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南半島古國。又作夫南、跋南。意為“山嶽”。轄境約當今柬埔寨以及老撾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國東南部一帶。公元1世紀建國,與中國聯繫密切。3世紀初,扶南王範蔓嚮外擴張,勢力達馬來半島。三國時,其國王範旃遣使至吳,吳亦派康泰、朱應出使其國,此後兩國來往頻繁。7世紀中葉,為北方屬國真臘所滅。
《晉書·四夷列傳·南蠻》:
扶南西去林邑三千餘裏,在海大灣中,其境廣袤三千裏,有城邑宮室。人皆醜黑拳發,倮身跣行。性質直,不為寇盜,以耕種為務,一歲種,三歲獲。又好雕文刻鏤,食器多以銀為之,貢賦以金銀珠香。亦有書記府庫,文字有類於鬍。喪葬婚姻略同林邑。
其王本是女子,字葉柳。時有外國人混潰者,先事神,夢神賜之弓,又教載舶入海。混潰旦詣神祠,得弓,遂隨賈人泛海至扶南外邑。葉柳率衆禦之,混潰舉弓,葉柳懼,遂降之。於是混潰納以為妻,而據其國。後胤衰微,子孫不紹,其將範尋復世王扶南矣。
武帝泰始(265—274)初,遣使貢獻。太康(280—289)中,又頻來。穆帝升平(357—361)初,復有竺旃檀稱王,遣使貢馴象。帝以殊方異獸,恐為人患,詔還之。
《南齊書·東南夷列傳》:
扶南國,在日南之南大海西蠻灣中,廣袤三千餘裏,有大江水西流入海。其先有女人為王,名柳葉。又有激國人混填,夢神賜弓一張,教乘舶入海。混填晨起,於神廟樹下得弓,即乘舶嚮扶南。柳葉見舶,率衆欲禦之。混填舉弓遙射,貫船一面通中人。柳葉怖,遂降。混填娶以為妻。惡其裸露形體,乃疊布貫其首。遂治其國,子孫相傳。至王盤況死,國人立其大將範師蔓。蔓病,姊子旃篡立,殺蔓子金生。十餘年,蔓少子長襲殺旃,以刃鑱旃腹曰:“汝昔殺我兄,今為父兄報汝。”旃大將範尋又殺長,國人立以為王,是吳、晉時也。晉、宋世通職貢。
宋末,扶南王姓僑陳如,名朅耶跋摩,遣商貨至廣州。天竺道人那伽仙附載欲歸國,遭風至林邑,掠其財物皆盡。那伽仙間道得達扶南,具說中國有聖主受命。永明二年(484),朅耶跋摩遣天竺道人釋那伽仙上表稱:“扶南國王臣僑陳如朅耶跋摩叩頭啓曰:天化撫育,感動靈祇,四氣調適。伏願聖主尊體起居康豫,皇太子萬福,六宮清休,諸王妃主、內外朝臣普同和睦,鄰境士庶萬國歸心,五穀豐熟,災害不生,土清民泰,一切安穩。臣及人民,國土豐樂,四氣調和,道俗濟濟,並蒙陛下光化所被,鹹荷安泰。”又曰:“臣前遣使賫雜物行廣州貨易,天竺道人釋那伽仙於廣州因附臣舶欲來扶南,海中風漂到林邑,國王奪臣貨易,並那伽仙私財。具陳其從中國來此,仰序陛下聖德仁冶,詳議風化。佛法興顯,從僧殷集,法事日盛,王威嚴整,朝望國軌,慈愍蒼生,八方六合,莫不歸伏。如聽其所說,則化鄰諸天,非可為喻。臣聞之,下情踴悅,若暫奉見尊足,仰慕慈恩,澤流小國,天垂所感,率土之民,並得皆蒙恩佑。是以臣今遣此道人釋那伽仙為使,上表問訊奉貢,微獻呈臣等赤心,並別陳下情。但所獻輕陋,愧懼唯深。伏願天慈麯照,鑒其丹款,賜不垂責。”又曰:“臣有奴名鳩酬羅,委臣逸走,別在餘處,構結兇逆,遂破林邑,仍自立為王。永不恭從,違恩負義,叛主之愆,天不容載。伏尋林邑昔為檀和之所破,久已歸化。天威所被,四海彌伏,而今鳩酬羅守執奴兇,自專很強。且林邑、扶南鄰界相接,親又是臣奴,猶尚逆去,朝廷遙遠,豈復遵奉。此國屬陛下,故謹具上啓。伏聞林邑頃年表獻簡絶,便欲永隔朝廷。豈有師子坐而安大鼠。伏願遣軍將伐兇逆,臣亦自效微誠,助朝廷剪撲,使邊海諸國,一時歸伏。陛下若欲別立餘人為彼王者,伏聽敕旨。脫未欲灼然興兵伐林邑者,伏願特賜敕在所,隨宜以少軍助臣,乘天之威,殄滅小賊,伐惡從善。平蕩之日,上表獻金五婆羅。今輕此使送臣丹誠,表所陳啓,不盡下情。謹附那伽仙並其伴口具啓聞。伏願愍所啓。並獻金鏤竜王坐像一軀,白檀像一軀,牙塔二軀,古具二雙,璢璃蘇鉝二口,瑇瑁檳榔柈一枚。”
