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詞彙 : 二人轉 > 慷慨
目錄
釋義
  慷(kāng)慨(kǎi):①充滿正氣,情緒激昂。②不吝嗇 。
  反義詞:吝嗇 近義詞:大方
  造句:大海慷慨地給予人類豐富的水産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
  1.情緒激昂。
  《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貫歷覽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
  李善 註引 如淳 曰:“激厲抗揚之意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士衡 長七尺餘,聲作鐘聲,言多慷慨。”
  清 王猷定 《梁烈婦傳》:“ 材 伏哭叩頭,舉火,烈婦死,三十餘人從死,其慷慨赴義如此!”
  2.[vehement;fervent]∶性格豪爽。
  《後漢書·齊武王縯傳》:“性剛毅,慷慨有大節。”《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我 徐信 也是個慷慨丈夫,有話不妨盡言。”
  3.感嘆。
  《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文選·陸機<門有車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獨悲傷。” 李善 註引《說文》:“慷慨,壯士不得志於心。”
  4.[generous;liberal]∶大方;不吝嗇。
  《水滸傳》第五回:“ 魯智深 見 李忠 、 周通 不是個慷慨之人,作事慳吝,衹要下山。” 清 蒲鬆齡 《聊齋志異·雲蘿公主》:“ 袁 為人簡默,而慷慨好施。”
相關詞語
  慷慨解囊
  豪爽大方地在經濟上幫助人。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捲第十八章:“弟是寄食江湖的賣卦山人,一時從哪裏籌措銀子?因此衹得不揣冒昧,嚮大公子求將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
  慷慨激昂
  意氣風發,情緒激烈。
  唐 柳宗元 《上權德輿補闕溫捲决進退啓》:“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狂狷愚妄,固不可為也。”
  清 昭連 《嘯亭續錄·王西莊之貪》:“故所著書多慷慨激昂語,蓋自掩貪陋也。”
  丁玲 《母親》四:“堂長把他請到女學堂去講演了一次,題目叫《怎樣振興中國》,他以慷慨激昂的態度和言詞,使許多人傾心佩服。”亦作“ 慷慨激烈 ”。
  《元史·小雲石海涯傳》:“ 燧 見其古文峭厲有法及歌行古樂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慷慨陳詞
  情緒激昂地發表言論,陳述自己的意見。
  吳玉章 《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十二:“ 四川 留學生 雷鐵崖 、 鄧絜 等人曾經出版了一個《鵑聲》雜志,它對 四川 屏山縣 內官府的黑暗腐敗揭露得淋漓盡致,而對全省全國的事情雖也慷慨陳詞,卻說得不夠一些。”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二章:“當男主角在臺上慷慨陳詞時,大傢就鼓掌;輪到 日本 軍官上臺,大傢就‘噓!噓!’”
  慷慨赴義
  【解釋】慷慨:意氣激昂,情緒激動;赴義:為正義而死。指大義凜然地為正義獻身。
  【出處】明·朱鼎《玉鏡臺記·王敦反》:“大丈夫當慷慨赴義,何用悲為!”
  【示例】材伏哭叩頭,舉火,烈婦死,三十餘人從死,其~如此。 ◎清·王猷定《梁烈婦傳》
示例:
  慷慨是一種給予,而且是一種不圖回報的給予:他把寶貴的東西給了你,而且他自己卻並不希圖從中得到你的什麽好處。衹要給了你,對他也就夠了。
  人的天性中本身就有慷慨的種子,它使我們人類比起動物來,少了許多的爭爭鬥鬥,多了許多的溫情脈脈。
  儘管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存在着許許多多的狡詐和冷漠,但每每在接受慷慨之人的援助時,都是一律真誠地心存感激。
  慷慨是令人愉悅的,會使人鼕天感到溫暖,夏天感到涼爽。為人慷慨能使人們疲憊的心得到撫慰。俗話說“山不轉水轉”,“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一個再強的人總有脆弱的時候,一個再聰明的人也有糊塗之時。不管你是富有還是貧窮,不管你是領導還是平民,人生百年,總有需要人關懷、幫助的時候。問題是誰來做這些可愛的慷慨之人呢?
