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亦作"戴鵀"﹑"戴任"﹑"戴紝"。鳥名。狀似雀,頭有冠,五色如方勝,故稱。 |
戴玉琢之華勝 The Huasheng Dai Yuzhuo |
戴玉琢之華勝。為古神話人物 西王母 的服飾。《山海經·西山經》:“ 西王母 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 郭璞 註:“勝,玉勝也。” 郝懿行 箋疏:“ 郭 雲‘玉勝’者,蓋以玉為華勝也。”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覩 西王母 ,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 |
藉指西王母 By the West Queen Mother |
藉指 西王母 。《文選·張衡<思玄賦>》:“ 戴勝 愸其既歡兮,又誚餘之行遲。” 李善 註:“ 戴勝 ,謂 西王母 也。” |
|
亦作“ 戴鵀 ”、“ 戴任 ”、“ 戴絍 ”。鳥名。狀似雀,頭有冠,五色如方勝,故稱。《禮記·月令》:“﹝季春之月﹞鳲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爾雅·釋鳥》:“戴鵀。” 郭璞 註:“鵀即頭上勝,今亦呼為戴勝。”《呂氏春秋·季春》:“戴任降於桑。” 高誘 註:“戴任,戴勝。”《淮南子·時則訓》:“鳴鳩奮其翼,戴鵀降於桑。”《孝經援神契》:“戴絍下,蠶始生。” 唐 王建 《戴勝詞》:“可憐白鷺滿緑池,不如戴勝知天時。” 清 徐永宣 《繰絲行》:“戴勝飛鳴繭早成,繰車索索絲皓皓。” |
|
鳥名戴勝又名叫山和尚、咕咕翅、雞冠鳥等。學名:upupa epops,英文名:eurasian hoopoe。屬佛法僧目,戴勝科。遍布全國各地,為夏候鳥。能大量消滅森林害蟲。
【形態特徵】戴勝體長約30釐米。嘴細長而彎麯。這種鳥長有能不時展開的扇狀羽冠和華麗的羽毛,體羽主要為棕色,兩翅和尾大都為黑色,並有白色和棕色橫斑。雌雄鳥相似。
【生活習性】以蟲類為食,在樹上的鼕內做窩。
【飼養管理】可用鐵絲籠或竹籠,內鋪細砂,安置棲杠。飼料配製的方法是:豆類面100剋、熟雞蛋1個、鮮肉末50剋、菜葉少量,混合均勻,加水調和喂給。平時每天喂1~3條昆蟲。戴勝的糞便稀軟,而且臭味較大。所以每周應清換籠底的砂土1~2次,並清理籠體,保持籠內的清潔衛生。
戴勝大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很少見到聚集成群的戴勝。平時都在地面尋食,用彎長的鳥喙插進土裏翻掘出啄食昆蟲、蚯蚓、蠃類等。一旦受驚,立即飛嚮附近的高處。性情較為馴善,不太怕人。翺翔飛行的姿態很象一隻展翅的花蝴蝶,一起一伏呈波浪式前進,邊飛邊鳴,叫聲“呼-呼-呼”,十分奇特,也頗具風趣。
每年5、6月份繁殖,戴勝在北方常選擇天然樹洞和啄木鳥鑿空的蛀樹孔裏營巢産卵,有時也建窩在岩石縫隙、堤岸窪坑、斷墻殘垣的窟窿中。每窩産卵5~9枚橢圓形的鳥卵。雛鳥孵出後的犯殼可能被親鳥吃掉或銜出巢外,但是堆積在窩內的穢物和雛鳥糞便便卻從不清理,加上雌鳥在孵卵期間會從尾部的尾脂腺裏分泌一種具有惡臭的褐色油液,國此弄得巢中又髒又臭、臭氣四溢,污穢不堪,這就是它們俗稱“臭姑姑”的由來。
戴勝是有名的食蟲鳥,大量捕食金針蟲,螻蛄、行軍蟲、步行蟲和天牛幼蟲等害蟲,大約占到它總食量的88%。在保護森林和農田方面有着較為重要的作用,是國傢二級保護鳥類。
