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物體和物體緊密接觸,來回移動。
2、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的物體,在接觸表面上的阻礙相對運動的現象。
當物體與另一物體沿接觸面的切綫方向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兩物體的接觸面之間有阻礙它們相對運動的作用力,這種力叫摩擦 力。接觸面之間的這種現象或特性叫“摩擦 ”。摩擦 有利也有害,但在多數情況下是不利的,例如,機器運轉時的摩擦 ,造成能量的無益損耗和機器壽命的縮短,並降低了機械效率。因此常用各種方法減少摩擦 ,如在機器中加潤滑油等。但摩擦 又是不可缺少的,例如,人的行走,汽車的行駛都必須依靠地面與腳和車輪的摩擦 。在泥濘的道路上,因摩擦 太小走路就很睏難,且易滑倒,汽車的車輪也會出現空轉,即車輪轉動而車廂並不前進。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又必須設法增大摩擦 ,如在太滑的路上撒上一些爐灰或沙土,車輪上加挂防滑鏈等。
3、(個人或黨派團體間)因彼此厲害矛盾而引起的衝突。
|| 也作磨擦。 1.凹凸嚙合說.是從15世紀至18世紀,科學家們提出的一種關於摩擦 本質的理論,嚙合說認為摩擦 是由於互相接觸的物體表面粗糙不平産生的.兩個物體接觸擠壓時,接觸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嚙合.如果一個物體沿接觸面滑動,兩個接觸面的凸起部分相碰撞,産生斷裂、摩損,就形成了對運動的阻礙.
2.粘附說.這是繼凹凸嚙合說之後的一種關於摩擦 本質的理論.最早由英國學者德薩左利厄斯於1734年提出,他認為兩個表面拋得很光的金屬,摩擦 會增大,可以用兩個物體的表面充分接觸時它們的分子引力將增大來解釋.
上世紀以來,隨着工業和技術的發展,對摩擦 理論的研究進一步深入,到上世紀中期,誕生了新的摩擦 粘附論.
新的摩擦 粘附論認為,兩個互相接觸的表面,無論做得多麽光滑,從原子尺度看還是粗糙的,有許多微小的凸起,把這樣的兩個表面放在一起,微凸起的頂部發生接觸,微凸起之外的部分接觸面間有10米到8米 或更大的間隙.這樣,接觸的微凸起的頂部承受了接觸面上的法嚮壓力.如果這個壓力很小,微凸起的頂部發生彈性形變;如果法嚮壓力較大,超過某一數值(每個凸起上約千分之幾牛頓),超過材料的彈性限度,微凸起的頂部便發生塑性形變,被壓成平頂,這時互相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距離變小到分子(原子)引力發生作用的範圍,於是,兩個緊壓着的接觸面上産生了原子性粘合.這時要使兩個彼比接觸的表面發生相對滑動,必須對其中的一個表面施加一個切嚮力,來剋服分子(原子)間的引力,剪斷實際接觸區生成的接點,這就産生了摩擦 .
