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 : 傳媒 > 新聞
目錄
怎樣寫新聞稿 How to write press releases
  新聞,是指報紙、電臺、電視臺經常使用的記錄社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它的種類很多,這裏衹介紹使用頻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訊。
  消息,也叫新聞新聞這一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單指消息;廣義的指消息、通訊、報告文學、特寫、評論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敘述方式,比較簡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時地報道國內外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群衆最關心的事實。
  一、消息特點:
  內容真實,事實準確。真實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實是它的本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礎。真實,就是事實真實,所寫的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發生發展的經過不能虛構。準確,就是每個事實,包括細節在內都準確無誤。如果一條消息失真或有差誤,不僅會減低其新聞價值,失信於民,而且還會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
  內容新鮮,有價值。新聞貴在新,而且有認識意義、啓迪和指導意義。消息衹有新,才能引起讀者的註意,先睹為快。新,不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經驗報道給讀者。而且要選擇有意義、有價值,給人以啓迪,有指導性的事物。那種一味追求獵奇的“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纔是新聞”的觀點,是我們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時,有時效性。迅速是消息的價值,消息報道速度遲緩便會降低消息的價值,“新聞”變成了“舊聞”。時效,就是速度要快,內容要新。對新人、新事、新情況、新問題,要敏銳地發現,盡快地瞭解,迅速及時地反映。
  簡明扼要,篇幅短小。簡短是消息區別於其他文體的主要標志。所謂簡短,就是“三言兩語,記清事實,寥寥數筆,顯出精神,概括而不流於抽象,簡短而不陷於疏漏”,用筆要簡潔利落,內容集中精煉。
  結構鮮明
  二、消息的種類(一般把消息概括為四類):
  1.動態消息
  動態消息是迅速而準確地報道新近發生的國際、國內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動和各項建設中最新出現的新情況、新動態、新成就、新問題的一種文體。它是報紙上使用最多的一類。
  重大新聞的簡訊都屬於動態消息。重大新聞,指事件重大,一意義深遠,報道時在報紙上占顯著位置的消息。如《我國多種應用衛星齊頭髮》(光明日報) 1993年5月13日)。簡訊內容第一,篇幅簡短。如“國際要聞簡報”、“學術動態”、“市場漫步”等。
  2.典型消息
  典型消息也叫經驗消息,它是對一些具體部門、單位、行業的典型經驗、成功做法集中報道的一種文體。這種消息是在介紹經驗、做法之後,總結經驗,揭示規律,以達到以點帶面,推動工作的目的。如《一切依靠群衆自己的創造——首鋼十年改革的一條基本經驗》(《人民日報》)1988年12月26日)。
  3.綜合消息
  綜合消息是把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單位、各具特色、性質相同的事實綜合在一起,並體現一個主題的報道。它的特點是在綜合、概括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提出見解,揭示規律。如《濫砍樹木南亞三國水災仍頻,亡羊補牢印北方幫助員植樹》(《光明日報》1993年7月25日)。
  4.述評消息
  又稱“記者述評”、“新聞述評”。是一種兼有消息與評論作用的新聞。它是在陳述事實的基礎上,穿插評論或抒發感慨,從而分析說明所報道事實的本質和意義。它的特點是邊敘邊評,要求以國傢的方針政策為依據,針對事實進行評說,要觀點正確,評論得當。如《分清主流與支流,莫把“開頭”當“過頭”》(《遼寧日報》 1979年5月)。
  三、消息的寫法:
  1.標題
  消息的標題,分眉題(又稱引題、肩題)、正題(又稱主題、母題)和副題(又稱輔題、子題)。出現在報刊上有如下幾種情況:
  (1)多行標題。多行標題,一般有三行,即中間一行是正題,是標題的核心,用來揭示主題或提示重要事實;正題上面一行是眉題,用來引出正題,說明事實,交代背景,烘托氣氛,揭示含義;正題的下面一行是副標題,用來補充說明情況或說明正題或依據。如:
  經貿部負責人發表談話(眉題)
  希望海峽兩岸實現直接貿易(正題)
  願與臺經貿主管部門接觸協商解决雙方貿易中問題(副題)
  雙行標題。其一,出現正題和眉題。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勞動去創造(眉題)
  杜蕓蕓將十萬元遺産獻國傢(正題)。
  其二,出現正題和副題。如:
  成都電訊局花錢“買”批評(正題)