美麗的戴勝小姐還在中國郵電部門1982年發行的益鳥郵票露過一面,另外在《山海經》和《古羅馬神話故事》裏還都有它身影,由於過量伐木和人為捕殺,現在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已經很難見到戴勝一面了,在這裏呼籲大傢要愛護益鳥戴勝,不要讓後人留下衹能在圖片裏認識它的遺憾!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神話人物別稱
戴勝,戴着叫“勝”的首飾。藉指西王母。
《山海經·西山經》:“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郭璞註:“勝,玉勝也。”後以“戴勝“藉指西王母。
《文選·思玄賦》(張衡):“戴勝愁其既歡兮,又消餘之行遲。”李善註:“戴勝,謂西王母也。” |
|
學名:
Upupa epops
英文名:
Eurasian Hoopoe
又名:
山和尚、咕咕翅、雞冠鳥、騷姑姑等
分類地位: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科:戴勝科 Upupidae
屬:戴勝屬 Upupa
種:戴勝 U. epops(戴勝科唯一的種)
保護等級: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傢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傢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分佈範圍:
非洲、歐亞大陸、印度支那。(註:非洲類群有時被視為獨立種。)
分佈狀況:
常見留鳥和候鳥。在中國絶大部地區有分佈,高可至海拔3000米。指名亞種為候鳥,可能繁殖於新疆西部;longirostris為雲南南部、廣西及海南島的留鳥;saturata繁殖於中國其餘地區及新疆南部,北方鳥鼕季南下至長江以南越鼕,偶見於臺灣。
物種特徵:
不會錯識的中等體型(30釐米)、色彩鮮明的鳥類。具長而尖黑的聳立型粉棕色絲狀冠羽。頭、上背、肩及下體粉棕,兩翼及尾具黑白相間的條紋。嘴長且下彎。指名亞種冠羽黑色,羽尖下具次端白色斑。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雌雄鳥相似。
叫聲:
低柔的單音調呼-呼-呼(hoop-hoop hoop),同時作上下點頭的演示。繁殖季節雄鳥偶有銀鈴般悅耳叫聲。
生活習性:
以蟲類為食,在樹上的洞內做窩。
戴勝是有名的食蟲鳥,大量捕食蜘蛛,蠃類,蚯蚓金針蟲,螻蛄、行軍蟲、步行蟲和天牛幼蟲等害蟲,大約占到它總食量的88%。在保護森林和農田方面有着較為重要的作用,戴勝是國傢二級保護鳥類。
性活潑,喜開闊潮濕地面,長長的嘴在地面翻動尋找食物。有警情時冠羽立起,起飛後鬆懈下來。
戴勝大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很少見到聚集成群的戴勝。平時都在地面尋食,用彎長的鳥喙插進土裏翻掘出啄食昆蟲、蚯蚓、蠃類等。一旦受驚,立即飛嚮附近的高處。性情較為馴善,不太怕人。翺翔飛行的姿態很象一隻展翅的花蝴蝶,一起一伏呈波浪式前進,邊飛邊鳴,叫聲“呼-呼-呼”,十分奇特,也頗具風趣。