  當然是我們中間的每一個人。大傢都做慷慨之人,則大傢都有機會得到那份來自同類的溫暖。慷慨之舉具有一種“感染”的功能,它能讓人集體成為慷慨之人。救助募捐時的普遍熱情,就是這種感染的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地,整個單位、整個地區、整個國傢的人就都能被發動起來。在這種氛圍之下,即便是平素冷漠小氣的人,也都會被無形地感召進慷慨的軌道上來。
  救災是生活中的意外。除了救災,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時候需要我們對他人慷慨一些。那些街上迷路的小孩,那些貧睏山區的學童,那些旅途中的老弱病殘,那些孤寡無助的老人,那些遭到歹徒襲擾的兄弟姐妹……當我們讓自己的慷慨為他人增加一縷溫馨,添一份生活下去的理由,多一點嚮上攀登的勇氣的時候,同時也在提高自己的生存質量。
  施以慷慨並不一定是支付錢財,衹要使人得到溫暖,那就是你付出的慷慨了。
  雷鋒雨夜送路遇的老大娘回傢,他雖然不是花錢為老大娘打“的士”,但他是慷慨的;一個年邁的音樂傢過生日,它的學生為他送了一株玉蘭花,鄰居一個小孩知道後,挖了一個小坑當自己送給老爺爺的生日禮物:“我沒有錢,送你這個坑栽那株玉蘭花吧。”這個小孩是慷慨的;一位忙碌的父親送給女兒的一件生日禮物是一張紙條,上面寫着這樣的話:“孩子,從今天起,我每天抽一小時時間和你在一起。”這位父親是慷慨的。
  慷慨如同春天的陽光,能溫暖自己,又能溫暖別人,它又像一塊強大的磁石,把人世間的距離拉得很近很近。一個慷慨之人,無論地位高低,不管富貴貧賤,都會受到衆人的歡迎。一位高考落榜的青年,來到一傢自行車修理店當學徒,有人送來一輛車胎漏氣的自行車,青年認認真真地將車胎補好後,手頭再沒活幹了。他本來可以悠閑地坐下來和同事喝茶聊天,但他卻為這輛自行車的各個部件加了油,又將車圈、車架的銹斑全部擦的鋥亮亮的,簡直整舊如新,別的學徒笑他多此一舉。後來,車主將自行車領走的第二天,青年人就被挖到那位車主的公司上班。原來,慷慨有時在特殊的場合,還會産生神奇的效果。
  陽光是慷慨的,空氣是慷慨的,藍天是慷慨的,大地是慷慨的。如果人人都能像陽光、像空氣、像藍天、像大地一樣地慷慨為人,慷慨處事,我們的心靈將會達到一個更加完美的境界,我們的生活將會走嚮更加幸福美好。
論慷慨與吝嗇
  [意]尼利洛·馬基雅維裏《君主論》 第十六章 論慷慨與吝嗇
  現在從上述的頭一種品質開始談起。我說,被人們稱為慷慨可能是好的;可是,如果慷慨在作法上使你不獲稱譽,它就損害你了;因為如果你有道德地並且正當地慷慨行事而不見知於人,你就逃避不了與此相反的惡名。所以,一個人如果希望在人們當中保有慷慨之名,就必不可免地帶有某些豪侈的性質,以致一個君主常常在這一類事情上把自己的財力消耗盡了。到了最後,如果他們想保持住慷慨的名聲,他就必然非同尋常地加重人民的負擔,橫徵暴斂,衹要能夠獲得金錢,一切事情都做得出來。這就使得他的臣民開始仇恨他,而且當他變得拮据的時候,任何人都不會敬重他。結果是,因為他這樣的慷慨損害了許多人,而受惠者衹是很少數人,所以他是第一個遭遇睏難的人,不論發生什麽危險,他將先受其害。而等到他認識到這一切想要縮手的時候,他將立即獲得吝嗇的惡名。
  因為君主除非使自己負擔損失,否則就不能夠運用這種慷慨的德性揚名於世,所以,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話,對於吝嗇之名就不應該有所介意。因為當人們看見由於節約的緣故,他的收入豐盈,能夠防禦對他發動戰爭的任何人,能夠建功立業而不加重人民的負擔;因此隨着時刻的流轉,人們將會認為這位君主愈來愈慷慨了。這樣一來,他對於一切人說來就是慷慨的,因為他沒有增加他們的負擔,他們人數又很多;反之,他對於沒有施與的人說來是吝嗇的,但這些人畢竟為數甚少。