人們通過不斷實驗和分析計算,發現上述兩種理論提出的機理都能産生摩擦 ,其中粘附理論提出的機理比嚙合理論更普遍.但在不同的材料上,兩種機理的表現有所偏嚮:對金屬材料,産生的摩擦 以粘附作用為主,而對木材,産生的摩擦 以嚙合作用為主.實際上,關於摩擦 力的本質,目前尚未有定論,仍在深入探討之中. moca
摩擦
friction
互相接觸的兩個物體,當有相對滑動或有相對滑動的趨勢時,在它們接觸面上出現的阻礙相對滑動的力。
摩擦 對工程技術和日常生活極為重要。摩擦 阻礙物體的運動,使運動能量遭受損失,人類生産的總能量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這樣被消耗掉的。因摩擦 而損失的機械能轉化為熱,使機器中許多滑動面必須冷卻。同時,摩擦 還伴隨着表面材料的損失,即發生磨損。磨損使零件的尺寸改變,失去應有的精度和功能。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生産力就是用於補充、替換因磨損而變為無用的零件的。因此,人們采取各種減小摩擦 的措施,例如在相對滑動的表面上施用潤滑劑;用輪子、滾柱和滾珠使滑動改為滾動等。但摩擦 也有有用的一面,許多傳動與製動設備是通過摩擦 起作用的。常用的皮帶傳動功能就是通過摩擦 力實現的;汽車和機車的行駛也要依靠地面和鋼軌上的摩擦 力。嚴鼕冰雪覆蓋路面,有時必須在汽車後輪上加裝鐵鏈或在鋼軌上噴砂,才能産生足夠的摩擦 力推動車輛前進。若摩擦 力完全消失,則結繩、織布、打釘、執筆以至坐立行走,都將成為不可能。因此,摩擦 又是人類生存所不可缺少的。
認識過程 人類對摩擦 的認識已有悠久的歷史。史前人類就已認識到摩擦 的兩個方面:鑽木取火,即利用摩擦 生熱;在重物運輸中采用潤滑劑減小阻力。大約在五千年前就已發明了輪子,這說明當時已經知道,為了剋服摩擦 ,滾動優於滑動。15世紀中葉,達·芬奇已經發現摩擦 力□與載荷□成正比,他在當時的實驗條件下得出了不精確的結論:對任何材料,比例係數均為1/4,即□=□/4。對摩擦 的動力學研究衹是在伽利略發現慣性原理,特別是在I.牛頓發表運動三定律(見牛頓運動定律)以後纔有可能。 G.阿蒙通和C.-A.de庫侖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1699年和1781年提出如下的摩擦 定律:
①互相接觸的兩個物體間的摩擦 力,不超過某一最大值□□,這個最大值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
②摩擦 力的最大值和兩個物體之間的法嚮壓力□□□成正比,即
□□=□□, (1)比例常數□稱為摩擦 係數。當兩個物體之間衹有相對滑動的趨勢並未發生滑動時,摩擦 力□處於0 ③摩擦 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大小與兩個物體之間的法嚮壓力□□成正比,用□□和□□分別代表在開始滑動之後的摩擦 力和摩擦 係數,則有;
□□=□□□□。 (2)常數□和□□分別稱為靜摩擦 係數和動摩擦 係數。□□一般稍小於□。在一般計算中,通常假定□□不隨相對滑動速度的大小而改變。
上述結論衹是粗略的試驗規則,但因發現在力學科學的早期,當時就稱為摩擦 定律,又稱庫侖定律。
在日常生活或生産中,人們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摩擦 規律。為了便於在地面上行走,鞋底和地面之間的摩擦 係數□□應大於0.2,而在某些打蠟地面上□可能低到0.15,在冰面上則低到0.05,行走時極易滑例。汽車輪胎和公路路面之間的摩擦 係數可以高達0.8,而火車輪箍和鋼軌之間的摩擦 係數則約為0.2,所以不論開動或剎車,汽車都比火車容易得多。
同摩擦 係數□□密切相關的是摩擦 角□,它是當放置在斜面上的物體不會自行下滑時,斜面對於水平面的最大傾角。L.歐拉早就證明了tg□=□□。可見衹須量取斜面的傾角□,就可得出物體與斜面這一對材料之間的靜摩擦 係數□□。堆放砂土等鬆散物料時,自然形成的坡面的傾角不可能大於摩擦 角。
機理 摩擦 力來源於兩個接觸表面之間相互的力學作用。一個固體表面,用肉眼看是光滑的,但放大來看卻是凹凸不平,好象布滿千峰萬𠔌。車床上車製 n.: attrition, faction, frication, friction, frottage, grating, rub, rubbing, scour, skirmish, viscous fluid [friction], rubbing of one surface or thing against another v.: abrade, chafe vt.: scrub, rubbed v. frotter, frictionner n. frottement;
conflit, frictions 磨擦 , 磨損 , 蹭 , 經過時 , 磨 , 擦 , 衝刷 , 刷 定義 物理 力學 阻力 海洋 火花 魚 電極 摩擦 力摩擦 學物理學 應用數學 材料學 術語 靜電 序列 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