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 : 文藝 > 慕容
目錄
姓氏源流
  慕容(Mù ró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漢代,以寺廟名稱命姓,稱慕容氏。
  2、出自高辛氏,慕容是鮮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以部落名稱為氏。三國時,鮮卑族首領莫護跋率領族人遷居遼西,曾隨同司馬懿徵討割據遼東的公孫淵,立下戰功,被封為率義王。莫護跋在荊城以北(今河北省昌黎縣境內)建立國傢。據說當時北方的漢人流行戴步搖冠(一種帶有懸垂裝飾物的帽子),莫護跋見了也很喜歡,也做了一頂,整天戴在頭上。鮮卑人見了他這種打扮,都稱他為“步搖”,因當地語言“步搖”同“慕容”讀音相近,所以傳到後來就成了“慕容”。莫護跋的後人便幹脆以此作為部落的名稱。西晉時,慕容廆占領燕北、遼東一帶,自稱鮮卑單於,他的兒子慕容皝後來建立前燕國,從此正式以慕容為姓。東晉十六國時,慕容氏在北方先後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等國,前後歷時七十多年。
  得姓始祖:單於。根據《三國志·鮮卑傳》中提到,漢桓帝時,鮮卑分為中、東、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闕,居慕容寺。而從《通志·氏族略》的記載上考究,慕容氏出自中古時期,部族首領高辛氏的後裔,建立鮮卑國,單於自稱“慕二儀(天地)之道,繼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為姓,稱為慕容氏。歷史上的鮮卑族在今內蒙自治區西拉木倫河與洮兒河之間。慕容氏的發源地和老傢便在這裏,故慕容氏後人奉單於為慕容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慕容復姓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傢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傢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三十六位,在復姓中排序為第二十八位。 慕容本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名稱,據傳中古代部落首領高辛氏的後代居東北夷,三國時首領莫護跋率族人遷至遼西建國,號鮮卑,在涉歸做單於時自云:“慕二儀(古指天地)之德,繼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為姓。在漢桓帝時,鮮卑分而治之,分地中,東,西三區,中部由柯最闕統治,他居住在慕容寺,故更姓為慕容。相傳莫護跋在棘城北建國時,很喜歡北方漢人當時很流行的步搖冠(帶有墜飾的帽子),也叫人做了一頂,整天戴在頭上。鮮卑人因此戲稱之“步搖”。而由於語音與慕容相似,後即訛傳為慕容。他的後人就將錯就錯,將部落改稱慕容。西晉時,慕容氏建立燕國,正式以慕容為姓。而東晉十六國時,燕國曾鼎盛一時,在北方建有前燕,後燕,南燕,西燕等國,慕容姓氏得到了很廣泛地流傳。
歷史名人
