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項目—背摔拓展培訓的歷史
拓展培訓的概念源於1941年的英國,現在的英文名為Outward Bound,意為投嚮外界未知旅程,迎接挑戰。有些中文使用國也翻譯為"外展訓練"。
當時的英國正處於二戰時期,當時大西洋商務船隊屢遭德國潛艇襲擊,許多海員葬身海底。人們從生還者身上發現,他們並不一定都是體能最好的人,但卻都是求生意志最頑強的人。於是Kurt Hahn 等人創辦了Salem School(沙拉姆海上訓練學校),訓練年輕海員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觸礁後的生存技巧。隨着時間推移,這種訓練形式的內涵迅速擴大,技法越來越豐富,隨後Hahn將已在德國、英國各地成立的學校整合,創辦了Outward Bound School。
戰爭結束後,拓展的獨特創意和訓練方式逐漸被推廣開來。1961年,Josh Miner,一位曾為Hahn工作的培訓師,將拓展培訓介紹到美國,創辦了Colorado Outward Bound School.由此,拓展培訓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起來,訓練對象由海員擴大到軍人、學生、工商業人員等群體。訓練目標也由單純體能、生存技能訓練,擴展到心理訓練、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
拓展培訓定義
拓展培訓是以體育技術為原理,充分整合各種資源,融入科技手段,運用獨特的情景設計,通過創意獨特的專業戶外項目體驗,幫助參與者改變態度及心智模式以期完善行為達到追求美好生活願望的訓練方式。
它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式學習方法和訓練方式,適合於現代人和現代組織。大多以培養合作意識和進取精神為宗旨,幫助企業和組織激發成員的潛力,增強團隊活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以達到提升團隊生産力和競爭力的目的。
目前我國在公務員執政能力培養、學生素質拓展教育、軍人及警察心理行為訓練、問題青少年心理修復、社區及婚姻家庭構建方面都有應用。(以上為吳軍生提出)
拓展項目的培訓原理
在傳統的經濟模式中,産品個性化與産品批量生産是兩個相互矛盾的概念,一般而言,衹有標準化的産品才能形成批量,而標準化是必然以犧牲個性化為代價的。而體驗理論替代了這一理論,提出了大批量生産個性化産品的概念。體驗理論的理想特徵是:在這裏,學習是一個過程,學習者是這一過程的“産品”,因為當學習過程結束的時候,記憶將長久保存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學習者願意為這類體驗支付相關時間與費用,因為它美好、難得、非我寞屬、不可復製、不可轉讓、轉瞬既逝,它的每一瞬間都對於參加學習者是一個“唯一”。
學習原本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體驗理論四要素
1、讓學員成為演員
2、學員全面體驗
3、超越體驗本身
4、學員學習的穩固性
體驗經濟理論四特點
1 學習的體驗
2 逃避的體驗
3 娛樂的體驗
4 審美的體驗
綜合這些要素,經常被用來作為體驗經濟範例的一些體驗品牌其實都無法完整地回答這幾個體驗經濟理論中所格外強調的問題。然而,卻有一種體驗産品幾乎給出了完美的答案:這就是體驗式培訓-----拓展培訓(戶外體驗訓練)。
在拓展培訓(戶外體驗訓練)中,教師被稱為培訓師,也不再是主角,學員站在了舞臺的中央,培訓師從知識技能的傳遞者,變成了引導、激發學員盡情表演的導演。培訓方提供舞臺,並且與學員一起編寫劇本(培訓方案),學員既是演員,又是觀衆。同時,強調學員在培訓後的回顧,這個過程使參訓者在自我的反省、回顧中完成自我關照,完成對體驗的超越。讓每位學員都體會到學習原本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其次,拓展培訓(戶外體驗訓練)真正做到了四種類型的體驗兼容,拓展培訓(戶外體驗訓練)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學習的體驗”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由於拓展培訓(戶外體驗訓練)打破了在現實學習生活中的角色關係,因而給參訓者提供了一種“逃避的體驗”;體驗式培訓的載體是各種器械科目(教具)與遊戲,這些科目本身多變而有趣,所以參訓者獲得了“娛樂的體驗”;在訓練過程中,由於受訓學員都非常投入,一些人性中的本善和一些人所特有的高尚素質得以充分的發揮,使受訓者得以欣賞到人性美這一主題,獲得充分的“審美體驗”。
