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挑花hand stitching article
抽紗工種的一種,亦指刺綉的一種針法,也稱“挑織”、“十字花綉”、“十字挑花”。挑花是一種具有極強裝飾性的刺綉工藝。在棉布或麻布的經緯綫上用彩色的綫挑出許多很小的十字,構成各種圖案。一般挑在枕頭、桌布、服裝等上面,作為裝飾。挑花在我國歷史悠久,流行地區較廣,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尤為普遍。流傳於湖北省黃梅縣和湖南省隆回縣的挑花技藝各具特色,以黃梅挑花和花瑤挑花尤為突出。
黃梅挑花
黃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廣泛流傳於湖北省黃梅縣。相傳起源於唐宋時期,成熟於明末清初。長期以來,經過一代又一代農傢婦女的精研細作,這門工藝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組合、精巧的圖案構想凸顯出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黃梅挑花被國內許多民間工藝研究專傢稱為彩挑。黃梅鄉下百裏棉區的彩色挑花更為精美,花樣豐富多彩,地方特色濃郁。當地有俗諺說:“黃梅有女皆挑花。”蔡山、新開、孔壠等地的挑花工藝最為興盛,女孩剛懂事就跟着媽媽或嬸嬸做針綫活,一直做到出嫁。當地人把不會挑花的女孩叫做“整巴掌”,這對女孩是一種羞辱。
黃梅挑花不同於一般刺綉,刺綉重刺,挑花重挑。黃梅挑花以元青布作底,用針將五彩絲綫挑綉在底布經綫和緯綫交織的網格上,形成色澤絢麗、立體感強的圖案。其中針腳為“×”字形的稱“十字綉”,針腳為“一”字形的稱平綫綉。作品最初主要有頭巾、衣邊、門簾、帳沿、床圍等,民間婦女用它們來打扮自己和裝飾居室。
黃梅挑花的主要原料是當地的傢機布,又叫大布,這種布被染成青色作底,藝人依靠一根針、一根綫(七種顔色)在上面交替挑綉各種圖案。主要有被面、床單、門沿、方巾、圍腰、衣褲、鞋墊、枕頭等,其中以方巾最為出色,曾多次獲國際博覽會金奬,産生過廣泛影響。
挑花是純粹的手工活,挑一幅圖案少則三五天,多則一個月,卻往往得不到相應的報酬。因此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黃梅會挑花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這門特色技藝瀕臨失傳,亟待搶救。
花瑤挑花
花瑤挑花是湖南省隆回縣瑤族女子中流傳的一種獨特的手工藝,隆回瑤族因女子筒裙上裝飾有豔麗的挑花而被人稱為“花瑤”。花瑤分佈在隆回北部海拔1300米以上的虎形山瑤族鄉、小沙江鎮、大水田鄉和麻塘山鄉,共有七千餘人。
花瑤挑花相傳源於漢代,成熟於明清時期。挑花的材料為藏青色或白色的土布和各色絲紗綫,挑花女不用描圖和模具,衹是遵循土布的經緯徒手挑製,多采用圖案中套圖案的填充式挑花工藝。挑花圖案取材廣泛,多達千餘種,大致有動物、植物、歷史、生活習俗等四大類,以動物類圖案最為常見,構思奇巧,造型大膽誇張,佈局均衡對稱,色彩黑白分明,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我國著名文博專傢瀋從文先生稱之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花瑤挑花服飾被中國美術館、民族博物館列為珍品收藏。1994年花瑤挑花在文化部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一絶大展”中獲得銅奬,2003年又獲“中國首屆文物仿製品暨民間工藝品大展”金奬,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因此被湖南省文化廳命名為“文化藝術之鄉”。
隨着社會變革的深入和生活環境的改變,民族服飾不斷被外界所同化,這一時期,許多老的挑花藝人去世,技藝傳承出現斷裂,同時挑花材料匱乏,製作面臨睏境。花瑤挑花工藝日漸式微,已到了瀕危狀態,亟待保護和輓救。
國傢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産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淺吟緑》在淵源流長古典文學中占了重要地位。其中“第十三回 思顰女纔奪梨花詩 桃花美偶填挑花詞”就有提到“挑花”一詞 |
|
tiaohua
挑花
hand stitching article
刺綉的一種針法,也指施用挑花針法的刺綉工藝品。因挑花的針法呈斜十字形,故又稱十字綉。
挑花在世界各民族中廣為流傳。中國挑花産區分佈很廣,較著名的有四川、湖南、湖北、安徽、陝西、山東、江蘇、浙江、北京、上海等地。除漢族外,少數民族中的瑤、苗、侗、羌、黎、土傢、維吾爾族和臺灣的高山族都盛行挑花。古代民間挑花多為自綉自用。至近代有些地區的挑花漸漸成為有組織的手工商品生産。19世紀,外國商人在浙江溫州開設商行,組織農村婦女生産挑花綉品遠銷歐美。北京挑花約於1910年起也成為外銷産品。至今,中國挑花依然是民間刺綉與商品生産並存,二者的風格和品類有所不同。
工藝 挑花嚴格按照底布的經緯紋理數絲而綉,其針法以十字挑針為主,每針拉一對角綫,兩針架成一個斜“十”字,組成基本單位,並以此組合各種紋樣。十字挑針衹求正面紋樣的完整,反面針跡為直綫排列。除十字挑針外,還有密針鋪花,即緊密鋪綫,形成的紋樣正反兩面相同而黑白互變;單針纖花,即單綫紋樣,正反紋樣完全相同。
品種和特色 挑花多為實用品。民間挑花的品種主要有:門簾、帳簾、床沿、被面、荷包、頭巾、手巾、枕巾、鞋、帽以及肚兜、褡褳、花帶等。外銷商品的品種主要有:臺布、盤托、餐巾、圍裙、襯衫、靠墊、被套等。民間挑花多取生動活潑的自然景物和吉祥圖案為題材,如鳳穿牡丹、雙竜搶寶、蓮蓮(年年)有魚(餘)、鯉魚跳竜門、麒麟送子、鴛鴦戲荷、迎親嫁女、福壽三多等。根據綉品裝飾部位的不同要求,綉製團花、角花、折枝花和邊條花等紋樣。各地域、各民族因風尚習俗不同,挑花各具特色。四川郫縣、茂汶挑花素雅古樸,圖案及針法多變化,裝飾性強;湖南挑花喜在深藍黑的土布上挑綉五彩繽紛的吉祥紋樣,格調明快熱烈、秀麗豐滿;湖南隆回的瑤族挑花,形象古樸,精巧細密,花裏套花,獨具一格;安徽合肥和望江挑花多采用鋪花和纖花針法,嚴謹細緻,以工整見長;陝西挑花自由活潑,不拘一格;北京挑花多表現名勝古跡和古代建築;溫州和上海挑花以花卉和幾何圖案為主。工藝純熟的民間挑花藝人可以不描圖稿,手追心授,組織圖案。現代挑花在傳統技藝基礎上不斷創新,以多種纖維織物為面料,使用棉、麻、絲、毛等各種質地的綉綫,並吸收其他刺綉和花邊、編結、補花等工藝的特長,提高了藝術表現力。
(汪為義)
|
|
湖北 | 民間藝術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文化 | 藝術 | 刺綉 | 苗族 | 瑤族 | 民間美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