  慕容皝:字元真(297-348.10.25),小字萬年,昌黎棘城(今遼寧省義縣西北)人,鮮卑族,是鮮卑族領袖慕容廆的第三子。十六國時期前燕王,軍事統帥。 鹹和八年五月甲寅(333年6月4日),慕容廆去世。六月,慕容皝嗣遼東郡公,以平北將軍行平州刺史,督攝部內,統治遼東。慕容皝繼位後,用法嚴苛,國人多不安。337年十月,慕容皝稱燕王,前燕帝國建立。慕容皝漢化較深,崇尚儒學、喜好文籍,設東庠(學校),以大臣子弟為官學生。公元348年慕容皝病逝,時年52歲。
  慕容恪: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燕名將,大臣。字玄恭。昌黎棘城(今遼寧省義縣西)人。鮮卑族。前燕主慕容皝之子。智勇兼備,善於用兵。從15歲起隨父徵戰,臨機多奇謀,常獲勝。前燕慕容皝五年(338年)五月,後趙主石虎率兵數十萬攻前燕,慕容皝堅守燕都棘城,與趙軍相持旬餘。後乘趙兵引退之機,命慕容恪率2000騎於晨出擊。石虎見諸門若有師出,大驚,遂棄甲潰逃。恪乘勝追擊,大敗之,斬獲3萬餘人。十二月,鮮卑首領段遼密與前燕謀覆後趙軍,慕容恪奉命率精騎7000於密雲山(今河北省承德北)設伏,大敗後趙將麻秋所部3萬人,殲其大部。八年,拜渡遼將軍,鎮平郭(今遼寧省蓋州西南),屢破高句麗兵,使其畏懼,不敢來攻。前燕慕容儁四年(352年)四月,奉命率軍攻冉魏,追至廉臺(今河北省無極東北),10戰皆敗。但仍激勵將士奮戰,令部將佯敗誘魏軍至平地,自率主力為中軍,選善騎射者5000人,以鐵鎖聯馬結成方陣抵擋魏軍衝擊,兩側騎兵伺機夾攻,大敗魏軍,擒魏主冉閔(見廉臺之戰)。元璽三年(354年)四月,拜大司馬、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事,封太原王。四年十一月,率部往廣固(今山東省青州西北)攻內附於東晉的鎮北將軍段龕。五年正月,引兵渡河(黃河),大破龕軍,進圍廣固。為減少傷亡,采取圍而不攻,待其疲竭再殲之策,在廣固周圍築高墻,挖深塹,並堵塞五竜口,引澠水灌城。十月,城中柴、糧皆盡,段龕不得已悉衆出戰。慕容恪揮軍衝殺,大敗段龕。龕無法突圍,率殘部復入城,旋出降。慕容恪治軍不尚威嚴,專用恩信,愛護部屬,軍營外鬆內緊,敵至莫能近。建熙元年(360年),燕主慕容儁卒,太子慕容暐繼帝位,恪為太宰,力輔幼主,總攝朝政。時東晉多數朝臣主張乘機攻前燕,而徵西大將軍桓溫認為,慕容恪尚在,不可妄動。恪輔政期間,前燕政局穩定,軍事上也有發展,占據了東晉黃河以南、淮水以北的廣大地區。八年五月,恪病卒。
  慕容垂:又名慕容霸,前燕王慕容皝的第五子。 十六國後燕創建者。384-396年在位。字道明(326-396),鮮卑族,昌黎棘城(遼寧義縣)人。原為前秦大將,苻堅慘敗於淝水之戰後,慕容垂即圖恢復燕國,於384年稱燕王,兩年後稱帝,定都於中山。
  慕容三藏:燕人也。父紹宗,齊尚書左僕射、東南道大行臺。三藏幼聰敏,多武略,頗有父風。仕齊,釋褐太尉府參軍事,尋遷備身都督。武平初,襲爵燕郡公,邑八百戶。其年,敗周師於孝水,又破陳師於壽陽,轉武衛將軍。又敗周師於河陽,授武衛大將軍。又轉右衛將軍,別封範陽縣公,食邑千戶。周師入鄴也,齊後主失守東遁,委三藏等留守鄴宮。齊之王公以下皆降,三藏猶率麾下抗拒周師。及齊平,武帝引見,恩禮甚厚,詔曰:“三藏父子誠節著聞,宜加榮秩。”授開府儀同大將軍。其年,稽鬍叛,令三藏討平之。開皇元年,授吳州刺史。九年,奉詔持節涼州道黜陟大使。其年,嶺南酋長王仲宣反,圍廣州,詔令柱國、襄陽公韋洸為行軍總管,三藏為副。至廣州,與賊交戰,洸為流矢所中,卒,詔令三藏檢校廣州道行軍事。十年,賊衆四面攻圍,三藏固守月餘。城中糧少矢盡,三藏以為不可持久,遂自率驍銳,夜出突圍擊之。賊衆敗散,廣州獲全。以功授大將軍,賜奴婢百口,加以金銀雜物。十二年,授廓州刺史。