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 > 拈花寺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拈花寺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拈花寺在西城區大石橋鬍同61號。明萬歷九年(1581)為西蜀僧徧融建,名千佛寺。千佛寺後樓下層為念佛堂,上層為千佛閣,千佛閣內有明代所鑄的古銅佛“毗盧世尊蓮花寶千佛”,在佛座周圍的千朵蓮花上有千佛旋繞,千佛大小一樣,高4寸左右,故名千佛寺。大雄寶殿內有古銅羅漢像十八座和二十四諸天像。大雄寶殿前有《新建護國報恩千佛禪寺碑記》和《新建護國報恩千佛寺寶像記》。二碑均為明萬歷九年立。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名拈花寺。殿外額曰“覺岸慈航”,殿內額曰“普明寶鏡”,雍正帝御書。大雄寶殿月臺前立有世宗御制清雍正十二年《拈花寺碑》。拈花寺現有面積6000餘平方米。寺坐北朝南,分中路和東西二路。中路依次為影壁、山門、八字墻,石券門上書“敕建拈花寺”,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後為藏經樓。東路有6層殿,西路有4層殿。西路的祖堂為一“凹”字形建築,前有方形四角攢尖亭,名素心亭。寺內銅神像一部分移白塔寺,一部分移法源寺。1926年在內律堂曾開辦拈花寺小學。
崇文區拈花寺
  崇文區拈花寺。位於板廠南裏,原為石氏萬柳堂傢祠。建於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建築面積1 198平方米,主要建築為彌勒殿、關帝殿、大悲閣及御書樓。御書樓內懸有康熙帝御書碑刻15通,以及“簡廉堂”額。1926~1945年寺內佛堂曾開辦學校。1940年吳佩孚去世後停靈在拈花寺的東菜園內,並新建靈房。1949年前寺內有房捨57間,院落5處。1949年後部分大殿和廂房供辦學校,殿內殘存佛像佛龕均未動。1950年後殿宇、廂房、院落均被占用,佛像相繼拆移。1978年原殿宇、廂房全部拆除。
  西城區拈花寺 西城區拈花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建於明萬歷九年(1581)。因寺內千佛閣內有明代所鑄的銅佛“毗廬世尊蓮花寶千佛”,座如蓮花,在佛座周圍的千朵蓮花上有千佛旋繞,故名護國報恩千佛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名拈花寺。寺坐北朝南,建築面積6 432平方米,房屋184間,分三路,各五進院落。中路建築自南至北有:影壁,長24.5米,厚1米,石砌;山門3間,檐下有鬥拱,石雕石券拱門,額書“敕建拈花寺”,門兩側為八字墻,門內左右為鐘、鼓樓(已拆除),正面天王殿3間,檐下有鬥拱;大雄寶殿面闊五間(已拆除),殿前有月臺,臺下立有九年(1581)《新建護國報恩千佛寺碑記》碑和《新建護國報恩千佛寺寶像記》碑、雍正十二年清世宗御制拈花寺碑;東西配殿各5間;伽藍殿5間,兩側接引殿各16間;藏經樓5間,兩側為過壟脊灰筒瓦合角短廊,東西配樓各3間。東路有六層殿:一層殿3間;二層殿5間;三層殿9間,坎墻內鑲石刻;四層殿5間;五層殿5間,兩側有廂房;六層殿5間,兩側廂房各5間,東廂房兩次間的後山墻上鑲有石刻。西路有四層殿:一層殿3間,垂花門1座;二層殿5間;三層殿5間;四層祖堂,為“凹”型建築,共17間,祖堂前原有一四角攢尖方亭,名“素心亭”,已拆除。寺內銅佛像分別移至白塔寺和法源寺。寺院後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印刷廠使用。2009年12月12日,藏經樓配樓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