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祖先像的貴族》
【名稱】
【類別】雕塑、石刻
【年代】公元前40-前30年
【原屬】羅馬
【簡介】
古代羅馬人不象希臘人那樣富於想象力,他們創造不出象荷馬史詩那樣現實與神話相交織的傳說故事,他們自己的羅馬神話也較貧乏,且有許多地方是從希臘神話中搬取來的。但羅馬人的求實精神很強,尤其在藝術方面。羅馬的雕刻,力求逼真,嚴格的寫實是其獨特風格;其中肖像雕刻則尤甚。
這種幾乎與真人酷肖的肖像藝術,最初來自伊特魯裏亞民族的喪葬習慣,即人死時,要把死者的面具拓下來,製成面具,供祭祀之用。後來他們在肖像藝術上從對外部特徵的酷似,發展到人物個性的酷肖,這是羅馬肖像藝術的一大貢獻。西方後來出現的富有個性化的肖像藝術成就,應歸功於古羅馬時代在這方面的長期追求。
這一尊《手持祖先像的貴族》雕像,是羅馬人在崇拜祖先遺容傳統的風俗基礎上的産物,它也是力求肖像酷似的最富代表性的大理石肖像傑作。整座雕像高約1.65米,屬於公元前40至前30年時創製的原作。
在羅馬人眼裏,希臘古典風格的雕像雖然健美,但缺少生活真實感,人物的內心過於平靜,人物性格也過於和諧。在充滿戰爭與社會紛爭的羅馬社會裏,它們漸漸已失去魅力。不少貴族家庭,願意從死者臉上翻製面模,然後藉此面模再雕鑿成大理石肖像。當雕塑傢對此種技巧嫻熟之後,照着面模抄襲肖像的手段可以免去了。大理石肖像雕刻,既能炫耀傢族門第,也有助於後代懷念自己的祖先。這一尊就十分典型,中間這個貴族,兩手托着自己的祖先頭像,讓藝術傢給自己雕鑿肖像。人物的真實與酷似是此類肖像藝術的主要理想。欣賞者的最高標準是酷肖,决不會提出其他理想的要求來。這一尊雕像現藏於羅馬市政博物館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