我們淺析素質拓展的培訓原理意義就在於讓大傢先初步瞭解這種培訓結構,近而更加透徹的對素質拓展培訓領域有更深刻的瞭解。
拓展培訓(戶外體驗訓練)的特點
· 時尚性:適應了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質和回歸自然的需求。
· 突破性:並非體育加娛樂,也不是魔鬼訓練,而是對正統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煉和綜合補充,打破常規,産生新的意義。
· 豐富性:所有項目以體驗活動為先導,引發出人知、情感、意志和交往活動,使短暫的訓練充實而豐富。
· 挑戰性:所有項目都具有一定難度,心理、體能、智能的極限挑戰。
· 自然化:與大自然互動,通過自然的學習方式,達到自然的個性成長。
· 團體性:實行分組活動,強調團隊合作。通過面對共同的睏難,使每一名隊員竭盡全力,既增強了團隊合作的意識,同時又從團隊中汲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
· 高峰體驗:在剋服睏難、順利完成課程要求以後,隊員能夠體會到發自內心的勝利感和自豪感,獲得人生難得的高峰體驗。
· 自我教育:充分尊重隊員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即使在課後的總結中,教員也衹是點到為止,主要讓隊員自己來講,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 人性化:心的旅程,重視心靈的感動和感悟。
拓展培訓(戶外體驗訓練)(體驗式訓練)與傳統培訓的對比
傳統教學
體驗式教學(拓展培訓及體驗訓練)
過去的知識
記 憶
自主學習
註重知識、技能
無接觸
單一刺激
以教師為中心
標準化學習
理論化
強調學
即時的感受
領悟和體認
團隊學習
註重觀念、態度
直接接觸
高峰體驗
以學員為中心
個性化學習
現實化
強調做中學
拓展培訓(戶外體驗訓練)對個人的好處
改善身體機能,強健體魄認識自身潛能,
增強自信心,改進自身形象剋服心理惰性,
完善性格結構,磨練戰勝睏難的意志調試身心,
不浮躁、不頽廢,更好大面對工作與生活的挑戰認識群體的作用,
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和責任心啓發想象力與創造性,
提高解决問題的能力學習欣賞別人,
學會關心他人助人為樂,
關愛生命和自然情感溝通和表達能力增強,
人際關係趨嚮和諧
拓展培訓(戶外體驗訓練)對組織的好處
使員工進一步明確和認同組織目標,
增強組織的凝聚力樹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團隊精神和整體意識改善人際關係,
形成積極嚮上的組織氛圍改進組織內部的溝通與信息交流使組織面對各種變革與挑戰更為從容有序使員工表現出更佳的領導與管理才能挖掘員工的內在能量,使之聚合,並在工作中全部釋放出來
拓展培訓(戶外體驗訓練)的發展趨勢
企業的培訓及衍生服務
學生和成人的態度教育
殘障青少年的心理修復
行為偏差問題少年幫教
公務員觀念和溝通調整
商務會議休閑旅遊拓展
社區倫理家庭生活引導
拓展培訓(體驗式學習模式)四步循環
體驗式學習是用以激發個人潛能,提高企業生産力的新型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法的前提是:體驗先於學識,同時,學識與意義來自參加者的體驗。每個參加者的體驗都是獨特的,因為這個學習過程運用的是歸納法而不是演繹法,是由參加者自己去發現、歸納體驗過程中提供的知識。
第一步:體驗 —
