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抄底 [bottom fishing]
指以某種估值指標衡量股價跌倒最低點,尤其是短時間內大幅下跌時買入,預期股價將會很快反彈的操作策略。
買最便宜的股票是所有投資者都嚮往的投資機遇,更是價值型投資者信奉的盈利模式。但是,究竟什麽樣的價格就是“最便宜”,或稱“底”,並沒有明確的標準。抄底往往是對已經發生的在最低點買入的描述,但很難判斷未來什麽樣的點位是底部。此外,有些股票價格快速下跌並不是因為低估,往往是因為公司基本面確實發生的了問題,如果在這個時候買入,不僅股價不會很快反彈,相反,在基本面未明了前還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投資大師彼得.林奇有句名言就是,“不要抄底”。意思是,如果投資者確信在公司基本面沒有出現大的問題時股價下跌到合理估值水平之下,就可以考慮購買,而不必試圖預期底部。 |
|
作 者: (美)本·斯坦,菲爾·德姆斯 著,劉卓 譯
出 版 社: 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
版 次: 1
頁 數: 167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6033718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個人理財 >> 證券/股票
定價:¥25.00 |
|
“購買並持有”股票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是有普遍意義的。甚至還有更好的方法,就是斯坦和德姆斯所說的,僅在股價較低時購買股票,並在價格較高時持有股票。在股市低迷的時候,應該用存款來購買國庫券。藉鑒歷史經驗,他們對“較低”和“較高”的價格做了界定。這個分析很有趣,作者的觀點非常獨到。
彌爾頓•弗雷德曼(MILToN FRIEDMAN)
芝加哥大學鬍福中心教授,1976Ag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
華爾街,請準備好。本和菲爾正在有效地使用他們具有洞察力的投資指南。沒有設計詭計,也不是在玩遊戲,他們衹是發掘經濟的真正實力而使投資决定更加有意義。作者充滿冷幽默的機智。這本書對於任何投資者來講,都是一本必讀書。
戴安娜•c•斯沃剋(DIANE C.SWON)
經濟學家,美國第一銀行公司高級副主席
使用邏輯和說理,斯坦和德姆斯以事實作為支撐,闡述了許多道理。術語“有價值”被合理地運用到對結果的分析中。
C•羅威爾•哈裏斯(C.LOWELL HARRISS)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榮譽教授
閱讀關於證券市場的常識性建議是一件多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事情!斯坦和德姆斯的發現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也沒有利用欺騙的手段。更多的情況是,他們的文章就像推薦中所說的那樣清楚 而直接。
馬丁•弗雷德森(MARTIN FRIDSON)
作傢,著有《這曾經是非常好的一年》 |
|
本書的兩位作者,曾經在貝弗利山莊的意大利競技比薩店裏討論過關於把握市場時機的問題。在1997年到2000年間,他倆一邊在聖塔莫尼卡自行車小徑上吃午餐一邊對話……這些都為本書的寫作做好了前期的準備工作。
本•斯坦堅持認為證券市場過熱,而菲爾•德姆斯卻反駁說,證券市場看起來過熱,可實際上這可能衹是一個沒有實踐過的主觀認識。衆所周知,“你無法把握市場時機……”特別是在繁榮的牛市時,你更不需要把握市場時機。牛市時,賺錢很簡單,衹需隨意購買一隻股票或者一隻開放式基金,然後它就會一往無前地上漲。在牛市,掙錢就好像搭便車一樣省力;而牛市過後,證券市場的市值開始像鐵塊掉下懸崖一樣直綫下跌。市場表現與每個投資者的個人利益息息相關,而在任何地方,股市都可能暴漲暴跌,人們怎麽能不去把握市場時機呢?因此我們要從主觀上來調查分析産生這些現象的原因。
我們知道,抓住市場時機已經成為短綫投機的一種主要手段。可是一談到把握市場時機的典型投資策略,金融專傢就會像對待破抹布那樣嗤之以鼻,以致那些預測市場時機的努力飽受爭議。 |
|
本•斯坦,主持的欄目《贏得本•斯坦的金錢》曾獲得“艾米奬”。在斯坦的職業生涯中,他作為一位經濟學家、幽默大師、投資者、律師和表演者,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因為這些都是他的興趣所在。他也編寫了一些與金融有關的文章,曾經發表在《華爾街日報》、《巴倫周刊》、《福布斯》、《美國觀察者》、《洛杉磯》、《紐約》以及《華盛頓郵報》上。 |
|
序言
關於作者
第一章 能把握市場時機嗎
第二章 價格的力量
第一節 根據市場價格一次性投資
第二節 根據市場價格定期定額投資
第三節 1977年至2001年
第三章 市盈率
第一節 根據股票市盈率一次性投資
第二節 根據股票市盈率定期定額投資
第三節 1977年至2001年
第四章 利用股息收益率把握市場時機
第一節 根據股息收益率一次性投資
第二節 根據股息收益率定期定額投資
第三節 1977年至2001年
第五章 基本價值
第一節 使用基本價值的衡量方法一次性投資
第二節 使用基本價值的衡量方法定期定額投資
第三節 1977年至2001年
第六章 債券、股價、現金流比率和市售率
第一節 1977年至2001年
第二節 股價與現金流比率
第三節 市售率
第七章 獲得高回報的綜合因素
第一節 一次性投資
第二節 綜合因素
第三節 逐年情況
第四節 1902年至1913年
第五節 1914年至1922年
第六節 1923年至1929年
第七節 1930年至1939年
第八節 1940年至1945年
第九節 1946年至1953年
第十節 1954年至1972年
第十一節 1973年至1985年
第十二節 1986年至1995年
第十三節 1996年至2001年
第十四節 多高?多低?