州極西界,與吐𠔌渾鄰接,姦宄犯法者皆遷配彼州,流人多有逃逸。及三藏至,招納綏撫,百姓愛悅,繈負日至,吏民歌頌之。高祖聞其能,屢有勞問。其年,當州畜産繁孳,獲醍醐奉獻,賚物百段。十三年,州界連雲山響,稱萬年者三,詔頒郡國,仍遣使醮於山所。其日景雲浮於上,雉間兔馴壇側,使還具以聞,上大悅。十五年,授疊州總管。党項羌時有翻叛,三藏隨便討平之,部內夷夏鹹得安輯。仁壽元年,改封河內縣男。大業元年,授和州刺史。三年,轉任淮南郡太守,所在有惠政。其年,改授金紫光祿大夫。大業七年卒。慕容三藏從子慕容遐,為澶水丞,漢王反,抗節不從,以誠節聞。
  慕容延釗:五代、宋初名將。字化竜(913-963),太原人。後漢初從軍。後周世宗柴榮即位後,為殿前散指揮使都校。顯德元年(954年),於高平之戰中,引軍出北漢軍之後,突襲獲勝,以功升虎捷左廂都指揮使,遷殿前都虞侯。五年,從周世宗徵淮南,大破南唐軍,遷殿前副都指揮使、領淮南節度使。恭帝即位後,任殿前副都點檢,旋為北面行營馬步軍都虞侯,握重兵屯真定(今河北省正定)。趙匡胤稱帝後,加殿前都點檢、同中書門下二品。宋建隆元年(960年)四月,率軍進討李筠之亂,獲勝,加兼侍中。二年,徙山南東道節度使、西南面兵馬都部署。四年,任湖南道行營都部署,與都監李處耘,率安(今湖北省安陸)、復(今天門)等十州兵,按宋太祖趙匡胤“假途滅虢”之策,藉道荊南嚮湖南進軍。旋趁荊南觀望遊移之際,突然兵臨城下,迫降荊南。隨即水陸並進,一舉奪占湖南,遂加檢校太尉。是年末卒。
  慕容彥超:五代時後周將軍,曾任兗州(今山東省滋陽)節度使,後叛周兵敗自殺。
  此外,慕容姓名人還有:隋朝有大將軍慕容三莊,燕國有修文學士慕容善,宋代有檢校太尉慕容廷釗、刑部尚書慕容延超等。慕容姓還建立過前燕、後燕、北燕、南燕、西燕政權。慕容暉是亡燕最後一君主,反秦的慕容泓、慕容仲、慕容永等人的親兄,未能及時逃出長安,被苻堅遷怒下斬殺。
  慕容寧:字胼王,丁卯年齊魯人士。丁未月己醜日降世。顧老相傳,是時天乃靜,晴萬裏,唯祥雲道道,紫霞萬千。寧乃降,仙樂隱隱,霞帔無數。四鄰之鄙人皆膜拜。後,其父慶和君乃與人曰,寧降世後,沉靜非常,不哭鬧,遂名寧。目大如鈴,雙瞳炯炯,且有準提道人持菩提之杖隱現。又稱其降世後,不入襁褓且拒父母。能下炕,獨行走。四方八極,皆九步,是時腳生金蓮香風彌漫。左手指天,右手指地,不學而能言,曰:“唯吾乃至高準則”。識者皆謂四字曰必將大成!初長成,目大唇薄,白藕紅蓮,鄉裏多戲稱小潘安。年十六,處廟堂而神遊九天之外。先生教曰:尊孔孟之道,集百傢之言,治詩、書、禮、易、樂、春秋,誦先王之道,明周、召之跡。寧不忿,拍案而起,對曰:夫六藝,先王之陳跡也,豈其所陳哉。今子所習者,皆因陳跡也,跡者履之出,而跡豈異哉?先生無語而對,乃持弟子道讓座奉茶。寧遂考夫子曰:“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夫子啞然,四座皆驚。遂曰:“吾之於動物不同之處,概會獨立思考,可尋人生目標,另存一絲仁慈惻隱之心爾!”及十七,文成武就。其父乃勸曰,男子生於天地間,當考取功名,以國傢正道持之。觀方今天下着,唯公霧猿及橙鸛焉。汝之意何?答曰:習字學武,志在成人。修其身,成其道,怎可人云亦云?方當十八,乃入澳深造。遇伯樂,人稱王土匪。王觀其根骨奇清,乃可造之材。然印堂發黑,運交華蓋,雙目無神滿臉痘痘,乃斷其陽精匱乏,蓋片王之名所致也。遂謂慕容氏曰:“汝想成大道乎?”寧遂覺靈智頓開,靈光閃現,知得遇仙長,機遇難求。即跪拜,行叩首奉茶禮。其後隨仙長修習以腿法入大道之術。年廿二之日,偶感天劫。半月後,雙九重劫忽降。寧身化萬千乳白粘稠液體,包裹劫雲並吞噬之。功力大漲,破虛空而入神界。鄉人立碑以祭之,曰慕容必有靈。時拜之,香火不斷。