此乃過程的開端。參加者投入一項活動,並以觀察、表達和行動的形式進行。這種初始的體驗是整個過程的基礎。
第二步:分享
有了體驗以後,很重要的就是,參加者要與其它體驗過或觀察過相同活動的人分享他們的感受或觀察結果。分享個人的感受衹是第一步。循環的關鍵部分則是把這些分享的東西結合起來。與其它人參加探討、交流以及反映自己的內在生活模式。
第三步:總結提升
按邏緝的程序,下一步是要從經歷中總結出原則並歸納提取出精華。再用某種方式去整合,以幫助參加者進一步定義和認清體驗中得出的結果
第四步:應用
最後一步是策劃如何將這些體驗應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應用本身也成為一種體驗,有了新的體驗,循環又開始了。因此參加者可以不斷進步。
中國拓展行業組織介紹
中國拓展與露營委員會是國傢體育總局主管,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準的我國拓展業唯一合法行業組織(註册號:社政字第4757-2號)。
業務範圍:
1、根據有關國傢體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組織,協調全國定嚮拓展(體驗式訓練)和露營活動;
2、宣傳定嚮拓展(體驗式訓練)和露營知識,普及定嚮拓展(體驗式訓練)和露營活動,不斷提高國內相關運動水平;
3、根據《體育法》的規定,擬定有關定嚮拓展(體驗式訓練)和露營的各種技術等級標
準、競賽規則,報請國傢體育總局批準後施行;
4、協調、組織全國性定嚮拓展界(體驗式訓練)和露營組織的培訓、考核、競賽、評比及其他活動,加強各地定嚮拓展界(體驗式訓練)和露營組織之間的聯繫和交流,增進全國定嚮拓展界(體驗式訓練)和露營愛好者之間的團结和友誼;
5、根據國傢體育總局有關規定,參加、申辦國際定嚮拓展(體驗式訓練)和露營會議、競賽等活動,保持與國際定嚮拓展界(體驗式訓練)和露營組織和國傢、地區定嚮拓展界(體驗式訓練)和露營組織之間的業務聯繫並展開交流活動;協調各地組織的定嚮拓展界(體驗式訓練)和露營活動;
6、完成國傢體育總局委托的其他任務。
拓展培訓相關資料
拓展培訓項目按照場地分為:場地、野外、水上、室內;按照風險級別分為:低風險、中度風險、高風險;
按照培訓對象分為:個人挑戰、團隊支持下的個人挑戰、團隊挑戰;按照高度分為:低空、高空、地面
傳統經典項目:即空中斷橋、空中單杠、天梯、合力橋、相依共進、瀘定橋、繩網、生命歷程、天使之手、懸崖絶壁、定嚮運動、模擬電網、信任背摔、有軌電車、孤島求生、雷陣、穿越沼澤、羅馬戰車、地面繩網陣八項目組合。這是任何一個拓展基地或拓展公司必備的項目。
主要項目具體介紹如下:
空中單杠。項目類型:個人挑戰項目。項目描述:在培訓師的指導下,從獨立桿爬上頂端,站在小圓盤上,縱身嚮前躍起,雙手抓住上前方的三角杠。培訓目的:培養個人勇氣、信念;跨躍心理障礙;挖掘個人潛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敬業奉獻;正確對待不同意見和挫折;當機立斷,抓住機遇;忍耐;體驗友愛支持。
空中斷橋。項目類型:個人挑戰項目。項目描述:在培訓師的指導下,學員從斷橋一側立桿蹬上斷橋小平臺,邁步跨到對面木板上。培訓目的:目標管理;善於抓住各種機遇,果斷行動;堅持忍耐;挑戰體能極限;剋服逃避本性和自我惰性;激發個人潛能;學會關愛他人;學會正確面對睏境,積極處理危機。
天梯。項目類型:雙人合作項目。項目描述:參訓的兩名隊員在進行安全保護的情況下,相互配合,從天梯低端一直上到最高處。培訓目的:學會群體决策;角色定位;面對睏境尋求解决問題的科學方法;人力資源合理利用;演繹人生苦旅,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工作;工作目標的確定與實現;為他人奉獻;雙人條件下的溝通交流。
飛奪瀘定橋。項目類型:個人挑戰項目。項目描述:模擬當年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情景,站在10米的高空處,憑藉人體自我平衡,跨過一段相隔半米有一個木板的軟"橋"。培訓目的:戰勝你心裏看不見的敵人;挑戰個人生理、心理極限;學會處變不驚,態然應對挑戰;體驗朋友的支持和關愛;掌握尋找科學解决問題的辦法和方法。
