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拜寺口雙塔聯繫方式地址:銀川市老城區西北約50多千米的賀蘭山東麓的拜寺口內。
郵編:750000拜寺口雙塔投訴電話銀川市旅遊投訴電話:0951-6723298
寧夏省旅遊投訴電話:0951—672329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拜寺口雙塔景區榮譽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拜寺口雙塔門票價格10元拜寺口雙塔節慶活動寧夏銀川國際黃河文化節
即中國國際黃河文化節,從1991年起,於每年9月中旬在銀川舉辦,一般為期10天左右。
“天下黃河富寧夏”,自古以來,寧夏與黃河有着不解的緣份,並形成了典型的黃河文化。在黃河文化節期間,遊客可以領略到典型的中國西部風光和濃郁的穆斯林風情,觀賞到雄渾奔騰的百裏黃河和典型的黃河民間文化活動。每屆節日舉辦都有大型民族歌舞、民間文藝、雜技、秦腔等藝術團體演出,節日期間還舉辦豐富多彩的《中國現代名人書畫展》、《賀蘭山岩畫展》、《旅遊商品展》、《穆斯林食品展》等。
節日期間將安排內容豐富的黃河文化遊覽活動,參加者可看到3萬年前古人類活動遺址、數百裏秦代及明代長城、漢墓群、魏晉南北朝的大型石窟、神秘的西夏王朝陵園、奇特的沙漠湖泊等黃河文化古跡。
“花兒會”
“花兒”又稱少年,是青海、甘肅、寧夏等省區民間的一種歌麯。以生動形象的比興起句,格律嚴格,歌詞優美,麯調時而高亢,時而婉轉,在寧夏,幾乎隨處都聽到“花兒”,但最有民俗特點的是每年5、6月間的“花兒會”。
“花兒會”期間,遠近的百姓都登山會歌,多時人數常可上萬。屆時人們撐着傘,搖着扇,或攔路相對,或席地而坐,歌詞多為即興創作,極具生活氣息。主要活動內容包括攔歌、對歌、遊山、敬酒、告別等。
“花兒會”也是青年男女選擇對象的極妙場合,他們以歌為媒,嚮對方表白心跡。
回族的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
開齋節。齋月在伊斯蘭教歷太陰年九月,在這個月裏,人們在東方發白前吃好、喝好,直到太陽落山前水米不沾,待太陽落山後再進飲食。十月一日(教歷)為開齋節。這天,男女老幼喜氣洋洋,沐浴盛裝,上寺禮拜,走親戚拜鄰居,互相問候。傢傢戶戶置辦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味的傳統食品。有不少男女青年喜歡在開齋節舉辦婚禮。開齋節後,飲食時間恢復正常,不再受日出日落的限製。
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在開齋節後第70天舉行。時間是伊斯蘭教歷太陰年十二月十日。因為教歷每年十二月十日上旬為穆斯林朝覲麥加的朝聖期,十二月十日為朝覲最後一天,要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傳說伊斯蘭教先知易卜拉欣夢見安拉(真主)要他親手殺自己的愛子作祭品,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忠誠的易卜拉欣果然準備於次日遵命動手,此舉感動了安拉,便派天仙送來一隻羊代替其子作祭品。穆罕默德為了紀念易卜拉欣,便規定將朝覲的最後一天作為"宰牲節"。節日這天穆斯林們衣冠整潔,喜氣洋洋地上寺會禮(聚禮)。典禮活動別開生面,有條件的地方,每人要宰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然後將肉分成三份:一份留給自己,一份饋贈待客,一份濟貧施捨。典禮之後,開始訪親問友。
