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成都醫學院投訴電話成都市旅遊投訴電話:028-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成都醫學院創建於1947年解放戰爭的炮火硝煙之中,初期為豫皖蘇軍區衛生學校,1993年更名為解放軍成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1999年5月歸併第三軍醫大學,更名為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長期隸屬軍隊編製。2004年8月,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整體移交四川省並更現名,為全日製高等醫學本科院校。學院以本科教學為主,面嚮全國招生,為社會培養各類高素質、實用型醫藥衛生人才。學院地處成都市北郊,毗鄰三環路,交通便利。校園樹木蔥鬱,四季常青,環境優美,是學習生活的好地方。
學院下設基礎醫學院、人文社科部、臨床醫學係、藥學係、醫學檢驗係、醫學影像係和護理學係等7個院(部、係),開設有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藥學、醫學影像學、應用心理學、藥物製劑、生物技術8個本(專)科專業和多個專業方向。現有各類在校生5000餘人。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專任教師隊伍中研究生學歷占36%以上,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20餘人。教學科研設施齊備,配有多媒體教室、網絡微機教室、現代化實驗室和電子圖書閱覽室等,校園網信息資源豐富,圖書館藏書33餘萬册,中外文電子期刊17000餘種。2005年投資1000餘萬元,建成瞭解剖大體互動教學係統、顯微數碼互動教學係統、應用心理學實驗室和機能學實驗室等四個硬件設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教研平臺。學院現有附屬醫院兩所,教學醫院56所。直屬的第一附屬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編製床位達到800張;擁有核磁共振、全身蠃旋ct、γ刀等大型現代化醫療設備;建成了心髒起搏、心胸外科、兒科急救、傳染病防治、創傷外科等9個特色專科醫療中心;着力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多次實施肝移植、腎移植、心髒瓣膜置換等手術;2005年榮獲成都市首批“誠信示範醫院”稱號。
學院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籌建設發展的全局,走創新之路,建特色強校,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采取措施着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與四川省人事廳聯合建立“成都醫學院專傢服務基地”,為學院中青年科技骨幹的成長提供了優越平臺。大力加強教學質量建設,構建具有學院特色的醫學課程體係、實驗課程體係、職業素養課程體係,逐步推行學分製,有步驟地實行教考分離,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係,實行多媒體教學,推行雙語教學,強化實踐教學。堅持依法治校,以塑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着力培育特色校園文化,努力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和校風。實行開放辦學,與英國蘭開夏大學、加拿大哮喘協會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對外交流開創新局面。為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學院新增了1100畝土地建設新校區,全力打造環境優美、功能完備的現代化的高等學府,合計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預計2008年底完成建設。
2005年7月,學院召開了成都醫學院第一次黨代會,提出了至2020年把學院建成“省屬一流,國內知名”的高等醫學本科院校的發展目標。製定了“十一五”發展建設規劃,明確了今後五年的工作重點。學院將繼續堅持“走創新之路,建特色強校”的辦學思想,走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道路,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大批高素質的醫藥衛生人才,為社會發展和地區經濟建設做貢獻,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省屬一流、國內知名”的高等醫學院校。 |
|
學院簡介
成都醫學院是一所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的四川省省屬高等醫學本科院校,校區分別位於成都市蓉都大道天回路601號和新都區新都大道。
學校前身係軍隊院校。1947年,在劉伯承司令員和鄧小平政委的親自關懷下,學校正式創建,時名豫皖蘇軍區衛生學校。1999年5月,改編為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2004年8月,學校由軍隊移交四川省並更現名,進入國民高等教育序列。
學校現有基礎醫學院、藥學院、臨床醫學係、醫學檢驗係、醫學影像係、護理學院、人文信息管理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公共外語教學部等4院32部,共9個教學單位。開設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藥學、醫學影像學、應用心理學、藥物製劑、生物技術、公共管理學、信息係統與信息管理等11個本科專業及多個專業方向,藥學專業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專業。學校面嚮全國招生,有各類全日製在校生6000餘名。
學校占地1412畝,生均圖書館藏書、教學行政用房面積、學生公寓面積、教室面積、每百名學生多媒體教室和語音教室座位數均達到國傢標準。現有國傢中醫藥二級實驗室3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中央與地方共建優勢特色學科實驗室3個,附屬醫院6所。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16名,其中教授41名,副教授70名;博士41名(占專任教師12.97%),碩士以上180名(占專任教師56.96%);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級教學名師、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等各類專傢17名。被四川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高校聘為博士生、碩士生指導教師37名。學校被評為四川省“十五”教師隊伍建設先進單位。
