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概述
公元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羅馬帝國以巴爾幹半島為中心,領屬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南高加索的一部分。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臘移民城市拜占庭舊址,故又稱拜占庭帝國。
拂菻國是中國中古史籍中對拜占廷帝國的稱謂。古代亦稱大秦或海西國。
從羅馬分裂時起,首先從軍事領域,兩個國傢出現了分歧,西羅馬一直在沿用着守舊的步兵為主力的作戰方式,而東羅馬則開始探索騎兵為主力的作戰方式。兩個同源的國傢逐漸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並且還展開過對抗。西羅馬軍隊敗多勝少。查士丁尼統治時期(527-565年),拜占庭(東羅馬)占領意大利南部和西西裏島,進攻羅馬,555年消滅東哥特王國,擊敗西哥特,占領意大利、西班牙東南部、北非以及西地中海各島。為當時地中海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後,東羅馬帝國喪失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十一世紀後,趨於衰落。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徵,十字軍卑鄙地背叛了不自己的承諾,偷襲了君士坦丁堡,被拉丁帝國所取代。1261年拜占庭復建,但其領土衹包括小亞細亞西北部、色雷斯、馬其頓、愛琴海北部一些島和伯羅奔尼撒若幹據點。十四世紀後,奧斯曼帝國不斷對拜占庭入侵。 14世紀末期,拜占庭軍隊丟失了安納托利亞這個重要的馬匹盛産地,東羅馬的核心部隊——拜占庭騎兵的建設受到巨大影響,軍隊戰鬥力急劇下降。 1453年君士坦丁堡淪陷。1461年拜占庭滅亡。
拜占廷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於今日的東歐國傢有很大的影響。此外,拜占廷帝國在其十一個世紀的悠久歷史中所保存下來的古典希臘和羅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學思想,也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
國名簡述
拜占廷帝國的正式名稱是Rōmanía,“羅馬”,或者BasileíaRōmaíōn,“羅馬帝國”。這是拉丁語ImperiumRomanorum(羅馬帝國)的希臘語翻譯,也是拜占廷帝國的自稱。為了與同樣自稱為羅馬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區分開,因此在1453年帝國滅亡前,西歐人將其稱為“東羅馬帝國”(ImperiumRomanumOrientale)。
儘管拜占廷帝國的文化和語言大多數是希臘的,但其皇帝和臣民卻將自己視為羅馬人。在從330年到1453年這11個世紀的時間裏,“拜占廷帝國”從來沒有成為過這個國傢的正式或非正式名稱,其臣民也從來不曾將自己稱為“拜占廷人”,或將首都新羅馬稱為“拜占廷”。對於那些以羅馬帝國正宗繼承人自居的東羅馬人來說,這並不自相矛盾。儘管他們的語言是希臘語,他們的文化在許多世紀中是希臘文化,但到7世紀為止他們的官方語言是拉丁語。他們周圍的國傢(東方的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西方的歐洲國傢,北方的俄羅斯)也都將他們稱為羅馬人。假如有人將他們稱為“希臘人”,那麽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侮辱,因為“希臘人”表示“原始人”。
一直到17世紀,“東羅馬帝國”都是西方歷史學家對這個帝國的正式稱呼。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羅尼姆斯.沃爾夫(HieronymusWolf)在其整理編纂的《歷代拜占廷歷史學家手稿》(CorpusHistoriaeByzantinae)中,為了區分羅馬時代以前的古典希臘文獻與中世紀東羅馬帝國的希臘文獻,引入了“拜占廷帝國”(ImperiumByzantinum)這個叫法。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占庭城。17世紀之後,經過孟德斯鳩等人的使用,這個稱呼逐漸被西歐歷史學家廣泛應用,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羅馬帝國東半部與中世紀的、希臘化的東羅馬帝國。
起始紀年
關於拜占庭帝國的起始紀年,歷史學界仍存有爭議。主流觀點認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羅馬、羅馬帝國政治中心東移,是拜占庭帝國成立的標志。德國拜占廷學者斯坦因以戴剋裏先皇帝即位(284年;這位皇帝首次將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半)為拜占廷帝國的起始紀年。還有觀點認為拜占庭帝國開始自公元395年,即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時起。其它觀點分別以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帝國皇權統一歸於東羅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紀(希臘化開始)和8世紀(希臘化完成)為拜占庭帝國起始的標志。
