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財經 : 證券 > 摩根大通
目錄
No. 1
  摩根大通 (nyse:jpm,tyo: 8634) 是一間1968年在delaware法律之下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總部設於美國紐約市,是一間跨國金融服務機構,及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業務遍及50個國傢。
  摩根大通是2000年由美國大通銀行及jp摩根合併而成,業務包括投資銀行,個人及商業金融服務,金融交易處理,投資管理,個人銀行等。旗下有超過9000萬名客戶,包括多間大型批發客戶。
  2004年,摩根大通收購芝加哥第一銀行,把芝加哥第一銀行的行政總裁jamie dimon委任為營運總裁,成為現行政總裁的接班人。
  辦事處
  摩根大通的總部設於曼剋頓區的第一大通曼哈頓廣場(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部份銀行業務則轉移到德剋薩斯州休斯頓的摩根大通大廈(jpmorgan chase tower)。
  合併後的摩根大通主要在兩大領域內運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義下為企業、機構及富裕的個人提供全球金融批發業務;二是在美國以“大通銀行”的品牌為3千萬客戶提供零售銀行服務。其金融服務內容包括股票發行、並購咨詢、債券、私人銀行、資産管理、風險管理、私募、資金管理等。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製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七十二,在《巴倫周刊》公佈的2006年度全球100傢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八。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傢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一。
  摩根大通中國戰略
  進軍中國
  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的悠久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初。1909年,jp摩根擔任湖廣鐵路債券的承銷商。1920年代,大通銀行在上海和天津開設了辦事處,為當地及外國機構提供金融服務。
  摩根大通與新中國的關係始於1973年,當時擔任大通銀行主席的大衛·洛剋菲勒帶領第一個美國商業代表團訪問了中國。大通銀行當年就成為中國銀行首傢美國代理銀行,並於1982年成為首傢在北京開設辦事處的美資銀行之一。
  2003年10月,摩根大通得到中國證監會批準,取得了qfII資格。這是摩根大通進軍中國金融市場的又一重要步驟。
  摩根大通旗下的基金公司摩根富林明與上海國投簽署協議,合資成立基金公司。摩根大通作為商業銀行取得了經營人民幣業務和外匯兌換牌照,這為其在中國境內開展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在內的各項業務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摩根大通董事長哈裏森指出,摩根大通這樣的國際性金融機構能夠利用其寶貴經驗,幫助中國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創新的金融服務行業。他們掌握這個過程所必需的種種工具,例如風險管理方面的豐富知識和經驗,對全球範圍資本市場的廣泛接觸,創造分散風險及促進競爭的新型金融市場的第一手資料等。哈裏森表示將與中國分享這些財富並將這些工具中國化。
  投行業務進入亞太三甲
  一段時間以來,摩根大通在中國並不很受關註,無論是商業銀行業務還是投資銀行業務,儘管它是美國第二大金融機構,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的典範。原因何在?
  摩根大通的商業銀行業務主要是批發銀行業務,很少做零售銀行業務。因為在其經營哲學中,做批發業務更有利於管理。摩根大通在中國也秉承這個原則,因此並沒有受到公衆的重視。從投資銀行業務來說,2000年9月合併以前的jp摩根和大通曼哈頓都是商業銀行,儘管JP摩根已經得到美國證監會的特批,可以從事證券業務。合併後的摩根大通的投資銀行業務幾乎是從零起步,在中國更是如此。
  經過3年的努力,摩根大通的投行業務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在全球投資銀行中,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交易量都取得了前五名的成績,在亞太地區更是進入三甲,在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已經拔得頭籌。
