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財經 : 財會 : 建築 > 持續經營
目錄
No. 1
  持續經營(going concern)
  going concern: the business entity will to continue to operate indefinitely.
  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將按照既定的目標持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面臨清算。這是絶大多數企業所處的正常狀況,這的領土主體,其所有的資産將按照預定的目標在正常的生産經營過程中被耗用、出售,它所承擔的債務也將如期償還。對於持續經營的企業,投資者需要通過其現在的財務狀況與過去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來預測其未來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據以作出投資决策。持續經營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采用非清算基礎,例如資産按成本計價就是基於持續經營這一假設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勝劣汰是一項競爭原則。每一個企業都存在經營失敗的風險,都可能變得無力償債而被迫宣告破産進行法律上的改組。一旦會計人員有證據證明企業將要破産清算,持續經營的基本前提或假設便不再成立,企業的會計核算必須采用清算基礎。
含義
  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將按照既定的目標持續下去,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面臨破産清算。這是絶大多數企業所處的正常狀況。對於持續經營的企業,投資者需要通過其現在的財務狀況與過去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來預測其未來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據以作出投資决策。持續經營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采用非清算基礎,例如資産按成本計價就是基於持續經營這一假設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勝劣汰是一項競爭原則。每一個企業都存在經營失敗的風險,都可能變得無力償債而被迫宣告破産進行法律上的改組。一旦會計人員有證據證明企業將要破産清算,持續經營的基本前提或假設便不再成立,企業的會計核算必須采用清算基礎。
  有了持續經營的假設才能對資産按歷史成本計價,折舊費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進行,否則資産的評估、費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負債按期償還,以及所有者權益和經營成果將無法確認。
可能導致不能持續經營情況
  (一)財務方面
  被審計單位在財務方面存在的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假設産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主要包括:
  1.債務違約,包括無法償還到期債務、無法償還即將到期且難以展期的藉款以及存在大額的逾期未繳稅金。被審計單位若存在上述違約情況,將可能引緻債權人的債務清償訴訟或國傢稅務機關的強製追繳措施。在此情況下,如果被審計單位無法償還,有可能導致破産倒閉。
  2.無法繼續履行重大藉款合同中的有關條款。為了保證貸款的安全,銀行往往在藉款合同中訂有諸如流動資金保持量、資本支出的限製等條款。一旦被審計單位無法履行這些條款,銀行為保全其債權,就有可能要求被審計單位提前償還藉款,從而導致被審計單位的資金周轉出現睏難。
  3.纍计經營性虧損數額巨大。經營性虧損可能是由於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不善引起的,也可能是行業整體不景氣造成的。巨額虧損意味着被審計單位喪失盈利能力,並導致其持續經營能力存在着重大的不確定性。
  4.過度依賴短期藉款籌資。在這種情況下,被審計單位長期面臨巨大的短期償債壓力,如果無法及時償還到期債務,將陷入財務睏境。
  5.無法獲得供應商的正常商業信用。被審計單位無法獲得供應商正常商業信用,這意味着無法通過賒購取得生産經營所必需的原材料或其他物資,現金償付壓力巨大。一旦被審計單位資金短缺,生産經營就有可能中斷。
  6.難以獲得開發必要新産品或進行必要投資所需資金。被審計單位無法獲得必需的資金,則沒有能力在盈利前景良好的項目上進行投資並獲取未來收益。當現有産品失去市場競爭力時,將直接影響到被審計單位的盈利能力,從而對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産生重大影響。
  7.資不抵債。資不抵債有可能使被審計單位在近期內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從而引發債務危機。
  8.營運資金出現負數。如果被審計單位的營運資金以及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出現負數,這表明被審計單位的現金流量可能不能有效維持正常的生産經營,從而影響被審計單位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降低其在市場競爭中的信用等級,最終可能因資金周轉睏難而導致破産。
  9.大股東長期占用巨額資金。如果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上市公司將無力實施能夠為公司帶來業績增長的項目,從而使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甚至難以維持正常生産經營。
