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進入人或動物體的血液中能使血清産生抗體並與抗體發生化學反應的有機物質。一定種類的抗原衹能促使血清中産生相應的抗體。 |
|
抗原是指能夠刺激機體産生(特異性)免疫應答,並能與免疫應答産物抗體和緻敏淋巴細胞結合,發生免疫效應的物質。
抗原的基本能力是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免疫原性是指能夠刺激機體形成特異抗體或緻敏淋巴細胞的能力。反應原性是指能與由它刺激所産生的抗體或緻敏淋巴細胞發生特異性反應。具備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兩種能力的物質稱為完全抗原,如病原體、異種動物血清等。衹具有反應原性而沒有免疫原性的物質,稱為半抗原,如青黴素、磺胺等。半抗原沒有免疫原性,不會引起免疫反應。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果半抗原和大分子蛋白質結合以後,就獲得了免疫原性而變成完全抗原,也就可以刺激免疫係統産生抗體和效應細胞。在青黴素進入體內後,如果其降解産物和組織蛋白結合,就獲得了免疫原性,並刺激免疫係統産生抗青黴素抗體。當青黴素再次註射人體內時,抗青黴素抗體立即與青黴素結合,産生病理性免疫反應,出現皮疹或過敏性休剋,甚至危及生命。 |
|
抗原的基本性質具有異物性、大分子性和特異性。異物性是指進入機體組織內的抗原物質,必須與該機體組織細胞的成分不相同。抗原一般是指進入機體內的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花粉等;抗原也可以是不同物種間的物質,如馬的血清進入兔子的體內,馬血清中的許多蛋白質就成為兔子的抗原物質;同種異體間的物質也可以成為抗原,如血型、移植免疫等;自體內的某些隔絶成分也可以成為抗原,如眼睛水晶體蛋白質、精細胞、甲狀腺球蛋白等,在正常情況下,是固定在機體的某一部位,與産生抗體的細胞相隔絶,因此不會引起自體産生抗體。但當受到外傷或感染,這些成分進入血液時,就像異物一樣也能引起自體産生抗體,這些對自體具有抗原性的物質稱為自身抗原,所産生的抗體稱為自身抗體。由於自身抗體與自身抗原發生反應,於是就引起自身免疫疾病,如過敏性眼炎、甲狀腺炎等。機體其它自身組織的蛋白可因電離輻射、燒傷、某些化學藥品和某些微生物等理化和生物因素的作用發生變性時,也可成為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疾病,如紅斑狼瘡病、白細胞減少病、慢性肝炎等。大分子性是指構成抗原的物質通過是相對分子質量大於10000的大分子物質,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強。絶大多數蛋白質都是很好的抗原。為什麽抗原物質都是大分子物質呢?這是因為大分子物質能夠較長時間停留在機體內,有足夠的時間和免疫細胞(主要是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接觸,引起免疫細胞作出反應。如果外來物質是小分子物質,將很快被機體排出體外,沒有機會與免疫細胞接觸,如大分子蛋白質經水解後成為小分子物質,就失了抗原性。特異性是指一種抗原衹能與相應的抗體或效應T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抗原的特異性是由分子表面的特定化學基團所决定的,這些化學基團稱為抗原决定簇。抗原以抗原决定簇與相應淋巴細胞的抗原受體結合而激活淋巴細胞引起免疫應答。換言之,淋巴細胞表面的抗原識別受體通過識別抗原决定簇而區分“自身”與“異己”。抗原也是以抗原决定簇與相應抗體特異性結合而發生反應的。因此,抗原决定簇是免疫應答和免疫反應具有特異性的物質基礎。 |
|
抗原在化學結構上與機體自身不同,具有異物性:①異種物質。從生物進化過程來看,異種動物間的血緣關係越遠,則免疫原性越強。如馬的血清和各種微生物與人的血緣關係遠,所以免疫原性強。而馬的血清與驢、騾的血緣關係近,所以免疫原性相對就弱。②同種異體物質。如人的紅細胞抗原物質和人的白細胞抗原等。③自身物質。自身物質一般不具免疫原性。有些物質如隱蔽的自身成分(眼晶體蛋白、精子等),在正常情況下與免疫係統是隔絶的。但是一旦屏障遭到破壞,這些物質進入血流,即可與免疫活性細胞接觸而成為自身抗原異物。另外,自身物質在外傷、感染、藥物和射綫的影響下,其理化性質發生質的改變時,也可成為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物質。 |
|