郡望堂號
  1、郡望
  敦煌郡:漢代時從酒泉郡中分出一部分置郡。相當於現在甘肅省河西走廊以西一帶地區。
  雁門郡:戰國時趙武靈王置郡。秦、漢沿之。相當於現在山西省代縣一帶地區。
  2、堂號
  遼東堂:慕容廆占領燕北、遼東一帶,自稱鮮卑大單於,歸屬於晉朝,晉朝太興初年封他為“遼東公”,慕容氏因以“遼東”為堂號。
慕容姓宗祠通用對聯
  〖慕容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雙楠居士;
  三品中書。
  ——佚名撰慕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人慕容暉,曾與蘇軾有過交往,嗜酒而喜歡吟詩,他傢有兩株楠木,被人稱為雙楠居士。下聯典指北宋初太原人慕容延釗,字化竜,後周時,官北面行營馬步軍都虞,與趙匡胤關係很好。趙建北宋,命他以重兵鎮守北方,後任殿前都檢點、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建隆年間出任湖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平定湖南周保權、荊南高繼衝等人的叛亂,加檢討太尉。
  推命世器;
  授冠將軍。
  ——佚名撰慕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前燕慕容廆謁張華,華異之曰:“命世器也。”下聯典指後燕慕容垂投奔苻堅,堅待以國土,授冠將軍,封賓都侯。
  器堪名世;
  志在凌霄。
  ——佚名撰慕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前燕慕容廆。下聯典指後燕慕容垂被苻堅重用,後苻堅敗於晉,慕容垂遂叛秦稱帝於中山,國號後燕。
武俠小說中的江南第一大世傢:慕容世傢
  因為金庸武俠小說《天竜八部》的姑蘇慕容世傢,以致其他小說傢也紛紛效仿,因此,慕容世傢成為武俠小說中江南第一大世傢。
以下內容為《大話西遊三》遊戲資料
  資料
  姓名:慕容
  性別:男
  種族:人
  民族:鮮卑族
  身高:178公分
  發型:中長發,高髻。
  身份:沒落燕國皇子
  擅長:兵法布陣
  武器資料:慕容——寒鐵折扇
  慕容的兵器為寒鐵折扇。此折扇共有扇骨12根,皆是由寒鐵打造而成。寒鐵者,顧名思義,就是散發着寒氣的鐵礦,一般産自千年寒潭之中,須得水性極好之壯士,捨命去采,方纔有可能得到,尋常兵器加入一絲半兩便可削金斷玉,躋身天下神兵之列。慕容之扇,純由寒鐵打造而成,其價值不言而喻。用寒鐵打造的兵器,韌性極好,即使負壓千斤也不會折斷,而且寒鐵本身又自然的散發着一種透骨的寒氣,雖經烈火鍛造,也不會消失。用來做扇子,夏天的時候,即使不扇,也會覺得寒意陣陣,鼕天的時候使用,倘若是沒點功力,恐怕就會被凍傷。
  處世方式:儒、道
  服飾:慕容服飾代表的乃是燕國鮮卑族的宮廷服飾。自慕容氏先祖進入中原之後,就十分喜好漢族文化,改穿漢服,並學習漢字和儒傢文化。這裏慕容所穿的衣服雖是鬍服,但是樣式都是仿照漢服所設計,與傳統漢服略有不同。
  國碎紅殘憶山河
  一
  他小時候,經常在夢中遇見一位奇怪的雲遊畫師。
  那畫師喊他,慕容,跟我走。他竟懵懂地尾隨前行,一直走到河岸邊。
  願意跟我過去嗎?畫師自己先上了渡船,然後問他。
  他舉目遠眺,彼岸繁花似錦。他點了點頭。
  畫師又問他:你真的决定了嗎?還有什麽無法割捨的嗎?
