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四川 >成都 >成都高等院校 >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是四川省屬全日製普通高等學校,也是中國西南地區唯一獨立建製的一所紡織類高等學校,隸屬四川省教育廳,面嚮全國招生。 2007 年在校本專科生為 8962 人,另有一部分本科生(本科為與西華大學和四川理工學院聯辦)。
  學校地處四川省省會成都市,占地 690 餘畝。東(老)校區地處成都市高新區三瓦窯,坐落在錦江河畔,北距二環路 1.5 公 裏,距四川大學 3公裏,占地70餘畝。學校西(新)校區地處成都市高新西區犀浦鎮,西距外環高速路1公裏,與西華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新校區、成都中醫藥大學新校區等為鄰,占地620餘畝。學校新老校區均有市內公交車運行,交通便利,信息暢通,社區環境優良。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專業結構合理,社會適應性強,師資力量雄厚,管理嚴格,校風優良。 學校創立於 1939年,原名為“國立中央技藝專科學校”,迄今已有六十六年的歷史。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堅持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嚮,不斷調整專業結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基本形成了以服裝、紡織、染化為竜頭,以機械、電氣、電子信息為骨幹,藝術、經貿、管理和商貿英語等專業並舉的專業格局,使學校成為一所特色鮮明,社會適應性強的應用型多科性高等專科學校。
  目前學校有服裝與工藝美術係、紡織與材料科學係、染化與環境工程係、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係、機械工程與自動化係、經貿與外語係、人文社科與基礎教學部等七個教學係部和圖書館、電教中心、實習工廠等教學、教輔部門。
  學校長期的辦學實踐,造就了一支學術造詣較高、教學經驗豐富、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形成了“團结、勤奮、求實、創造”的優良校風。學校現有教職員工 490餘人,有教授7人,其中美籍教授1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等90餘人;講師、工程師、實驗師等160餘人。教師中研究生以上學歷有80餘人,在讀研究生70餘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優秀教師6人,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津貼的專傢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傢”6人,原紡織部先進工作者2人,20%以上的教師曾獲省(部)市級以上的表彰。
  學校長期堅持認真貫徹黨和國傢的教育方針,治學嚴謹,管理嚴格,形成了一係列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教學和學生管理制度,保證了良好的教學質量,達到了較高的辦學水平。近年來,學校在教育部組織的國內部分高工專金工實習評估中,名列四川省第一的好成績;在歷年的全省英語等級考試、全省計算機等級考試中學生通過率均名列省上前茅;《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與應用能力培養》課題獲全國首屆高專英語教學成果獲國傢級三等奬;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獲國傢二等奬;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和電子設計競賽中,學校參賽隊獲多個國傢級二等奬,省級一、二、三等奬;學校培養的服裝專業大三學生曾白子,在“益鑫泰”第五屆中國服裝設計最高奬評審中榮獲唯一的一等奬;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何欣在中國首屆電子商務大賽中奪取國傢級銀奬;學校曾獲中宣部、團中央、教育部授予的“全國高校社會實踐先進集體”稱號;獲成都市授予的“先進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樹師表形象,創文明校風先進集體”稱號; 2000年學校被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成都市文明標兵”。
  學校基礎設施優良,為全體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提供了良好條件。 學校東(老)、西(新)校區共有 1868.23萬平方米教學、生活用房,共有三幢教學大樓、兩幢實驗大樓、一幢圖書大樓、十四幢學生宿舍、一幢實訓樓、一個學生活動中心,有比較完備的運動設施和運動場地及其它教學生活設施,完全滿足全校學生在校內學習的需要。學校新、老校都建有校園網,共有12個微機室,1200多臺教學用計算機機;五個功能先進的語音室和校區內無綫音頻發射係統,為學生學習外語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27個裝備先進的實驗室,能開出全部基礎課和專業基礎實驗課及必要的專業課實驗;服裝CAD室和虛擬儀器實驗室、 染整實驗室、紡織實驗室、服裝專用設備室等裝備先進的實驗室,為幫助學生掌握科技前沿的最新知識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99年在四川省教育廳組織的基礎實驗室評估中,學校7個參評實驗室均評估合格,其中化學實驗室獲得優秀。