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坊
  播放時間:
  每天00:38 07:35 18:00
  節目特色:
  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的《新聞坊》欄目創辦以來、特別是2002年6月底改版以來,定位更加準確,內容更加新鮮,註重了新聞價值中的接近性與對百姓的重要性,報道形式生動活潑,多方面開展了對市民的信息服務,取得了顯著的傳播效果。目前,《新聞坊》的收視率已經穩定在4.5個百分點左右,在18:00時段中名列首位,在新聞頻道收視率排行榜中位居第五第六。更為重要的是:《新聞坊》滿足了廣大市民百姓迫切需要瞭解身邊新鮮事、渴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疑難事的信息消費需求。這也是它深受市民百姓歡迎的根本原因。
  一、定位準確,發揮“城市社會新聞”的特長,既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嚮,又註意滿足市民百姓的多種信息消費需求。
  改版後的《新聞坊》欄目定位在主要報道“城市社會新聞”。而社會新聞是以道德倫理與人際關係為重點,題材涉及社會風尚、社會事件、社會問題以及某些奇聞怪事的新聞報道。①社會新聞的特長正在於:題材廣泛,寫社會生活中的人與事,不限於某個行業,因而有別於一般的經濟新聞、政法新聞、文教科技衛生新聞等;內容豐富,主要反映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其道德倫理問題,包括道德風尚、戀愛婚姻、家庭問題、鄰里關係、天災人禍、案件發生與偵破、生存環境變化、奇異的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等等;社會新聞大多有人物活動與故事情節,能引起人們的普遍關註與興趣,報道恰當能對受衆進行生動活潑的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因此,改版後的《新聞坊》大大拓展了電視新聞報道的領域,為市民進行多方面的信息服務。
  以今年3月5日的《新聞坊》為例,主持人首先講了國傢大事:上午全國人大十屆一次會議開幕,然後播報“今日提要”:收看朱總理報告,3月5日全國學雷鋒40周年,上海整頓市容;然後依次播報新聞,重點播報各社區、部隊、學校以及外國朋友開展學雷鋒活動的盛況;主持人還不忘穿插播放:今年3月5日是周恩來同志誕生105周年的紀念日。而“市民呼聲”小欄目則重點解决了幾名外來人在天水路一處空地違章辦起廢品收購站,破壞環境衛生的事件。還有“股市行情分析”與“生活服務信息”等,都為特定的受衆提供特定的信息服務。
  這裏特別要肯定的是,《新聞坊》的節目主持人的點評很到位,不僅在弘揚正氣、批評邪惡方面,而且在糾正形而上學與認識的片面性方面。例如3月4日是個雨天,許多單位冒雨上街開展學雷鋒運動,有設攤義務修自行車、傢用電器的,有義務理發的,有在公共場所大掃除的……,有位老人拿了一大堆舊傢用電器來修理,還說早盼着這一天。主持人及時插話點評:人們常說,學雷鋒一陣風,三月來,四月走。學雷鋒活動能經常有、天天有該多好啊!學雷鋒活動應該結合每個人的日常工作,經常性地開展纔行。這一段評論是最精彩的,也是最發人深思、有啓迪意義的。
  二、內容新鮮,貼近城市變遷、市民生活,講述百姓故事,解釋疑難雜癥,博得群衆愛看領導滿意。
  《新聞坊》新聞內容新鮮,大多為群衆普遍關註的熱點新聞,例如《好八連為民服務忙》、《有人要跳樓,民警救下來》、《出租車5.1換新顔》、《勞模當上輔導員》、《陰雨連綿,醫院看病的人多了》、《普陀查獲假冒美金》、《小馬路變成垃圾場》等等。這些熱點新聞大多有人物活動與故事情節,所謂“有頭有尾有情節,活人活事活道理”,②在大量提供事實信息為民服務的同時,進行精神文明的宣傳與教化。這是《新聞坊》既博得群衆愛看、又博得領導滿意的關鍵原因。有些城市新聞講述的不是故事,反映的是我們身邊發生的漸變中的環境狀況,如緑地樹木多了、海鷗光臨外灘等,卻以小見大,反映了上海城市建設的新景象、新發展。如3月9日《新聞坊》新聞《逛逛外灘海鷗飛翔挺好看》通過一位退休的攝影愛好者的言行,來展示外灘生態環境的改善、黃浦江蘇州河治理的成效,顯得親切自然又清新雋永。