  少年的心,總在踏上渡船的那一瞬間,恍然警醒。
  我要回傢。他想了想,轉身往回跑,風聲在耳畔呼嘯而過。父皇答應要給我最厲害的蟋蟀。
  他總是在這時醒來,宮娥及時端上消暑的蓮子銀耳湯。湯匙含在嘴裏,心中卻溢滿莫名的悵惘。彼岸未知的風景在魅惑着他。他真的很想過去看看。
  那時他大概衹有六歲,是君主最年幼的孩子。他不象第一個哥哥那麽愚笨混沌,也不象第二個哥哥那麽佻薄浮華。他從小就有安穩隱忍的品性,帝君視他為掌上明珠。
  二
  長大一些後,他不再做這個奇怪的夢了。夢中的雲遊畫師也被他漸漸遺忘。父王為他請了全國最好的老師,他腦海中唯一的專註,是不負父輩之托。
  他暗暗露出喜歡較量的一面。凡聽說哪裏有奇崛的詩詞,必不遺餘力找來拜讀;聽說哪裏有驚世之畫,他必收集珍藏。
  有一天,一個侍從告訴他,都城裏出了一位名叫“瀟湘”的纔女,天賦才情聞名遐邇,詩詞水墨令人嘆服。
  而他衹是笑笑。古往今來,多少傳聞言不屬實。
  直到有一天,他無意看見流傳民間的一幅《空𠔌幽竹》,當即驚豔嘆服。
  瀟湘。畫捲落款處的兩個字被他深深鎸在了腦海裏。
  三
  他從小就聽說一年一度的牡丹花會熱鬧非常。十六歲那年的𠔌雨時節,他裝扮成普通富傢子弟,偷偷溜出禁閉幽深的皇城。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四月,天氣晴好,空氣中蕩漾着牡丹的清香,雲朵拖着影子在人群中悠然滑過。綿延繁花幾乎令他沉醉。在群花深處,他好奇地看見一位清瘦女子,她嫻靜的背影被陽光鍍上了一層光暈,她拾起一朵落花,沉思片刻後,又將落花包入絲帕中。
  就在她轉身之時,他看見了她明澈的雙眸。那雙瞳裏寫滿純真與善良。她的皮膚是凝脂一樣的象牙白,重重繁花將她的雙頰映得緋紅。人群喧囂,她靜默地立於其間,猶如浮在水面上的花瓣一樣攝目。
  他還來不及反應,她已牽着丫鬟的手,飄然離去。
  四
  青春的覺醒,是瞬間的事情——不過是片刻的目光交接,卻有如清晨叢林裏的一滴露珠,機緣巧合地落在他掌心,溫潤的感覺順着掌紋蔓延至心底,終是抹不去了。
  他有了屬於自己的心事。他婉拒了四周所有旁敲側擊的婚事——僅僅為了一位衹有一面之緣的女子。
  本是生命中昂然拔節、汁液飽滿的季節,卻心甘情願為一個人,苦守下去。
  第二年的𠔌雨時節,他本想再次前往花會,卻因要陪父皇款待國外使臣,無法前往。等他趕到牡丹園中時,花事已經過去,滿樹的牡丹花瓣在風中簌簌下落,交織成紅色的雨,他接住飄到自己面頰上的一片花瓣,覺得心都碎了。
  五
  十八歲那年的𠔌雨時分,他再次微服來到牡丹花會,試圖尋找那個令自己魂牽夢縈的身影。
  而春雨無常,路人紛紛散開。他在尋找避雨處的時候,無意撿到一方絲帕,裏面包着一朵枯萎的牡丹。
  仿佛有一粒火種,瞬間將他的記憶點燃。他相信這就是那位女子的。令他驚喜的是,絲帕上綉着“瀟湘”二字——莫非她就是傳說中的纔女瀟湘,莫非她就是那幅《空𠔌幽竹》的作畫者?一時間,他心頭驚喜交加。
  匆匆跑到一棵樹下,抖落一身雨水,擡頭時卻看見一雙熟悉的眸子。
  一切都仿佛回到了他們初識的那一天——樹下的俯首拾花,遠處的微笑凝望,遊弋四周的馥鬱花香。衹是,當年的溫煦陽光化作了今日的瀟瀟春雨。
  天色正漸漸黯淡下來。牡丹的芬芳在四周縈繞,他浮在往事裏溯洄。靜默,衹是靜默——而眼神在交錯,心靈在互語,縱然一切是不完整,斷續的,他們卻可以從容地在每一個斷口接上,就象兩個熟稔的棋手,對弈的一招一式早已瞭然於胸,衹需行雲流水般地拆解。
  “我記得你。你就是兩年前那個撿拾落花的女子。”他輕輕說。“我找你找了兩年。”
  那女子和他對視而笑。然而很快,她臉上的笑意便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臉驚訝——她看見他手中攥着一方絲帕。
  他頓悟道:“這是我方纔在路上撿的。絲帕上刻有‘瀟湘’二字。絲帕裏面還包着一朵牡丹。如果我沒猜錯,小姐您,就應該是這位‘瀟湘’姑娘吧?”
