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慈城聯繫方式地址: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
郵編:315031
慈城投訴電話寧波市旅遊投訴電話: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慈城景區榮譽國傢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慈城節慶活動“年糕文化節”、“中國慈孝節”、“浙東廟會節”慈城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慈城導遊圖慈城交通圖慈城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從上海至此(286)公裏
從杭州至此(229)公裏
從南京至此(422)公裏
從寧波至此(15)公裏慈城美食慈城年糕
每逢春節來臨,寧波城鄉居民都要準備年貨過年,其中,最要緊的一種食品就是年糕。寧波年糕,以慈城産最為著名,故稱慈城年糕。因為年糕的讀音,寓有年年如意、年年高的意思,故寧波一帶民間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同時,年糕又是一種老幼皆宜,貧富共嘗的食品,因而十分普及,也特別為人們所喜愛。中國人特別是長江以南地區人們,春節吃年糕已有悠久歷史,這可以追朔到2000多年以前。據傳,它起源於戰國時期的吳越,是吳國大將伍子胥發明的。
慈城年糕已有數百年的生産歷史,以選料講究,精工細作著稱。不少居民在製作年糕的時候,用年糕印板壓成“元寶”、“如意”、象徵“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有的則做成“白兔”、“白鵝”等小動物,讓孩子們玩耍,可謂妙趣橫生。慈城住宿出門在外,一定很關心住宿問題。如果玩得好,吃得好,但住得不好,難免給人美中不足的感覺。在寧波,您不會有這樣的遺憾。遍布寧波各地的高、中、低檔賓館和飯店,為遊客提供了良好的住宿環境,使遊客能夠暢快淋漓地玩,而不必擔心玩纍了之後找不到好好休息的地方。寧波的賓館適合各種消費層次,既有五星級的寧波南苑酒店、四星級的寧波東港酒店,也有三星級的金竜飯店、寧波飯店,還有二星級的花園賓館。慈城購物特産:
慈城楊梅
該楊梅是我鎮發現的新品種,已得到專傢的初步確認。其色澤豔麗、味甘如蜜、含之生津、回味清香。所製的“燒酒楊梅”是寧波民間特産,其酒紅豔甘馥,久藏不壞。
慈城“雪舟牌”白茶
産自慈城鎮三勤村,外形纖秀捲麯,芽鋒顯露,緑翠鑲金黃色,湯色翠緑明亮,香氣高鮮持久,滋味極鮮醇,回甘,葉底現玉白色,嫩緑通脈。産品遠銷港、澳臺地區,年産幹茶1500公斤,在2001年獲浙江省林業廳、省茶葉協會“竜頂杯”金奬;2002年獲中國精品名茶博覽會金奬。
慈城雲湖竹筍
産自慈城鎮雲湖水庫一帶的竹山上,筍味鮮美,筍質嫩白色,組織幼嫩,味道鮮美。富含多種礦物質、維生素、營養豐富。一年四季均可産筍,春有春筍,夏秋有鞭筍,鼕有鼕筍,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特産。
浙東大白鵝
