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陝西 >鹹陽 >乾縣 > 懿德太子墓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懿德太子墓投訴電話鹹陽旅遊投訴電話:0910-3210445
  陝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懿德太子墓門票價格20元懿德太子墓開放時間8:00~18:00
  懿德太子墓交通乘西綫一日遊旅遊車或旅遊專綫車直達。
  懿德太子李重潤,原名李重照,是唐中宗長子,也是中宗李顯與韋皇后所生的唯一兒子.大足元年(701)九月壬申日,邵王李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李仙惠、主媚魏王武延基一同被武則天處死,死因是他們三人私下議論:"張易之兄弟何得恣之宮中?"死時,李重潤年僅19歲。
  懿德太子墓位於陝西省乾縣縣城西北約三公裏的乾陵東南隅.從墓葬的形製、規模、隨葬的玉哀册、貼金甲馬騎俑,壁畫中的列戟、三出闕來看,都是目前唐代墓葬等級最高者。
  懿德太子墓壁畫的繪製者文獻中未有記載。方丹和吳同皆認為此人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之楊跫,是一位擅長畫山水,取法“李將軍”的畫傢。巫鴻則認為李思訓直接參與和影響了懿德太子墓的設計建造和裝飾。
  墓地表有雙層覆鬥形封土,周圍設圍墻,南面有土闕、石獅、石小人、華表等。地下由斜坡墓道、6個過洞、7個天井、四對小龕、前後甬道和方形前後磚室組成。全長100.8米。葬具置於後室,為廡殿式石槨,外壁雕飾頭戴鳳冠的女官綫刻圖,墓壁滿繪壁畫,保留約40幅。墓道兩壁以樓闕城墻為背景繪太子出行儀仗,過洞繪馴豹、架鷹、宮女、內侍等。第一、二天井繪列戟,為天子之製。甬道及墓室壁面繪持物宮女、伎樂等宮廷生活畫面。墓頂繪天象。
  此墓壁畫用色大膽多變,註重物象的主體感與明暗變化,既有濃彩重墨的絢麗,又有焦墨薄彩的輕淡。綫條運用亦很講究,通過筆法的各種變化,營造出氣勢磅礴的宏偉場面,塑造出一個個精美的人物形象,可以說是初唐畫壇具有代表性的繪畫流派在墓葬壁畫中留下的傑作,在唐代繪畫真品不多見的今天,尤其顯得重要。
No. 2
  中國唐代中宗長子李重潤的墓。位於陝西乾縣。1971年發掘 。李重潤於大足元年(701)與其妹永泰公主被武則天杖殺。神竜二年(706),中宗復位後陪葬乾陵,並號墓為陵。該墓地表有雙層覆鬥形封土,周圍設圍墻,南面有土闕、石獅、石小人、華表等。地下由斜坡墓道、6個過洞、7個天井、四對小龕、前後甬道和方形前後磚室組成。全長100.8米。葬具置於後室,為廡殿式石槨,外壁雕飾頭戴鳳冠的女官綫刻圖,墓壁滿繪壁畫,保留約40幅。墓道兩壁以樓闕城墻為背景繪太子出行儀仗,過洞繪馴豹、架鷹、宮女、內侍等。第一、二天井繪列戟,為天子之製。甬道及墓室壁面繪持物宮女、伎樂等宮廷生活畫面。墓頂繪天象。該墓已遭盜掘,仍出土文物1000餘件。有太子哀册、俑、三彩器和鎏金銅馬飾等。
  簡介:
  懿德太子李重潤,原名李重照,是唐中宗長子,也是中宗李顯與韋皇后所生的唯一兒子.大足元年(701)九月壬申日,邵王李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李仙惠、主媚魏王武延基一同被武則天處死,死因是他們三人私下議論:"張易之兄弟何得恣之宮中?"死時,李重潤年僅19歲。懿德太子墓位於陝西省乾縣縣城西北約三公裏的乾陵東南隅.從墓葬的形製、規模、隨葬的玉哀册、貼金甲馬騎俑,壁畫中的列戟、三出闕來看,都是目前唐代墓葬等級最高者。