  在我們的時代裏,我們看見衹有那些曾經被稱為吝嗇的人們纔做出了偉大的事業,至於別的人全都失敗了。教皇朱利奧二世就是藉助慷慨之名使自己登上教皇的寶座的;可是,為着能夠進行戰爭,後來他就不考慮保持慷慨的名聲了。當今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二〕進行了許多場戰爭,而沒有嚮屬民徵收特別的賦稅,就是因為他依靠長時期節約之所得,供他的額外支出。當代的西班牙國王〔費爾迪南多〕假如享有慷慨之名,就不可能從事並且完成這樣多的鴻圖偉業了。
  所以,為了不去掠奪老百姓,為了能夠保衛自己,為了不陷於窮睏以至為人們所輕衊,為了不至變成勒索強奪之徒,君主對於招來吝嗇之名亦不應該有所介意,因為這是他能夠統治下去的惡德之一。如果有人說:“愷撒也曾由於慷慨取得統治權,而且其他許多人也曾由於慷慨或者被稱贊為慷慨而取得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我回答他說:現在你已經成為一位君主,否則就是正在爭取君主的地位。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這種慷慨是有害的;如果是第二種情況,被人們譽為慷慨卻是十分必要的。愷撒是那些渴望取得羅馬君權的人們當中的一個;但是,如果他在取得羅馬君權之後仍然統治下去而不節約他的支出的話,他就會毀滅帝國。假如有什麽人反駁說:世界上曾經有過許多君主,他們依靠軍隊建立了偉大的事業,同時也曾經被稱譽為最慷慨不過。對此我要回答你說:君主所花費的錢財,或者是他自己的和他的老百姓的錢財,否則就是別人的錢財。在頭一種場合,他必須節約;如果在第二種場合,他不應該忽略表示慷慨的任何機會。
  一位君主如果帶軍隊出徵,依靠擄掠、勒索、敲詐和使用別人的財物,這個時候慷慨是必要的;否則士兵就不追隨他了。正如居魯士、愷撒、亞歷山大一樣,對於既不是你自己的財産也不是你的老百姓的財産,你盡可以作為一個很闊綽的施主,因為你慷他人之慨淋漓痛快,不但無損於你的名聲,倒是使你的聲譽雀起。衹有把你自己的財産揮霍了,纔損害你自己。世界上再沒有一樣東西比慷慨消耗得更厲害的了,因為當你慷慨而為的時候,你就失去了使用慷慨的能力,不是使自己貧窮以至被人輕視,就是因為要避免陷於貧窮而貪得無厭惹人憎恨。因此,一個君主頭一件事就是,必須提防被人輕視和憎恨,而慷慨卻會給你帶來這兩者。因此,明智之士寧願承受吝嗇之名,因為它雖然帶來醜名但是不引起憎恨,追求慷慨之譽,則必然招致貪婪之名,而貪婪之名則使醜名與憎恨兩者俱來。
英文解釋
  1. n.:  profusion,  fervent,  vehement,  lavishness,  great generosity,  free giving,  quality of being generous,  liberality,  generosity in giving,  unselfishness,  prodigality,  munificence,  magnanimity,  largesse,  generosity,  freeheartedness,  bounty,  bountifulness,  bounteousness
  2. adv.:  benevolently
法文解釋
  1. adj.  indigné, véhément, ému, fervent, enthousiaste; généreux, libéral, large
  2. adj.  1. indigné / véhément / ému / fervent / enthousiaste; 2. généreux / libéral / large
近義詞
大方縣, 大方, 布施, 施捨, 大度, 寬宏大量
善心, 仁慈, 好心腸, 寬厚, 寬大, 寬容, 非常善良的本性, 人道
相關詞
歷史人物革命汪精衛
包含詞
慷慨的慷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