重大記事
330年 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
395年1月17日 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
527年 查士丁尼一世成為皇帝。
532年-537年 查士丁尼一世修建“索菲亞大教堂”。
1054年 教會分裂:君士坦丁堡教會和羅馬教廷决裂,
成為希臘東正教。
1204年 十字軍東徵: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陷。
1261年 拜占庭皇帝邁剋爾八世‧帕裏奧洛加斯解放君士坦丁堡。
1453年 奧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
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或東羅馬帝國(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依然存在的羅馬帝國東半部。拜占庭帝國通常被認為開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
儘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語言大多數是希臘的,但拜占庭人將自己視為羅馬人,對東羅馬的羅馬人來說,這並不自相矛盾。他們的語言是希臘語,他們的文化在許多世紀中是希臘文化,但到7世紀為止他們的官方語言是拉丁語。他們周圍的國傢(東方的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西方的歐洲國傢,北方的俄羅斯)都將他們稱為羅馬人。假如有人將他們稱為“希臘人”,那麽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侮辱,因為“希臘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紀這個帝國不被稱為拜占庭帝國。從17世紀開始,西方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的羅馬帝國與中世紀的羅馬帝國引入了拜占庭帝國這個稱法。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剋裏先引入了四頭製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臘各設立一個皇帝,輔佐他們的各設一個副皇帝。這個分裂一直維持到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於324年重新將自己立為整個帝國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决定建立一個新的首都,他選擇了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布爾)。330年這個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稱之為新羅馬(Nova Roma)。但一般人稱之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為君士坦丁之城)。這個新的首都成為他的管理機構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雖然在君士坦丁的統治時期這個帝國還不是拜占庭帝國,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個特性,是它與相信多神教的羅馬帝國的分界綫。
另一個分界綫是378年的哈德良堡戰役。這場敗仗,以及皇帝瓦倫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國和中世紀帝國分傢的時間。瓦倫斯的繼承人狄奧多西烏斯一世(有時也被稱為大帝)將整個帝國再次分開。395年他將這兩部分分別交給他的兩個兒子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裏烏斯。阿爾卡狄烏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霍諾裏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他的首都是米蘭。從這個時候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
東羅馬帝國的主宰文化是希臘文化。希臘語不但是日常用語,而且是教會、文學和商業的共同語言。對於當時的羅馬人來說,今天對“西部的拉丁帝國”和“東部的希臘帝國”的區分,以及今天所強調的東部的帝國並不是“真正”的羅馬帝國,並不重要。羅馬帝國是一個多語言的帝國,東羅馬並不例外。在這個國傢裏有希臘人、弗拉赫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埃及人、敘利亞人、依利裏亞人和斯拉夫人,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希臘文化從帝國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條剋、以弗所、塞薩洛尼基和亞歷山大傳嚮全國。雖然當時還不很明顯,但東羅馬帝國在其學者如約翰·桂索斯通的印象下發展了他們自己風格的基督教。
