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戈壁藜
目錄
No. 1
  牧草科名 藜科
  牧草科拉丁名 chenopodiaceae
  牧草科英文名 goosefoot family
  牧草屬名 戈壁藜
  牧草屬拉丁名 iljinia korov.
  牧草屬英文名 iljinia
  天然牧草 戈壁藜
  牧草學名 iljinia regelii (bge.)korov.
  牧草英文名 regel iljinia
  地理分佈 産奇臺、和布剋賽爾、塔城、奎屯、精河、伊犁、新源、伊吾、哈密、和碩、和靜、庫爾勒、倫臺、阿圖什、喀什等地。常常以優勢種群落,形成較大面積的戈壁藜荒漠。我國甘肅西部有分佈。蒙古、哈薩剋斯坦、中亞也有。
  形態特徵 半灌木。株高20~50釐米,老枝灰白色,光滑無毛;當年生枝暗緑色,果期嫩枝基部具明顯關節。葉互生,肉質,近棍棒狀,長5~15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鈍,基部不擴展而下延,無毛,斜伸,直或稍嚮上弧麯,葉腋有短毛。花兩性,單生於葉腋,具2個半圓形小苞片;花被片5,果時近頂端具翅狀附屬物,翅半圓形,平展或稍反麯。胞果半球形;種子橫生。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4月初開始返青,7~8月開花,8~9月結實,10月末枯黃。戈壁藜為強旱生小半灌木。其分佈區的生境條件極端惡劣,常出現於剝蝕低山殘丘、平緩山坡、風化碎屑普遍堆積、並有岩石裸露,幾乎沒有土壤發育的地方。在有土壤發育之處,其土層也極薄,土壤為礫質,或砂礫質的石膏棕色荒漠土,或為石膏灰棕色荒漠土。年平均氣溫為8℃左右,年≥10℃的積溫3200~3600℃;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地下水埋藏很深,地表水缺乏。在新疆的戈壁藜荒漠群落中,戈壁藜群落蓋度不及10%或少到1%,種類組成亦很貧乏。在天山以北戈壁藜群落的伴生植物有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膜果麻黃(ephedra przewalskii)、木賊麻黃(e.equisetina)、亞列興蒿(artemisia sublessingiana)、毛足假木賊(anabasis eriopoda)、泡果沙拐棗(calligonum junceum)、大葉補血草(limonium gmelinii)等;在天山以南則有枇杷柴(keaumuria soongorica)、圓葉????爪爪(kalidium schrenkianum)、合頭草(sympegma regelii)、叉枝鴉蔥(scorzonera divaricata)等。戈壁藜在內蒙古西部額濟納旗波羅烏拉北部石質殘山地區與鬆葉豬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組成戈壁藜、鬆葉豬毛菜放牧場。該類草地的蓋度一般在5%以下,生産力很低。
  飼用價值 是荒漠區駱駝和羊的中等飼用植物。駱駝一年四季均采食,青鮮時僅一般地采食,秋末結實期及幹枯後最喜食;羊在青鮮時僅雨後采食,幹枯後喜食;馬在幹枯後少量采食。據內蒙古農牧學院分析,戈壁藜富含無氮浸出物和灰分,蛋白質含量也較高,粗纖維含量低;必需氨基酸含量中等。
包含詞
戈壁藜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