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詞: | 《畫華山墜驢圖題跋 painting China mountain Zhuilvtu legend》 |
字白山,績溪人。貢生。有《抱山集》。 |
|
詩人: 張詠 Zhang Yong
枝枝方直緑參參,林葉疏紅始見心。 卻恐法時惡圓佞,結根遙嚮楚雲深。 |
|
詩人: 張詠 Zhang Yong
筍從初籜已方堅,峻節凌霜更可憐。 為報世間邪佞者,如何不似竹枝賢。 |
|
竹之一種。外形微方,高三至八米,直徑一至四釐米,質堅。我國 華東 和 華南 地區均有栽培。可供觀賞,古人多用以製作手杖。 晉 戴凱之 《續竹譜》:“方竹生 嶺 外,大者如巾筒,小者如界方。” 宋 張淏 《雲𠔌雜記·竹之異品》:“ 武陵 桃源山 有方竹,四面平整如削,堅勁可以為杖。” 清 袁枚 《隨園詩話》捲六:“ 紫峯 與客觀方竹。客戲曰:‘世有方竹無方人。’” |
|
方竹又稱四方竹,屬禾本科、剛竹屬。
[形態特徵]
方竹稈高3--8米,節間呈四方形,深緑色,基部生有小疣狀突起,而略顯粗糙;稈環基隆起,基部數節常具一圈刺瘤。籜鞘厚紙質,無毛,具多數紫色小斑點;籜葉極小,每節3枝,則多枝簇生。葉2--5片着生小枝上,薄紙質窄披針形。花枝無葉,小穗常簇生成團,生於花枝各節上,每穗有5--6朵花,四季出筍(8月至次年1月)。(見圖3--3)
[習 性]
主産於華東、華南以及秦嶺南坡等亞熱帶地區。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適生於土質疏鬆肥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低丘及平原均可栽培。
[栽培技術]
繁殖:通常以移植母竹或鞭根埋植法繁殖。母竹宜選植株健壯而較低矮者,移植時留竹鞭1米,切勿傷筍芽,且帶宿土,竹稈截去枝梢,衹留3--4盤枝丫。栽後溝穴埋土踏實,澆透水,蓋以稻草保濕。以早春移植為宜。
管理:庭院中栽植,宜選墻隅、屋旁空隙地,數株叢植並註意澆水培土,土壤如能保持疏鬆肥沃,可促進終年生筍。鼕季可施腐熟廄肥、土雜肥,既保持地溫,又疏鬆土壤,有利於發筍和新竹生長。
[用 途]
方竹稈形四方,別具風韻,為庭院常見觀賞竹種。江南各地造園均可選用。可植於窗前、花
臺中、假山旁,甚為優美。其稈可製作手杖。筍味鮮美,可供食用。
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fenzi) makino
別名四方竹、四季竹(江南各地),四方竹、四角竹(《植物學大辭典》,日本漢字名),方苦竹(《江蘇植物名錄》),標竹(四川)。
一、形態特徵 竿高3-8米,徑1-4釐米,竿方形,但嚮上逐漸變圓,竹子越大竹竿越方。桿深緑色,粗糙,竿環甚隆起。節間長20-23釐米,竿下部節上有刺狀短氣根一圈,並嚮下彎麯。籜鞘紙質,無毛,具多數紫色小斑點。籜葉極小,每節分枝開始為3枚,以後增多成為簇生。小枝着葉3-5片,薄紙質,窄披針形,長10-20釐米,寬1.5-2.5釐米,無毛。筍期秋季。
二、分佈習性 主産華東、華南以及秦嶺南坡等亞熱帶地區,現多栽培。適生於氣候溫暖濕潤,土質肥厚的立地,但抗污染能力弱。長江流域以南各地,低山緩坡及平原均可栽培。方竹葉薄而繁茂,蒸騰量大,容易失水,故多自然分佈於蔭濕涼爽、空氣濕度大的環境中。我省安吉竹種園、金華黃竜洞、溫州雁蕩山等地都有分佈。
三、栽培管理 通常采用母竹移植或鞭根移植方法。選地要選擇土壤疏鬆肥沃、環境蔭濕的地方,註意避開陽光暴曬以及鼕季西北風的迎風面。季節以早春移植為宜。起苗後須多帶宿土。遠距離移栽時,摘去大部分竹葉,能提高成活率。其它水肥管理措施,和一般竹子相同。
四、觀賞特色 方竹竹桿方形,別具一格,此外秋季出筍、枝葉繁茂,所以除了觀竿外,也是適宜觀筍觀姿的竹種。
五、園藝配置 在自然環境適宜的旅遊景點,可以片植。一般造園時,可選植於背風、朝東的墻邊屋旁、水池小溪邊。
六、其它 竹竿可用於製作手杖及工藝品。竹筍鮮美,筍期正值散生竹筍期淡季,現也有地方作為筍用竹發展。
我國方竹種類約有20多種,主要分佈在西南各省區 |
|
竹稈呈青緑色,小型竹桿呈圓形,成材時竹桿呈四方型,竹節頭帶有小刺枝,緑色婆娑成塔形,青翠欲滴,華麗高雅,以其獨特的竹種和清幽脫俗的品質深受人們的喜愛。 |
|