因白鵝“飄若浮雲,驕若遊竜”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慈城養鵝歷史悠久,浙東白鵝品種優良,肉質肥、鮮、嫩、脆,早期生長特別迅速,是我國中小型鵝種中的佼佼者。所産的“寧波凍鵝”是聲譽中外的寧波特産之一,出口港澳、日本、新加坡、法國等國傢和地區。翎毛、鵝肝、鵝腸等也是食品工業、醫藥等工業的重要原料。
慈城雕刻:
城內現存的牌坊較完整的就有七處。特別是民主路嚮宅,門前連立兩座石牌坊,裏側是趙傢立於明弘治年間的鼕官坊,外側是清順治年間嚮傢立的恩榮坊。德星橋畔的世恩坊是近代藝術大師周信芳的祖宗在明代所建。太湖路完節坊中的馮嶽彩繪臺門也是明代木質臺門的代表。慈湖北面姜家番的宋代石翁仲,為南宋駙馬林棕墓遺物,至今已近千年;慈湖大廟山東坡的石馬、石羊、石虎栩栩如生,其餘如石獅,石獸等大小石刻難以枚舉。
慈城還有大量石窗、磚雕和木雕,都是古代建築的主要裝飾,其中方傢磚刻臺門,太平天國公館磚刻,應宅照壁磚雕最為可觀。木雕以馮宅保存較完整,其餘在各古建築物和民居中都可以看到。由於慈城歷代多達官顯宦,巨商豪富,藝術大傢,因此保存至今的各種碑刻很多,今孔廟中仍有吳道子繪的孔子像石刻碑和王安石撰的慈溪縣學記等名貴石碑。近代書法大師梅調鼎的“寓褒貶”、林則徐的“忠規孝矩”、錢罕的“寶峰理翠”等碑匾都是難得的珍品。從馮宅舊址中挖掘出來的幾十塊歷代書法大傢碑刻(虞世南,蘇東坡等人滋惠堂法帖),更是國內罕見的珍品。
寧波刺綉:
寧波刺綉,歷史悠久,是寧波傳統工藝品。長期以來,寧波民間有“傢傢織席,戶戶刺綉”的傳統習慣。明清兩代出現了不少民間刺綉藝人,綉品銷路也日益增大。寧波刺綉有獨特的地方風格。它構圖概括,色澤鮮豔,多采用黑色、灰色、石青、醬紅、赭黃、灰緑等柔和色彩。主要針法有:斜針、扣針、胖針、抽絲、朝紗、夾絲、曬毛針、打子針等不同針法,再以金銀綫盤綉裝飾。刺綉品的圖案多取材於民間喜聞樂見的如竜鳳、如意、牡丹、百鳥等,使綉品顯得典雅華貴,古色古香,樸實沉着,富有寧波民間地方風格。寧波刺綉的原料,多選用各色真絲、人造絲交織的綢緞,用金銀綫綉在彩色平綉的圖案周圍;有的則將金銀綫緊密排列,墊滿圖案的空間,融盤金與色綉為一體,富有高雅的裝飾韻味。1989年寧波刺綉大型屏風《百鶴朝陽》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奬珍品奬,並為中國美術館所收藏。
老字號店鋪:
馮恆大
古鎮名廠馮恆大創建於清代同治年間,是古鎮商貿界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傢,堪稱工商界之魁首,也是目前僅存的一傢老字號。由於時局的變遷,現今老字號,幾乎已蕩然無存,至今古鎮尚保留的老字號及其原來生産經營場地的就僅存馮恆大了。古老的歷史文化中融入了現代化的管理體製賦予了馮恆大人全新的企業使命:飲水慈城,吸納古城精髓;開發特産,弘揚美食文化。
永大
“永大”老字號歷史悠久,始創於清乾隆年間,曾在儒商之鄉的慈城有過曠世輝煌,享譽四海。現在“永大”的後人們為弘揚先祖們創下的數百年年糕文化,既往開來,重創了這一集百年經典工藝、溶現代先進技術於一體的現代化企業。
泰昌南貨店
二間開石庫墻門,門頭上有三衹泥塑羊,凡是慈城人都知道泰昌的名氣,百餘年老店,四時茶食,名牌糕點,如緑豆糕、茯苓糕、大油包,南北貨品等
春華祥
專營棉、百貨服飾,化妝品及婦女兒童用品。
