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中國 >江西 >南昌 > 新四軍軍部舊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新四軍軍部舊址投訴電話南昌市旅遊投訴電話:0791-8609110
  江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791—626996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新四軍軍部舊址位於友竹巷。1938年1月6日,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正式成立。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新四軍是由在南方八省堅持遊擊戰爭的紅軍遊擊隊改編組成。新四軍的成立,是抗日戰爭初期的重大事件,標志着抗日武裝的發展壯大。門票:8元
南昌市新四軍軍部舊址
  建於1915年,是北洋軍閥張勳的公館,內有兩棟磚木結構樓房和一棟平房,屬中西合璧的古建築。
  1938年1月6日新四軍軍部駐紮於此,完成了組建新四軍的艱巨任務。由八省紅軍遊擊健兒組成的新四軍走出深山老林,路上了北上抗日徵途,成為華中抗日的中流砥柱,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因其歷史價值重大面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目前舊址內設有4個展覽:
  一是新四軍軍部舊址復原展,展出新四軍領導人葉挺、項英、曾山、黃道、周子昆、鄧子恢、陳丕顯、賴傳珠辦公和居住的房間及他們的生平圖片展。
  二是《鐵的新四軍》大型展覽,分為四個展廳:鐵流滾滾出深山;群英聚集南昌城;大江南北抗敵寇;鐵軍精神萬代傳。全面、係統地展現了新四軍從1937年成立至1947年改編為華東野戰軍十年間的光輝戰鬥歷程和英雄業績。
  三是《新四軍木刻展》展出創作於抗戰時期保存至今的新四軍木刻作品60幅。
  四是張勳公館建築藝術作品長廊展。
  位於臨沂市河東區九麯鎮前河灣村。1945年10月,陳毅、粟裕指揮新四軍北進,將軍部設在此處長達一年之久,並在這裏指揮了著名的宿北戰役、魯南戰役、召開了華野前委會議。會上,陳毅作了《一面打仗,一面建設》的重要報告。1947年2月,我軍撤出後,敵機對其進行了轟炸,房屋大部被毀。現僅存8間,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毅、粟裕、張雲逸等老一輩革命傢用過的桌椅、書櫥、馬槽等文物保護完好。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原為北洋軍閥張勳的公館(建於1915年)。1938年1月6日,國發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部從漢口遷駐於此,開始正式辦公。相繼設在這裏的還有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和新四軍駐贛辦事處。軍長葉挺、副軍長兼東南分局書記項英、東南分局副書記兼江西省委書記曾山、新四軍駐贛辦事處主任黃道等曾在此居住、辦公。
  軍部在南昌期間,除了組織改編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為新四軍,指揮各部隊開赴皖南集結處,還廣泛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綫和抗日救亡活動,恢復和發展中共黨的基層組織,輸送大批青年奔赴抗日前綫,使沉寂的南昌變成了南方的延安。4月4日,軍部離開南昌開赴抗日前綫。新四軍駐贛辦事處從東書院街移駐張勳公館,與留在南昌的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堅持工作,直到1939年3月26日南昌淪陷前夕。
  地址:南昌市西湖區友竹花園7號
  電話:0791-6255202
  郵編:330003
  交通:乘公交5路、25路至福思路口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岩寺鎮新四軍軍部舊址
  1938年1月6日,新四軍正式成立後,一、二、三支隊和特務營奉命於2-4月間到達皖南岩寺地區集中進行組編點驗和軍政訓練,軍部機關設在岩寺金傢大院。
  經過組編訓練,1938年4月26日,新四軍召開抗日誓師大會,4月28日先遣部隊從潛口出發,揭開了新四軍東進抗日的序幕。5用1日後,部隊分批奔赴抗日前綫,軍部於5月5日離開岩寺移駐涇縣雲嶺。
  北有延安,南有岩寺。新四軍在岩寺,不僅發展壯大了隊伍,提高了戰鬥力,而且對皖南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岩寺新四軍軍部舊址於 1998年底開始維修,歷時一年,籌資75萬元,於1999年9月 8日完成一期維修工程,並徵集、整理實物和圖片等100餘件,陳列展出,對外開放。二期工程將按規劃進行修復,最終將岩寺新四軍軍部舊址修復成為我市一處觀光遊覽和革命文物保護基地、精神文明建設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新四軍軍部舊址