第十五節 1977年至2001年
第十六節 對市場時機和市場風險的補充說明
第八章 如何把握市場時機
第一節 債券
第二節 股票
第三節 資産分配
第四節 有價證券組合平衡
第五節 把握市場時機的代價
第六節 謹慎投資
第九章 嚮前看:註意要謹慎
附錄
數據來源
數據分析
參考文獻 |
|
第一章 能把握市場時機嗎
我們常常聽到別人說:“你不可能掌控市場。”在證券市場的基本投資理念中,無論是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還是證券經紀人,他們可能也都會持這樣的觀點,即你無法根據公開的數據來預測市場將會堅挺還是疲軟。
請傾聽這些聲音吧:
耶魯大學基金會首席投資長官大衛•史文森(David Swensen),曾簡明地說:“嚴肅的投資者决不會試圖去掌握市場時機。”
史文森先生要好的朋友,投資經理兼評論傢查理•埃裏斯(Charlies Ellis)說過:“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一些大機構總能夠做到低買高賣。”
一位深受歡迎的證券投資評論傢威廉姆•J•伯恩斯坦(william J.Bernstein)在他的文章《投資的四根支撐柱》(Four’Pillars of Investing)中提出,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挑選時機買進證券的結果從來都是“……充滿風險的……據相關新聞報道,根據市場時機做出的决策……甚至會更差……”
在諾貝爾奬獲得者威廉姆•F•夏普(Willam F.Sharpe)的文章《把握市場時機可能的收穫》(Likely Gains From Marketing Timing)中,他曾經談到:“……一個管理者……也許應該避免把握市場時機……”
在預測學家拉裏•E•斯韋德魯(Larry E.Swedroe)的著作中,有一本書叫做《華爾街不想讓你知道的事情》(What Wall Street Doesn't Want You to Know),其中提到,由於把握市場時機而發生的奇異事件有“很多”。斯韋德魯先生還通過引用刊登在1997年5月12日《財富》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的內容——“沒有人知道市場的走勢……這是最簡單的事實”,以表達同樣的見解。然而,正如斯韋德魯先生所指出的那樣,這一論斷並沒有阻礙《財富》雜志試圖揭示市場變化趨勢的意圖。
約翰•博格爾(John Bogle)是一位聰明過人、能力出衆的權威投資專傢,曾多年擔任凡格德傢族基金會(Vanguard farailv of funds)主席一職。他用平淡的語氣說:“的確,我對嘗試把握市場一時機的印象更多的是:它不僅不能給你的投資計劃增值,反而會産生負面效應。”
以上這些說法是真的嗎?
如果不是,那麽實際情況可能會是怎樣的呢?
把握市場時機是指在某個時期內我們可以發現並獲得很多信號,而這些信號暗示了這段時間是比其他時間更好的證券買賣時機。把握市場時機是投資者參照某些數據後得出的一個結論,而且是一個利好結論。這是因為,既然市場價格會被高估或者低估,那麽相應地,股票價格也有可能呈下降或者上升的趨勢。
在當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認為不應該而且不可能把握市場時機的觀點簡直是荒謬的。無論如何,證券市場每時每刻的交易量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對於那些從事買賣行為的投資者來說,他們有時候要在同一天內買進和賣出證券。可與大多數情況相異的是,他們通常從事的是個人證券的買賣活動。但是在多數情況下,他們的個人購買行為通過每分每秒的纍计而形成了每天成百上千億次的交易數據。
總的來說,大衆投資者和投機人士每時每刻都在把握市場時機,而這種現象非常普遍,每天都在發生。非常明顯的是,他們要為買進或者賣出哪一證券以及買賣的具體時機做出及時决定,而這就是把握市場時機。
當證券市場價格每天隨着收益較差的傳言下跌,或者隨着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準備幹預金融市場的流言上升時,一些貿易商估計當前就是買進或者賣出的最佳時機而把握住了市場時機。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講,我們沒有必要談論把握市場時機,因為這種說法本身就沒有實際意義,或者說沒有哪個聰明人會這麽做——除非我們認為大部分投資者都是笨蛋。如果認為大部分投資者都是笨蛋,那麽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測,在任何時間內,進行交易活動的人都不聰明一或者缺乏經驗,可這種推斷明顯是錯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