  10.重要子公司無法持續經營且未進行處理。重要子公司通常是母公司的主要業績來源,對母公司具有重要影響和貢獻。重要子公司無法持續經營,這不僅使母公司對其長期股權投資無法收回,而且可能導致母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11.存在大量長期未作處理的不良資産。如果被審計單位存在大量長期未作處理的不良資産,這表明被審計單位資産質量惡化,資産變現能力差,可用於償債的資産變現淨值大幅減少。
  12.存在因對外巨額擔保等或有事項引發的或有負債。如果被審計單位存在巨額對外擔保,這意味着被審計單位可能面臨重大的債務清償連帶責任或其他償付責任。一旦這些或有負債轉化為實際損失,可能導致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
  (二)經營方面
  被審計單位在經營方面存在的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假設産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主要包括:
  1.關鍵管理人員離職且無人替代。通常,關鍵管理人員負責管理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在被審計單位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關鍵管理人員離職且無人替代,則會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活動産生重大不利影響,從而使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
  2.主導産品不符合國傢産業政策。主導産品不符合國傢産業政策,意味着被審計單位將停産或轉産。例如,某農藥生産企業的主導産品為高毒農藥,根據國傢禁止、限製部分高毒農藥品種生産和銷售的産業政策,企業將面臨被強製淘汰的政策風險,從而導致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3.失去主要市場、特許權或主要供應商。如果被審計單位失去主要市場、特許權或主要供應商,表明其在銷售、經營和採購方面將面臨極大睏境,從而影響其持續經營能力。
  4.人力資源或重要原材料短缺。一些企業的生産經營高度依賴於科技研發人員、技術熟練工人、重要原材料等,如軟件開發公司從事軟件設計的關鍵人員。如果企業缺乏這些對持續經營具有决定性影響的資源,將可能無法持續經營
  此外,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並購來達到快速擴張、提高利潤的目的。如果管理層的經營管理方式與規模的快速擴張不相適應,或是對並購企業缺乏管理經驗,未實施有效的監控,這很可能使公司整體管理陷入癱瘓,從而導致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三)其他方面
  被審計單位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假設産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主要包括:
  1.嚴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或政策。被審計單位在生産經營過程中如果嚴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或政策,則有可能被有關部門撤銷或責令關閉,或被處以較大數額的罰款,這將導致被審計單位無法持續經營或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産生重大影響。
  2.異常原因導致停工、停産。有些企業由於其生産特性,在生産周期的一段時間內出現停工、停産是正常的。例如,北方某些乳品加工企業因沒有足夠的鮮奶可供加工生産乳製品,於每年十月到次年四月停産。但如果企業因其生産衛生條件達不到國傢要求,細菌含量超出國傢標準數倍,被有關部門責令停産整改,則屬於異常原因導致停工、停産。因異常原因導致的停工、停産,可能將影響其持續經營
  3.有關法律法規或政策的變化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例如,被審計單位的利潤和現金流量主要來自於對境外子公司的投資而分得的紅利。如果子公司所在國傢加強了外匯管製,被審計單位能否收到紅利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可能將影響其持續經營
  4.經營期限即將到期且無意繼續經營。在被審計單位營業期限屆滿後,如果股東不準備繼續經營,被審計單位將被清算從而無法持續經營
  5.投資者未履行協議、合同、章程規定的義務,並有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例如,因外方股東未能按章程規定的期限出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擬撤銷對該外商投資企業的批準證書,這將導致其無法持續經營
  6.因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因素遭受嚴重損失。不可抗力因素超出了企業可控製和預測的範圍,如戰爭、恐怖活動等,企業可能因此無法提供必要的産品和服務,從而導致無法持續經營
  此外,企業股東之間産生糾紛、股權轉讓頻繁等情形,可能意味着企業的經營業績達不到股東的預期,從而導致股東對企業失去信心。在此情況下,企業有可能被清算,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股票證券
  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假定在可預見的將來,企業或會計主體的市場經營活動將持續不斷地延續下去,因而將按照原定的正常購買意圖去使用現有資産,按照原定的償還條件去償還債務。
英文解釋
  1. :  going concern
包含詞
持續經營假設持續經營價值財務報告審計與持續經營假設:爭議和探討
持續經營能力的判斷與審計意見類型非營利醫療機構—會計核算持續經營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