550年前後拜占庭帝國疆域。圖中緑色部分為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徵服的地區東羅馬帝國基本上避免了西羅馬帝國3世紀和4世紀所遭遇的睏難。這裏有許多原因。首先這裏的城市文化已經相當成熟了,其次民族大遷徙時的入侵主要吸引是羅馬的財富。5世紀中西羅馬帝國多次被徵服,東羅馬帝國頂多交納貢獻就可以免除遭難了。狄奧多西斯二世加強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墻,使得這座城市成為被“野蠻人”攻不破的城市。476年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的利奧一世與哥特人談判,他結束了哥特人對東部帝國的威脅,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徵服西部帝國了。
6世紀時東羅馬的主要敵人是它的傳統的老敵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神學的爭論,比如對基督一性說的爭論也是帝國的重要話題。但東部帝國並沒有忘記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傑出的將軍貝利薩留的領導下東帝國甚至奪回了它部分在西部喪失的省份:意大利的大部地區、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編了古羅馬的法規,製定了《民法大全》。值得註意的是這部法典是用拉丁語寫的,而當時拉丁語已被認為是一種古老的語言了,甚至許多寫這部法典的人都不太會說這種語言。530年代,在查士丁尼的統治下,聖索非亞大教堂(其原名Hagia Sophia是神聖的真理的意思)開始動工。這座教堂將成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東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給他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空空的國庫,而他的繼承人也無法對付在所有的邊境上突然出現的新敵人:倫巴底人占領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領了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波斯人入侵和占領了東部的省份。赫拉剋留後來重新奪回了這些東部省份,但當時剛剛在伊斯蘭教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現是赫拉剋留無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占領了幾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紀中敘利亞、埃及徹底淪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希臘化時代
拜占庭帝國雖然失去了許多土地,但這也給它帶來了一些好處:它不再那麽混雜了。赫拉剋留將全國希臘化了,希臘語被定為官方語言。他不用古羅馬的皇帝頭銜Augustus,而使用Basileus(國王)。在宗教上拜占庭帝國與西歐的區別已經不可忽視了。不過拜占庭帝國國內也有不小的區別,在其南方的省份裏一般更多地使用一性派的基督教,而不是東正教。這些省份失落後,在剩餘的省份中東正教更加強大了。赫拉剋留將全國分為幾個軍區來對付外來的侵擾。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斷縮小。君士坦丁堡卻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阿拉伯人試圖占領君士坦丁堡的計劃失敗了。拜占庭當時的海軍勢力非常強大,而且他們擁有一種神秘的火器:希臘火。阿拉伯人初始的進攻被擊退後,東帝國開始得到恢復。
8世紀最大的問題是對聖像破壞運動的爭論。利奧三世下令禁止聖像,這個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對,整個國傢到處都發生暴亂。在艾琳女皇的領導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上决定聖像可以被尊養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還有與法蘭剋國王查理大帝結婚來實現統一東西帝國的計劃,但這些計劃未能成功。9世紀初聖像破壞運動重現,843年再次被製止。這些爭論使得當時與其已經開始離心離德的天主教和神聖羅馬帝國(對拜占庭帝國來說這個名字相當荒謬)未能重新統一起來。
黃金時代
"保加利亞人屠夫"巴齊爾二世在馬其頓王朝皇帝的統治下,拜占庭帝國在9、10和11世紀初達到了它的頂峰。在這段被稱為“黃金時期”的幾個世紀裏,拜占庭帝國抵抗了羅馬教廷撤消佛迪奧斯為教主的要求,獲得亞得裏亞海的製海權,占領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亞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爾二世(保加利亞屠夫)打敗了保加利亞人,並於1018年徹底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同時拜占庭帝國還獲得了一個新的同盟者(不過有時也是敵人):在基輔的俄羅斯國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傭軍。