  僅僅在10月份,摩根大通就在中國內地市場做成了六項業務:
  在中國政府海外發行的合計15億美元的國債中,摩根大通是全球聯席賬簿管理人之一;
  中國電信在以近800億人民幣從母公司收購六省市網絡資産的項目中,摩根大通是獨立財務顧問;
  中海油簽署了收購澳大利亞的gorgon項目,估計金額3億美元。摩根大通是財務顧問之一;
  中信國際金融發行的1.8億美元可轉債項目,摩根大通是獨立賬簿管理人及全球聯席協調人;
  中旅國際投資發行的1.5億美元可轉債項目,摩根大通是獨立賬簿管理人及獨立全球協調人;
  在摩托羅拉對中興通信芯片廠的收購中,摩根大通擔任摩托羅拉的財務顧問。
  招攬高級人才
  摩根大通以中國市場為戰略性發展重點,有超過1/3的亞洲員工派駐在大中華地區。摩根大通加大了中國區的力量,從其他機構挖來了幾位在業內頗有影響的投行人才。
  摩根大通秉承着全球一盤棋的策略,利用綜合性金融控股的優勢,在全球每一個地方都全方位地開展業務。
摩根大通中國戰略
  進軍中國
   摩根大通在中國市場的悠久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初。1909年,JP摩根擔任湖廣鐵路債券的承銷商。1920年代,大通銀行在上海和天津開設了辦事處,為當地及外國機構提供金融服務。
  摩根大通與新中國的關係始於1973年,當時擔任大通銀行主席的大衛·洛剋菲勒帶領第一個美國商業代表團訪問了中國。大通銀行當年就成為中國銀行首傢美國代理銀行,並於1982年成為首傢在北京開設辦事處的美資銀行之一。
  2003年10月,摩根大通得到中國證監會批準,取得了QFII資格。這是摩根大通進軍中國金融市場的又一重要步驟。
  摩根大通旗下的基金公司摩根富林明與上海國投簽署協議,合資成立基金公司。摩根大通作為商業銀行取得了經營人民幣業務和外匯兌換牌照,這為其在中國境內開展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在內的各項業務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摩根大通董事長哈裏森指出,摩根大通這樣的國際性金融機構能夠利用其寶貴經驗,幫助中國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創新的金融服務行業。他們掌握這個過程所必需的種種工具,例如風險管理方面的豐富知識和經驗,對全球範圍資本市場的廣泛接觸,創造分散風險及促進競爭的新型金融市場的第一手資料等。哈裏森表示將與中國分享這些財富並將這些工具中國化。
  投行業務進入亞太三甲
  一段時間以來,摩根大通在中國並不很受關註,無論是商業銀行業務還是投資銀行業務,儘管它是美國第二大金融機構,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的典範。原因何在?
  摩根大通的商業銀行業務主要是批發銀行業務,很少做零售銀行業務。因為在其經營哲學中,做批發業務更有利於管理。摩根大通在中國也秉承這個原則,因此並沒有受到公衆的重視。從投資銀行業務來說,2000年9月合併以前的JP摩根和大通曼哈頓都是商業銀行,儘管JP摩根已經得到美國證監會的特批,可以從事證券業務。合併後的摩根大通的投資銀行業務幾乎是從零起步,在中國更是如此。
  經過3年的努力,摩根大通的投行業務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在全球投資銀行中,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交易量都取得了前五名的成績,在亞太地區更是進入三甲,在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已經拔得頭籌。
  僅僅在10月份,摩根大通就在中國內地市場做成了六項業務:
  在中國政府海外發行的合計15億美元的國債中,摩根大通是全球聯席賬簿管理人之一;
  中國電信在以近800億人民幣從母公司收購六省市網絡資産的項目中,摩根大通是獨立財務顧問;
  中海油簽署了收購澳大利亞的Gorgon項目,估計金額3億美元。摩根大通是財務顧問之一;
  中信國際金融發行的1.8億美元可轉債項目,摩根大通是獨立賬簿管理人及全球聯席協調人;
  中旅國際投資發行的1.5億美元可轉債項目,摩根大通是獨立賬簿管理人及獨立全球協調人;
  在摩托羅拉對中興通信芯片廠的收購中,摩根大通擔任摩托羅拉的財務顧問。
  招攬高級人才
  摩根大通以中國市場為戰略性發展重點,有超過1/3的亞洲員工派駐在大中華地區。摩根大通加大了中國區的力量,從其他機構挖來了幾位在業內頗有影響的投行人才。
  摩根大通秉承着全球一盤棋的策略,利用綜合性金融控股的優勢,在全球每一個地方都全方位地開展業務。
相關詞
金融銀行
包含詞
摩根大通銀行摩根大通公司摩根大通大廈
JP摩根大通大廈摩根大通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