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挾天子以令諸侯 Emperor to the nobility of |
拼音: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用法: 復句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貶義
解釋: 挾製着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資料來源: 《後漢書·袁紹傳》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禦之?”
|
|
挾製天子,並用其名義號令諸侯。《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夏五月, 劉表 遣兵救 綉 ,以絶軍後” 裴鬆之 註引《獻帝春秋》:“ 田豐 使 紹 早襲 許 ,若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 晉 陸機 《辯亡論上》:“旋皇輿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挾天子以令諸侯,清天步而歸舊物。” 宋 張端義 《貴耳集》捲下:“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必從,然謂之尊君則不可。” 魯迅 《華蓋集續編·談皇帝》:“其實利用了他的名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和我那老僕婦的意思和方法都相同。”亦省作“ 挾令 ”。《隋書·李德林傳》:“公與諸將,並是國傢貴臣,未相伏馭,今以挾令之威,使得之耳。” |
|
比喻藉用名義,強迫令人服從。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論詩以 李杜 為準,挾天子以令諸侯也。” |
|
挾:挾製,用強力逼迫就範。諸侯:古代帝王統治下的列國君主的統稱,後也指割據稱雄的軍閥。挾製皇帝,藉其名義號令諸侯。比喻藉重權威者的名義,發號施令。
詞 目: 挾天子以令諸侯
音: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解釋:挾製着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出 處 :《後漢書·袁紹傳》:“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禦之?”
事 例:朕命白虎馱邱生來,原惡其自矜漢學,凌衊百傢,~,故有投畀豺虎之意。 ★清·袁枚《續子不語·麒麟喊冤》
【獻帝春秋曰:袁紹叛卒詣公雲:“田豐使紹早襲許,若挾天子以令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綉圍。】
曹操就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換皇帝,他利用這個現成的皇帝,而且把這個皇帝客客氣氣地供奉起來,利用皇帝這張牌來號令天下、號召諸侯,這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這個說法是可以討論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團的人從來沒有說過“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何去何從》一集中, 易中天先生告訴我們,曹操的謀士毛玠曾經嚮他提出了一個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曹操采納了謀士毛玠的建議,並予以實施。也就是說,曹操的路綫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麽,“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說法又是怎麽來的呢?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說法是人傢說曹操的,比方說諸葛亮就說過這個話,他的說法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意思一樣的。也就是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話是曹操的敵人說他的,敵人的話不怎麽靠得住吧!那麽“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沒有人說過呢?有,誰呢?袁紹的謀士沮授,叫做“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手下其他的謀士不贊成,說這個皇帝現在是個廢物啊,這麽一個廢物你把他接到我們這兒來幹什麽呢?你是朝拜他呢還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請示他呢還是不請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請示,我現在把他弄來以後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請示,皇帝萬一意見和我們不一樣怎麽辦呢?我是聽他的呢還是不聽他的呢?我聽他的顯得我們沒分量,我不聽他的我不又是違法嗎?算了算了。袁紹怎麽想呢?袁紹一想,這現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來的,而且董卓要廢立皇帝的時候我袁紹是不幹的,我現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嗎?當然我現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張的那個皇帝再扶起來,那個已經被董卓謀殺了,拉倒吧。那麽這個事情袁紹一猶豫,曹操就搶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漢獻帝在董卓死後,歷盡千辛萬苦,又回到了當時的首都洛陽。這時的洛陽已經是一片廢墟,破敗不堪,在洛陽,皇帝和百官的飲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果斷地采納謀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議,想方設法把皇帝從洛陽接到了自己的根據地許縣。 |
|
成語名稱
挾天子以令諸侯
漢語拼音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成語釋義
挾製着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成語出處
《後漢書·袁紹傳》:“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禦之?”
使用例句
無 |
|
挾天子以令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