但如其前身的羅馬帝國,拜占庭很快又陷入睏境。主要原因是當時許多占有土地的貴族打亂了軍區的制度。假如拜占庭帝國衹需要對付它的舊敵神聖羅馬帝國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話它可能還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敵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譽:諾曼人徵服了意大利,而突厥進入了小亞細亞。突厥當時最大的敵人是埃及,而小亞細亞則是拜占庭帝國士兵的主要來源地。1071年在曼齊刻爾特會戰中羅梅納斯四世被突厥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戰敗,拜占庭帝國從此失去了小亞細亞省。1054年東正教與天主教徹底决裂,雙方互相革除對方的教籍。
帝國末日
1180年前後的拜占庭帝國疆域拜占庭帝國的最後幾個世紀以篡權者亞歷剋修斯一世開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嚮西方求救抵抗突厥,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徵的起源。十字軍收復了尼西亞,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雖然亞歷剋修斯的孫子曼紐爾一世是十字軍的朋友,但雙方都不能忘記他們互相革除了對方的教籍,拜占庭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11世紀和12世紀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人和來自西西裏島和意大利的諾曼人不斷攻擊帝國。亞歷剋修斯給予貿易專權的意大利城市國傢尤其成為反西情緒的對象。他們成為“法蘭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威尼斯人特別受反感,儘管威尼斯的船衹是帝國艦隊的骨幹。與此同時,突厥依然是一個威脅,1176年他們擊敗了曼紐爾。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徵中,腓特烈一世企圖徵服拜占庭帝國,但給帝國帶來最大摧殘的卻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徵。這次東徵的目的是占領埃及,但威尼斯人獲得了領導權。在他們的慫恿下十字軍1204年攻剋君士坦丁堡,他們建立了一個短期的封建王國(拉丁帝國),而拜占庭的力量卻徹底被削弱了。
拜占庭帝國這時已經三分五裂了: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和特拉比鬆同立。前者由帕裏奧洛加斯王朝統治。1261年他們收復君士坦丁堡,戰敗了伊庇魯斯,恢復了帝國。但他們的主要註意力集中在歐洲,而把他們在亞洲的敵人忘了。這時他們幸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穆斯林內部分裂。當奧斯曼帝國建立後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國幾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奧斯曼帝國占領了。拜占庭嚮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條件是兩個教會必須統一。拜占庭雖然頒布法律統一教會,但拜占庭的居民並不接受羅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雇傭軍來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數人寧可拜占庭死亡。他們看着奧斯曼帝國將剩餘的地域蠶食。
1400年前後的拜占庭帝國疆域一開始奧斯曼帝國認為攻擊君士坦丁堡代價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墻非常堅固,除十字軍外上千年中沒有人能夠剋服它。但隨着炮的出現,這堵墻不能再保護這座城市了。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剋君士坦丁堡。1461年特拉比鬆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領了。穆哈默德二世將自己看做是東羅馬帝國的合格的繼承人。到12世紀末,小亞西亞和巴爾幹半島的大部分都已經緊緊地落入奧斯曼帝國的控製之下了。
此時,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佈成為東正教的保護人。他的孫子伊凡四世將成為俄羅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繼承人認為他們是羅馬帝國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繼承人,是第三個羅馬帝國。一直到20世紀初它們的覆亡,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認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理繼承人。
