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敦煌經捲中發現的一幅古星圖。為世界現存古星圖中星數較多而又較古老的一幅。約繪製於唐中宗時期(公元705-710年)。其畫法從十二月開始,按照每月太陽位置沿黃、赤道帶分十二段,先把紫微垣以南諸星用類似墨卡托圓筒投影的方法畫出,再將紫微垣畫在以並極為中心的圓形平面投影上。全圖按圓圈、黑點和圓圈塗黃三種方式繪出一千三百五十多顆星。 |
|
敦煌星圖現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敦煌經捲中發現的一幅古星圖。為世界現存古星圖中星數較多而又較古老的一幅。是世界上最早的星圖。約繪製於唐中宗時期(公元705-710年)。其畫法從十二月開始,按照每月太陽位置沿黃、赤道帶分十二段,先把紫微垣以南諸星用類似墨卡托圓筒投影的方法畫出,再將紫微垣畫在以並極為中心的圓形平面投影上。全圖按圓圈、黑點和圓圈塗黃三種方式繪出一千三百五十多顆星。
嚴格地說,這捲星圖衹是當時某一正式星圖的草摹本,摹繪者雖然保存了原圖的星數和大體輪廓,但圓形圖上的內規和橫圖上的赤道與宿度等基本座標綫都沒有畫,恆星的位置也不夠精確。而正式測繪的星圖是不會將這些座標綫略去的,這和時代與之相近的杭州吳越國王錢元瓘墓的石刻星圖相比較就可以看出。這捲星圖的年代,李約瑟定為 940年,即後晉天福年間;夏鼐定為開元、天寶時期。此捲尾繪有戴硬腳幞頭的電神,而硬腳幞頭在盛唐之末纔流行,故此圖的繪製時間可能略晚於盛唐。 |
|
Dunhuang Xingtu敦煌星圖Star Map from Dunhuang 發現於中國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唐代捲子本星圖。現存英國圖書館。為了與甘肅省敦煌縣文化館收藏的唐代捲子本《紫微宮圖》(通稱《敦煌星圖乙本》)相區別,此圖又稱《敦煌星圖甲本》。圖中繪有1350多顆星,是世界現存年代較早的星圖中星數較多的一幅。星辰分別用黑點和橙黃色點標出。其中黑點表示甘德星經中的星,橙黃色表示石申和巫鹹星經中的星。從十二月開始,按照每月太陽位置所在,分12段把赤道附近的星用類似墨卡托圓筒投影的方法畫出,然後再把紫微垣畫在以北極為中心的圓形平面投影圖上。這樣就比以前將全天的星都畫在一幅圓形的“蓋圖”或長條形的“橫圖”上,以致南天的星或北極附近的星偏離實際位置的畫法有很大改進。 嚴格地說,這捲星圖衹是當時某一正式星圖的草摹本,摹繪者雖然保存了原圖的星數和大體輪廓,但圓形圖上的內規和橫圖上的赤道與宿度等基本座標綫都沒有畫,恆星的位置也不夠精確。而正式測繪的星圖是不會將這些座標綫略去的,這和時代與之相近的杭州吳越國王錢元墓的石刻星圖相比較就可以看出。 這捲星圖的年代,李約瑟定為 940年,即後晉天福年間;夏鼐定為開元、天寶時期。此捲尾繪有戴硬腳幞頭的電神,而硬腳幞頭在盛唐之末纔流行,故此圖的繪製時間可能略晚於盛唐。 孫機 |
|
敦煌星图 百科大全敦煌星图 百科大全 敦煌星图 百科大全
dunhuang xingtu
敦煌星圖
在敦煌經捲中發現的一幅古星圖。它是全世界現存古星圖中星數較多而又較為古老的一幅。繪製年代約在唐中宗李顯時期,公元705~710年間。圖上用圓圈、黑點和圓圈塗黃三種方式繪出 1,350多顆星。圖的畫法是:從十二月開始,按照每月太陽位置沿黃、赤道帶分12段,把紫微垣以南諸星用類似墨卡托圓筒投影的方法畫出,然後再把紫微垣畫在以北極為中心的圓形平面投影上。從每月星圖下面的說明文字看,太陽的每月位置還是沿用了《禮記·月令》的說法,並非繪圖時所實測。此圖現存英國倫敦博物館。(見彩圖敦煌星圖(局部) 世界現存著名唐代古星圖,約繪製於公元705~710年)
(席澤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