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niān huā wēi xiào
解釋: 原為佛傢語,比喻徹悟禪理。後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資料來源: 《大梵天王問佛决疑經》爾時大梵天王即引若幹眷屬來奉獻世尊於金婆羅華,各各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衆,默然毋措。有迦葉破顔微笑。”
例子: 自傢做來做去,原覺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是亦緣也。(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百回)
|
|
“拈花微笑”也作“拈花一笑”,佛教語,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二是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典故大意: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牟尼說法。大梵天王率衆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重行禮之後大傢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不說。大傢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唯有摩訶迦葉破顔輕輕一笑。佛祖當即宣佈:“我有普照宇宙、包含萬有的精深佛法,熄滅生死、超脫輪回的奧妙心法,能夠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處難以言說。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於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鉢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鉢真傳”的典故。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佛祖所傳的其實是一種至為詳和、寧靜、安閑、美妙的心境,這種心境純淨無染、淡然豁達、無欲無貪、無拘無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跡、超脫一切、不可動搖、與世長存,是一種“無相”、“涅磐”的最高的境界,衹能感悟和領會,不能用言語表達。而迦葉的微微一笑,正是因為他領悟到了這種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鉢傳給了他。
典故出處:
《大梵天王問佛决疑經》:爾時大梵天王①即引若幹眷屬來奉獻世尊②於金婆羅華③,各各頂禮佛足④,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衆,默然毋措。有迦葉⑤破顔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⑥,涅盤⑦妙心⑧,即付囑於汝。汝能護持,相續不斷。”時迦葉奉佛敕,頂禮佛足退。
《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捲一: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衆。是時衆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顔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⑨,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名詞註解:
① 大梵天王:佛教語,印度神話中世界萬物的創造者,地位相當於中國的盤古。因為他善惡不分,所以既是世間萬物的創造者,也是魔鬼、災難的製造者。他高興的時候,世間安穩,萬物興盛;他憤怒的時候,世間不安,災難欉生,衆生苦惱,連草木也不能幸免。
② 世尊:佛陀的尊稱,指佛祖釋迦牟尼,簡稱為佛,佛教的創始人,俗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因為他是出生於釋迦族的一位聖人,故被尊稱為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
③ 金婆羅華:金色的婆羅花,(一說紫色的金蓮花),“華”為“花”的通假字。
④ 頂禮佛足:禮拜佛陀的足,這是佛教最隆重的敬禮法。
⑤ 迦葉:摩訶迦葉尊者,佛祖的大弟子,後成為印度禪宗初祖,至第二十八代達摩時傳入中國,中國奉達摩為禪宗始祖。
⑥ 正法眼藏:佛教語。正法是指全體佛法,眼是指普照宇宙,藏是指包含萬有。
⑦ 涅磐:梵語的音譯,舊譯“泥亙”﹑“泥洹”。意譯“滅”﹑“滅度”﹑“寂滅”﹑“圓寂”等。是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熄滅生死輪回後的境界。
⑧ 妙心:奧妙的心法。心法:佛教語,指經書典籍以外傳授的佛法。
⑨ 實相無相:
相:事物的外形和狀態。佛教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因緣條件下形成的,都是空幻無實的;空是一切事物的本質,雖然體現於具體的萬物,然而它本身卻是沒有形象、沒有聚散生滅、超越於一切萬有之上的,難以用文字來表達。
實相:佛教語,指世間事物本來的面貌或狀態。佛教認為,實相也就是無相、空相。
無相:佛教語,與“有相”相對,是指擺脫對一切事物的有相認識後感悟真知的最高境界,即“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有相:佛教語,指具有外形、能區別於其它事物、會生滅變化的事物。因為佛教認為萬有皆空、心體本寂,所以“有相”就是“造作之相”或“虛假之相”,本質其實還是“無相”。
本文由拈花一笑(dwh555.blog.163.com)編寫,轉載請註明此信息。 |
|
【拈花微笑】 (傳說)聯燈會要釋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衆。衆皆默然,唯迦葉破顔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古今禪宗以為宗門第一之口實,彼宗以心傳心之根據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經何人傳之,大藏所收之經論不記此事,隋唐之宗匠亦無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門慧炬撰寶林傳,誇大其宗,始記此事。其後至宋,人天眼目,無門關,五燈會元,廣燈錄,聯燈會要等諸書亦記之,此外拈之頌之者,不暇枚舉。然景德傳燈錄,碧岩錄。傳法正宗記,亦不記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問佛决疑經。宗門雜錄曰:“王荊公問佛慧泉禪師雲:禪宗所謂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雲:藏經亦不載。公雲:餘頃在翰苑,偶見大梵天王問佛决疑經三捲,因閱之,所載甚詳。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捨身為床座,請佛為衆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衆。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顔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大迦葉。此經多談帝王事佛請問,所以秘藏,世無聞者。”佛祖統紀五,亦引此說。(參見:金色波羅華) |
|
- v.: gain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esoteric Buddhist teachings
|
|
滾滾紅塵中拈花微笑 | 名傢話佛緣:滾滾紅塵中拈花微笑 | 名傢話佛緣滾滾紅塵中拈花微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