拜占庭帝國在將經典知識傳遞給伊斯蘭世界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卻是他的教會。早期拜占庭的傳教士將東正教傳給了許多斯拉夫人。到今天為止,大多數斯拉夫人以及希臘人信奉東正教。東羅馬帝國的建立年代和滅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義為中世紀的開始和結束。
拜占庭(從476年到1453年)
拜占庭人因來自拜占庭一地而得名,拜占庭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位於連接黑海到愛琴海之間的戰略水道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公元第四世紀重新命名它為君士坦丁堡,並且讓它成為羅馬帝國的陪都。拜占庭位於羅馬帝國東方的部份,比西方的另一部份多延續一千年,它保護歐洲不受來自東方勢力如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侵擾。拜占庭人之所以能夠延續那麽久,是因為君士坦丁堡擁有堅固的城墻防衛,同時能夠透過海路獲得補給。在公元第七世紀的頂盛時期,拜占庭人收復了大部份原來屬於羅馬帝國的版圖,衹有伊比利亞半島(今天的西班牙)、高盧(今天的法國)和英國沒有收復。拜占庭人曾一度占有中東,但是他們的帝國版圖還是以巴爾幹半島和今天的土耳其為主要部份。
第一個偉大的拜占庭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482-565)。他的野心是恢復古羅馬帝國,而且差一點就成功。查士丁尼一世的助手貝利沙魯斯,是當時最偉大的將軍,他率領帝國軍隊同時打敗東方的波斯人、北非的汪達爾人、意大利的東哥德人、巴爾幹的保加利亞人和斯拉夫人。除了軍事行動之外,查士丁尼還建立一個有力的法律和管理制度,為帝國的未來奠下基礎,並一直捍衛着基督教會。
數個世紀以來,拜占庭擁有歐洲最繁榮的經濟,因為君士坦丁堡在亞洲、歐洲、黑海和愛琴海之間的貿易路綫上,占有最理想的位置,它是由中國往西方的絲路上一個重要目的地。諾米西瑪(重要的拜占庭金幣)在八百多年裏面,一直是通行地中海的標準貨幣。不過君士坦丁堡的戰略位置,最終也引起了意大利城邦國傢的妒忌和仇視。
大體而言,拜占庭帝國強大的關鍵在於它優秀的軍隊。他們透過實戰經驗,融合了羅馬、希臘、哥特和中東等國軍事上的長處,其軍隊的核心是具衝擊力的重騎兵,並以輕型步兵(弓兵)和重型步兵(配備裝甲的劍兵)做為支援。軍隊被組編成各個部隊,並施以戰術和策略的訓練,軍官則會接受軍事史和理論的教育。雖然他們常常要面對數目龐大但未受訓練的敵軍,卻能依靠出色的戰術和優秀的訓練屢屢贏得勝利。拜占庭的軍隊常透過間諜網絡和秘密特工提供有關敵軍計劃的資料,並且會以賄賂或其他方法引開侵略者。
拜占庭的海軍保持海路的暢通,一方面從事貿易,一方面維持補給路綫,讓君士坦丁堡即便被包圍,也不會因為資源枯竭而投降。在公元第八世紀,由陸路和海路攻擊的阿拉伯人被一種秘密武器─「希臘火」所打敗。這是一種由液態易燃物製造出來的化學武器(其成份仍然不詳),由一個喉管把它噴出。阿拉伯的海軍就是被「希臘火」所摧毀。
在公元第七和第八世紀之間,阿拉伯占領了埃及、中東、北非和西班牙,從拜占庭的手上永久地奪去這些地區。1071年,土耳其人於曼奇剋托取得勝利,導致帝國在小亞細亞一帶的□物、牲畜、馬匹和士兵等重要資源供應被切斷。1204年,十字軍誘使威尼斯的總督利用背叛者,讓他們得以洗掠君士坦丁堡。
十四世紀時,土耳其人攻占亞得利亞堡,然後繞過君士坦丁堡侵略歐洲。1396年,他們在尼古博魯斯打敗大批的十字軍,並安置了很多巴爾幹半島的居民。1453年五月,土耳其的蘇丹麥哈穆二世在重型大炮的幫助之下,攻占了防衛虛弱的君士坦丁堡,這個城市的陷落也代表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
|
古希臘移民城市。位於巴爾幹半島東端,臨博斯普魯斯海峽,扼黑海門戶,當歐亞交通要衝。公元330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遷都於此,改稱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公元395年,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君士坦丁堡成為東羅馬帝國首都。此後數百年間,成為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占領,更名伊斯坦布爾。
公元 395 年 , 古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東羅馬帝國建都在黑海口上的君士坦丁堡(現伊斯坦布爾),後來得名拜占庭帝國。
公元 5 — 6 世紀,拜占庭是一個強盛的大帝國。它的版圖包括巴爾幹、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北非和意大利,還有一些地中海的島嶼。 7 世紀以後,由於封建分裂狀態的發展,拜占庭帝國瓦解,日漸沒落,衹剩下巴爾幹和小亞細亞,後來又幾次遭到西歐十字軍的蹂躪,氣息奄奄,終於在 1453 年被土爾其人滅亡!