鮑泰來雜貨店
雙開間,專賣農民用的傢具、簑衣、鬥篷、種田繩、傢用碗、筷、明礬、食鹼等。
市弄堂(也稱冷水灣)古竹紙店
專賣文化用品、紙張、還做紙箱、紙人,七月放“焰口”做二樓高的鬼王。
阿正糖坊
專做飴糖産品,春管糖、糖餅、糖球、細板糖、豆酥糖等。
德茂蠟燭店
位於東橫街口,店裏的蠟燭從“三拜終”(一種細小燃燒甚快的蠟燭)到花團錦簇的竜鳳喜燭,香類從捧香到盤香形式,琳琅滿目。
大源行
位於下橫街路口,是一傢蔬菜水果的收購批發大商棧。附近農民把自産的農作物,挑到大源行,由大源行收購,然後有小販前來批發去零賣。衹要是農副産品,全部收購。每年夏至到小暑,楊梅盛産,大源行忙得半夜就開排門,沿街擺攤的楊梅籃東邊一直襬到東鎮橋,西邊要過西閘橋,滿街都是楊梅籃。
鵝房跟
雞、鴨、鵝要到下橫街的“鵝房跟”去買,而且衹有“市日”纔有,好在每傢都自養有雞、鴨,並不為難。農民挑來的柴在民主路玉皇閣以西設市,𠔌擔都被攔在西門外,不讓進市心口。
慈城糕點
生活在魚米之鄉的慈城人是有福的,不但一年四季有時新的蔬菜瓜果,而且還有應時的糕點,如茯苓糕、烏饅頭、慄糕等說不完的品名,各傢南貨店都有南貨出,如鼎懋、穗芳等。
慈城棉布百貨店
慈城著名的棉布百貨店“三大祥”:春華祥、榮華祥、天生祥及裕昌祥帽店,都開在直街(即今解放路),與舊式的木排門、木櫃臺店鋪不同,他們有明亮的玻璃櫥窗和玻璃櫃臺,擺滿了布匹、服裝、自鳴鐘、鏡子等精美的上海貨。慈城交通距離寧波櫟社機場20余公裏、距離北侖港約38公裏,有市公交車331、333、336、337路直通慈城,行程15-20分鐘;西側的余姚江即是浙東運河的部分。境內有蕭甬鐵路(簫山—寧波)、甬余公路(寧波—余姚)、慈駱公路(慈城—駱駝)、莊浦公路(莊橋—慈城)。
慈城地處東海之濱,姚江之畔,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史記:“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城——勾餘”,這是慈城最早的古名,後改稱“句章”。至唐開元26年設慈溪縣,因縣城建此取名慈城。經過2400多年的歷史沉澱,慈城擁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藴,特別是以古縣衙、孔廟、校士館、馮俞宅、甲第世傢、符卿第等古建築為標志,城內留存官宦宅第、祠堂牌坊、學宮書院和粉墻綺窗,文物古跡衆多,歷史遺跡豐厚,在約5平方公裏的區域內擁有國傢省市區四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傢。同時,慈城還是一塊人傑地靈的沃土,歷代文化學者、名人層出不窮,自唐宋至明清,慈城一帶出進士519人,素有“鼎甲相望、進士輩出、舉人比肩、秀纔盈城”之譽;到了近現代,又涌現出周信芳、秦潤卿、應昌期、談傢禎、馮驥纔等一大批名人名傢。
慈城古縣城的文化價值,不僅在於悠久的人文歷史,而且表現在鐘靈毓秀的獨特風貌。全城山水相映成趣,其中五磊山、太宗山等山脈丘陵構成“九竜戲珠、四靈圍合”的樸素形態,姚江、城河等江河湖溪造就“四水歸堂”的水係格局,城區穹隆起頂,街衢坤龜成形,生態環境秀麗清幽,凝聚了古人追求“天人合一、人傑地靈”居住環境的美好願望。
見證千年歷史滄桑,感受久遠濃厚的儒風雅俗,水鄉情韻,千年慈城——“江南第一古縣城”!
