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寫作 : 經濟 > 斯特恩
目錄
No. 1
  艾薩剋·斯特恩(Isaac Stern ,1920-2001),俄籍美國小提琴大師。
  1920年出生於於俄羅斯的剋雷米尼茨的一個音樂世傢,10個月大的時候隨父母遷往美國。他6歲就開始學習鋼琴,8歲開始練習演奏小提琴,師從舊金山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手布林德(N.Blinder)。1934年僅14歲時就與老師演奏巴赫的雙小提琴協奏麯。1937年,17歲的他在紐約市政廳與蒙特指揮舊金山交響樂團演奏勃拉姆斯協奏麯,博得好評。隨後從珀辛格進修,1944年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個音樂會,獲輝煌成功,自此名聲大噪,成為美國代表性的小提琴傢,活躍於世界各地。此外,還和美國小提琴傢羅斯、鋼琴傢伊斯托明組成三重奏團,從事室內樂的演出。
  斯特恩的演奏技巧精湛無比,音色優美,表現力豐富,左手不僅有着驚人的運指速度,而且其獨特的、具有“斯特恩式的揉弦”所營造的迷人音色,至今仍成為後輩有提琴傢的學習的楷模。斯特恩的演奏體現出一種自然、質樸和輝煌的個性與風格。他還曾是卡內基音樂廳的主持人、美國以色列文化基金主席和美國全國藝術委員會的創始者。
  斯特恩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在事業上執着追求,他深知一位藝術傢成長與成功的艱辛。因此他也經常在世界巡回演出的同時致力於發現、提攜與幫助那些富有才華的年輕音樂傢,使他們得以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藝術天賦與才華。1979年6月,斯特恩訪華在北京和上海舉行了多場音樂會,同時還參觀了上海音樂學院與中央音樂學院。當他通過每間琴房地的小窗口看到學生們在勤奮地練琴;當他看到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的音樂學院教學秩序正在迅速穩步地恢復;當他看到和聽到年輕學生們精彩的演奏後,不禁感慨萬分地說道:“這每一個窗口裏都藴藏着一位未來的音樂大師”。出於對中國人民友好情誼,斯特恩表示要盡其所能幫助中國音樂傢走嚮世界。
  斯特恩的中國之行被拍攝成新聞紀錄電影後取名為《從毛澤東到莫紮特》,它真實地記錄與反映了當時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音樂教育的現狀。正是出於斯特恩的努力,這部影片使世界看到了中國音樂的發展與希望。這部影片的放映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影片隨後獲得奧斯卡金像奬。影片中三位為斯特恩演奏的中國天才小音樂傢徐惟玲(小提琴)、王健(大提琴)、潘淳(鋼琴)也由此引起世人的關註。此後斯特恩為他們的學習與深造做了大量工作與努力。
  為紀念斯特恩訪華20周年。1999年11月19日在第二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閉幕式上將舉行一場大型、隆重的多媒體音樂會。當年在影片中的三位音樂小天才。徐惟玲(香港交響樂團首席、獨奏傢)、王健(世界著名大提琴傢)、潘淳(中央音樂學院鋼琴教研室主任)聯袂演奏了貝多芬的三重協奏麯。此外斯特恩還在李德倫指揮的中國交響樂團協奏下演奏了莫紮特第三小提琴協奏麯,再現20年前電影《從毛澤東到莫紮持》中的精彩時刻,這也將是兩位八旬老人的世紀絶唱。這次多媒體音樂會采取虛實結合的手法:既播放電影回顧20年前的難忘時光,又展現成纔後的音樂傢“現身說法”的舞臺風采,集中體現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音樂和藝術上以及其它各方面所取得的發展與進步。據悉,當年拍攝《從毛澤東到莫紮特》影片的原班人馬也將再次莅京拍攝新的紀錄影片,為中美友好做出新的貢獻。此次音樂會由斯特恩的兒子大衛·斯特恩聘任指揮。演奏麯目為:“勃拉姆斯《海頓主題變奏麯》,貝多芬《C大調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協奏麯》,莫紮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麯》等。
