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寫作 > 推敲
目錄
釋 義
  推敲是指作傢在文字操作過程中反復選擇、調動詞句,以求準確、妥帖地把形象物化為定型産品的操作情況。
  基本解釋
  [weigh; deliberate] 斟酌字句。亦泛指對事情的反復考慮
  推敲字句
  詳細解釋
  後蜀 何光遠 《鑒戒錄·賈忤旨》:“﹝ 賈島 ﹞忽一日於驢上吟得:‘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煉之未定,遂於驢上作‘推’字手勢,又作‘敲’字手勢。不覺行半坊。觀者訝之, 島 似不見。時 韓吏部 愈 權京尹,意氣清嚴,威振紫陌。經第三對呵唱, 島 但手勢未已。俄為官者推下驢,擁至尹前, 島 方覺悟。顧問欲責之。
  島 具對:‘偶得一聯,吟安一字未定,神遊詩府,緻衝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 韓 立馬良久思之,謂 島 曰:‘作敲字佳矣。’”後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謂對事情的反復考慮。 宋 張孝祥 《念奴嬌·再用韻呈朱丈》詞:“忍凍推敲、清興滿,風裏烏巾獵獵。” 明 徐渭 《過陳守經留飯海棠樹下賦得夜雨剪春韭》:“醉後推敲應不免,衹愁別駕惱郎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軒》:“你的北來意費推敲,一封書信無名號。” 吳組緗 《山洪》二:“ 三官 認真的沉着臉,覺得這話值得推敲。”
來 歷
  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麽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詩成之後,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當然他並不是每做一首都這麽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
  有一次,賈島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詩,名叫《題李凝幽居》全詩如下:
  閑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但他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覺得第二句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應換成“敲”。可他又覺着“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不知是“敲”還是“推”好。嘴裏就邊推敲邊念叨着。不知不覺地,就騎着毛驢闖進了大官韓愈(唐宋八大傢之一)的儀仗隊裏。
  韓愈問賈島為什麽闖進自己的儀仗隊。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贊。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了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原文
  《劉公嘉話》雲: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煉之未定,逐於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得止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之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云,“推”字與“敲”字未定,神遊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馬久之。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並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論詩,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選自《詩話總龜》)
譯文
  賈島初次在京城裏參加科舉考試。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誦,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動作。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圍觀的人對此感到驚訝。於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醖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精神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兩人於是並排騎着驢馬回傢,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韓愈)因此和賈島成為了普通人之間的朋友。
關鍵詞
  赴舉:參加科舉考試
  京師:京城,此指長安
  吟哦:吟詠
  訝:對……感到驚訝
  具: 全部
  煉:錘煉,這裏指反復思考
  俄: 不久
  立馬: 讓馬站住
  留連: 捨不得離開
  權:臨時代理
  已:停止。
  俄:不久,指時間短。
  神遊象外:精神離開了眼前的事物。遊,離開。象,眼前事物。
  車騎:車馬
  轡:馭馬的繮繩,這裏指馬。
  布衣:平民,百姓
  引手:伸手
  遂:於是
  至:到
  象:物象
近義詞
  斟酌 琢磨 揣摩
啓示
  這則故事啓示我們:做什麽事都要反復琢磨,斟酌。要精益求精!
