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推心置腹
目錄
推心置腹 Heart to heart
拼音: tuī xīn zhì fù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解釋: 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傢。比喻真心待人。

資料來源: 南朝·宋·范晔《後漢書·光武帝紀》:“蕭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例子: 由於他平素對朝廷不滿,又感於尚炯的~,就把他平日不輕對人談的話都談了出來。(姚雪垠《李自成》第一捲第二十六章)

謁後語: 胸口放磨盤

謎語:

No. 2
  語出《東觀漢記·光武帝紀》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後因以推心置腹”比喻至誠相待。
tuī xīn zhì fù tuī xīn zhì fù
  推己赤心,置於他人之腹,比喻以至誠待人
No. 4
  謂以至誠待人。語本《東觀漢記·光武帝紀》:“ 蕭王 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詩:“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明 焦竑 《玉堂叢語·規諷》:“ 李侍郎 紹 , 江西 安福 人,與人交,必推心置腹,務盡忠告。” 清 蔣士銓 《臨川夢·遣跛》:“大人若推心置腹,叟雖衰疾,尚堪一往。” 陳登科 《風雷》第一部第十三章:“這兩個人,一路上推心置腹,談談說說,不知不覺回到 萬傢老圩 。”亦作“ 推心緻腹 ”。 宋 王禹稱 《請撰大行皇帝實錄表》:“故得百萬之師,如臂使指,億兆之衆,推心緻腹。”
註 音
  ( tuī xīn zhì fù )
釋 義
  字面意思:把赤誠的心交給人傢。比喻真心待人。
出 處
  南朝·宋·范晔《後漢書·光武帝紀》:“蕭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白每觀其銜恩撫躬,忠義奮發,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於諸賢腹中,所以不歸他人,而願委身國士。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
  清·蔣士銓《臨川夢·遣跛》:“大人若~,叟雖衰疾,尚堪一往。” 由於他平素對朝廷不滿,又感於尚炯的~,就把他平日不輕對人談的話都談了出來。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捲第二十六章
  王朔《浮出海面》九:“雖然他們互相請客時出手大方,喝了酒也會親熱得推心置腹,眼淚汪汪。”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肝膽相照、赤誠待人
  反義詞 :居心叵測
歇後語
  胸口放磨盤
典 故
  西漢末年,王莽篡政,引起天下大亂,各地農民紛紛起義,群雄討莽。公元23年初,劉玄被立為天子,劉秀任偏將軍。王莽多次派兵攻打劉玄。在這些戰鬥中,劉秀屢立戰功,被劉玄封為“蕭王”。同時,劉秀與另一草莽英雄王郎也曾在今河北省中南部的滹沱河、滏陽河流城徵戰多年。打了不少勝仗。公元24年秋,劉秀率兵攻打民起義軍於鄔(今河北束鹿縣東南),大破之,封降兵渠帥為列侯。但降者並不很放心,擔心劉秀是否出於真意。劉秀獲悉這一情況後,為使其放心,便采用安撫之計,下令降者各歸其本部統領其原來的兵馬,劉秀本人則輕騎巡行各部,無絲毫戒備之意。這樣一來,降者都信以為真了,衹聽他們經常三三兩兩地在一起低語:“蕭王推已之紅心,置他人之腹中,我們還擔心什麽?還不為他打天下,出力嗎。”《後漢書·光武皇帝本紀》裏的原話是:“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報死乎!”
  後人根據這段歷史,將“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為“推置心腹”成語,以喻真心待人之意。
法文解釋
  1.   faire ses confidences à qn, parler à qn, traiter autrui en toute sincérité
近義詞
表裏不一, 陽奉陰違, 兩面三刀, 口不應心, 馬上房子
反義詞
單刀直入, 反客為主, 口快心直, 口直心快, 名實相符, 坐言起行, 不加思索, 一時的興致, 平坦通途, 開宗明義, 快人快語, 快嘴快舌, 心口如一, 心直口快, 心血來潮, 喧賓奪主, 衝口, 衝口而出, 衝口村, 靈機一動, 突然的念頭, 真心實意, 直抒己見, 表裏如一, 言行一致, 骨鯁在喉, 本末倒置
包含詞
推心置腹地交談受某人推心置腹推心置腹地說出真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