  在報上登“公告”歡迎群衆對通訊服務工作進行監督(副題)
  (2)單行標題。單行標題衹有正題。如:
  ***接受《朝日新聞》社長采訪
  消息的標題,力求言簡意明,平易親切,準確新穎,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種標題,要酌情而定。
  2.導語
  消息的導語,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精闢的議論組成,以吸引讀者。平常所說的消息的結構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於此。
  導語常采用以下幾種寫法:
  敘述式。簡明扼要地寫出主要事實、經驗,或對全篇事實材料進行綜合概括,揭示主要內容。如:“全國第一傢由個體戶與港商合資經營的企業——大連光彩實業(合資)有限公司,經國務院批準,1985年4月13日正式開業。”這是《經濟日報》1985年4月18日發的消息導語。
  提問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問題或要介紹的經驗、做法以設問的形式提出,然後再用事實作答。如“親愛的讀者,你知道燈心絨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嗎?上海絨布廠新生産的許多燈芯絨中,就有這樣新奇的品種”。(新華社1980年7月16日新聞稿)
  描寫式。對富有特色的事實或有意義的一個側面,用簡練的筆墨進行形象描繪,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如“一盆盆翠緑欲滴的麥鼕、鬆柏、萬年青和盛開的鮮花裝點在人民大會堂的大廳裏,全國婦聯今天下午在這裏舉行聯歡會。中外婦女1500多人歡聚一堂。相互握手問好,親切交談,共同慶祝‘三八’婦女勞動節”。(新華社北京1988年3月8日電)
  評論式。是對所報道的事實先作出評論性結論,然後再用具體事實來闡明。如“今天,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專利法正式生效了。從此,腦力勞動成果被無償占用的歷史在我國宣告結束”。(新華社北京1985年4月1日電)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義的語言作為導語。如“女青年杜蕓蕓到上海司法機關,要求將繼承的十餘萬元遺産捐獻給國傢,她說:‘我還年輕,應該靠自己的勞動來生活,我願意將這筆錢來支援國傢的四化建設’”。(《文匯報》1981年9月29日)
  3.主體
  主體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導語,闡述導語所揭示的主題,或回答導語中提出的問題,對消息事實作具體的敘述與展開。寫主體要註意如下幾點:
  主幹突出。消息的主體是主幹,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幹上。要去頭緒,減枝蔓,與主題無關的要捨棄,次要材料要簡略。
  內容充實。回答導語中提出的問題,其內容必須具體、充實,這樣纔有說服力。導語提出什麽問題,主體就要回答什麽問題,這樣才能緊扣中心,突出重點。
  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要恰當地劃分段落,有條不紊地展開敘述,安排層次有以下幾種順序:一是時間順序,按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束的先後順序安排層次;二是邏輯順序,就是根據事物的內在聯繫來安排層次;三是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相結合,這樣寫嚴密而有條理,活潑而不紊亂。
  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發生的歷史環境和原因,它說明事件發生的具體條件、性質和意義,是為充實內容,烘托和突出主題服務的背景既可在主體部分出現,也可在導語或結尾部分出現,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類:一是對比材料,即對事物進行前後、正反的比較對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說明性材料,即介紹政治背景、地理位置、歷史演變、生産面貌、物質條件等;三是詮釋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說明,專業術語的介紹,歷史典故的解釋等,以幫助讀者理解消息的內容。
  5.結語
  結語是消息的最後一段或一句話。闡明消息所述事實的意義,使讀者對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從中得到更多的啓示。
  消息的結尾方式有小結式、評論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實寫完,文章就止住了,結尾就在事實之中。
新聞的定義 The definition of news
  在我國新聞學術界,最權威的新聞定義,是1943年陸定一提出的,“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範長江也對新聞下了一個定義,“新聞就是廣大群衆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王中教授引入傳播學概念,把新聞定義為“新近變動的事實的傳布”。另外甘惜分教授把新聞定義為“報道或評述最新的重要事實以影響輿論的特殊手段”。