孔廟
孔廟是用來祭祀我國偉大的思想傢、政治傢、教育傢孔子的地方。慈城孔廟位於城內中心位置上,建於北宋雍熙元年,比現今北京孔廟的歷史還要早318年,1048年遷移到現址。歷代纍有興毀,現存的孔廟仍保持清代光緒年間原貌。占地約7000平方米,共有祠、閣等房屋137間,建築佈局完整,氣勢宏大。中軸綫上由南嚮北分別為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梯雲亭;兩側的左右軸綫上也對稱地建有祠、閣,體現出儒傢“中和為美”的審美標準。
縣衙
據清光緒年間縣志記載:慈城縣衙創建於唐開元26年(公元738年),是第一任知縣房琯所建,延續至1954年,已有1200餘年的歷史。初建在浮碧山上,由於外敵入侵和自然災害的關係,屢建屢毀,現存的縣衙是按照光緒年間《慈豨縣志》上詳圖重建的,占地四萬多平方米。
校士館
民間稱考棚,是封建科舉製童試之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當地鄉賢鄭廷榮父子慷慨捐銀二萬四千兩建造校士館,後被毀。現存的校士館是按照光緒年間《慈豨縣志》上詳圖重建的。她坐北朝南,占地面積近8000平方米,整組建築為中國傳統的中軸對稱佈局:中軸綫上由南嚮北分別為大門、儀門、大堂、二堂、挑試所;左右軸綫上對稱地建有文場、公祠等,采用傳統的明清建築風格。
慈湖
位於慈城東北,由慈溪首任縣令——唐朝房琯下令開鑿,用以灌溉農田,當時面積有150畝之廣。因吳太傅闞澤舊居就在附近,因此,又把此湖叫做“闞湖、德潤湖、普澤湖”。宋時,普濟寺的僧人在湖心築堤直貫南北,以便往來,從此湖分東西,二湖之間用碶相通。慈湖不僅以風光秀麗著稱,而且還有許多人文景觀和美麗的傳說代代相傳,如師古亭、慈湖先生楊簡遺韻、水上墳等等,因此,據縣志記載,每當天氣晴好,便有居民租船遊湖,歌聲笑語不絶於耳。
清道觀
位於慈城東門外塔山之上,建於唐天寶八年(749年),是道教敬神祀仙,道士修煉養性,以及進行各種有關活動的場所,唐宋兩代是中國道教史上的鼎盛時期,與慈城清道觀的命運結合。元以後,歷經毀壞、重修和擴建,到民國時期,清道觀槐蔭夾道,鬆皇滿亭,依山建築共有七層,閣、廳、殿分佈其中,各式塑像不可勝記,尤以巨鐘而聞遠近,該建築於文革期間拆毀,現正重建。
馮宅
省級文保單位,位於慈城太陽殿路18號,此宅為明代湖廣布政使馮叔吉後代的居所。該宅大門朝東,前有八字式封檐墻,下端的石須彌座和上部的磚雕均較為考究。該宅的二門為一磚雕門樓。宅院內有一三合院。據考證,此宅為清初的代表作。
嚮宅
省文保單位,位於慈城民主路70號,該宅由北宋右僕射嚮敏中後裔嚮恆升於清乾隆年間的建築,為一四合院建築,前有東西方向的一條長弄,弄口有鼕官、恩榮兩石牌坊。據嚮傢後代口述,嚮恆升在福建有樹行,造此宅的木材都是從福建運來的。
浮碧山
又曰浮鱉山,位於慈城北面,因山的北、西、東三面鑿為湖,而此山象一隻鱉浮在水面上,故有此名。又因慈溪舊縣治建於此山之上,故亦稱此山為“縣山”。由於此山地理位置獨特,加上它的人文色彩濃厚,有不少文人墨客以此為題吟詩作賦,如把浮碧山比作一顆明珠的詩句:九嶺環趨類九竜,青珠一顆正當中,若非官捨來相壓,搶入陽候海夢宮。
寶善堂
據《慈溪縣志》,寶善堂在縣治東北隅浮碧山東麓,現慈城華傢巷7號。清嘉慶9年(1804年)應慎修,募集資金建此堂,用以施捨棺木、藥品、資助孤兒寡母等,又有楊九畹等各捐置義山、義田以助此善舉。此堂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建浮碧山房和來鶴山房,成為當時文人聚會,登高望遠的好去處。據當地人口述,此地也是慈城名人應昌期夫婦訂婚之處。
朱貴祠
省級文保單位,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慈城大寶山西麓,俗稱朱將軍廟,1843年,為褒奬朱貴將軍與英軍殊死搏鬥而陣亡的英雄事跡,由當地舉人捐資興建。該祠占地1000平方米,正殿內墻面上有彩繪11幅,記錄着朱將軍生平事跡。1984年在祠後山上新建了鴉片戰爭大寶山戰役陣亡將士墓。
