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敢怒而不敢言 Voice out their discontent |
拼音: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用法: 復句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分句;指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解釋: 心裏憤怒而嘴上不敢說。指懾於威脅,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資料來源: 唐·杜牧《阿房宮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例子: 李忠見魯達兇猛,~,衹得陪笑道,好性急的人。(明·施耐庵《水滸》第三回)
|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
心裏憤怒,但迫於壓力嘴上不敢明說 |
|
早對這條地頭蛇恨之入骨,衹是敢怒不敢言 |
|
內心憤怒但不敢說出來。語出 唐 杜牧 《阿房宮賦》:“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金瓶梅詞話》第七回:“那 張四 氣的眼大大的,敢怒而不敢言。” 聞一多 《人民的詩人--屈原》:“這對於當時那在水深火熱中敢怒而不敢言的人民,是一個安慰。” |
|
詞 目 敢怒而不敢言
音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釋 義 心裏憤怒而嘴上不敢說。指懾於威脅,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出 處 唐·杜牧《阿房宮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示 例 李忠見魯達兇猛,~,衹得賠笑道,好性急的人。(明·施耐庵《水滸》第三回)
英 文 choke with silent fury <be forced to keep one's resentment to oneself; hold back one's anger and dare not speak>
【用法】復句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分句;指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近義詞 敢怒不敢言 |
|
成語名稱 敢怒而不敢言 漢語拼音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成語釋義 心裏憤怒而嘴上不敢說。指懾於威脅,胸中憤怒不敢吐露。 成語出處 唐·杜牧《阿房宮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使用例句 李忠見魯達兇猛,敢怒而不敢言,衹得陪笑道,好性急的人。
★明·施耐庵《水滸》第三回 |
|
- n.: be forced to keep one's resentment to oneself, hold back one's anger and dare not spea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