合力橋。項目類型:團隊合作項目。項目描述:一人或兩人一組,登上9米高吊板(共3塊)。每塊板下方由4--6人控製繩索以保證吊板平衡。上方人員靠自己的努力和相互配合踩過每一塊吊板,最終達成功彼岸。培訓目的:團隊的合作和協作;崗位奉獻;角色定位;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對團隊的最大奉獻;友愛、關懷、支持;方法技巧;創造和諧團结的氛圍和工作環境。
天使之手。項目類型:單人或雙人合作項目。項目描述:參訓學員靠自己的努力或二人間的相互支持幫助,在一條鋼絲上走到成功的彼岸。培訓目的:心理極限的挑戰;工作的方法與技巧;不同條件下的溝通;團隊的支持鼓勵;决策、角色分工與協作。
色定位;面對睏境尋求解决問題的科學方法;人力資源合理利用;演繹人生苦旅,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工作;工作目標的確定與實現;為他人奉獻;雙人條件下的溝通交流。
空中相依。項目類型:二人合作項目。項目描述:兩名學員面對面、手推手,在二條鋼纜上橫嚮前進到另一端。培訓目的:團隊合作;依靠;資源的有效利用;肢體語言的溝通;科學的方法與技巧;激發個人潛能;挑戰心理極限。
懸崖絶壁。項目類型:單位或雙人合作項目。項目描述:參訓學員靠自己的勇氣和技巧,在一面無任何抓手的絶壁墻上從一邊攀登到另一邊。培訓目的:個人自信心的建立,潛能激發;調適人的心理舒適區;科學的方法與技巧;學會掌握把握自我;團隊的支持與鼓勵。
畢業墻。項目性質:團隊合作項目。項目描述:所有的參訓隊員,相互幫助,全部攀登到四米高的墻頂。培訓目的:提高學員的互助和協作能力,合理安排人力資源,群策群力尋找解决問題的科學方法;為團隊自覺奉獻;個人在團隊中的角色定位;吃苦耐勞;處理局部與大局的關係;正確面對人生和工作中遇到的睏境和坎坷;嚮共同的目標衝刺。
模擬電網。項目類型:團隊協作項目。項目描述:在大傢的配合下,所有人員在規定時間內,從網的一邊通過到網的另一邊,在完成過程中,人的所有部位不得碰觸網的任何部位,且一個網眼衹能使用一次。培訓目的:計劃的重要性;組織紀律;學習方法;合理利用資源;學會傾聽;擺正自己的位置;領導者作用;計劃、草案、行動;確立規則,精心操作;正確對待不同意見和挫折;細節决定成敗。
信任背摔。項目性質:個人心理挑戰與團隊合作項目。項目描述:隊員依次站到一米四的小平臺上,背嚮後倒在下面隊員用胳膊交叉的網上。培訓目的:挑戰自我;相互信任;換位思考;學會包容。
有軌電車。項目類型:團隊激勵項目。項目描述:隊員適當分組,兩腳站在木板上,手拉提繩,共同前進。項目目的:培養團隊精神及協調配合的理念;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計劃的重要性;領導藝術;團隊執行力。
孤島求生。項目性質:團隊合作項目;項目描述:將參訓隊員分成三組,分別置於太平島、盲人島和啞吧島,爾後將所有人員救助到太平島上。培訓目的:群體决策;領導作用的發揮;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團隊合作;尋求解决問題的科學方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處理。
雷陣。項目性質:團隊合作項目 ;培訓目的:溝通;組織紀律,學習方法(合理利用工具);突破思維定式(創新);學會傾聽;策劃、决策;嘗試(有效操作);預見性(工作監督)
穿越沼澤。項目性質:團隊合作項目;培訓目的:策劃及决策;團隊學習;大膽嘗試及有監督體製的有效工作;溝通;預見性(工作監督)。
羅馬戰車。是一個激情、深刻的一個大型模似管理體驗培訓活動,通過竹竿和繩索組合完成任務的過程,它演繹了一個公司、單位項目開發的全過程。
拓展培訓的意義
拓展培訓揉合了高挑戰及低挑戰的元素,學員從中在個人和團隊的層面,都可透過危機感、領導、溝通、面對逆境和輔導的培訓而得到提升。拓展培訓強調學員去「感受」學習,而不僅僅在課堂上聽講。研究資料表明,傳統課堂式學習的吸收程度大約為25%,而要求學員參與實際操作的體驗式學習吸收程度高達75%,能更加有效地將資訊傳授給學員。拓展培訓正是一種典型的戶外體驗式培訓。
