花蝦、竹節蝦、花尾蝦、斑節蝦、車蝦,屬甲殼綱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遊泳亞目natantia、對蝦科penaeidae、對蝦屬penaeus
鑒別 Identification
  體被藍褐色橫斑花紋,尾尖為鮮豔的藍色。額角微呈正彎弓形,上緣8~10齒,下緣1~2齒。第一觸角鞭甚短,短於頭胸甲的1/2。第一對步足無座節刺,雄蝦交接器中葉頂端有非常粗大的突起,雌交接器呈長圓柱形。成熟蝦雌大於雄。
定殖 Colonization
  日本對蝦棲息於水深10-40m的海域,喜歡棲息於沙泥底,具有較強的潛沙特性,白天潛伏在深度3cm左右的沙底內少活動,夜間頻繁活動並進行索餌。覓食時常緩遊於水的下層,有時也遊嚮中上層。在蝦塘的高密度養殖中,饑餓時呈巡遊狀態。但一般情況下很少發現其遊動,尤其是養殖前期較難觀察到。
分佈 Distributed
  日本對蝦分佈極廣,日本北海道以南、中國沿海、東南亞、澳大利亞北部、非洲東部及紅海等均有擺息。我國沿海1~3月份及9~10月份均可捕到親蝦,産卵盛期為每年12月~翌年3月份。蝦汛旺季為l~3月份。常與斑節對蝦、寬溝對蝦混棲。
生態習性 Habits
  1、棲息與活動:日本對蝦棲息於水深10-40m的海域,喜歡棲息於沙泥底,具有較強的潛沙特性,白天潛伏在深度3cm左右的沙底內少活動,夜間頻繁活動並進行索餌。覓食時常緩遊於水的下層,有時也遊嚮中上層。在蝦塘的高密度養殖中,饑餓時呈巡遊狀態。但一般情況下很少發現其遊動,尤其是養殖前期較難觀察到。
  2、對環境的適應性
  ①對????度的適應:日本對蝦為廣????性蝦類。對????度的適宜範圍是15-30‰,但高密度養殖時適應低????度能力較差,一般不能低於7‰。
  ②對溫度的適應:日本對蝦屬亞熱帶種類,最適溫範圍為25-30℃,在8-10℃停止攝食,5℃以下死亡,高於32℃生活不正常。
  ③對水中溶解氧(do)的要求:日本對蝦在池養中忍受溶氧的臨界點是2mg/l(27℃時)低於這一臨界點即開始死亡。耐幹能力強,是較易長途運輸的種類。
  ④對海水ph值的適應:海水ph值較穩定,一般在8.2左右,但蝦塘ph值多數變化較大。日本對蝦對ph值適應值為7.8-9之間。
經濟價值 Economic value
  日本對蝦是日本最重要的對蝦養殖品種,在日本養到25剋左右出售價格最高,主要銷售活蝦。我國福建、廣東等南方沿海近年來也已開始養殖。養殖180天體重可達20~25剋。産卵群體體長為12~20釐米,體重為20~95剋。該蝦甲殼較厚,耐幹露,適於活體運銷,利潤較高。營養價值與其他主要蝦類相近。
人工養殖 Farmed
  -趙利田
  一、蝦池條件:日本對蝦養殖池池底以沙泥底質為最好,水深應在1米以上,????度要求在15%以上。
  二、放苗準備
  1.蝦池消毒。在蝦池進水前15天~20天,用生石灰對蝦池徹底消毒,殺滅池中全部野雜魚類和有害病菌、病毒,生石灰用量為75公斤/畝~100公斤/畝。也可用30ppm~50ppm漂白粉進行清塘消毒。
  2.蝦池進水。放苗前10天左右,經過水濾網嚮蝦池內註水。濾網用60目網片製成,水位應視天氣狀況而定,如果天氣穩定,宜進水50釐米~60釐米,便於水溫上升,促進蝦的生長,如天氣不穩定,則應深一些,減少水溫波動。
  3.蝦池施肥。一般應在放苗前7天~10天選擇晴天進行施肥,蝦池進水50釐米~80釐米,每畝施氮1ppm、磷0.1ppm。如果是新塘可適當混用一些雞糞等有機肥,加速浮遊藻類的繁殖,雞糞用量為3公斤/畝~5公斤/畝,以後每周視池水肥度情況進行追肥。天然基礎餌料繁殖較好的蝦池,對蝦在養殖前期體長3釐米以內時基本可以不投飼料。
  三、選苗及運輸 :投放蝦苗應在水溫穩定在13℃以上時進行。蝦苗以就近購買為宜,如果是必須空運的蝦苗,應在運苗前做好充分準備,要求快裝、快運、快放,盡量控製運輸時間在10小時以內。就近購買的蝦苗體長在1釐米以上為好,空運的蝦苗體長在0.8釐米左右為好。蝦苗的體質應健康活潑、規格整齊。