那伽仙詣京師,言其國俗事摩肸首羅天神,神常降於摩耽山。土氣恆暖,草木不落。其上書曰:“吉祥利世間,感攝於群生。所以其然者,天感化緣明。仙山名摩柷,吉樹敷嘉榮。摩寔首羅天,依此降尊靈。國土悉蒙佑,人民皆安寧。由斯恩被故,是以臣歸情。菩薩行忍慈,本跡起凡基。一發菩提心,二乘非所期,歷生積功業,六度行大悲。勇猛超劫數,財命捨無遺。生死不為厭,六道化有緣。具修於十地,遺果度人天。功業既已定,行滿登正覺。萬善智圓備,惠日照塵俗。衆生感緣應,隨機授法藥。佛化遍十方,無不蒙濟擢。皇帝聖弘道,興隆於三寶。垂心覽萬機,威恩振八表。國土及城邑,仁風化清皎。亦如釋提洹,衆天中最超。陛下臨萬民,四海共歸心。聖慈流無疆,被臣小國深。”詔報曰:“具摩肸降靈,流施彼土,雖殊俗異化,遙深欣贊。知鳩酬羅於彼背叛,竊據林邑,聚兇肆掠,殊宜剪討。彼雖介遐陬,舊修蕃貢,自宋季多難,海譯緻壅,皇化惟新,習迷未革。朕方以文德來遠人,未欲便興幹戈。王既敔列忠到,遠請軍威,今詔交部隨宜應接。伐叛柔服,實惟國典,勉立殊效,以副所期。那伽仙屢銜邊譯,頗悉中土闊狹,令其具宣。”上報以絳紫地黃碧緑紋綾各五匹。
扶南人黠惠知巧,攻略傍邑不賓之民為奴婢,貨易金銀彩帛。大傢男子截錦為橫幅,女為貫頭,貧者以布自蔽,鍛金環鏆銀食器。伐木起屋,國王居重閣,以木柵為城。海邊生大箬葉,長八九尺,編其葉以覆屋。人民亦為閣居。為船八九丈,廣裁六七尺,頭尾似魚。國王行乘象,婦人亦能乘象。鬥雞及狶為樂。無牢獄,有訟者,則以金指環若雞子投沸湯中,令探之,又燒鎖令赤,著手上捧行七步,有罪者手皆燋爛,無罪者不傷。又令沒水,直者入即不瀋,不直者即瀋也。有甘蔗、諸蔗、安石榴及橘,多檳榔,鳥獸如中國。人性善,不便戰,常為林邑所侵擊,不得與交州通,故其使罕至。
《梁書·諸夷列傳》:
扶南國俗本裸體,文身被發,不製衣裳。以女人為王,號曰柳葉。年少壯健,有似男子。其南有徼國,有事鬼神者字混填,夢神賜之弓,乘賈人舶入海。混填晨起即詣廟,於神樹下得弓,便依夢乘船入海,遂入扶南外邑。柳葉人衆見舶至,欲取之,混填即張弓射其舶,穿度一面,矢及侍者,柳葉大懼,舉衆降混填。混填乃教柳葉穿布貫頭,形不復露,遂治其國,納柳葉為妻,生子分王七邑。其後王混盤況以詐力間諸邑,令相疑阻,因舉兵攻並之,乃遣子孫中分治諸邑,號曰小王。
盤況年九十餘乃死,立中子盤盤,以國事委其大將範蔓。盤盤立三年死,國人共舉蔓為王。蔓勇健有權略,復以兵威攻伐旁國,鹹服屬之,自號扶南大王。乃治作大船,窮漲海,攻屈都昆、九稚、典孫等十餘國,開地五六千裏。次當伐金鄰國,蔓遇疾,遣太子金生代行。蔓姊子旃,時為二千人將,因篡蔓自立,遣人詐金生而殺之。蔓死時,有乳下兒名長,在民間,至年二十,乃結國中壯士襲殺旃,旃大將範尋又殺長而自立。更繕治國內,起觀閣遊戲之,朝旦中晡三四見客。民人以焦蔗龜鳥為禮。國法無牢獄。有罪者,先齋戒三日,乃燒斧極赤,令訟者捧行七步。又以金鐶、雞卵投沸湯中,令探取之,若無實者,手即焦爛,有理者則不。又於城溝中養鰐魚,門外圈猛獸,有罪者,輒以喂猛獸及鰐魚,魚獸不食為無罪,三日乃放之。鰐大者長二丈餘,狀如鼉,有四足,喙長六七尺,兩邊有齒,利如刀劍,常食魚,遇得麞鹿及人亦啖之,蒼梧以南及外國皆有之。
吳時,遣中郎康泰、宣化從事朱應使於尋國,國人猶裸,唯婦人著貫頭。泰、應謂曰:“國中實佳,但人褻露可怪耳。”尋始令國內男子著橫幅。橫幅,今幹漫也。大傢乃截錦為之,貧者乃用布。
