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簡介】四川第一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是四川省與重慶直轄市之間的公路交通大動脈。
【起點】成都五桂橋
【終點】重慶陳傢坪。
【全長】340公裏
【途徑路段】
公路途經四川盆地腹心地帶,連接成都、內江、重慶三大工業城市,途經14個縣(市)區,設計為全封閉、全立交、設中央分隔帶、單嚮行駛的四車道公路,路基基寬度21.5米至25米,設計行車時速100公裏。設計交通流量每晝夜4萬輛。
成渝高速公路是國傢“八五”重點公路工程,也是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實行國際競爭性招標和中外工程師聯合監理的大型公路建設項目。1990年9月正式開工,1995年9月建成通車。
主要工程有:5座雙洞隧道、互通式立交橋20座、各類大中小橋316座。全綫工程土石方量為6450萬立方米。
成渝高速公路成都至簡陽段於1993年5月1日通車。成簡段西起成都市五桂橋頭,東至簡陽石橋立交橋,全長59公裏,是四川省第一條全封閉、全立交的高速公路。它的建成通車,結束了四川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成簡段原設計為一級汽車專用公路,後根據交通流量的變化改變原設計,改建高速公路。
成渝高速公路是成都與外界交流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目前,成都已經是五條高速公路的起點,這是在上一世紀中成都在現代化建設中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也是今天的成都人留給以後的成都人的最為重要的遺産之一,因為這五條高速公路將為今後的成都人造福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
【建造歷史】
1913年,當湖南開始修築中國第一條行駛汽車的馬路時,四川即有人倡議修築成渝馬路,終因政局不定,戰亂頻繁,時修時停,費時9年,直至1933年纔告修成440公裏的成渝馬路,後改稱成渝公路。
1934年,成渝公路沿綫開始設立“轉彎危險”、“慢車”、“下坡危險”等彩色木牌,並在各場鎮、碼頭竪立地名標牌,這些都是四川公路上首次設置的道路標志。
經過1937年的整修,成渝公路縮短里程30公裏,纍經不斷的維護改造,仍舊是彎多坡陡,狹窄難行。
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四川作為戰時大後方的主要基地,公路交通成為唯一可依賴的運輸手段,國民政府對公路交通實行戰時統製。
1939年,交通部撥款290萬元用以改善成渝公路的橋渡設施及重慶至青木關間的桐油路面工程。
1943年,國民政府又撥款300萬元,改善重慶至壁山段。
抗戰結束後,戰時行駛在成渝公路上的軍、公、商汽車相繼遷出四川,靠徵收養路費來養護公路已入不敷出,公路養護工作一蹶不振,急劇地走嚮衰退。
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為阻止解放軍的追擊,對成渝公路曾濫施破壞,球溪河大橋(133公裏處)、施濟大橋(284公裏處)、太平鎮大橋(53公裏處)、萬安橋(69公裏處)、天馬橋(資中以西)、石經寺橋(成都東南)等均被焚毀或炸毀,給四川公路交通造成嚴重的損壞。
1995年建成的成渝高速公路逢山開路,遇河架橋,開掘山洞,建成全封閉、全立交、四車道的高速公路。
實際上,成渝高速公路在最初規劃時衹是一條二級公路。1990年開工時修改為一級公路,1992年在修建過程中,又决定改建為高速公路,因此,有些路段根本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
在成渝高速公路開通後,一些客運公司購買豪華客車,在中國道路旅客運輸歷史上,開創了“高速公路+豪華客車+巴姐服務”的高速客運新模式。
【里程表】
成渝高速公路 地名 與上一站距離 距起點距離
四川成都 0 0
四川簡陽 57 57
四川內江 106 163
四川隆昌 38 201
重慶 139 340 |
|