學校着眼於培養應用型高素質人才。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構建了符合本科教育標準的課程體係、符合學分製要求的課程體係和實驗課程體係;通過創建精品課程,帶動課程體係的規範化建設;醫學相關專業建有各自獨立的專業實驗室和實踐教學基地,保證了實踐教學的需要;實施“一對一”技能培養考核,學生實習前做到操作規範、技能嫻熟;第二課堂設計突出學生能力素質培養和主動參與意識;實施“校級督導專傢監控—院(係)專傢巡查—學生評教”三級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係。外語教學全部實行小班強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外語自主學習平臺”。近三年,主編出版教材7部,擔任副主編、出版教材7部,擔任國傢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25部)編委33人次;主譯出版譯著5部。本科生計算機二級通過率95%,英語四級426分以上通過率78%。近三年本科學生平均就業率87.7%,連續三年獲得四川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在軍隊期間,學校以軍隊醫療衛生建設需求為牽引,積極從事軍事醫學科學研究,獲得過多項軍、地科技成果奬項。2002、2003年,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奬、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奬3項,三等奬1項。轉屬地方辦學後,重新修訂了學校科學研究行為規範、科技學術奬勵,科研項目、研究經費、橫嚮科研項目,科學研究實驗記錄、科學技術著作出版基金、知識産權、科技檔案,實驗動物中心等規範化管理措施;加大了學校“科技學術奬勵基金”、“科學研究基金”和“科學技術著作出版基金”的經費支持力度。近三年來,獲國傢自然科學面上項目基金資助4項,承擔“973”子項目1項,承擔國傢“十一五”重大新藥創製專項1項(與製藥企業合作);承擔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1項、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4項;申請專利10項,授權4項。近五年發表學術論文1883篇,主編出版學術專著12部,《成都醫學院學報》公開出版;新增一批重點實驗室,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獲批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基地。主辦國際學術會議2次,主辦全國學術會議5次。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與哈佛大學、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泰山醫學院、武漢體育學院等多所大學建立了科教聯繫,與國外著名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駐蓉科研機構、成都市區的三甲醫院等教醫研單位合作開辦新專業、培養人才、進行科學研究等。
學校在加強內涵建設同時,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特別是在“5.12”特大地震發生後,學校在第一時間啓動應急保障體係,成立了“抗震救災醫療服務隊”、“抗震救災心理救助隊”、“抗震救災衛生防疫隊”,“抗震救災志願者服務隊”,奔赴災區執行醫療搶險任務。四川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心理救助行動受到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註。組建“博愛學校”安置汶川璇口中學147名師生,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和中央媒體的大力宣傳。第一附屬醫院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抗震救災,重建傢園,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學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係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稱號。
學校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引,立足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探索應用型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確立了“博學博愛,精益求精”的辦學理念和“走創新之路,建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確定了建設“省屬一流、國內知名、特色鮮明、優勢突出”醫學院校的發展目標。
成都醫學院是一所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的四川省省屬高等醫學本科院校,校區分別位於成都市蓉都大道天回路601號和新都區新都大道。
學校前身係軍隊院校。1947年,在劉伯承司令員和鄧小平政委的親自關懷下,學校正式創建,時名豫皖蘇軍區衛生學校。1999年5月,改編為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2004年8月,學校由軍隊移交四川省並更現名,進入國民高等教育序列。
學校現有基礎醫學院、藥學院、臨床醫學係、醫學檢驗係、醫學影像係、護理學院、人文信息管理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公共外語教學部等4院32部,共9個教學單位。開設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藥學、醫學影像學、應用心理學、藥物製劑、生物技術、公共管理學、信息係統與信息管理等11個本科專業及多個專業方向,藥學專業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專業。學校面嚮全國招生,有各類全日製在校生6000餘名。
學校占地1412畝,生均圖書館藏書、教學行政用房面積、學生公寓面積、教室面積、每百名學生多媒體教室和語音教室座位數均達到國傢標準。現有國傢中醫藥二級實驗室3個,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中央與地方共建優勢特色學科實驗室3個,附屬醫院6所。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16名,其中教授41名,副教授70名;博士41名(占專任教師12.97%),碩士以上180名(占專任教師56.96%);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級教學名師、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等各類專傢17名。被四川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重慶醫科大學等高校聘為博士生、碩士生指導教師37名。學校被評為四川省“十五”教師隊伍建設先進單位。