每年5、6月份繁殖,戴勝在北方常選擇天然樹洞和啄木鳥鑿空的蛀樹孔裏營巢産卵,有時也建窩在岩石縫隙、堤岸窪坑、斷墻殘垣的窟窿中。每窩産卵5~9枚橢圓形的鳥卵。雛鳥孵出後,卵殼可能被親鳥吃掉或銜出巢外,但是堆積在窩內的穢物和雛鳥糞便便卻從不清理,加上雌鳥在孵卵期間會從尾部的尾脂腺裏分泌一種具有惡臭的褐色油液,因此弄得巢中又髒又臭、臭氣四溢,污穢不堪,這就是它們俗稱“臭姑姑”的由來。
美麗的戴勝還在中國郵電部門1982年發行的益鳥郵票露過一面,另外在《山海經》和《古羅馬神話故事》裏還都有它身影,由於過量伐木和人為捕殺,現在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已經很難見到戴勝一面了。
飼養管理:
可用鐵絲籠或竹籠,內鋪細砂,安置棲杠。飼料配製的方法是:豆類面100剋、熟雞蛋1個、鮮肉末50剋、菜葉少量,混合均勻,加水調和喂給。平時每天喂1~3條昆蟲。戴勝的糞便稀軟,而且臭味較大。所以每周應清換籠底的砂土1~2次,並清理籠體,保持籠內的清潔衛生。
以色列國鳥:
2008年5月29日,以色列總統西蒙·佩雷斯宣佈,戴勝成為以色列的國鳥。
據美國媒體報道,超過15萬以色列人參加了“國鳥”評選投票,備選的是10種以色列本土鳥類。據稱,當局發起“國鳥”評選的目的是呼籲民衆保護鳥類。
戴勝鳥獲選原因是它美麗、盡職盡責,能照顧好自己的後代。 |
|
請參考詞條“西王母”。
戴勝,戴着叫“勝”的首飾。藉指西王母。
《山海經·西山經》:“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郭璞註:“勝,玉勝也。”後以“戴勝”藉指西王母。
《文選·思玄賦》(張衡):“戴勝愁其既歡兮,又消餘之行遲。”李善註:“戴勝,謂西王母也。” |
|
在中國畫中,戴勝在寫意畫和工筆畫中的形象是不同的。在寫意畫中,戴勝的主色是曙紅(或朱砂)、藤黃(即檸檬黃)加較多的水調和以後産生的夕陽紅,翅膀用狼毫筆蘸焦墨皴成,筆法與皴松樹皮的筆法類似,眼睛用一圈一點繪成。在工筆畫中,戴勝是用花枝翹蘸加水的赭石色畫成。戴勝是中國畫中經常表現的形象之一,經常配以萱草,作為母愛的象徵。 |
|
daisheng
戴勝
Upupa epops;hoopoe
佛法僧目戴勝科戴勝屬的1 (見圖戴勝)。又名鬍□□,花蒲扇,山和尚,雞冠鳥,臭姑鴣。廣布於歐、亞、非三洲。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東北地區,臺灣、海南等省,西藏自治區都有分佈。在長江以北為夏候鳥和旅鳥,在長江以南為留鳥。
體重60~80剋,翅長130~150毫米。全身棕色,兩翅和尾慄黑色,具棕白色橫斑。頭上有長羽冠,冠羽頂端有黑斑,受驚、鳴叫、或在地上覓食時,冠能聳起。雌雄外形相似。
戴勝能適應多種生境,在山地、平原、林區、草地、農田、村邊、果園、甚至石灘均能生存。嘴細長而尖,能插入泥土、石縫間搜尋蠕蟲、蜘蛛等,也取食蚯蚓和蠃類。5~6月間繁殖,在樹洞、枯樹、墻洞、石堆、土崖上築巢。巢用雜草、樹葉、樹枝、羽毛等構成。巢內穢物堆積,從不清除,另外雌鳥尾脂腺能分泌一種惡臭的油液,故得臭姑鴣之名。孵化期22~24天。孵化時雌鳥不離巢,由雄鳥喂食。每窩産卵4~9枚,卵橢圓形,乳白略沾灰或緑色,大小約為27毫米×17毫米。
戴勝用它特殊的長嘴挖食各種昆蟲和幼蟲,尤其嗜食螻蛄、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對農林業有益。
(唐蟾珠) |
|
- n.: hoopoe
- lat.: upupa epop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