鏈接
  關於賈島韓愈的資料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浪仙。範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傢為僧,號無本。元和五年(810)鼕,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事》)。開成五年(840),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懷民《中晚唐詩人主客圖》則稱之為“清奇僻苦主”,並列其“入室”、“及門”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孫晟等人十分尊崇賈島,甚至對他的畫像及詩集焚香禮拜,事之如神(《唐才子傳》、《郡齋讀書志》)。賈島著有《長江集》10捲,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長江集新校》,用《全唐詩》所收賈詩為底本,參校別本及有關總集、選集,附錄所撰《賈島年譜》、《賈島交友考》以及所輯賈島詩評等,較為完備。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今屬遼寧)。故他又自稱昌黎人,世稱韓昌黎。
  韓愈的高祖、曾祖、祖、父都做過朝官或地方官。但其“三歲而孤”,由其兄韓會撫養。韓愈在《與鳳翔邢尚書書》中自言“生七歲而讀書,十三而能文”,可能與韓會的撫育有關。父輩能文者有韓雲卿,李白稱他“文章蓋世”。韓愈也說:“愈叔父當大歷世,文辭獨行中朝。”由此看來,韓愈既出生於官宦之傢,叔父與兄又都以文章名世,這樣的門第對於他後來的趨嚮有一定的影響。韓愈時,傢道已中落,而且韓會早死,韓愈隨寡嫂顛沛流離,《祭鄭夫人文》雲:“就食江南,零丁孤苦。”韓愈二十歲時,赴京師求官,又曾“窮不自存”。
  韓愈初到長安謀考進士,在《答崔立之書》中說:“僕始年十六時,未知人事,讀聖人之書,以為人之仕者,皆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時,苦傢貧,衣食不足,謀於所親,然後知仕之不唯為人耳。乃來京師,見有舉進士者,人多貴之。僕誠樂之,就求其術。”但此後舉進士,三次落第,終於寄食於人。
  直到貞元八年(792),韓愈二十五歲,始中進士。這次考試,由陸贄主考,梁肅、王礎為佐,號稱得人。“所與及第者,皆赫然有聲”。除韓愈外,還有李觀、李絳、崔群、歐陽詹、王涯、馮宿等,“皆天下之選”。韓愈此後又應吏部博學鴻詞科考試,但前後三年,終於落選。此後,韓愈便上書宰輔,以求聞達。貞元十一年(795)三月之內三次上書,竟無消息。於是離開京師,到地方為佐吏,先佐汴州,又佐徐州。直到貞元十八年(802),韓愈纔得國子監四門博士。貞元十九(803)年十月,又與柳宗元、劉禹錫等同為監察御史。
  韓愈以書生而得官,立即上書言事,卻不料《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一奏,即得罪“專政者”,貶為連州陽山令。十年謀官,兩月即貶。當“永貞革新”的期間,韓愈正在貶所。永貞元年(805)八月,憲宗即位,韓愈遇赦,移官江陵,為法曹參軍。元和元年(806),奉詔回長安,充國子博士。因避謗毀,求為分司東都,移官洛陽。又因“日與宦者為敵”,降職河南縣令。
  韓愈這幾年的貶官生涯,對於思想文章都有裨益。可惜貶官不久,又回長安。元和六年(811),遷為尚書職方員外郎,坐論柳澗,調為國子博士。元和八年,遷比部郎中,史館修撰。元和十二年,因附議裴度用兵淮西,被任為行軍司馬,功成之後,遷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正當憲宗妄圖福田,迎接佛骨之時,他又上書直諫。《論佛骨表》一疏,引起憲宗震怒。一封朝奏,夕貶潮陽。一到貶所,他立即上表請罪,長慶元年(821)又返長安做官。由兵部侍郎轉吏部侍郎、京兆尹。
  韓愈二十年間,兩次貶官,都由極諫,說明其人確有正直的品質。但貶官不久而又升官,則是他的不幸。如果長期被貶,成就可能更高。晚歲定居長安,沒有寫出更好的文章。
  韓愈卒於長慶四年(824),終年五十七。韓愈的生平事跡,見《舊唐書》捲一六○、《新唐書》捲一七六及皇甫湜所撰《神道碑》、李翺所撰《行狀》。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英文解釋
  1. n.:  hash
  2. v.:  elaborate,  polish
  3. vt.:  chasten,  refine,  thrash,  thresh
法文解釋
  1. v.  polir son style, peser le pour et le contre
  2. v.  polir son style / peser le pour et le contre
近義詞
斟酌詞句
相關詞
詩人苦吟唐代賈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