  懿德太子墓壁畫的繪製者文獻中未有記載。方丹和吳同皆認為此人為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之楊跫,是一位擅長畫山水,取法“李將軍”的畫傢。巫鴻則認為李思訓直接參與和影響了懿德太子墓的設計建造和裝飾。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縣東南隅的韓傢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對其墓進行發掘。墓全長1008米,由墓道、6個過洞、7個天井、8個小龕、前後甬道和前後墓室等8部分組成。出土各類文物1000餘件,其中有陶俑、三彩俑、陶器和金、銅、鐵器,以及歐體陰刻玉質填金表册殘片。墓內壁畫40幅,面積約400平方米,題材豐富,形態各異,色彩絢麗,非常珍貴。最具代表性的有儀仗圖、架鷹圖、鷹犬畋獵圖、列戟圖、仕女圖等。現已在墓區建成博物館,展出文物,開闢參與性旅遊項目,供中外遊人參觀。
  中國唐代中宗長子李重潤的墓。位於陝西乾縣。1971年發掘 。李重潤於大足元年(701)與其妹永泰公主被武則天杖殺。神竜二年(706),中宗復位後陪葬乾陵,並號墓為陵。該墓地表有雙層覆鬥形封土,周圍設圍墻,南面有土闕、石獅、石小人、華表等。地下由斜坡墓道、6個過洞、7個天井、四對小龕、前後甬道和方形前後磚室組成。全長100.8米。葬具置於後室,為廡殿式石槨,外壁雕飾頭戴鳳冠的女官綫刻圖,墓壁滿繪壁畫,保留約40幅。墓道兩壁以樓闕城墻為背景繪太子出行儀仗,過洞繪馴豹、架鷹、宮女、內侍等。第一、二天井繪列戟,為天子之製。甬道及墓室壁面繪持物宮女、伎樂等宮廷生活畫面。墓頂繪天象。該墓已遭盜掘,仍出土文物1000餘件。有太子哀册、俑、三彩器和鎏金銅馬飾等。
  懿德太子墓位於乾陵東南隅。 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因不滿武則天的專製,大足元年(公元701年)被處死於洛陽,時年19歲。 其墓有封土堆及圍墻,由墓道、3個過洞、7個天井、8個小龕、前後甬道及墓室等8部分組成,全長100.8米。此墓規模宏大,隨葬品十分豐富。墓內壁畫比較完整,有40幅,分別繪在墓道、過洞、天井等處。墓畫色彩絢麗,姿態各異,真實地反映了唐代宮廷的日常生活。 此外,此墓還出土文物1000多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懿德太子墓門票價格:25元/人
百科大全
  Yide Taizi Mu
  懿德太子墓
  唐中宗長子李重潤墓。唐乾陵陪葬墓之一。位於乾陵東南隅,今陝西省乾縣縣城西北的韓傢堡。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陝西省博物館於1971年發掘。李重潤於大足元年(701)與其妹永泰公主等被武則天杖殺。 唐中宗復位後,於神竜二年(706)將其墳墓由洛陽遷至乾陵陪葬。
  懿德墓地面有封土堆和圍墻,南有土闕1對,闕南有石獅1對、石人2對(1對衹殘留底座)、石華表1對(已殘,倒塌後埋入地下)。地下結構全長100.8米,由墓道、6個過洞、7個天井、8個小龕、 前後甬道和前後墓室組成。甬道和墓室為磚砌。在後室西側置石槨1具,上有鳳冠命婦等綫雕。墓壁滿繪壁畫(見彩圖陝西乾縣唐永泰公主墓壁畫:侍女圖)。在墓道東、西壁,以三出闕和城墻為背景繪太子儀仗,最前面的是隊列整齊的步行儀仗,中間是成隊的騎馬儀仗,最後是3輛馬車。人物衆多,畫面宏偉。過洞內繪有馴豹、架鷹、架鷂圖像和內侍、侍女。天井內繪戟架和輦。從甬道至墓室,繪手中持物的侍女。後室頂部繪天象,有日、月、銀河和星宿。墓早年被盜,殘存大理石哀册和1000多件隨葬品。哀册殘片發現於甬道中,共11片,楷書,陰刻,填金,是現存哀册實物中較早的一例。隨葬品出土於過洞兩邊小龕中,以俑為最多,計有陶俑834件、三彩俑69件、木俑162件,其中有以貼金鎧甲騎俑為前導、包括樂隊的出行儀仗(見彩圖駱駝載樂俑、貼金鎧馬騎俑)。此外,還有三彩生活用具、鎏金銅馬飾和鐵馬鐙等。
  懿德太子墓透視圖
  (王仁波)
包含詞
唐懿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