新聞的特點 News Features
  儘管新聞類型有多種,但它們都有共同的基本特點。主要是:“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簡明性”。
  新聞總的特點
  立場:觀點鮮明
  內容:真實具體
  反應:迅速及時
  語言:簡潔準確
  新聞與生俱來的基本特點是兩個:一是真實,二是新鮮,由此而延伸出新聞報道上迅速及時的要求。這兩點是新聞最為基本的、最為核心的規律。
  從原始到現代人,經歷了數百萬年,人類傳播新聞的手段(新聞運載工具)日趨豐富、復雜,但是新聞的真實、迅速的特點沒有改變,改變的僅僅是人們對新聞真實、迅速要求的程度不同而已。
  1、“新聞”一詞誕生於唐代。
  2、唐代成為新聞誕生的原因?(唐代新聞媒體的發展原因?):
  ①唐朝的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並有國際交往。
  ②百官要瞭解朝政,對外也需作宣傳介紹,這種形勢必然促進政治、經濟信息的公開傳播。
  ③傳播工具如:筆、墨、帛、紙等都已具備。於是,新興的傳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寫新聞——封建官報便應運而生了。
  陸定一: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一個詞可以概括新聞的特點,這個字就是News。為什麽英文把新聞稱作News?有兩種解釋:一說這是由北(North)、東(East)、西(West)、南(South)四個字的第一個字母拼起來的;一說是由新(New)這個詞的意思引申出來的。綜合這兩種說法,News就是新的、東南西北發生的事情,這就是新聞
  新聞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是消息、通訊、特寫、速寫、報告文學、采訪手記、群衆來信等多種新聞文體的總稱;狹義的新聞則專指消息。“新聞”一詞,在我國最早出現在唐代,指的是新聽到的國傢大事;後來《紅樓夢》裏出現的“新聞”,開社會新聞之先河,指的是見到的有趣的新鮮事。
相關詞 Related words
  新聞公報:政黨或國傢機關直接或委托通訊社就某一重大事件發表的新聞性公告和聲明。
  新華社:全稱新華通訊社(Xinhua Pres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傢通訊社。
新聞的一般知識 News of general knowledge
  每則新聞在結構上,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後二者是輔助部分。標題一般包括引題、正題、副題;導語是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主體是新聞的軀幹,它用充足的事實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展和闡釋;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背景和結語有時可以暗含在主體中。閱讀新聞,要註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記敘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新聞的寫法 Writing news
  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六要素是五個“ W ”和一個“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How
  新聞六要素(也就是記敘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新聞也分公衆新聞和小道新聞
  示例:
  花垣縣竜潭小學留守兒童安全教育延伸到假期
  暑假即將來臨,為讓留守學生度過一個安全、富有意義的假期,花垣縣竜潭小學近日着力對學生開展“快樂暑假安全教育”活動,把安全教育知識和關愛延伸到假期。
  為便於學生牢記,該校編寫了《安全知識三字歌》,通過講故事、做遊戲和談話等形式,給學生講解交通安全、食品衛生安全、遊泳安全、傳染病預防等知識。通過近一星期的教育,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普遍得到了提高。
  花垣:苗歌光碟俏銷農村集市
  6月17日,在花垣縣民樂鎮集市上,一個賣苗歌光碟的攤子被圍得水泄不通,苗族同胞爭相購買苗歌光碟,100多張光盤不到一小時就銷售一空。
  苗歌是苗族同胞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苗族人民用苗歌這種獨特的方式,歌頌和嚮往着幸福美滿的生活。過去,由於苗族沒有文字,老人們教授苗歌通過口傳心記,使苗歌的傳播途徑受到局限,不利於發揚光大。加上現在年輕人在農閑時都外出打工掙錢,傢裏的中、老年人頗感孤獨,而唱苗歌、聽苗歌成了這一人群的精神享受。一些商傢看準這一行情,把目光投嚮農村市場。商傢通過電腦等高科技手段,將每句苗歌配上一行現代苗文和一行漢語作為翻譯,在農村集市銷售。
  歌碟內容豐富多彩,包括感謝黨恩、唱古頌今、勤勞致富、相思相逢等贊歌、情歌,飽含積極嚮上的精神風貌,深受廣大中、老年苗族同胞的歡迎。排吾鄉農民麻老花告訴筆者,他每月趕轉轉場可賣出苗歌光碟500多張,收入近3000多元。
  權大於法律?權大於國策?
  問蒼茫大地:誰監督溫州市蠻不講理無賴政府行政不作為?