聖紀節。在伊斯蘭教歷太陰年的三月十二日,這是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穆斯林們重視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先聖,贊頌穆罕默德的美德,永遠不忘他的教誨。這天要集會、誦經、贊聖、講述聖人的事跡,還要聚餐,俗稱辦"聖會"。相傳穆罕默德也是在這天逝世的,故穆斯林又稱此日為"聖忌"。拜寺口雙塔開放時間8:00——17:00拜寺口雙塔最佳旅遊時間每年5月-10月,是去銀川旅遊的最佳季節。拜寺口雙塔特別提醒去銀川旅遊,除了必須註意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外,下述各方面,也應引起註意。
一、寧夏地勢高,患有高血壓、心髒病、氣管炎、哮喘病的人,初到寧夏可能會有頭暈、心跳快、氣短、氣喘等反映,因此,來寧夏的時候最好帶一些防護藥品。
二、寧夏氣候乾燥,有人可能會出現鼻腔幹痛、口焦舌燥、皮膚於裂等癥,、因此,需帶一些常用藥,如油質滴鼻藥水或者藥膏、上清丸、桔梗丸、凡土林或者潤膚膏等,同時註意多喝開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三、秋鼕季節來寧夏,最好帶便於穿脫的外套式禦寒服,以免感冒。夏季最好帶睛雨傘、太陽鏡等防曬用具。
四、寧夏地區民用飲用水大多為地下水,水質硬度高,如果來寧夏初換水土可能會引起胃腸、皮膚等不適,因此,胃腸抵抗力較弱、過敏性體質的人,應攜帶理氣、抗過敏藥物以備使用。拜寺口雙塔美食銀川是回族聚居區,餐飲以濃郁的穆斯林風味為主,您可以品嚐到正宗清真菜或清真食品,以及頗具特色的回族風味小吃,如糖醋黃河鯉魚、中衛鴿子魚、扒駝掌、清蒸羊羔肉、羊雜碎、牛羊肉酥、手抓羊肉、羊肉泡饃、油香、清真奶油糕點、馬三白水雞等風味菜餚,以及金錢發菜、涮羊肉等風味小吃。
銀川鄰近的沙湖盛産鯉、鰱、鱅、鯇、鯽魚,以及北方罕見的武昌魚等,在沙湖的餐館裏,專門設有沙湖魚宴。每有嘉賓,這些餐館便以剛剛出水、重達二、三十斤的鱅魚上席,令人既飽口福、又飽眼福。拜寺口雙塔住宿銀川有各類賓館、飯店幾十傢,其中十數傢為國內旅遊定點飯店,此外還有許多旅館和招待所,設施齊備,服務周到、熱情,可以滿足衆多遊客不同層次需求。遊客在挑選下榻之所時,最好考慮一下交通是否方便。
拜寺口雙塔購物銀川市內的大型商場主要有新華百貨商店、銀川商城、寧夏商都、新華購物中心、銀川百貨大樓等,其中新華百貨商店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商場之一,在這裏可以買到當地的土特産,如絨毯、枸杞酒、賀蘭石雕等。
此外,也可以在街頭小攤挑選一些如嚮日葵、紅花、黃花菜、玫瑰、中寧貢棗、固原銀耳、蕨菜、寧夏阿膠、石咀山民族瓷器等有地方特色的小商品。當然,在街頭小攤買東西時,一定要眼明心亮,仔細挑選,還可以講講價錢。拜寺口雙塔交通可從鎮北堡包車前往,車費20元左右,行程約半小時。拜寺口雙塔玩法參觀、旅遊、
拜寺口雙塔位於銀川市老城區西北約50多千米的賀蘭山東麓的拜寺口內,它們就像兩個孿生兄弟守衛在山口兩旁,顯得格外挺拔。拜寺口是賀蘭山著名山口之一,這裏山大溝深,環境幽靜,面東開口,視野開闊。在山口平緩的坡地上有大片建築遺址,據考證,這裏曾是西夏佛祖寺院所在地。雙塔就建在溝口北邊寺院遺址的臺地上。雙塔東西對峙,相距約百米,皆為八面十三層樓閣式磚塔。兩塔直起平地,沒有基座,底層較高,平素無飾,正南闢券門,可進入厚壁空心筒狀塔窒。
東塔總高約39米,塔身呈錐體。每層巾疊澀棱角牙和疊澀磚構成腰檐,腰檐外挑。塔頂上砌八角形平座,平座中間為一網形剎座,上承“十三天”寶剎。二層以上,每層每面都貼有彩塑獸面兩個,左右並列,怒目圓睜,獠牙外露,十分威猛。獸面口銜彩繪紅色連珠。獸面之間,是彩繪雲托日月圖案。塔壁轉角處裝飾彩塑寶珠火焰。