①病原微生物。在醫療中將病原微生物製成疫苗進行預防接種,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也可以根據微生物抗原的特異性進行各種免疫學試驗,幫助診斷疾病。②同種異體抗原。有兩大類,一類是紅細胞血型抗原,包括A、B、O血型抗原,Rh血型抗原等。不同血型間相互輸血,可引起嚴重的輸血反應;另一類是存在於人類白細胞細胞膜上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又稱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它們與血型抗原一樣,也是由遺傳决定的,受染色體上的基因控製。不同的個體(同卵雙生者除外)其組織細胞的組織相容性抗原絶大多數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同種異體進行皮膚或髒器移植時,常因供者移植物中存在受者所沒有的抗原成分,刺激受者産生對移植物的免疫反應,導致移植物受到排斥而壞死脫落。③動物免疫血清。臨床上常用的各種抗毒素血清,一般都是用免疫馬來製備的。一方面,抗毒素能中和與其相應的外毒素,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它能刺激人體産生抗馬血清蛋白的抗體,當再次接受馬的免疫血清時,有可能發生超敏反應。④嗜異性抗原。一類與種屬特異性無關的、存在於人以及某些動物、植物、微生物的性質相同的抗原。⑤腫瘤抗原。由物理的、化學的因素或某些病毒誘發的實驗動物腫瘤,其細胞中或細胞表面均出現特異性抗原,稱為腫瘤特異性抗原。已證實在某些人類腫瘤中心存在着與病毒密切相關的抗原。 |
|
根據抗原性質分為兩類: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簡稱抗原。是一類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應性的物質。如大多數蛋白質、細菌、病毒、細菌外毒素等都是完全抗原。
不完全抗原,即半抗原(hapten)是衹具有免疫反應性,而無免疫原性的物質,故又稱不完全抗原。半抗原與蛋白質載體結合後,就獲得了免疫原性。又可分為復合半抗原和簡單半抗原。復合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衹具免疫反應性,如絶大多數多糖(如肺炎球菌的莢膜多糖)和所有的類脂等;簡單半抗原既不具免疫原性,又不具免疫反應性,但能阻止抗體與相應抗原或復合半抗原結合。如肺炎球菌莢膜多糖的水解産物等。
根據抗原刺激B細胞産生抗體是否而要T細胞協助分類,可分為胸腺依賴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賴性抗原(TI-Ag)。TD-Ag是指需要T細胞輔助和巨噬細胞參與才能激活B細胞産生抗體的抗原性物質。TD抗原免疫應答特點:能引起體液免疫應答也能引起細胞免疫應答;産生IgG等多種類別抗體;可誘導産生免疫記憶。TI-Ag是指無需T細胞輔助可直接刺激B細胞産生抗體的抗原,特點:衹能引起體液免疫應答;衹能産生IgM類抗體;無免疫記憶
根據抗原的來源可將抗原分為(1)異種抗原(xenoantigens):來源於不同物種的抗原,如微生物、動物蛋白對於人是異種抗原;(2)同種異型抗原9alloantigens):來源於同一物種的不同個體的抗原,如來自於另一個個體的血型抗原,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等;(3)自身抗原(autoantigens)來自於自身的抗原,如眼晶狀體蛋白等;(4)異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s):又稱Forssman抗原,存在於不同物種間的共同抗原,可存在於動物、植物、微生物及人類中,如溶血性鏈球菌於人心內膜或腎小球基底膜所具有的共同抗原就是異嗜性抗原。 |
|
抗原-抗體反應
抗原與相應抗體特異性結合出現的反應,如沉澱反應、凝集反應、中和反應等。 |
|
抗原-抗體復合物
抗原和抗體特異性結合形成的大小不等的大分子復合物。抗原抗體復合物是引起Ⅲ型變態反應的重要物質。 |
|
kangyuan
抗原
antigen
又稱“免疫原”。一類能刺激機體的免疫係統使之發生免疫應答,産生抗體或緻敏淋巴細胞,並能與相應的抗體或緻敏淋巴細胞在體內或體外發生特異性結合的物質。抗原具有兩種性能:①刺激機體産生免疫應答的免疫原性;②與相應的免疫應答的産物發生特異性結合。具有這兩種性能的物質稱為完全性抗原,簡稱為抗原,如蛋白質、細菌、病毒、細菌外毒素、異種動物血清等。衹與免疫應答的産物發生特異結合而無免疫原性的物質稱為不完全性抗原,或稱半抗原,如青黴素等。根據臨床意義,將抗原作以下分類:異種抗原,包括病毒、細菌、花粉、食物等;同種抗原,同種血型抗原,組織相容性抗原;以及自身抗原等。
|
|
- : hla antigen hla
- n.: antigen
|
|
科學 | 細胞學 | 生物技術 | PCR | 微生物學 | 醫學 | 免疫學 | 細胞生物學 | 百科大全 | 生物 | 生物學 | 病理學 | 生理學 | 獸醫學 | 免疫應答 | 細胞 | 紅細胞 | 血清 | 百科辭典 | 乙肝 | 冥隼 | 靶細胞 | 抗體 | 免疫 | 淋巴 | 血型 | 更多結果... |
|
|
O抗原 | T抗原 | K抗原 | 抗原A | T抗原 | 抗原O | 抗原B | H抗原 | E抗原 | 半抗原 | 抗原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