  ——林潤興伸冤(三)
  中共溫州市政府非法霸占(窮苦勞動人民)溫州老人林潤興12平方米住房50年拒不歸還,至今告狀、申訴無門!共産黨的天下,竟沒有窮人說理的地方?都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嘴巴唱得好聽,為公在那裏?為民在何處?問蒼茫大地:誰監督溫州市政府行政不作為?誰監督溫州市政府執行國傢政策?誰監督溫州市政府執行《國務院信訪條例》?
  本案源於1959年,當時的市政府把典期屆滿出典人未回贖的,林潤興支付100元典款承典的12平方米的住房,當作出典人——資本傢的出租房改造沒收,實際上是違法剝奪了我承典房屋的典權,沒收了我承典房屋支付的典款。市房管局於1992年把林潤興的承典房登記為國有,把非法霸占合法化。為此,林潤興老人無奈於2007年起訴市政府要求歸還被市政府侵占的12平方米住房。被告邵占維市長的市政府說是落實政策糾紛,不屬法院管轄,因此被法院駁回起訴。申訴人根據邵占維市長和法院的意見,按法定程序申訴落實政策,溫州市房産管理局於2007年12月27日在《關於林潤興信訪事項的答復函》(以下簡稱《信訪事項答復》中答復,經查,你的承典房,典期屆滿,“出典人未回贖”;但“你戶原承典的房屋已被納入改造,屬於國傢所有。”如對答復不服,“可在接到本答復起30日內嚮溫州市人民政府提出要求復查。”林潤興於2008年1月15日嚮市府遞交復查要求——即《要求發還經租錯改的房屋産權的復查申請書》,並附送有關證據材料(其中包括溫州市房管局的《信訪事項答復》的復印件)。爾後,市政府(經辦機構市委、市府信訪局)曾兩次電告索要溫州市房管局的《信訪事項答復》的原件,林潤興即電告,同意送交原件核對,或送交原件後要求出具收據;但被告知要收取原件歸檔,不能出具收據。以致林潤興不能送交。2008年3月17日市政府(市府信訪局)函告要求本人“請收此件後,盡快提供原件。”本人電告,還堅持原來的意見。林潤興惟恐市政府耍賴,於2008年5月22日嚮市政府(中共溫州市委、溫州市政府信訪局)送交:[關於索要市房管局《關於林潤興信訪事項的答復函》原件的答復]。林潤興在答復中提出;“至於你局索要市房管局《關於林潤興信訪事項的答復函》原件一事,申訴人在電話中多次回覆”,“鑒於你局要申訴人遞交文件原件核對、存檔,又不能嚮申訴人出具收到文件原件的收據”,恕申訴人無法奉送。“申訴人懇切請求,你局如對《關於林潤興信訪事項的答復函》的真實性有懷疑,可以直接找市房管局核對,也可以要求市房管局送交一份該文件的原件給你局,你局完全有權利可以毫不費力氣的這樣做。”但林潤興遞交申請書要求復查已五個多月,溫州市政府至今未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面答復。
  《國務院信訪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溫州市政府踐踏憲法,賤踏法律、踐踏政策、踐踏民權,非法霸占民房,拒絶申訴人依法提出落實政策的復查要求,對申訴人的復查要求在法定的時間內不予答復,其行政行為違法,侵犯了申訴人的合法權益。為此,林潤興根據《憲法》、《行政訴訟法》和《國務院信訪條例》等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於2008年6月30日嚮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被告溫州市政府按照《國務院信訪條例》的規定,對原告的復查要求,依法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但市中級法院的立案庭卻口頭告知,市政府不執行《國務院信訪條例》的行政不作為行為,不屬法院受案範圍,不能受理。法院不管,政府不理。我要大聲吶喊:問蒼茫大地,我該上那裏說理?