方竹稈高3--8米,節間呈四方形,深緑色,基部生有小疣狀突起,而略顯粗糙;稈環基隆起,基部數節常具一圈刺瘤。籜鞘厚紙質,無毛,具多數紫色小斑點;籜葉極小,每節3枝,則多枝簇生。葉2--5片着生小枝上,薄紙質窄披針形。花枝無葉,小穗常簇生成團,生於花枝各節上,每穗有5--6朵花,四季出筍(8月至次年1月) |
|
主産於華東、華南以及秦嶺南坡等亞熱帶地區。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適生於土質疏鬆肥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低丘及平原均可栽培。 |
|
繁殖:通常以移植母竹或鞭根埋植法繁殖。母竹宜選植株健壯而較低矮者,移植時留竹鞭1米,切勿傷筍芽,且帶宿土,竹稈截去枝梢,衹留3--4盤枝丫。栽後溝穴埋土踏實,澆透水,蓋以稻草保濕。以早春移植為宜。
管理:庭院中栽植,宜選墻隅、屋旁空隙地,數株叢植並註意澆水培土,土壤如能保持疏鬆肥沃,可促進終年生筍。鼕季可施腐熟廄肥、土雜肥,既保持地溫,又疏鬆土壤,有利於發筍和新竹生長。 |
|
方竹稈形四方,別具風韻,為庭院常見觀賞竹種。江南各地造園均可選用。可植於窗前、花
臺中、假山旁,甚為優美。其稈可製作手杖。筍味鮮美,可供食用。
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Fenzi) Makino
別名四方竹、四季竹(江南各地),四方竹、四角竹(《植物學大辭典》,日本漢字名),方苦竹(《江蘇植物名錄》),標竹(四川)。
一、形態特徵 竿高3-8米,徑1-4釐米,竿方形,但嚮上逐漸變圓,竹子越大竹竿越方。桿深緑色,粗糙,竿環甚隆起。節間長20-23釐米,竿下部節上有刺狀短氣根一圈,並嚮下彎麯。籜鞘紙質,無毛,具多數紫色小斑點。籜葉極小,每節分枝開始為3枚,以後增多成為簇生。小枝着葉3-5片,薄紙質,窄披針形,長10-20釐米,寬1.5-2.5釐米,無毛。筍期秋季。
二、分佈習性 主産華東、華南以及秦嶺南坡等亞熱帶地區,現多栽培。適生於氣候溫暖濕潤,土質肥厚的立地,但抗污染能力弱。長江流域以南各地,低山緩坡及平原均可栽培。方竹葉薄而繁茂,蒸騰量大,容易失水,故多自然分佈於蔭濕涼爽、空氣濕度大的環境中。我省安吉竹種園、金華黃竜洞、溫州雁蕩山等地都有分佈。
三、栽培管理 通常采用母竹移植或鞭根移植方法。選地要選擇土壤疏鬆肥沃、環境蔭濕的地方,註意避開陽光暴曬以及鼕季西北風的迎風面。季節以早春移植為宜。起苗後須多帶宿土。遠距離移栽時,摘去大部分竹葉,能提高成活率。其它水肥管理措施,和一般竹子相同。
四、觀賞特色 方竹竹桿方形,別具一格,此外秋季出筍、枝葉繁茂,所以除了觀竿外,也是適宜觀筍觀姿的竹種。
五、園藝配置 在自然環境適宜的旅遊景點,可以片植。一般造園時,可選植於背風、朝東的墻邊屋旁、水池小溪邊。
六、其它 竹竿可用於製作手杖及工藝品。竹筍鮮美,筍期正值散生竹筍期淡季,現也有地方作為筍用竹發展。
我國方竹種類約有20多種,主要分佈在西南各省區 |
|
方竹介紹
方竹 (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 Makino)
科屬:
禾本科
別名:
四方竹、四角竹
形態特徵:
稈散生,高3~6m,徑1~4cm,幼時密被黃褐色倒香小刺毛,以後脫落,在毛基部留有小疣狀突起,使稈表面較粗糙,下面節間四方形;稈環甚隆起,蘀環幼時有小刺毛,基部數節常有刺狀氣根一圈,上部各節初有3分枝,以後增多;蘀鞘無毛,背面具多數紫色小斑點;蘀耳及蘀舌均極不發達;蘀葉極小或退化。葉2~5枚着生小枝上;葉鞘無毛;葉舌截平、極短;葉片薄紙質,窄披針形,長8~29cm。
分佈與習性:
中國特産,分佈於華東、華南地區以及秦嶺南坡。喜光,喜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
繁殖與栽培:
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為最佳,排水需良好。日照要充足,陰暗則生機不良。性喜冷涼,生育適溫約14-25℃。
應用:
庭院種植佳品,適植於湖石花臺。
圖片: |
|
- : Fang Zhu
|
|
方竹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