學校圖書大樓功能齊全、藏書豐富、藉閱方便,並設有電子閱覽室。學校辦有面嚮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供師生發表科研、教學論文。學校實習工廠擁有機械加工、電氣控製、紡織、針織服裝生産等各種設備,為師生實習和開展“産、學、研”活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學生宿舍全部實行公寓化管理,西校區(新校區)7幢宿舍有6幢全部為四人間寢室,室內裝有全國直撥電話,並可安置四臺計算機。學生食堂按標準化要求修建,經營管理追求以人為本,始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盡力滿足師生的要求。學生活動中心可供周末娛樂和平時開展室內文體活動使用。學校無校外分校或校外辦學點,全體學生在校內學習生活,新生全部入住西(新)校區。新校區12萬平方米的教學、學生生活用房中,教學大樓、實驗大樓、綜合樓、學生宿舍、學生食堂、學生活動中心等全部為近年新建,校園大部分園區是原“成都世界樂園”的園區,具備了既有功能比較完備的教學生活設施,又有湖光瀲灧、林木茂盛、麯徑通幽的園林特色,環境更加優美怡人。
  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學校支持有力,學校國際交流不斷擴大。 多年來政府及社會各界給予學校大力支持,政府先後撥款上千萬元,社會各界投資上億元,投入學校新校區基本建設。 2001年學校被中國和意大利政府選定為中、意政府合作職業培訓項目的執行學校。從2004年至2007年,學校獲得意大利政府贈款100萬歐元、長期低息貸款220萬歐元,用以購買教學設備和進行師資培訓及貧睏學生助學金的資助,目前項目已在按計劃執行。近年來,經教育部批準,學校電氣技術專業、服裝專業、染整專業先後被確定為全國高等工程專科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01年學校紡織專業被省教育廳批準為省級教改試點專業。2003年經四川省教育廳批準,學校被列為首批進行IT類高職教育改革試點院校。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活動,近年已有50餘名教師和管理幹部被送往意大利、日本、瑞士等高等學府學習交流;學校與日本桐生工業高等學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常年開展師生互換交流學習活動。
  畢業生就業渠道暢通,學校畢業生連續十多年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 90%以上。 學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嚮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適時調整專業結構,突出學生社會適應性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從而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從業、創業能力。與此同時,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設有招生就業處,配有專職工作人員負責就業工作。學校長期以來堅持打破行業和地區界限,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畢業生到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去工作。畢業學生已遍布四川、重慶、廣東、深圳、珠海、廈門、福建、江蘇、浙江、河南、河北、遼寧、新疆等全國各地。行業和單位涉及輕紡、電子、機械、貿易、裝飾、金融、旅遊、廣告、建築、軍隊和政府機關等。衆多畢業學生已成為行業、單位的技術和管理骨幹。學校連續 10多年保持了一次性就業在90%以上,2005年更達到了97.67%,多年保持的高就業率,已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四川日報》、《中國紡織報》、《四川經濟日報》、《教育導報》、《成都晚報》、《華西都市報》等新聞媒介,均先後報道了學校在教學和畢業生就業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績。學校多次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給紡織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據專傢預測,五年內紡織行業將為社會提供約 54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國內紡織品市場,在新的世紀,中國正在由“紡織大國”嚮“紡織強國”邁進,紡織工業將永遠是“朝陽工業”。同時由於紡織企業多年的改革和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現代的紡織企業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機器轟鳴,塵土飛揚”的工廠,而是日益成為擁有高科技設備,廠房明亮,空氣潔淨的現代化企業。
英文解釋
  1. :  Chengdu textile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