  位於河東區九麯街道辦事處前河灣村的新四軍軍部舊址,是新四軍歷史上最後一個軍部駐地,是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
  1946年至1947年,新四軍軍部設於此,陳毅同夫人張茜及張雲逸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住在該村,在此指揮了著名的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臨沂阻擊戰,召開了華野前委擴大會議,並鎮壓了叛匪郝鵬舉。
  2004年,河灣村新四軍軍部舊址被確定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成為臨沂市紅色旅遊專綫的重要景點之一。2005年,新四軍軍部舊址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臨沂市列為創建國傢歷史文化名城的七大重點項目之一。
  新四軍軍部舊址修復工程分為兩期,一期工程新四軍軍部辦公室、陳毅辦公室占地面積770平方米,建築面積398平方米,按照“修舊如舊”的修復原則,於2005年9月開工修復,目前主體修復工程、園林緑化已竣工,展覽陳列工程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預計今年10月份完工並對外開放。
  安徽省涇縣宣城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坐落在安徽省涇縣24公裏處的雲嶺鄉羅裏村。1937年“七七”事變後,南方八省14地區紅軍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同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武漢成立,並於1938年8月2日進駐雲嶺,直至1941年元月“皖南事變”發生。新四軍軍部在雲嶺近三年時間裏,是新四軍嚮華中敵後發展的關鍵時期。在葉挺、項英領導下,新四軍將士活躍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敵,創建了衆多的抗日根據地。作為這一時期的新四軍軍部,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新四軍軍部舊址便是當年新四軍軍部在雲嶺駐紮時期留下的。1961年。國務院公佈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7月陳毅元帥敬題“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館名。從此,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正式建立。至今,新四軍軍部舊址是全國新四軍紀念地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革命舊址群之一,也是中國近現代八大重要史跡之一。它的總建築面積達一萬平方米。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現保護的舊址點有:軍部司令部、軍部大會堂、修械所、政治部、教導隊、戰地服務團,中共中央東南局、烈士墓、葉挺橋等十處,並新增了《雲嶺碑園》、葉挺銅像廣場、輔助陳列、專題展覽等設施。館內現存各種珍貴圖片、文物、資料達4000餘件。結合復原陳列和輔助陳列,以不同的形式再現當年新四軍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豐功偉績,以及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悲壯一頁。
  1938 年春到 1941 年春,新四軍部隊在這裏從兩萬人發展到九萬多人,因而人們把雲嶺稱為新四軍的搖籃”。 1941 年元月,新四軍在此慘遭國民黨伏擊,損失慘重,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周恩來痛心疾首,寫下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的詩句。 新四軍軍部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近現代八大重要史跡之一。陳毅同志於 1963 年親筆題寫了館名。我們將一同跟隨《暢遊天下》前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雲嶺新四軍軍部和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做一趟紅色之旅,去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跡,追憶和憑吊英烈們的革命業績。