學校着眼於培養應用型高素質人才。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構建了符合本科教育標準的課程體係、符合學分製要求的課程體係和實驗課程體係;通過創建精品課程,帶動課程體係的規範化建設;醫學相關專業建有各自獨立的專業實驗室和實踐教學基地,保證了實踐教學的需要;實施“一對一”技能培養考核,學生實習前做到操作規範、技能嫻熟;第二課堂設計突出學生能力素質培養和主動參與意識;實施“校級督導專傢監控—院(係)專傢巡查—學生評教”三級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係。外語教學全部實行小班強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外語自主學習平臺”。近三年,主編出版教材7部,擔任副主編、出版教材7部,擔任國傢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25部)編委33人次;主譯出版譯著5部。本科生計算機二級通過率95%,英語四級426分以上通過率78%。近三年本科學生平均就業率87.7%,連續三年獲得四川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在軍隊期間,學校以軍隊醫療衛生建設需求為牽引,積極從事軍事醫學科學研究,獲得過多項軍、地科技成果奬項。2002、2003年,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奬、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奬3項,三等奬1項。轉屬地方辦學後,重新修訂了學校科學研究行為規範、科技學術奬勵,科研項目、研究經費、橫嚮科研項目,科學研究實驗記錄、科學技術著作出版基金、知識産權、科技檔案,實驗動物中心等規範化管理措施;加大了學校“科技學術奬勵基金”、“科學研究基金”和“科學技術著作出版基金”的經費支持力度。近三年來,獲國傢自然科學面上項目基金資助4項,承擔“973”子項目1項,承擔國傢“十一五”重大新藥創製專項1項(與製藥企業合作);承擔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1項、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4項;申請專利10項,授權4項。近五年發表學術論文1883篇,主編出版學術專著12部,《成都醫學院學報》公開出版;新增一批重點實驗室,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獲批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基地。主辦國際學術會議2次,主辦全國學術會議5次。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與哈佛大學、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重慶醫科大學、泰山醫學院、武漢體育學院等多所大學建立了科教聯繫,與國外著名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駐蓉科研機構、成都市區的三甲醫院等教醫研單位合作開辦新專業、培養人才、進行科學研究等。
學校在加強內涵建設同時,積極參與社會服務。特別是在“5.12”特大地震發生後,學校在第一時間啓動應急保障體係,成立了“抗震救災醫療服務隊”、“抗震救災心理救助隊”、“抗震救災衛生防疫隊”,“抗震救災志願者服務隊”,奔赴災區執行醫療搶險任務。四川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心理救助行動受到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註。組建“博愛學校”安置汶川璇口中學147名師生,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和中央媒體的大力宣傳。第一附屬醫院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抗震救災,重建傢園,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學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係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稱號。
學校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引,立足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探索應用型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確立了“博學博愛,精益求精”的辦學理念和“走創新之路,建特色強校”的辦學思路;確定了建設“省屬一流、國內知名、特色鮮明、優勢突出”醫學院校的發展目標。
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開展床位800餘張,有心髒起搏、心胸外科、兒科急救、創傷外科、傳染病防治5個地區性醫療中心。開展了肝、腎器官移植手術,心胸外科體外循環下心髒瓣膜替換、多種復雜先心病的矯治進入省內先進行列,人工心髒起搏器安置技術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學院同時與50餘所實習教學醫院(基地)、10餘所見習教學醫院(基地)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充分保證了學生臨床實習、見習的需要。
學院立足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實際,堅持走創新之路,建特色強校,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樹立高素質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今年被四川省教育廳評為“十一五”教師隊伍建設先進集體。經四川省教育廳、人事廳批準,率先在我院成立“高校專傢服務基地”,為中青年教師的成長提供了優越平臺。在人才培養中,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以學生素質教育為核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倡導“嚴謹、求實、勤奮、創新”的學風和校風。繼承發揚軍隊院校優良傳統和育人優勢,對學生從嚴管理,嚴格要求。學院歷屆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近三年本、專科畢業生就業率高於全省普通高校平均水平。
學院從軍隊院校轉製地方辦學,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四川
省委、省政府對學院的發展寄予厚望,並在學院建設上給予了大力支持。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將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遵循“博學博愛、精益求精”的校訓,求真務實,團结一心,不斷提升辦學質量、水平和效益,為把學院建設成為“省屬一流、國內知名”的高等醫學院校而不懈奮鬥。
熱忱歡迎廣大青年學子報考我院!