  在長達60年的音樂生涯中,斯特恩一直在小提琴演奏事業上耕耘不輟,不僅舉辦了許多場高水平的音樂會,培養的年輕音樂傢也不計其數,他為小提琴音樂在美國和全世界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斯特恩也是當代藝術傢中錄製唱片數量最多的人之一,共錄製100多張唱片,裏面含括了63位作麯傢的200多部作品。在過去的50多年中,他一直為索尼公司灌製唱片。為了表彰斯特恩與索尼公司的長期合作,1985年索尼公司還授予他“桂冠藝術傢”的稱號,這也是該公司首位榮獲這一殊榮的音樂傢。
  建築師
  羅伯特·斯特恩
  羅伯特·斯特恩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了理學學士學位後,於1965年在耶魯大學獲得了建築學碩士學位,同時斯特恩還是紐約建築學院的計劃主持人。斯特恩對紐約建築學院有相當深遠的影響,他還擔任CBS臺“放眼看美國”電視節目的資深顧問。
  1966年,斯特恩與 Richard Meier一同進行設計工作,1969年,他與著名建築師 John S.Hagmenn 成立了建築事務所,他從保羅·魯道夫(Paul Rudolph)那裏真正拓寬了自己的眼界。在斯特恩從事建築的前十年裏,他就熟練地掌握了行業的前沿知識。他非常欽佩著名的建築師勒·柯布西耶和弗蘭剋·勞埃德·賴特,從其早期的工作中可以看到二人對他的影響。同時,斯特恩還以羅伯特·文丘裏(Robert Venturi)為師,他很多的作品中都體現了文丘裏的風格。
  斯特恩深諳建築中不成文的內部規矩,但是他非常樂於打破這樣的思想觀念。為了打破原有的建築結構模式並尋求其中新的內在聯繫,斯特恩决定從旅行中找到答案。他善於創造獨特而充滿樂趣的建築,並將他們看着是一門藝術,因此他認為那樣的作品是應該具有藝術性和創造性的,而非隨意地模仿或者復製得來。
  斯特恩通過對建築中內在結構聯繫的思考,利用東部沿海住宅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區域,設計出了獨特別緻的建築作品。斯特恩設計的建築是依賴於當地的風景而建造,與周圍環境建築有很大的關係。他認為建築所反映的內在理念遠遠超過了直接的環境因素。在這樣的建築中,他常選用鵝卵石鋪地以及其他的東方建造風格,這成了斯特恩建築的一大亮點。
  斯特恩運用正規的幾何圖形設計出了一種獨具特色的城堡。他說:“我對幾何形式的態度是建立在對歷史建築的瞭解和喜愛的基礎之上,與直接的復製無關。我喜歡將折中主義者、抽象拼圖畫以及其他的技術方案融合在熟悉的建築形式之中,並形成新的建築模式。”隨着傳統形式的使用,斯特恩將歷史很好地融入到當代建築的結構中,並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建築風格。
  他使用諸如磚塊、水泥和木材等原料造成的建築表面是可以跟其他常用的原材料所構成的建築表面相媲美,當然斯特恩主要對原料的質地進行篩選。他說:“材料可以决定建築的風格和形式,也可以對建築學先前的結構提供可能的建議,比如混凝土等其他的原料對建築結構都是有幫助的”。斯特恩也利用光和空間來創造相應的建築模式。
  斯特恩早期的工作由於所處位置的限製,在紐約設計過當地最大的設計和建築任務,包括住宅和公共場所。在那段時間,他努力嘗試讓自己遠離羅伯特·文丘裏的思想。斯特恩設計的建築顯得非常高貴、頗具風格和品味,其作品越來越多地與歷史建築相區別,更顯得具有後現代的特徵,也正是在這個後現代時期,他的作品纔得到完全的肯定。
近義詞
理查德·馬丁·斯特恩
相關詞
人物作傢
包含詞
艾倫·斯特恩托德·斯特恩大衛斯特恩
斯特恩約翰弗雷斯特恩斯特恩巴赫
斯特恩斯縣艾薩剋·斯特恩勞倫斯·斯特恩
斯特恩彼德森斯特恩式輕機槍尼古拉斯·斯特恩
斯特恩休伊塞吉斯特恩科納德森奧斯卡·摩根斯特恩
斯特恩-蓋拉赫實驗托馬斯特恩·施密特斯特恩的中國選擇
斯特恩-革拉赫實驗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斯特恩-約翰
大衛·斯特恩約瑟夫··斯特恩伯格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
裏德斯特恩伯格細胞裏德斯特恩伯格二氏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