位置: 拜占庭帝國位於連結黑海到愛琴海之間的戰略水道博斯普魯斯海峽中陲。拜占庭帝國於七世紀中期達到極盛,此帝國恢復了原先羅馬帝國大部分領土,衹缺少伊比利半島(現代西班牙),高盧(現代法國)和英國。拜占庭掌握中東好幾世紀,但帝國主要生存於巴爾幹半島和現代土耳其所組成的領土上。
首都:拜占庭首都為君士坦丁堡。由三堵牢固城墻和超過一千座塔樓防禦於陸地一端。強大的海軍保持由海上而來的補給。君士坦丁堡在羅馬帝國衰亡後屹立超過千年,防衛歐洲免受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侵略。
興起: 萊茵河和多瑙河所遭受的一波波的蠻族入侵,迫使羅馬帝國於五世紀分裂為二。以羅馬城為中心的西羅馬帝國,是更具吸引力的脆弱目標。最後的西羅馬皇帝於 476 年被殺。東羅馬帝國於此時期存活下來,並以拜占庭帝國之姿重現。
第一位偉大的拜占庭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 482 年 - 565 年)。他的野心是恢復古羅馬帝國版圖,他也接近達成目標。查士丁尼的手段乃此一時代最傑出的將軍貝利薩留斯所領的專業軍隊。立即而來的威脅是復興的波斯帝國脅迫要侵略越過幼發拉底河的小亞細亞。當威脅暫時平息後,貝利薩留斯首度於 533 年侵略北非,接近現代突尼斯之地,擊敗了上個世紀被迫遷居至此的汪達爾人,一路攻到德國。貝利薩留斯由北非轉戰意大利。 536 年時,他從奧斯特格斯手裏重新取回羅馬城。 540 年重新取回北意大利。
貝利薩留斯再度被派往東方,該地有新波斯王正在徵服亞洲的拜占庭行省。貝利薩留斯、波斯瘟疫、和巨額黃金賠款阻止了波斯人的進軍。下個威脅來自保加利亞人和北方的斯拉夫人南下直至巴爾幹半島。在 540 年和 558 年之間,他們總共被擊敗四次。當奧斯特格斯重新點燃意大利的戰火,另一支拜占庭軍隊永遠擊破了他們的軍力,重新占領了部分西班牙南部領土。除了軍事上的戰役外,查士丁尼藉由建立強固的法律行政體係及強勢保衛基督教教會,為將來奠立良基。 |
|
- n.: byzantium
|
|
歷史人物 | 國王 | 歷史有影響100人 | 歷史 | 王朝 | 十字軍東徵 | 羅馬 | 人物 | 皇帝 | 大帝 | 東羅馬帝國 | 世界歷史 | 拜占庭帝國 | 拜占庭皇帝 | 伊拉剋略王朝 | 百科辭典 | 宗教 | 東正教 | 俄國 | 騎兵 | 君主 | 保加利亞 | 更多結果... |
|
|
拜占庭人 | 拜占庭的 | 拜占庭法 | 拜占庭史 | 拜占庭式 | 拜占庭帝國 | 拜占庭之光 | 拜占庭風格 | 拜占庭式的 | 拜占庭居民 | 拜占庭藝術 | 拜占庭騎兵 | 拜占庭文學 | 拜占庭美術 | 拜占庭文化 | 拜占庭聖詠 | 拜占庭皇帝 | 拜占庭騎士 | 拜占庭哲學 | 拜占庭首都 | 拜占庭遺址 | 拜占庭彈回 | 拜占庭建築 | 拜占庭繪畫 | 拜占庭遺跡 | 拜占庭帝國的 | 拜占庭風格的 | 拜占庭農業法 | 拜占庭的故事 | 拜占庭博物館 | 拜占庭重騎兵 | 拜占庭式建築 | 拜占庭鑲嵌畫 | 拜占庭聖騎兵 | 似拜占庭政治的 | 拜占庭將軍問題 | 拜占庭/羅地海法 | 拜占庭騎兵盔甲 | 拜占庭鑲嵌藝術 | 拜占庭甲胄騎兵 | 拜占庭帝國皇帝 | 拜占庭派的建築師 | 拜占庭封建製經濟 | 拜占庭帝國混各地 | 阿拉伯拜占庭戰爭 | 拜占庭式建築風格 | 精銳拜占庭聖騎兵 | 阿拉伯—拜占庭戰爭 | 曼努埃爾二世(拜占庭) | 拜占庭皇帝及其傢屬的名譽稱號 | 希臘薩洛尼基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