四塔總高約36米,塔體比例協調,比東塔較為粗壯。二層以上由數層疊澀棱角牙和疊澀磚構成腰檐,腰上砌成平座,外檐飾以圓形獸頭構件。塔頂上承八角形剎座,剎座檐下,飾以並排彩繪蓮瓣。轉角處飾以磚雕力神,力神裸體挺腹,手托蓮座,栩栩如牛。剎座上承“十三天”寶剎。二層之上每面腰檐下均有彩塑佛像及裝飾圖案。各層壁面中心置長方形淺佛龕,龕內有彩塑動物和八寶圖案,龕兩側為彩塑獸面,獸面口含流蘇七串,呈八字形下垂,布滿壁面。獸面怒日網睜,獠牙外齜,威猛可怖。塔壁轉角處有寶珠火焰、雲托日月的彩塑圖案,這些造像及裝飾圖案,布滿整個塔身。在衆多的造像中,有身着法袍的羅漢,有拄杖倚立的老者和神態瀟灑的壯者。他們項挂瓔珞,腰係長帶,手執法器。有的伸臂,有的跳躍,動作自如,神態各異,充滿了強烈的牛活氣息和濃郁的宗教色彩。西塔止東面第十二層佛龕內右上側,有西夏文。在第十層正東的甲座上,放置着一個完整的緑色琉璃套獸。塔頂佛龕內置有一根六棱木質中心剎柱,直徑約30釐米,剎柱上有墨書西夏文題記和梵文字。雙塔建築綜合了中原佛塔傳統特點,又把繪畫和雕刻藝術結合起來,構成了兩座雄偉壯觀、絢麗多彩的藝術珍品。
雙塔始建於何時,史料無記載,明萬歷年間修寧復《萬歷朔方新志》捲首《寧夏鎮北路圖》中,在拜寺口就標有雙塔。根據塔剎發現的文物推測,雙塔於元代早期曾進行過裝修,修繕了塔剎,粉妝了壁面,但塔身未進行大的修理。新中國成立以後,經碳一14測定雙塔朽木,專傢認為是西夏中晚期所建。
1986年,國傢組織力量對雙塔進行了加固維修,在維修西塔塔剎時,一密封空心穹室內置放着一批文物,有蒙古汗國銀幣“大朝通寶”、元初“中統寶鈔”、絹質“彩繪佛畫”(唐卡)、“絹紙花”,木雕“上樂金剛雙身像”、“木花瓶”和銅佛像等。雙塔1988年被國傢列為第二批全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在銀川市西北約50公裏處的賀蘭山東麓的拜寺口內,坐落着一對古塔,它們就像兩個孿生兄弟守衛在山口兩旁,顯得格外挺拔。
中國古代佛教建築。在寧夏賀蘭山拜寺口北崗上。據塔上遺跡判斷,雙塔建造於西夏後期,西塔早於東塔。元代曾裝修彩繪。1984年進行勘測,擬定加固修繕方案,1986年對雙塔進行了加固修復,並劃定了保護範圍,設置專人保管。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塔均為 13層八角密檐式磚塔,東西相距 80餘米。西塔粗壯古樸,外形呈拋物綫狀,殘高41米,底層邊長3.1 米。二層以上每層各面正中有長方形小淺龕,龕內影塑彩繪羅漢、明王護法神像和八寶。剎座下平座八角塑有蹲踞狀護塔力士像。東塔瘦削挺拔,殘高 39.15米,底層每邊長2.93米,無基座,底層塔身素面,正南闢有券拱門,可通塔室,塔室內徑3.47米。二層以上每層各面影塑 2個彩繪獸面,獸面間影塑日、月、雲、火焰寶珠圖案,每層疊澀磚檐和剎座,也粉妝彩繪。西塔剎座穹室內發現梵文題記11條、西夏文題記 6條、彩膠漆絹佛畫2幅、絹紙供花2束、小供桌1張、元代中統交鈔2張、銀幣1枚、喜吉金剛像2尊,為研究西夏和元代的佛教藝術提供了新的資料。
拜寺口是賀蘭山著名山口之一,這裏山大溝深,環境幽靜,面東開口,視野開闊。在山口平緩的坡地上有大片建築遺址。據考證,這裏曾是西夏佛祖寺院所在地。雙塔就建在溝口北邊寺院遺址的臺地上。雙塔東西對峙,相距約百米,皆為八面十三層樓閣式磚塔。兩塔直起平地,沒有基座,底層較高,平素無飾,正南闢券門,可進入厚壁空心筒狀塔室。
東塔總高約39米,塔身呈錐體。每層由疊澀棱角牙和疊澀磚構成腰檐,腰檐外挑。塔頂上砌八角形平座,平座中間為一圓形剎座,上承“十三天”寶剎。二層以上,每層每面都貼有彩塑獸面兩個,左右並列,怒目圓睜,獠牙外露,十分威猛。獸面口銜彩繪紅色連珠。獸面之間,是彩繪雲托日月圖案。塔壁轉角處裝飾彩塑寶珠火焰。
