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賈平凹 Gu Pingao 本書記敘了作傢20歲之前的經歷,包括家庭、成長、遭際、初戀和苦難。20世紀50年代出生於農村的一代人的歷史,富有戲劇性和相當怪異的傳奇色彩,農民的生活經歷給了作傢最初的體驗。《我是農民》為後代人詮釋苦難,提煉真實的社會生活。“真正的苦難在鄉下,真正的快樂在苦難中。”作者由檢討和批評自己開始並進而觸及到農民群體的缺點和弱點,是深刻的,也是在為十六大提出的新農村建設解讀農民的生存狀態。“我是農民”將會成為一種流行語詞。它基於一個階層的價值重構、情感裂變、倫理沉澱、轉型陣痛的過程而終將流行於中國歷史前進的腳步中。 |
|
作者: Mr默默 Momo
|
|
片長:二十集
時間:2004年 |
|
導 演:武 斐 |
|
富大竜--飾唐大年
何 苗--飾韋之風
俞 瞳--飾洪九重
袁志博--飾唐水妹 |
|
寫了三對兒年輕人,唐大年、洪九重和劉圳生是從小一起在村裏長大的鐵哥們兒,劉圳生先進了城,聽人說他混得不錯,其實就是個無業遊民。唐大年和洪九重本想進城當民工,誰知進城的路上出了車禍,招工的韋老闆死去,唐大年和洪九重衹得重新做打算……
《我是農民》講述了幾個年輕農民到大城市闖蕩的故事,幾個年輕人既沒有受盡磨難最後當上老闆飛黃騰達的奇遇,也沒有在城市裏受盡欺負痛不欲生的辛酸血淚,而就是非常寫實的“簡單生活”,用導演武斐的話說是不同於劉老根、馬大帥等個別成功農民的形象:“農民題材難就難在它的真實性,趙本山的‘劉老根’、‘馬大帥’是一些成功農民的形象,然而大多數農民是最平凡地生活着。《我是農民》側重於描寫從農村來城市的青年人,我不想給他們開藥方,他們是每年進入城市的幾千萬邊緣人中的一部分,他們的生活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無需去編造什麽。”敢於說這話是因為武斐自己就出身農民,為了讓年輕演員們也能有感性認識,他甚至帶着幾個演員去“下鄉務農”體驗生活。武斐覺得這也是誠意的一部分,“我們創作的視角是平視的,或者說是朋友式的,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我們想以朋友、平等的關懷方式來寫這群從農村來、想在城裏紮根的人。” |
|
作 者:倉生
出 版:河南文藝出版社
作品簡介
《北京電視臺》、《新京報》、《南方日報》、《天涯》雜志社強力推薦,1934——1980中國農民生存實錄。一個普通的農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以後中國社會的風雲變幻。作者沒有直接去寫那些人們都熟悉的中國大事,他把筆墨全部落在自己和周圍的事上,記錄了他坎坷有趣的大半生,寫就了中國1934—1980年的一部草根歷史。
主人公(作者本人)祖輩是生活在湖南的山民,主人公是小時候是山裏的樵夫,靠打柴賣柴為生。為了生存下來,他不得不離鄉背井,去湖北找活路。由於生活所迫,不得不與洞庭湖洪水抗爭,洪水一次次淹沒農田和藉以棲身的茅屋,而父輩們一次次在洪澇過後重建傢園。
主人公繼續流浪,途中與死人同眠,軋過棉花,挑過土,進過農場,割過馬草,修過公路。
他用最樸素和原始的語言,寫他自己和那個傢族的命運,一件件重大的歷史事件,
在作者這裏得到了最生活的反映。
在欲望、物質文章和靡靡之音充滿當下的時候,倉生的文章是對傳統文學的一次徹底的顛覆。他的文字魅力在於樸實、真實、平淡。
這些事情就發生我們昨天。
這是徹底的農民作者。
作者簡介
倉生:1934年出生湖南,一個現在還生活在農村的農民,一個衹讀了三年老書的現在還健康地活着的農民。一個可以唱出《三國志》《薛仁貴》古書的農民。作者以自己最普通的老百姓視覺,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以後中國社會的風雲變幻,作者沒有直接去寫那些人們都熟悉的中國大事,他把筆墨全部落在自己那些因為大政策落實下來發生在他身上和周圍的事情。記錄了他坎坷有趣的大半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