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承德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情況簡介
一、歷史沿革
承德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坐落在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承德市,承德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旅遊城市,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學校具有近百年辦學歷史,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師範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始建於1907年的熱河速成法政學堂,1958年與通州師專合併,1960年曾升格為承德師範學院,後幾經易名。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恢復為承德師範專科學校,1992年經原國傢教委批準改建承德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999年6月,與承德民族師範學校合併,同時承德教育學院部分職能並入,組建成新的承德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二 、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面積1029.11畝,規劃建築面積20.5萬平方米, 總投資4.11億元,一期工程建築面積14.2萬平方米,投資3.26億元,建有圖書信息中心、會堂、綜合教學樓、理科實驗樓、音樂樓、美術樓、風雨操場、行政辦公樓、後勤服務樓、餐廳、學生公寓等。
學校教職工600人,專任教師33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48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9.7%,碩士研究生85人,高學歷比25.8%。在讀博士3人,碩士75人,外籍文學專傢3人。教師隊伍中“曾憲梓教師奬”獲得者9 人(其中一等奬1人,三等奬8人),市級以上優秀教師24 人,承德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6人、“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5名,校“學術帶頭人”1人、“中青年學術骨幹”3人。另外籍教師2人。
經過長期的辦學實踐,已形成較為合理的學科專業結構。現有中文、法政、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美術、音樂、體育、生物、管理工程等11個係、信息中心和社科部、公共課部、公體部4個教學部(中心)。普通教育設有師範和非師範兩大類別9大學科門類38個專業,其中師範類16個,非師範類22個,全日製在校生5350人。思想政治教育和物理學教育兩個專業被河北省教育廳確定為高職高專改革試點專業,成人教育設有18個專業。校級重點培養學科2個,校級重點專業5個,校級精品課程 2門,奠定了辦成多科性院校的基礎。
學校註重對外交流辦學,近幾年先後聘請40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傢教授來校講學,曾承辦50餘次全國、省級各類研討會;接待過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日本、新加坡和港澳臺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專傢學者,和北京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理工大學、英國格裏姆斯比大學、吉爾吉斯加拉拉巴州大學等國內外大學建立合作辦學關係;相繼派出100多名教師到美國、英國、日本、新西蘭、比利時、挪威和國內20多所名牌高校進修深造,做訪問學者。
學校重視科學研究工作,以科研促教學,大力實施“科研興校”戰略,形成了教育研究、納蘭性德研究和避暑山莊研究三大特色。實施科研檔案管理制度,組建了“納蘭性德研究”等7個專題研究室,還設有全國家庭教育研究實驗基地、河北省民族教育基地、河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基地,是河北省旅遊行業崗位培訓規範單位。“全國納蘭性德研究”、“承德避暑山莊研究”以該校為中心。近年來共承擔校級以上課題93項,其中省(部)級課題15項,出版學術著作241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599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表231篇,被三大索引收錄5篇次,獲省市級以上科研奬勵92多項。
學校現有儀器設備值1524萬元,教學用計算機500臺,多媒體教室座位1300個,語音實驗室座位240個,圖書館藏書48萬餘册,中外期刊1100多種,建有物理、化學、地理、生物、天文、語音、演播、心理、信息技術、現代教育技術等實驗室,學校有校園網、辦公自動化係統、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微格教室、建模室等,能夠滿足教學科研需要。
三、發展規劃
1、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以教育觀念更新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竜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科研為支撐,以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為目標,以體製改革為動力,以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為保證,立足承德,面嚮河北,輻射周邊,努力把該校建成服務地方基礎教育、民族教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多層次、多形式、多科性、教學型、特色鮮明的地方民族本科院校。
2、辦學規模。2006年,普通全日製在校生6000人,成人教育學生2000人;2010年,普通全日製在校生8000人,成人教育學生3000人;2015年學校發展到普通全日製在校生10000人,成人教育學生5000人的辦學規模。
3、辦學層次。從2007年開始,擬設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英語、美術學等6個本科專業;此後,每年增設以師範類為主的本科專業4-5個,到2010年本科專業增至18個左右。2010年以後增設以非師範為主的本科專業,到2015年本科專業達到35個以上。
4、學科專業建設。學科專業建設將按照從專科到本科、從師範類到師範、非師範類並重的發展戰略,既要主動適應承德市經濟、社會、教育發展的需要,又要從學校學科建設的實際出發。近期以師範教育為主,積極發展非師範教育;以專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本科教育;以全日製教育為主,積極發展成人教育、繼續教育。 2006年建設校級重點學科2個,2010年,建設校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2015年建設校級重點學科10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
5、師資隊伍建設。本着“穩定隊伍、優化結構、提高素質”的原則,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過硬、適應本科教育要求的師資隊伍。2010年,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比例達到50%以上,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0人以上。培養學科帶頭人10名、中青年骨幹教師40名、教學新秀30名。2010年力爭使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比例達到50%。依托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師大、唐山師院等院校實施本科專業帶動方案,指導和幫助該校新上本科專業的教學工作。
6、教學改革。到2010年,教育教研課題力爭在國傢級和省部級教研課題立項10項以上,省級優秀教學成果奬2項,校級教研課題80項左右。強化課程體係和教學內容改革。加強課程建設,5年內建成省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10門,校級一類課程15門。編寫反映該校辦學特色和教育成果的校本課程15部(其中民族課程教材8部以上)。主編、參編全國規劃教材5部以上,力爭實現省部級以上優秀教材零的突破。改革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到2010年,建立有效的計算機輔助教學(CAI)體係,實現校級一類課程和所有專業核心課程均采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逐步建立具有該校特色的素質教育體係。
7、科研工作。繼續以教育研究、納蘭性德研究和避暑山莊研究為主要特色,建立教師科研專項基金。到2007年,校級以上科研課題總數達120項,其中省部級科研課題總數達20項,爭取到2010年,校級以上科研課題總數達200項以上,其中省部級科研課題40項。力爭到2007年,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總數170篇次,收入三大索引總數10篇次,到2010年,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總數達300篇次以上,其中被收入三大索引總數20篇次。到2010年出版著作總數達300部次。加強學術研究機構的建設,進一步拓展研究機構,多出科研精品。
8、圖書和實驗室建設。繼續加快圖書信息中心樓建設速度,確保工程質量,力爭2007年8月投入使用。繼續加強圖書館建設,到2006年暑假,逐步使館藏圖書資料由現在的48萬册增至增至60萬册,2010年達到100萬册。
從2006年開始,根據新上本科專業的需要,充實更新儀器設備,更好地滿足本科教學科研需要。
2007年前,新建12個語音實驗室、80個多媒體教室,教學用計算機增至850臺以上。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教育技術、地理、體育、美術、藝術設計、音樂、新聞采編、播音與主持藝術等專業實驗室和設備配置全部達到本科專業的教學要求。
增建微格教室以及非師範專業實驗室。
9、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新校園建設速度,狠抓工程質量,確保2006年暑假實現學校整體搬遷,2006年10月,基本完成一期工程14.2萬平方米建設,2010年前完成二期工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