西塔總高約36米,塔體比例協調,比東塔較為粗壯高大。二層以上由數層疊澀棱角牙和疊澀磚構成腰檐,腰上砌成平座,外檐飾以圓形獸頭構件。塔頂上承八角形剎座,剎座檐下,飾以並排彩繪蓮瓣,轉角處飾以磚雕力神,力神裸體挺腹,手托蓮座,栩栩如生。剎座上承“十三天”寶剎。二層之上每面腰檐下均有彩塑佛像及裝飾圖案。各層壁面中心置長方形淺佛龕,龕內有彩塑動物和八寶圖案,龕兩側為彩塑獸面,獸面口含流蘇七串。呈八字形下垂,布滿壁面。獸面怒目圓睜,獠牙外齜,威猛可怖。塔壁轉角處有寶珠火焰、雲托日月的彩塑圖案,這些造像及裝飾圖案,布滿整個塔身。在衆多的造像中,有身着法袍的羅漢,有拄杖倚立的老者和神態瀟灑的壯者。他們項挂瓔珞,腰係長帶,手執法器;有的伸臂,有的跳躍,動作自如,神態各異,充滿了強烈的生活氣息和濃郁的宗教色彩。西塔正東面第十二層佛龕內右上側,有西夏文。在第十層正東的平座上,放置着一個完整的緑色琉璃套獸。塔頂佛龕內置有一根六棱木質中心剎柱,直徑約30釐米,剎柱上有墨書西夏文題記和梵文字。雙塔建築綜合了中原佛塔傳統特點,又把繪畫和雕刻藝術結合起來,構成了兩座雄偉壯觀、絢麗多彩的藝術珍品。
雙塔始建於何時,史料無記載,明萬歷年間修寧夏《萬歷朔方新志》捲首《寧夏鎮北路圖》中,在拜寺口就標有雙塔。根據塔剎發現的文物推測,雙塔於元代早期曾進行過裝修,修繕了塔剎,粉妝了壁面,但塔身未進行大的修理。新中國成立以後,經碳-14測定雙塔朽木,專傢認為是西夏中晚期所建。
明清時期,銀川地區地震頻繁,特別是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發生一次八級以上地震,雙塔附近的建築、房屋均被震毀,可是雙塔卻仍傲然挺立於崇山峻嶺之中,這充分體現了當時西夏建築業的高超技術。
1986年,國傢組織力量對雙塔進行了加固維修,在維修西塔塔剎時,一密封空心穹室內置放着一批文物,有蒙古汗國銀幣“大朝通寶”,元初“中統寶鈔”,絹質“彩繪佛畫”(唐卡)、“絹紙花”,木雕“上樂金剛雙身像”、“木花瓶”和銅佛像等。雙塔經維修後,於1988年被國傢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靖寧夏新志》載有明代安塞王朱秩炅《拜寺口》詩贊雙塔:
風前臨眺豁吟眸,
萬馬騰驤勢轉悠。
戈甲氣銷山色在,
綺羅人去輦痕留。
文殊有殿存遺址,
拜寺無僧話舊遊。
紫塞正憐同罨畫,
可堪回首暮雲稠。
拜寺口雙塔門票:10元/人 |
|
Baisikou Shuangta拜寺口雙塔Double Pagodas at Baisikou 中國古代佛教建築在寧夏賀蘭山拜寺口北崗上據塔上遺跡判斷,雙塔建造於西夏後期,西塔早於東塔。元代曾裝修彩繪。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雙塔均為 13層八角密檐式磚塔,東西相距 80餘米。西塔粗壯古樸,外形呈拋物綫狀,殘高41米,底層邊長3.1 米。二層以上每層各面正中有長方形小淺龕,龕內影塑彩繪羅漢、明王護法神像和八寶。剎座下平座八角塑有蹲踞狀護塔力士像。東塔瘦削挺拔,殘高 39.15米,底層每邊長2.93米,無基座,底層塔身素面,正南闢有券拱門,可通塔室,塔室內徑3.47米。二層以上每層各面影塑 2個彩繪獸面,獸面間影塑日、月、雲、火焰寶珠圖案,每層疊澀磚檐和剎座,也粉妝彩繪。西塔剎座穹室內發現梵文題記11條、西夏文題記 6條、彩膠漆絹佛畫2幅、絹紙供花2束、小供桌1張、元代中統交鈔2張、銀幣1枚、喜吉金剛像2尊,為研究西夏和元代的佛教藝術提供了新的資料。[] 1984年進行勘測,擬定加固修繕方案,1986年對雙塔進行了加固修復,並劃定了保護範圍,設置專人保管。 雷潤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