  紀念館現保護的舊址點有:軍部司令部、軍部會堂、修械所、政治部、教導隊、戰地服務團,共央東南局、烈士墓、葉挺橋等十處,並新增了《雲嶺碑園》、葉挺銅像廣場、輔助陳立專題展覽等設施。館內現存各種珍貴圖片、文物、資料達4000餘件。結合復原陳列和輔助陳列,以不同的形式再現當年新四軍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豐功偉績,以及震驚外的“皖南事變”悲壯一頁。
  七十年代以來,鄧平、楊尚昆、喬石、李瑞環等黨和國傢領導人相繼視察涇縣,參觀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2001年5月21日,江澤民總書記親臨涇縣視察,參觀了涇縣宣紙廠和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並欣然題詞題字,勉勵涇縣人民要力發揚革命先烈英勇奮鬥精神,“進一步努力將老區發展好”。
  涇縣是一片紅色的土地。1938至1941年,中共中央東南局和新四軍軍部駐紮涇縣雲嶺,周恩來、陳毅、葉挺、項英、曾山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曾在這裏指揮鐵軍馳聘大江南北,抗日救國。涇縣茂林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發生地,七千餘名新四軍將士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長眠在東流山下。
  新四軍軍部舊址位於涇縣城西25公裏的雲嶺,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由歙縣岩寺移駐於此地。軍部各機關分佈在雲嶺與四顧山之間長達15公裏山衝的13個自然村裏。軍司令部設在羅裏村,舊址原為兩座地主莊園,一叫“種墨園”,一叫“大夫第”, 由七十一間民房,一座樓房和一座小花園組成。葉挺、項英、周子昆均住此。周恩來副主席來雲嶺視察時,也下榻“種墨園”。
  軍部大禮堂設在羅裏村西一公裏外的陳氏宗祠,建築面積達2900平方米,前廳木架舞臺,是軍部召開各種大型會議和演出節目的場所。周恩來副主席曾在這裏作《目前形勢和新四軍的任務》重要報告。現為新四軍軍部紀念館革命文物陳列室。
  軍部修械所設在羅裏村西一公裏處的關帝廟內。該廟造型美觀,屋捨寬敞,大殿前有雕刻精美的花戲樓,墻上留有抗日標語多處。
  中共中央東南局設在雲嶺山麓丁傢山村,居址是一幢三間兩廂的居宅,如今舊址保存完好。
  距羅裏村一二百米的葉子河上,有一座橫架河上的小橋,這就是葉挺橋。葉挺橋原是村民用幾根小樹料臨時搭起的小木橋,行人極不安全。新四軍軍部駐此後,葉挺軍長親自指揮設計建造一座嶄新的平板橋。村民們深感葉軍長關心民疾的情懷,將原橋名改為“葉挺橋”。
  宣城新四軍軍部舊址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蘇省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
  花塘是新四軍軍部暨中共中央華中局於1943年1月10日至1945年9月19日所在地。
  這裏至今還保留有二師師長羅炳輝、華中局代書記、新四軍代政委饒漱石、華中局組織部長曾山、副軍長張雲逸先後住過的舊居和新四軍參謀長賴傳珠居住過的兩幢草房,保留有當年軍部主要生活水源地、旱時為軍部指戰員操練場所的黃花塘、饒漱石曾山和軍部衛生院用房所在地的蘆柴塘、陳毅住房所在地和夏季遊泳場所的新塘遺址。1982年,新四軍軍部舊址被江蘇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又被公佈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紀念新四軍軍部暨中共中央華中局進駐黃花塘60周年,2002年在省委、省政府批準支持下,在軍部舊址左前方約100米外,由縣政府租用土地150畝,新建了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陳列歷史圖片資料1000餘幅,展示革命文物200餘件。還建有館前廣場,留有其他景點建設用地,與軍部舊址、新四軍領導人住房遺址,共同形成了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地。2003年4月對外開放,即使受到“非典”影響,還接待遊客2萬多人次。2004年初雖然遇到景區與205國道連接綫橋梁斷絶,全年仍接待遊客6萬人次
中國歷史