  四、蝦苗投放:放苗時盡量選晴天無風的日子。風不大時也可放苗,但必須在上風處放苗,育苗池水????度和蝦池水的????度差不大於3‰,水溫差不大於2℃,如大於上述數值,應經過緩苗處理後再將蝦苗放池中。放苗密度在1萬尾/畝~1.5萬尾/畝。
  五、養成管理:
  1.水質管理。養殖初期以肥水為主,視水質肥度情況和水色的變化,逐日嚮池內添水,每日添加3釐米~5釐米或3日~4日加水15釐米~20釐米,保持池內生態平衡。到蝦體長達到5釐米以上時,將池水添到1米以上,養殖中期由前期的“肥水”轉為“活水”,一般日換水量15%~20%。養殖後期視水質污染情況,可適當加大換水量。
  2.投餌。 蝦苗前期生長主要靠池內的天然餌料來維持,中、後期投料以人工顆料餌料為主,無論是自製還是外購的餌料,其蛋白質含量均應高於中國對蝦用配合餌料,最好在50%以上,以確保日本對蝦正常生長。投餌時間應在晚上,以每晚8時和凌晨1時為最佳。一般情況下可在晚上8時投日投餌量的70%,凌晨投30%。
  養殖前期可用小吊網,中、後期可用旋網定量法測定池中蝦的總重量,然後確定日投餌量。一般情況下,蝦體重1剋~5剋時投餌量為體重的7%~10%;510剋時為4%~7%;10剋~20剋時為3%~4%。
  3.日常觀測。日常觀測是日本對蝦養成過程中的基本工作,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對蝦攝食情況:攝食情況反映餌料是否適當,底質和水質是否正常,將直接影響對蝦的生長與健康。
  (2)對蝦生長情況:生長情況的觀測主要有成活率和平均體重的估測、體重測定和蛻殼情況等。
  (3)對蝦活動情況 :根據日本對蝦生活習性觀察其活動情況,發現異常,如對蝦不潛沙,活動力下降,反應遲鈍,浮頭或在水面打轉等,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蝦池底質和水質情況 :包括池底顔色和氣味,水質指標和日常檢測等。
  4.防病 。日本對蝦養成中後期,每10天~15天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1次,改善池水的理化因子。預防病害發生,生石灰用量為15ppm~20ppm。在餌料中添加土黴素製成藥餌,可預防細菌病,添加量一般為配餌的1‰。近年來,在日本對蝦的養成過程中病毒性白斑病也時有發生,對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衹能通過預防的手段來減緩發生,如投喂優質餌料,增強對蝦體質,在餌料中添加維生素c、維生素e、人參皂苷等免疫增強物質,提高對蝦的免疫能力。
  六、收穫: 蝦長到80尾/公斤~100尾/公斤時,可以出蝦。收穫的方法采用插陷網的方法收蝦,陷網插入池內後,應及時檢查陷網內蝦的密度,防止蝦密度過大造成死亡。
鑒別 Identification
  體被藍褐色橫斑花紋,尾尖為鮮豔的藍色。額角微呈正彎弓形,上緣8~10齒,下緣1~2齒。第一觸角鞭甚短,短於頭胸甲的1/2。第一對步足無座節刺,雄蝦交接器中葉頂端有非常粗大的突起,雌交接器呈長圓柱形。成熟蝦雌大於雄。
  體長8-10 cm。額角齒式8-10/1-2。具額胃脊,後端雙叉型。額角側溝長,伸至頭胸甲後緣附近;額角後脊的中央溝長於頭胸甲長的1/2。尾節具3對活動刺。雌性交接器囊狀,前端開口,有一圓突;雄性交接器中葉突出,並嚮腹面彎折。體表具土黃色和藍色相間的鮮明橫斑,尾肢具棕色橫帶。
包含詞
日本對蝦養殖法日本對蝦養殖技術日本對蝦的人工養殖技術
日本對蝦人工養殖技術日本對蝦養殖高産技術日本對蝦養殖新技術
日本對蝦收穫與運輸活體日本對蝦出口技術日本對蝦混養蟹類防病
中國對蝦與日本對蝦育苗技術比較日本對蝦親蝦培育及産卵、孵化關鍵技術中國對蝦與日本對蝦育苗技術的比較
池養日本對蝦應註意的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