  她微笑着點點頭。
  雨越下越大,他看見她額前的濕發,他多麽想用絲帕為她拭幹,可是他無法上前。他衹能盡力嚮後靠,努力不讓雨水淋濕她,而他的後背,已漸漸濕透。
  丫鬟焦急呼喚的聲音已經傳來。
  來不及了。他鼓足畢生的勇氣對她說:“早聞姑娘芳名,他日定將登門拜訪。”
  而她衹是靜默轉身,走進丫鬟為她撐起的傘下,為他留下一抹神秘的背影。
  六
  “早聞姑娘芳名,他日定將登門拜訪。”——他回到宮中的時候,依然心潮起伏難平。
  可他沒有想到,他日,竟沒有他日。
  就在當夜,鄰國突然大舉進攻。一夜之間,國運飄搖如係浮舟。國傢命運多孱之時,他身為君王最器重的孩子,豈能醉心兒女情長?
  自古難逢兩全境,不負江山不負情。
  他遵循父願,開始參與國政。江山疆域,金戈鐵馬,齊齊涌進心頭。卻惟有那位女子,放不下,忘不了。
  七
  這一年的一天,他和兩位兄長出門巡遊。一路上煙塵四起。突然隊伍停滯,道路被阻。他下車詢問,原來是一位少年不服這張揚架勢,與巡遊兵打鬥起來。最後被朝中高手捕獲,五花大綁送上前來。
  他自覺無理,喝令衆人退下,親自為這位俠客鬆綁。
  他欣賞這位少年的執著和一身膽識,於是捐棄前嫌,將他納入門下。少年俠客亦對他的仁厚真誠心悅誠服。他和這位少年劍客成為莫逆摯友。
  這位少年劍客的名字叫易水寒。
  八
  那些年,國勢飄搖,兵隊潰不成軍,敵國得以長驅直入。他恨父輩的平庸無能,不能賜予這江山子民一個安穩的現世。
  他的兩位兄長先後被廢庶。危難之時,他的命運已經不再屬於他自己。終於,他被父皇册立為太子,輔佐日漸衰老的父親管理國事。
  他已預感到狂瀾難輓,於是勸說所有居民遠離故土,逃亡異鄉。
  忙忙碌碌,心力憔悴。他,似乎已將她遺忘。
  所謂緣分,是不需要太過奢華的布景的——生死相托是緣,萍水相逢是緣,相忘於江湖又何嘗不是?
  其實,這樣也好。真的,這樣也好。
  九
  在他二十八歲那年,敵軍距離都城僅在咫尺。此時,易水寒主動提出刺殺敵國的帝君。他想了想,這或許是改變整個國傢命運的唯一機會。
  他親自送易水寒啓程。江風嗚咽,夕照如血,柳絮翻飛。目睹載着摯友的小舟漂嚮不歸路,他不禁淚水潸然。而就在此刻,他在一條順江而下的扁舟上,看見了她。她已不再年輕皎潔,但依然端莊秀麗。
  往事象一支飛矢瞬間擊中了他。——“早聞姑娘芳名,他日定將登門拜訪。”他沒想到那個女子原來一直都潛伏在自己的血液裏,一起潛伏着的,還有一場永遠無法趕赴的相約。那場蔥蘢歲月裏的青澀相思,挾裹着隱隱的傷,像落在宣紙上的一滴墨,沉緩而悵然地在他腦海中斑駁開來。
  良久他纔緩過氣來,他開始朝她揮手,她也不自覺地回應着,可是他無法發出聲音,因為千言萬語早已翻滾升騰,堵住他的咽喉。
  他倆僅隔着一江之水,卻如同隔着無法跨越的山河歲月。扁舟漸行漸遠,她的樣子越來越模糊,他不禁輕闔雙眼,雙臂迎風展開,似要擁抱暌違多年的愛人。他知道,這可能是自己此生中唯一一次擁抱她。
  一天之中,自己最愛的人,自己最好的朋友,雙雙離開自己。雙重的失去,像兩把寒冷的匕首,穿梭在他的身體裏。
  十
  不久,消息傳來,易水寒行刺失敗,血染皇庭。
  至此,他知道大勢已去。
  刺殺事件促使敵國加大了進攻力度。兩年後,舉國陣綫全綫敗退。都城即將淪陷。
  所有皇族被告知,務必盡快逃離國都。
  逃離前的一天晚上,天空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他沉沉進入夢鄉。讓他驚訝的是,他又夢見了自己孩童時期經常夢見的那個雲遊畫師。他已有二十多年沒有夢見這位相貌古怪的畫師了。
  那畫師喊他,慕容,跟我走。他竟像孩童一樣,懵懂地尾隨前行,一直走到河岸邊。
  願意跟我過去嗎?畫師自己先上了渡船,然後問他。
  他舉目遠眺,彼岸繁花似錦。他點了點頭。
  畫師又問他:你真的决定了嗎?還有什麽無法割捨的嗎?