  Xinsijun Junbu jiuzhi新四軍軍部舊址New Fourth Army Headquarters 在安徽省涇縣城西25公裏雲嶺地區。雲嶺為黃山餘脈,海拔 500餘米。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駐此。新四軍軍部直屬單位及中共中央東南局分別設在羅裏村及其東西約15公裏的13個自然村中,包括司令部舊址、政治部舊址、軍部大會堂、修械所、戰地服務團舊址、中共中央東南局舊址等處。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司令部舊址在雲嶺腳下的羅裏村內,原為兩座相鄰的大型宅院,一名“種墨園”,一名“大夫第”,分別建於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係磚木結構的民房,共71間,含樓房 1幢、花園1座,建築面積1 831平方米。軍部參謀處、秘書處等機構設於此,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分別於種墨園和大夫第內辦公和居住。1939年 2月,周恩來至雲嶺視察,也下榻於種墨園內。政治部舊址在羅裏村西南 1.5公裏的湯村,是一座三間兩廂的兩進平房宅院,建築面積 255平方米。軍部大會堂舊址在羅裏村西南 1公裏處,是一座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陳氏大祠堂,建築面積 2221 平方米,分前、中、後三進,後進為 2層樓房,是新四軍軍部召開各種大型會議和部隊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主要場所。1939年春,周恩來曾在此作重要報告。戰地服務團舊址在羅裏村以西 1.5公裏處的新村,為一座5間兩廂前後進的平房宅院,建築面積414平方米。修械所舊址在羅裏村以西 0.5公裏處的關帝廟。廟始建於明代萬歷年間,後屢有修葺,共兩進,前為雕刻精美的花戲樓,後為大殿,建築面積 822平方米。殿內壁上仍留有新四軍戰士當年書寫的抗日標語多處。 中共中央東南局舊址在羅裏村以西 3公裏丁傢山村,為三間兩廂前後兩進平房,建築面積210平方米。1941年4月,與中原局合併改稱華中局。 1962年籌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此後由國傢撥款,對保護範圍內的各處舊址建築進行了徵購和保護維修,徵集了文物和資料1400餘件,完成了各舊址內部的復原陳列。                 朱世力
百科大全
  Xinsijun Junbu jiuzhi
  新四軍軍部舊址
  New Fourth Army Headquarters
  在安徽省涇縣城西25公裏雲嶺地區。雲嶺為黃山餘脈,海拔 500餘米。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新四軍軍部駐此。新四軍軍部直屬單位及中共中央東南局分別設在羅裏村及其東西約15公裏的13個自然村中,包括司令部舊址、政治部舊址、軍部大會堂、修械所、戰地服務團舊址、中共中央東南局舊址等處。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司令部舊址在雲嶺腳下的羅裏村內,原為兩座相鄰的大型宅院,一名“種墨園”,一名“大夫第”,分別建於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係磚木結構的民房,共71間,含樓房 1幢、花園1座,建築面積1 831平方米。軍部參謀處、秘書處等機構設於此,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分別於種墨園和大夫第內辦公和居住。1939年 2月,周恩來至雲嶺視察,也下榻於種墨園內。政治部舊址在羅裏村西南 1.5公裏的湯村,是一座三間兩廂的兩進平房宅院,建築面積 255平方米。軍部大會堂舊址在羅裏村西南 1公裏處,是一座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的陳氏大祠堂,建築面積 2221 平方米,分前、中、後三進,後進為 2層樓房,是新四軍軍部召開各種大型會議和部隊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主要場所。1939年春,周恩來曾在此作重要報告。戰地服務團舊址在羅裏村以西 1.5公裏處的新村,為一座5間兩廂前後進的平房宅院,建築面積414平方米。修械所舊址在羅裏村以西 0.5公裏處的關帝廟。廟始建於明代萬歷年間,後屢有修葺,共兩進,前為雕刻精美的花戲樓,後為大殿,建築面積 822平方米。殿內壁上仍留有新四軍戰士當年書寫的抗日標語多處。
  中共中央東南局舊址在羅裏村以西 3公裏丁傢山村,為三間兩廂前後兩進平房,建築面積210平方米。1941年4月,與中原局合併改稱華中局。
  1962年籌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此後由國傢撥款,對保護範圍內的各處舊址建築進行了徵購和保護維修,徵集了文物和資料1400餘件,完成了各舊址內部的復原陳列。
  (朱世力)
包含詞
南昌市新四軍軍部舊址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黃花塘新四軍軍部舊址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
河灣村新四軍軍部舊址宣城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涇縣新四軍軍部舊址
新四軍軍部舊址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紀念館臨沂市河東區新四軍軍部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