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 > 文昌帝君廟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文昌帝君廟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文昌帝君廟是北京五壇八廟之一。位於北城帽兒鬍同。又名文昌梓潼廟。文昌宮,又稱文昌廟。文昌帝君是文昌星與梓潼帝君合而為一的文教之神。文昌本為古星官名,是鬥魁(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周、漢、晉以來,將文昌配於郊祀。梓潼帝君本為雷神,宋、元道士聲稱玉皇大帝命梓潼帝君掌管文昌府和人間祿籍。文昌星和梓潼帝君都被道教尊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將兩者合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故稱文昌帝君。文昌廟建於元順帝至正年間,清代嘉慶六年(1801)曾大修。文昌廟有山門、鐘鼓樓、魁光殿、桂香殿(祭文昌帝君)、禦碑亭;還有關帝殿、財神殿、大悲殿,總計全廟大小殿堂樓屋89間。每年春秋二祭(春祭在二月三日,相傳是日為文昌帝君生日),規模儀禮如關帝廟。文昌廟原來衹有道士,後遂以和尚為首,廟內和尚屬佛教華嚴宗(賢首宗)。辛亥革命後,文昌廟停止祭祀活動。廟址前半部現為帽兒鬍同小學。《明御制護國文昌帝君廟舊碑》仍立院內。
No. 2
  位於帽兒鬍同21號,坐北朝南。據《光緒順天府志》及《燕都叢考》記載:文昌帝君廟在地安門外之東,明成化年建,清嘉慶六年(1801年)重修。
  文昌帝君廟又稱梓橦廟,即祭祀梓橦帝君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之廟,舊時士人多祀之,以求保佑功名。原有山門三間,筒瓦調大脊硬山頂,已拆除蓋了樓房,現為小學。現存廟宇建築尚完整。前殿名魁星殿,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前後廊,旋子彩畫。殿內金魁像一尊,高2.4米,一手持筆一手端硯, 足下鎦金麒麟;文昌帝君像一尊,帶木製雕竜神龕;十面二十四臂觀音像一尊,已無存。殿前一皇帝敕諭碑,已埋入地下。殿後有嘉慶六年(1801年)《御制護國文昌帝君廟舊碑》一通,螭首方座,通高3.98米,為清嘉慶皇帝撰文,大學士劉墉書,記載了文昌帝君廟的歷史。中殿名敷文殿,面闊三間前出廊,進深七檁(10米),後正間帶懸山抱廈,面寬5.67米,硬山調大脊筒瓦頂,旋子彩畫,內檐砌上明造。殿內供奉文昌帝君坐像一尊,兩側為侍者(已無存)。東西配殿各三間,前出廊,為筒瓦過壟脊大式硬山房。順東西配殿嚮北,環中殿有轉角連房,東、西、北各七間,筒瓦清水脊,東連房南三間和北房東兩間已改建,北房中間為過廳門,通後院。後殿五間,前出廊,進深七檁,調大脊筒瓦硬山頂,現已改建;西耳殿小三間,前出廊,為筒瓦過壟脊硬山頂;東耳殿已拆除改為後院門。由後院嚮東即進入東跨院,北殿三間,前出廊;南殿三間,前後廊,東西耳房各一間;東配殿三間,前出廊,南耳房一間,均為筒瓦過壟脊硬山頂;西配殿已改建。整個廟宇建築均成為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