四川第一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是四川省與重慶直轄市之間的公路交通大動脈。
【起點】成都五桂橋
【終點】重慶陳傢坪。
【全長】340公裏
【途徑路段】
公路途經四川盆地腹心地帶,連接成都、內江、重慶三大工業城市,途經14個縣(市)區,設計為全封閉、全立交、設中央分隔帶、單嚮行駛的四車道公路,路基基寬度21.5米至25米,設計行車時速100公裏。設計交通流量每晝夜4萬輛。
成渝高速公路是國傢“八五”重點公路工程,也是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實行國際競爭性招標和中外工程師聯合監理的大型公路建設項目。1990年9月正式開工,1995年9月建成通車。
主要工程有:5座雙洞隧道、互通式立交橋20座、各類大中小橋316座。全綫工程土石方量為6450萬立方米。
成渝高速公路成都至簡陽段於1993年5月1日通車。成簡段西起成都市五桂橋頭,東至簡陽石橋立交橋,全長59公裏,是四川省第一條全封閉、全立交的高速公路。它的建成通車,結束了四川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成簡段原設計為一級汽車專用公路,後根據交通流量的變化改變原設計,改建高速公路。
成渝高速公路是成都與外界交流的第一條高速公路。目前,成都已經是五條高速公路的起點,這是在上一世紀中成都在現代化建設中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也是今天的成都人留給以後的成都人的最為重要的遺産之一,因為這五條高速公路將為今後的成都人造福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 |
|
1913年,當湖南開始修築中國第一條行駛汽車的馬路時,四川即有人倡議修築成渝馬路,終因政局不定,戰亂頻繁,時修時停,費時9年,直至1933年纔告修成440公裏的成渝馬路,後改稱成渝公路。
1934年,成渝公路沿綫開始設立“轉彎危險”、“慢車”、“下坡危險”等彩色木牌,並在各場鎮、碼頭竪立地名標牌,這些都是四川公路上首次設置的道路標志。
經過1937年的整修,成渝公路縮短里程30公裏,纍經不斷的維護改造,仍舊是彎多坡陡,狹窄難行。
1938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四川作為戰時大後方的主要基地,公路交通成為唯一可依賴的運輸手段,國民政府對公路交通實行戰時統製。
1939年,交通部撥款290萬元用以改善成渝公路的橋渡設施及重慶至青木關間的桐油路面工程。
1943年,國民政府又撥款300萬元,改善重慶至壁山段。
抗戰結束後,戰時行駛在成渝公路上的軍、公、商汽車相繼遷出四川,靠徵收養路費來養護公路已入不敷出,公路養護工作一蹶不振,急劇地走嚮衰退。
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為阻止解放軍的追擊,對成渝公路曾濫施破壞,球溪河大橋(133公裏處)、施濟大橋(284公裏處)、太平鎮大橋(53公裏處)、萬安橋(69公裏處)、天馬橋(資中以西)、石經寺橋(成都東南)等均被焚毀或炸毀,給四川公路交通造成嚴重的損壞。
1995年建成的成渝高速公路逢山開路,遇河架橋,開掘山洞,建成全封閉、全立交、四車道的高速公路。
實際上,成渝高速公路在最初規劃時衹是一條二級公路。1990年開工時修改為一級公路,1992年在修建過程中,又决定改建為高速公路,因此,有些路段根本達不到高速公路標準。
在成渝高速公路開通後,一些客運公司購買豪華客車,在中國道路旅客運輸歷史上,開創了“高速公路+豪華客車+巴姐服務”的高速客運新模式。 |
|
成渝高速公路 地名 與上一站距離 距起點距離
四川成都 0 0
四川簡陽 57 57
四川內江 106 163
四川隆昌 38 201
重慶 139 340
成渝高速已於7.3日下午拿到正式批文,將成為IPO重啓後首傢上市的大盤股。 成渝高速首發申請於去年6月27日正式獲證監會發審委通過。預計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擬發行不超過5億股,籌資不超過20億元。將主要用於收購母公司資産四川成樂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