  《新聞坊》的新聞新鮮可讀可視,與記者編輯的辛勤努力密切相關。據《〈新聞坊〉2002年工作總結》稱:回顧這半年來的節目,《新聞坊》的報道視角始終盯住社區不放,形成了幾個“多”:第一個是群衆關註的熱點新聞多。《新聞坊》記者利用身在基層的優勢,深入社區,采製了許多生動活潑的社區新聞。比如交通整治,比如髒亂差現象,比如鄰里互助。第二個是社會新聞多。這些社會新聞,有的積極宣揚了新人新事新風尚,正確、及時宏揚了主旋律;有的抓住社會熱點,及時反映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有的則充分發揮了電視的可看性特徵,講究片子的趣味性和鏡頭語言的表述,都收到了良好的收視效果。《兩車搶道起糾紛駕駛員大打出手》、《闖紅燈還要討說法錯上加錯》、《兩婦女街頭廝打全武行有礙觀瞻》等都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個是當天發生的新聞多。如:《扔舊瓶還以“炸藥”威脅應急小分隊製服醉漢》、《吊籃斷裂三民工高樓墜落身亡》等新聞,這些新聞都搶在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裏播出。第四是跟拍搶拍暗拍的多,這些新聞往往成為版面的亮點。如:浦東鬧市街頭販賣黃碟,《新聞訪》記者真實記錄了大都市的一些不文明現象,現場感強,同期聲到位,非常吸引觀衆。
  《新聞坊》有時也報道一些奇聞怪事,但都給予科學的合理的解釋。如3月1日《新聞坊》的“市民呼聲”小欄目,報道一位住在高層樓房內的居民的煩惱事:樓層經常晃動10多釐米,盆中水也溢出,擔心要地震或樓塌。記者及時請教地震專傢實地考察,終於查明真相:是附近石材場切割大理石,因振頻振幅相同引起大樓共振,既解除了居民疑慮,又解决了現實問題,還傳授了科學知識。
  三、既講究報道形式創新,又講究運行機製創新,群策群力創品牌,互動共享獲雙贏。
  開拓創新,已成為我們事業發展前進的原動力。《新聞坊》報道形式的創新,首先表現在節目主持人采用“談傢常”、“說新聞”的形式來播報新聞,顯得親切自然。電視新聞傳播有個“近距離親切律”,③是用最先進的電子傳播技術,通過節目主持人,與受衆進行面對面的傳播,而圖像展示的大多為“原生態材料”,這好像促膝談心一樣,最容易打動人心。《新聞坊》說新聞的播放方式正是充分運用了“近距離親切律”。《新聞坊》的演播室裝扮得很有海派文化的特色,主持人仿佛在弄堂口的小座椅上與人促膝拉傢常,也增強了親切感。
  在欄目運行機製創新方面,《新聞坊》欄目組走的是毛澤東同志歷來倡導的“群衆辦報(臺)”的路綫,發揚了大協作精神。《新聞坊》欄目組以節目為紐帶,團结、組織各區有綫中心、郊縣臺以及公安、武警、消防、治安、交警和海事等部門與新聞綜合頻道交流、溝通、互動、共享。《新聞坊》成為報道城市社會新聞的大平臺,這個平臺同時還是擂臺,各區有綫中心、郊縣臺和公安、武警、消防、治安、交警、海事等部門條綫各顯身手、比學趕幫超,實現了低成本投入、大傢一起辦新聞的良好循環。同時,欄目組還與協作部門一起製訂了信息溝通機製、采編協調機製、服務奬勵機製,並以《上海電視臺加強通聯工作若幹意見》的形式下發給所有通聯單位。具體內容為:
  1.信息溝通機製
  信息溝通機製就是由新聞頻道牽頭,各路通聯記者協同配合,做到及時反饋各自條塊範圍內發生的新聞,確保不漏新聞。新聞頻道及時傳達宣傳要求。每天的電話會議成為及時互通信息、策劃版面、解决選題、協調采訪的有力手段。每月的領導骨幹碰頭會議分析用稿情況和收視率,部署下月的報道要點。每月編發的《通聯簡報》,成為溝通信息、交流心得的有效載體。在實踐中《新聞坊》還建立了一個策劃值班制度。
  2.采編協調機製
  《新聞坊》在運作過程中探索了一套采編協調機製。
  包括:
  A.為各路通聯記者創造采訪條件,參與《新聞坊》采訪的各路通聯記者統一使用“STVN”采訪話筒,統一印製《新聞坊》記者名片,在采訪活動中,可以聲明受《新聞坊》欄目委托或以《新聞坊》記者身份開展采訪活動,新聞報道的落款統一為“《新聞坊》記者報道”。
  B.編輯“槍斃”各路通聯記者的來稿必須按照規定程序操作;比如預約的選題因質量問題暫時無法使用的,編輯有責任協助其修改並完成最終報道。對無法輓救的片子,編輯要嚮記者說明情況;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槍斃”稿件,雖不采用但計入工作量,等等。
  C.強調按新聞規律辦事,堅决杜絶人情片、關係片。
  D.為保證供稿數量和質量,大部分區中心都把《新聞坊》錄用稿件情況納入了本單位的考核指標。
  3.服務奬勵機製
  各路通聯記者稿酬采用評分製,評分標準與分值和頻道記者相同,每天由新聞監製、製片人、責編評定。如果認定為“獨傢報道”的,稿酬為同等級的三倍。還有創優評比制度。
  新聞頻道還承擔了記者的業務培訓工作,每天的電話會議上就有針對具體選題的業務指導,在去年末大傢工作都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還是如期舉行了《新聞坊》記者第一期業務培訓。這次培訓突出“實用”兩字,無論課程設置還是師資選聘,都圍繞有利於實際工作展開,近百名記者參加了培訓和考試。
  這套運行機製一經執行,就使《新聞坊》産生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新聞坊》的成功與成果,有目共睹。《新聞坊》還需在進一步加強報道策劃、實施精品戰略、加強隊伍建設方面狠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