  此緻
  伸冤人:浙江省溫州市很無奈的窮苦老人:林潤興
  二00八年七月一日((身份證編號:330302260719001)
  附件:1、溫州市房管局溫房發[2007]64號《關於林潤興信訪事項的答復函》。
  2、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xinwen
  新聞
  news
    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事實成為新聞,需經傳播者選擇, 並藉助語言、文字、圖像等符號載體及時傳播。“事實”、“報道”、“新近”是構成新聞的3個因素。
    定義種種 國內外新聞學術觀點有不同的流派,因而對新聞的定義有不同的表述。西方新聞界有如下的提法:“新聞是一種令人驚叫的事情” (《紐約太陽報》主編C.A.達納);“反常的事情是新聞”(美國雜志作傢W.埃爾文);“所謂新聞, 就是為了嚮大多數人傳播知識和趣味,把最新的,或者與現在有關的所有舊事物的存在、變化、興衰、發展等現實情況印刷出來的報道”(日本新聞學者關一雄);“新聞就是把最新的現實的現象在最短的時間距離內,連續介紹給最廣泛的公衆”(德國新聞學教授E.多維法特) 。在中國,有人認為新聞是現在新的、活的社會狀況的寫真;有人強調新聞就是廣大群衆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大事實;有人認為新聞是經報道的新近事實的信息。
    詞源 新聞一詞,始於中國唐代,李鹹用著的《披沙集》中,有“舊業久拋耕釣侶,新聞多說戰爭功”的詩句。南宋《京本通俗小說》中,已把新聞作為“最近消息”理解。德語“新聞” (Zeitung)一詞,源於德國北部俗語“報道” (Tidewde),其義指商旅傳播的趣聞軼事,15世紀,又演化為“在時間上絶對新穎的事物”,16世紀後,被用作印刷物的代名詞,作“報紙”解。英語News一詞,源於希臘,《牛津詞典》解釋為“新鮮報道”,說始於142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詔書:“我把可喜的新聞帶給他”。18世紀後,News開始作為現代意義的詞彙應用 。在俄語中 ,相當於 News 一詞的是Новость, 與“新的”(Новый)同一詞根。日文“新聞”一詞,作“報紙”解,始於幕府時代文久二年(1862)1月發行的《官版巴達維亞新聞》。
    歷史 新聞是適應人類在社會活動中溝通信息需要的産物。在原始社會,人類已用信號 (語言、手勢、音響、烽火、符號、圖畫、結繩 )互通信息。由於生産力發展,文字出現,人際關係日益密切,書信新聞與手抄新聞相繼問世。近代資本主義生産方式出現後,隨着商業、貿易、航海業的發達,印刷術的普及,産生了從事採集新聞的社會職業和專門傳播新聞的機構。電信和電子等現代科學技術發明後,又出現了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通信衛星與電腦技術的應用,革新了新聞采寫編播的過程,提高了傳播速度,擴大了傳播範圍,縮小了世界空間。新聞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
    類型 ①按事實發生狀態分,有突發性新聞、持續性新聞、周期性新聞。②按事實發生與報道的時間差距分,有事件性新聞與非事件性新聞。③按新聞發生的地區與影響範圍分,有國際性新聞、全國性新聞、地方性新聞。④按新聞事實的材料組合分,有典型新聞、綜合新聞、係列新聞。⑤按傳播渠道與信息載體分,有文字新聞、圖片新聞、電聲新聞、音像新聞。⑥按反映社會生活的內容分,有政治新聞、經濟新聞、法律新聞、軍事新聞、科技新聞、文教新聞、體育新聞、社會新聞等。
    特性 ①現實性。新聞是反映現實的手段,為受衆提供外部世界新近發生、變動的事實。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在現代社會,新聞是影響受衆認識和改造現實社會的一種動因。②時間性。新聞是時代的最新記錄,是“易碎品”,時過境遷。要在最短時間內及時披露,講究時效。③公開性。新聞不同於內部情報,也不是私人間互通信息;它面嚮大衆,公開傳播,傳播面越廣,受衆越多,價值就越大。④連續性。客觀世界一刻不停地運動、變化, 每日每時同受衆見面的新聞報道,連續地、如實地反映變動着的客觀事物,不能等到某一
英文解釋
  1. n.:  correspondent,  courant,  development,  titbit,  news
法文解釋
  1. n.  nouvelle, information
近義詞
新聞報道, 消息
新聞社區
相關詞
百度資訊法律郵件訂閱結構廣告生活報刊
傳媒百科辭典雜志媒體電視發佈西班牙機構
通訊社寫作主持人名人主播報紙更多結果...
包含詞
新聞1播新聞新聞法新聞紙新聞界新聞業
新聞學新聞片軟新聞新聞稿硬新聞假新聞
分類詳情
張開新聞寫作常用詞編輯攝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