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創作 > 新詩
目錄
《新詩 Poetry》
詩人: 張鎡 Zhang Zi

新诗
  飛雪年年似故人,相逢真味一番新。
  別來莫問塵寰事,鬢色幾如雪色勻。
《新詩 Poetry》
詩人: 張鎡 Zhang Zi

新诗
新诗
新诗
  一酌橋亭即便回,雪粘桃樹學疎梅。
  若教湖上鷗為了,此日真須三百杯。
No. 3
  中國詩歌的一種。與舊體詩”相對。出現於新文化運動中,當時也稱白話詩”。形式上采用與口語接近的白話,並突破了舊體詩格律的束縛。最早的作者為鬍適。
No. 4
新诗
新诗
新诗
  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遊娛。”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No. 5
新诗
新诗
  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澤東 《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
新詩重要流派:
  新月派
  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鎸》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於"五四"以後"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嚮,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造的時期。1927年春,鬍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傢、方瑋德、卞之琳等。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新月派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建築美是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築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都是一個可畫出的畫面。
  相關詳情見:新月派、新月詩社
  中國新詩
  中國新詩是指在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在上海出版的《詩創造》和《中國新詩》等刊物上發表作品而逐漸形成的現代主義詩歌流派,代表詩人有穆旦、杜運燮、辛笛、王佐良、唐祈、陳敬容、鄭敏、杭約赫、袁可嘉、金剋木、馬逢華、李白鳳、李瑛等。
  在中國新詩派詩人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代就開始寫詩,而其他詩人如杜運燮、陳敬容、鄭敏、杭約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代中期纔開始他們的詩歌創作生涯。
  在中國新詩派的作品註重詩歌作品的現實意義和文學價值,他們在新詩寫作中追求現實與藝術、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平衡美。
  代表詩人: 穆旦 杜運燮 辛笛 陳敬容 鄭敏 王佐良 唐祈 唐湜 袁可嘉 金剋木 徐遲 馬逢華 李白鳳 李瑛
  穆旦(查良錚)、金剋木、王佐良等人不但以新詩名世,翻譯亦卓然成傢。穆旦在西方詩歌譯介方面的成就可與卞之琳相互比較闡發,王佐良西方文學造詣很高,二人所譯西方詩歌對中國新詩的發展亦有很大影響。這是他們對中國新詩和詩歌史的另一貢獻!
百科辭典
新诗 百科辞典
  xinshi
  新詩
    五四運動前後産生的、有別於古典詩歌的、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在中國文學發展過程中,詩歌(包括詩、賦、詞、麯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詩歌的創作逐漸走嚮僵化,“濫調套語”充斥,“無病呻吟”的傾嚮相當普遍,古典詩歌所使用的詞彙與現代口語嚴重脫節,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對仗用典以及平仄韻律上)的種種嚴格限製,對詩歌表現不斷變化而日益復雜的社會生活,表達人們真實的思想感情,造成極大的束縛。因此,新詩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學運動最先開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新詩草創階段的努力,以廢除舊體詩形式上的束縛,主張白話俗語入詩,以表現詩人的真情實感為主要內容。因此,當時也稱新詩為“白話詩”、“白話韻文”、“國語的韻文”(錢玄同《〈嘗試集〉序》、鬍適《談新詩》、康白情《新詩底我見》)。1917年2月,《新青年》26號刊出鬍適的白話詩詞8首,是中國新詩運動中出現的第一批白話新詩。第一本用白話寫的詩集是鬍適的《嘗試集》(1920)。而最早從思想藝術上顯示一種嶄新面貌,並為新詩地位的確定做出重大貢獻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詩在建立和發展過程中,受到外國詩歌較大的影響。這對新詩藝術方法的形成起了積極的作用。60餘年來,許多詩人在吸取中國古典詩歌、民歌和外國詩歌有益營養的基礎上,對新詩的表現方法和藝術形式,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産生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多種藝術潮流,出現了自由體、新格律體、十四行詩、階梯式詩、散文詩等多種體式。衆多詩人的探索和一些傑出詩人的創造,使新詩逐漸走嚮成熟和多樣化。從五四運動以來,新詩一直成為中國現代詩歌的主體。
     (洪子誠)
    
相關詞
歌麯文學作品城市風采人物辭條中國詩歌文學流派現當代文學
80年代詩歌詩歌郭沫若文學社科院近現代文化
文章詩人中國郵票古典詩詞李長空第三代詩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