  他毫不猶豫地說:我已經决定了。這三十年,我活得太纍太纍。不過在我過去之後,您能不能幫我傳送一樣東西?
  什麽東西?
  他取出袖管裏的絲帕,說:如果我死了,我的鮮血會灌溉這朵幹花,它會重新綻放,鮮活如初。那時,請你把這方絲帕和這朵花一起交給一位叫瀟湘的女子。
  畫師問他:如果給你一個生命的輪回,你是否會放棄這廣袤江山和萬千子民,去選擇這位女子?
  他想了想,搖頭說:我不會。如果生命中真的會有輪回,我依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因為我根本沒有餘地做出別的選擇。衹是,在生命的下一個輪回裏,我不會再象十四年前的𠔌雨時節那樣偷跑出宮,這樣她就不會無望地等我十二年。
  好吧,畫師嘆口氣,我答應你把東西帶到。上船吧。
  江風拂面,白衣翻飛。在踏上彼岸的那一刻,他猛然從夢中驚醒。
  醒來後,他如釋重負地嘆了口氣,心中充滿從未有過的安然。他决定不走了,他也不再害怕。這座城,他生於斯、長於斯,如今也一定要逝於斯。他要獨守這座空城,直至最後一刻。
  十一
  是暮夏的傍晚,風聲獵獵,旌旗殘敗,天邊的夕陽像一滴嫣紅的血,緩慢而决然地墜落。
  他站在內殿高高的積翠臺上。天色蒼茫遼闊。這裏曾經是他和父皇遠眺國疆指點江山的地方。而此刻,吶喊和哀嚎被火光捲起直衝雲霄,濃煙像巨竜將王城吞噬。
  他想,有一支箭,會刺中我的心口,我的鮮血會浸潤那朵枯萎的牡丹,花瓣在鮮血的潤澤下,緩緩舒展、飽滿、復蘇,從此它將永遠綻放在他和她的記憶裏,永不衰敗。然後,一切都該結束了。
  黑壓壓的敵軍衝到了積翠臺前,飛矢已如蝗而至。他以樹的姿態屹立着,面朝天空,輕輕闔上雙眼,細密的睫毛在橘紅色的夕陽中輕微顫動。他的雙臂迎風緩緩展開,似要擁抱暌違多年的愛人。
  而所有的浮華繁盛,所有的山河歲月,所有的光榮與夢想,都在他緩緩倒下的背影裏,轟然坍塌。
中國歷史
  Murong Wei慕容(269~333)晉朝時遼東割據政權首領字奕洛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鮮卑族人,慕容氏屬鮮卑中部,又稱白部鮮卑。在位約四十九年。三國時,其曾祖莫護跋率部居於遼西,父涉歸時遷居於遼東北。西晉初,繼立,逐漸發展,每歲侵擾晉遼西、昌黎邊境,後歸順晉朝,為鮮卑都督。289年遷於徙河(今遼寧錦州),294年遷於大棘城(即棘城),自稱鮮卑大單於。後教民農桑,法製與西晉相同晉愍帝遣使任命他為鎮軍將軍,昌黎、遼東二國公。西晉末年,中原士庶或南下江東,或西投涼州張氏,一部分則徙居遼東。如河東裴嶷、右北平陽耽、廣平遊邃、渤海高瞻等世族多率宗族、鄉裏投庇。慕容盡力招徠,立郡以統流人,遼水流域人口激增,土地開拓,農業生産提高。東晉時,慕容以竜驤將軍、大單於建立割據政權,委政於裴嶷等,修明刑政。押送石勒的使節到建康,以示與東晉通好,並接受東晉車騎將軍、平州牧、遼東郡公官爵。其子慕容建立燕國,史稱前燕。                 楊廷福
英文解釋
  1. :  Mo-yung
相關詞
安徽巢湖遺址廬江十六國前燕燕國月見星塵
櫻璇紫
包含詞
慕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