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樸民 Huang Piaomin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産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該書自問世以來,對中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産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人們尊奉為“兵經”、“百世談兵之祖”。在今天,人們對《孫子兵法》的理解已經超越了軍事的範疇,其藴涵的哲理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本講中,多年從事古代軍事理論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歷史係教授黃樸民從《孫子兵法》的體係分析入手,對其思想和觀念進行了深入的探究。他認為孫子兵法它的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從哲理的層面,用哲學理念的層面,來觀察戰爭現象,探討和揭示戰爭的一般規律,提出了一係列指導戰爭的具體方法。它包含了四個層次:第一個是戰爭觀念,第二個層次是戰略思想,第三個軍事思想的層次,第四個層次是治兵的理論。黃樸民教授說,“我覺得《孫子兵法》的意義,不完全在它兵法的本身,它始終在提醒大傢,怎麽來對待問題,怎麽來把握戰爭的機遇,戰爭的機遇,怎麽來贏得戰爭的勝利,它是提醒你,它不斷在提醒,不斷的讓人們去思考,不斷的讓人們去思考,不斷的給大傢始終留下一種探索的空間 ”“我認為孫子兵法實際上在十個層面上,對我們今天而且對整個戰爭形態,它提出了自己一種對立的統一的一種矛盾觀,因為解决任何問題,它都在矛盾的互動當中,矛盾的對立和統一當中來運作的,《孫子兵法》關鍵就圍繞着十個問題,十對矛盾在今天都有我們繼續思考的價值,和啓迪的意義”。最後,黃樸民教授結合現在社會生活中出現的《孫子兵法》熱等現象,提出要正確理解和認識《孫子兵法》,不能盲目和崇拜。
5月22號黃樸民教授做客《百傢講壇》與我們一起探討《孫子兵法》,敬請關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