以體驗,經驗分享為教學形式的拓展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培訓模式,它並不灌輸你某種知識或訓練某種技巧,而是設定一個特殊的環境,讓你直接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在參與的同時,去完成一種體驗,進行自我反思,獲得某些感悟。它吸收了國外先進的經驗,同時註意適應中國人的心理特徵與接受風格,將大部分課程放在戶外,精心設置了係列新穎、刺激的情景,讓學員主動地去體會,去解决問題,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心理受到挑戰,思想得到啓發,然後通過學員共同討論總結,進行經驗分享,感悟出種種具有豐富現代人文精神和管理內涵的道理。在特定的環境中去思考、去發現、去醒悟,對自己、對同事、對團隊重新認識、重新定位。
拓展培訓這種形式既安全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易於被學員接受。但拓展培訓的最終目的,是讓學員將培訓活動中的所得應用到工作中去。如果缺乏專業培訓師的指導及意見,則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通過拓展培訓,整合團隊,發掘每個人的最大潛力,這就是拓展培訓的真正意義!
拓展培訓總結
有人說,“閱讀的資訊,我們能學習到百分之十;聽到的資訊,我們能學到百分之十五;但所經歷過的事,我們卻能學習到百分之八十。” 這句話形容拓展培訓很貼切。雖然衹是短暫的兩天,卻使我受益匪淺,給予我的啓發和經驗是終身難忘的。在收穫中思考,在思考中前進。懷着孩子的心態去參與遊戲,以成人的心態來總結培訓,歸納起來主要有“五篇五句”,心得分享如下:
領導篇—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所有的項目的成敗主要體現在决策上。一個决策將影響整個項目的成敗。衹有領導的决策對了,才能一環扣一環的開展工作。所謂“一隻獅子帶領的一群綿羊能夠打敗一隻綿羊帶領的一群獅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共識篇—人心齊,泰山移
團隊目標不能達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欠缺共識絶對是主要因素。團隊僅有目標還不行,團隊成員之間必須就目標達成一致,形成共識。共識是團隊行動力的基礎,要有執行成果就必須建立團隊共識,有共識纔可以集中力量在目標執行上,取得一致的認知與方向才能獲得滿意,否則,團隊的力量可能因為內部意見的分歧而被消耗掉。中國人常說:“人心齊,泰山移”。“人心齊”就是指團隊成員目標一致,取得共識,衹有如此,才能達到“泰山移”的目的。
戰略篇—做正確的事比把事情做正確更重要
什麽是戰略呢?從我們中國字的字面意思來看,戰是戰爭,略是大略,是對大方向的謀劃。戰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道是,把事做正確,不如做正確的事。所謂戰略,就是去找到正確的事來做。
服從篇—服從是一種美德
以前一直很奇怪,為什麽西點人會認為,服從是領導之母。現在終於深刻體會到了服從的重要性,不管什麽項目,沒有服從就不會有勝利。服從是行動的第一步,沒有服從就沒有執行,團隊運作的前提條件就是服從,可以說,沒有服從就沒有一切。
計謀篇—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計就是算計,謀就是方法,做事情前要先計劃,先統籌,尋求方法。做事情前要先計謀,先統籌。如果事前不詳加計劃考慮,一上手就想到什麽做什麽,那麽到最後,往往是無法得到預期的結果,甚至是導致任務失敗。
總體而言,本次拓展訓練,通過切身體驗一係列的寓教於樂的遊戲,使得我對待工作和生活以及團隊建設的重要性的認識有了質的提高和飛躍。對我而言更多的是自我思想和觀念的提升,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把拓展的創造思維與團隊精神,結合到實踐,來優化自己工作心態、工作思路、工作效率,為創造完美的團隊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