專 業 介 紹
一、臨床醫學(本科五年製、專科三年製)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並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英語、計算機、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預防醫學、婦産科學、兒科學、中醫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各級各類醫院、醫學院校及科研機構、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工作。
二、醫學檢驗(本科五年製、專科三年製)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知識,掌握醫學檢驗基本理論和現代化檢驗儀器設備及先進醫學檢驗技術的高級檢驗人才。
主要課程:英語、計算機、基礎化學、分析化學、人體結構學、組織胚胎學、臨床檢驗學、臨床免疫學、臨床生物化學及檢驗、血液學及檢驗、臨床微生物學及檢驗、醫學檢驗儀器學、內科學、外科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各級醫院檢驗科、臨床研究室、高校實驗室、各級防疫站、生物製劑研究所等醫藥衛生研究機構從事臨床檢驗和實驗室研究工作。
三、醫學影像(本科五年製)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理論知識和醫學影像學及放射治療學技能,從事醫學影像診斷與放射治療工作的高級醫學人才。
主要課程:英語、計算機、醫用物理學、影像物理基礎、電子學基礎、人體解剖學、病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人體斷面解剖學、醫學成像技術、影像診斷學、超聲診斷學、介入放射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各級各類醫院放射科、醫學院校、醫學科研機構從事醫學影像診斷、放療以及醫學影像教學、科研工作。
四、藥學(本科四年製、專科三年製)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從事藥物製劑、藥物合成、藥物分析、藥物檢驗、藥物研究開發、醫藥營銷以及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等工作的高級藥學人才。
主要課程:英語、計算機、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藥理學、臨床藥理學、藥用植物學、天然藥物化學、生物藥劑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劑學、藥事管理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藥物開發和生産單位、醫院藥房、教學科研單位、藥品檢驗機構、藥政管理機構及藥品經營銷售單位工作。
五、護理學(本科四年製、專科三年製)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醫學基礎知識和現代護理理論、技能、素質,能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和護理研究的高級護理人才。
主要課程:英語、計算機、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學基礎、臨床醫學、護理管理學、外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婦産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護理美學、急救護理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各級醫院、保健站、康復中心及其他衛生部門、醫學院校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和護理研究工作。
六、應用心理學(醫學心理方向)(本科四年製)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心理咨詢、治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醫學、醫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臨床醫學、心理學研究方法、心理學概論、心理統計、心理測量、人性主義臨床心理學引論、生理心理學、現代心理咨詢、臨床醫學、心理與疾病、心理治療基礎、護理心理學。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各級醫院、保健站、康復中心及其他衛生部門、醫學院校從事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和心理研究工作。
七、生物技術(本科四年製)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方面發展的,在醫藥生物技術領域從事實驗技術工作和實驗室管理的高級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基礎化學、有機化學、醫學統計學、醫學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及實驗技術、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理學及實驗技術、生物化學及實驗技術、藥理學及實驗技術、病理學及實驗技術、醫學細胞生物學及實驗技術、醫學遺傳學及實驗技術、實驗室管理學、儀器設備原理及維修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醫學院校、各級醫院、科研院所、生物公司及藥廠的相關實驗室從事實驗技術、實驗室管理、科學研究以及生物製品研發等工作。
八:藥物製劑(本科四年製)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方面發展的,能夠從事藥物劑型、藥物製劑、製劑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生産、工藝技術改造及其質量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藥物化學、藥理學、藥劑學、藥物分析學、天然藥物化學、藥事管理學、臨床醫學概論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到藥物開發和生産單位、醫院藥房、教學科研等單位工作,能夠從事藥物劑型及製劑的研究、開發,製劑新技術的研究、應用,製劑車間和工藝技術的設計、改造,藥品調劑和臨床合理用藥的指導等工作。
以上各專業學生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經考核德、智、體全面合格,達到培養目標者,準予畢業,頒發四川省教育廳核發、實行高等教育畢業學歷網上電子註册的普通本(專)科畢業證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對符合學士學位條件的本科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 |
|
黨員 | 學生 | 優秀學生幹部 | 醫院 | 醫療衛生 | 六維空間 | 論壇 | 社區 | 交流平臺 | |
|
|
成都醫學院圖書館 | 成都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 成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成都醫學院第三醫大成都軍醫學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