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 抓耳撓腮
目錄
抓耳撓腮 Scratching
拼音: zhuā ěr náo sāi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補語;形容人焦急、生氣、心亂等神情

解釋: 撓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幫子。形容心裏焦急而無法可想的樣子。

資料來源: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捲十一大郎聽罷,氣得抓耳撓腮,沒有是處。”

例子: 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眉花眼笑。★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回

No. 2
  形容焦急﹑苦悶,生氣時想不出辦法的樣子。
zhuā ěr náo sāi zhuā ěr náo sāi
  亂抓耳朵和腮幫子。形容焦急、忙亂或苦悶得無法可施的樣子。也形容高興而不能自持的樣子
亦作"抓耳搔腮" Also as "grasping ear scratching cheek"
  亦作“ 抓耳搔腮 ”。
  1.形容焦急、苦悶,生氣時想不出辦法的樣子。《二刻拍案驚奇》捲十一:“大郎聽罷,氣得抓耳撓腮,沒個是處。”《鏡花緣》第十八回:“ 多九公 衹急的抓耳搔腮,不知怎樣纔好。”《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公子衹急得抓耳撓腮,悶了半日。”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二:“大概就是因為這個,他急得抓耳撓腮。”
形容高興得不知怎麽辦纔好的樣子 Describe how happy I do not know the way to do
  形容高興得不知怎麽辦纔好的樣子。《西遊記》第二回:“ 孫悟空 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平山冷燕》第十一回:“ 宋信 聽了,喜得抓耳撓腮,滿心奇癢,哈哈大笑。”《文明小史》第五一回:“ 饒鴻生 那裏經見過這種境界?直喜得他抓耳搔腮。”《老殘遊記》第三回:“ 姚雲 翁就將閣下學問怎樣,品行怎樣,而又通達人情,熟諳世勢怎樣,説得宮保抓耳撓腮,十分喜歡。”
No. 6
  拼音:zhuā ěr náo sāi
  解釋:撓: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幫子。形容心裏焦急、苦惱、忙亂時無計可施的樣子。
  出處: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捲十一:“大郎聽罷,氣得抓耳撓腮,沒有是處。”
  例句: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眉花眼笑。(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回)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人焦急、生氣、心亂等
  相關記載
  亦作“ 抓耳搔腮 ”。
  1.形容焦急、苦悶,生氣時想不出辦法的樣子。《二刻拍案驚奇》捲十一:“大郎聽罷,氣得抓耳撓腮,沒個是處。”《鏡花緣》第十八回:“ 多九公 衹急的抓耳搔腮,不知怎樣纔好。”《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公子衹急得抓耳撓腮,悶了半日。” 郭澄清 《大刀記》開篇二:“大概就是因為這個,他急得抓耳撓腮。”
  2.形容高興得不知怎麽辦纔好的樣子。《西遊記》第二回:“ 孫悟空 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平山冷燕》第十一回:“ 宋信 聽了,喜得抓耳撓腮,滿心奇癢,哈哈大笑。”《文明小史》第五一回:“ 饒鴻生 那裏經見過這種境界?直喜得他抓耳搔腮。”《老殘遊記》第三回:“ 姚雲 翁就將閣下學問怎樣,品行怎樣,而又通達人情,熟諳世勢怎樣,說得宮保抓耳撓腮,十分喜歡。”
成語詞典
  成語名稱 抓耳撓腮 漢語拼音 zhuā ěr náo sāi 成語釋義 撓: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幫子。形容心裏焦急而無法可想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捲十一:“大郎聽罷,氣得抓耳撓腮,沒有是處。” 使用例句 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回
英文解釋
  1. n.:  scratch one’ s head (as a sign of anxiety),  impatient,  uneasy,  flurried,  agitated,  depressed,  anguished
近義詞
心急如焚, 迫不及待, 撧耳撓腮, 撓腮撧耳, 搔頭抓耳, 搔頭摸耳, 心急火燎, 搓手頓腳, 無可如何
反義詞
不露神色, 不慌不忙, 從容不迫, 心如枯井, 慢條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