晉武帝太康(280—289)中,尋始遣使貢獻。穆帝升平元年(357),王竺旃檀奉表獻馴象。詔曰:“此物勞費不少,駐令勿送。”其後王憍陳如,本天竺婆羅門也。有神語曰“應王扶南”,憍陳如心悅,南至盤盤,扶南人聞之,舉國欣戴,迎而立焉。復改制度,用天竺法。
憍陳如死,後王持梨跋摩,宋文帝世奉表獻方物。齊永明(483—493)中,王闍邪跋摩遣使貢獻。
天監二年(503),跋摩復遣使送珊瑚佛像,並獻方物。詔曰:“扶南王憍陳如闍邪跋摩,介居海表,世纂南服,厥誠遠著,重譯獻賝。宜蒙酬納,班以榮號。可安南將軍、扶南王。”
今其國人皆醜黑,拳發。所居不穿井,數十傢共一池引汲之。俗事天神,天神以銅為像,二面者四手,四面者八手,手各有所持,或小兒,或鳥獸,或日月。其王出入乘象,嬪侍亦然。王坐則偏踞翹膝,垂左膝至地,以白疊敷前,設金盆香爐於其上。國俗,居喪則剃除須發。死者有四葬:水葬則投之江流,火葬則焚為灰燼,土葬則瘞埋之,鳥葬則棄之中野。人性貪吝,無禮義,男女恣其奔隨。
十年、十三年,跋摩纍遣使貢獻。其年死,庶子留跋摩殺其嫡弟自立。十六年,遣使竺當抱老奉表貢獻。十八年,復遣使送天竺旃檀瑞像、婆羅樹葉,並獻火齊珠、鬱金、蘇合等香。普通元年(520)、中大通二年(530)、大同元年(535),纍遣使瑞獻方物。五年,復遣使獻生犀。又言其國有佛發,長一丈二尺,詔遣沙門釋雲寶隨使往迎之。
世係:
混氏王朝(1世紀末——3世紀初):
柳葉,[混氏]填,盤況,盤盤;
范氏王朝(3世紀初——4世紀中):
[范氏]蔓,金聲(約225),旃(約225—約240),長(約240),尋… 竺旃檀;
憍陳如王朝(4世紀末——7世紀初):
憍陳如,持黎迤跋摩(約430—約470),闍耶跋摩(約470—514),留陀跋摩…[亡於真臘]。 | | Funan
扶南
中國史籍所載1~7世紀印度支那半島南部的古國名。三國時康泰(見朱應、康泰)的《扶南傳》、萬震的《南州異物志》以及陳壽的《三國志》已見著錄(或謂東漢楊孚的《異物志》最早)。又作夫南、跋南。學界多主張該名係吉衊(Khmer,今譯高棉)族古語Bnum(Vnun)或現代語Phn□m的對音,意為“山嶽”。約在1世紀初建國。其領土當包括今柬埔寨以及越南南部、泰國東南部一帶,鼎盛時達老撾南部、泰國西部乃至馬來半島南端。
自223年(三國孫吳黃武四年)至588年(南朝陳禎明二年),扶南不斷遣使來華,同時也與貴霜王朝有聯繫。3世紀中期,朱應、康泰奉吳大帝孫權之命出使該國,回國後著有《扶南傳》、《扶南異物志》。504年(梁天監三年),梁武帝曾授其國王□陳如□耶跋摩(Kau□□inya Jayavarman)以安南將軍、扶南王之號。扶南和中國的經濟、文化聯繫頗為頻繁。“扶南大舶”遠近聞名。“扶南樂”早在三國時即傳入中國,隋代和唐初被列為九部樂之一。南北朝時期,扶南僧人來華在扶南館等處譯經,番禺(今廣東廣州)的佛寺中曾供有扶南國所造石像。6世紀下半期,其北部屬國真臘崛起,扶南的都城南徙,與中國來往漸稀。唐武德、貞觀間曾再度來朝。迄 7世紀中期,遂為真臘所取代。
參考書目 伯希和著,馮承鈞譯:《扶南考》,《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七編》,中華書局,北京,1957 。 蘇繼□:《島夷志略校釋》,中華書局,北京,1981。
(陳佳榮)
| | 夫南, 跋南, 扶南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