俞宅
市級文保單位,位於慈城太陽殿路東端。該宅原為明嘉靖年間湖廣布政使馮叔吉的故居的一部分,後賣給了俞傢,現存的為清代初期建築。此宅總面積達6700多平方米,該宅是寧波市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好古建築群之一,體現了清初江南建築的風格。
應宅
區級文保單位,位於慈城楊傢巷15號,建於清乾隆九年(1744年),主人名字不詳細。今存東廳、照壁、影墻等。東廳西間的天花板上有統漆花草,較為罕見。宅之正南大門外有一大型照壁,三開間,高約4米,全長7米。下端為石砌須彌座,刻有捲草、鳳凰、牡丹等圖案,上端的磚雕圖案有喜鵲、臘梅、雙竜搶珠、白鶴、桃花等。
闞峰山
位於慈城東北一裏,現慈湖中學左側。因三國時吳國的太子太傅(地位相當於宰相)闞澤居此山之下,故名。闞澤,字德潤,幼年時傢境貧寒,但從小博聞強識。成年後輔助孫權治理國政,因精通經學、歷書而深受孫權器重。
護城河
位於慈城鎮東、南、西三面,又稱濠河。明朝嘉靖年間開挖。護城河至今仍保持原貌。
三忠墓
區級文保單位,原建於寧波西郊馬公橋邊,後遷至慈城朱貴祠後山,是明代抗清鬥士董志寧和王栩、馮京第合葬墓之總稱。1651年,三人因抗清失敗而殉難後,鄉人找回董的屍體、王的頭和馮的手臂分別安葬在西郊馬公橋邊。1824年,因年代久遠,三人之墓已無法分辨,當地人就把墓合而為一,統稱三忠墓。
符卿第
區級文保單位,位於慈城民權路29號,主人陳鯨是明嘉靖5年(1526年)進士,官至南京尚寶卿。該宅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現存的建築為清代中期所重建。宅院坐北朝南,由前廳、後樓和左右廂房組成,東側開門,磚、石、木雕題材豐富。
桂花廳
省文保單位,位於慈城民族路25號,是明代較有影響的劉姓大族的一處宅院,原名劉傢大廳,因主人曾品桂吟詩,故稱桂花廳。現存中堂、後樓及左右廂房。其中仍保持着明代早期的建築風貌。
方狀元宅
位於慈城太湖路24號。它是一處現存規模較大的清中期建築群。主體建築由前樓後樓及磚雕二門組成,另有配屋數十間及保存完整的朝東二大門一座。總占地面積約四千平方米。建築坐北朝南,前後樓房各五間二弄,均面闊26.5米,進深12.2米,硬山式馬頭墻,穿鬥、擡梁混合架構,設月梁前廊,前後樓間設有一高大磚雕臺門,門樓面闊4米,高6.4米,正面采用磚墻式,上有“迎薫受祜”篆書磚刻門額及辛亥歲十一月以齋馮全修題。(馮全修:乾隆六十年乙卯科進士),門樓鬥拱飛檐,背面磚雕草竜花卉,蝙蝠雲紋,博古垂幔等精美裝飾。據調查,該宅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宣統末年進行重修,主大門及前廳等部分已毀,大部分保存完整。
師古亭
區級文保單位,位於慈湖湖心堤上,由清乾隆年間慈溪縣令鬍觀瀾於1771年建造。“師古”意即嚮先人學習,為百姓造福,這是寧波市現存唯一的一座乾隆年間的亭子。該亭為六面重檐結構,由12根石柱支撐全亭,亭內藻井處及四周繪有“哪吒鬧海”、“西天取經”等故事,亭內有楹聯兩對,鏡水平分澗底流。
護竜寺
據清光緒《慈溪縣志》記載:護竜寺,縣西半裏,乾隆年間建,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大寶山英吉黎之戰所焚毀,鹹豐元年秦氏檀越重建大殿未落成旋圯。民國初,秦氏後裔既秦潤卿夫人俞氏捐資重修,前亭後樓,中建大殿。落民之日,慈城名士文人成集,名書法傢錢罕題“寶峰王巢翠”(今尤在)。後毀。1998年在當地政府領導和市佛教協會支持下,破土動工,先造大殿,繼營廂房邑輻,重塑佛像,已具規模。
貞節坊
省級文保單位,位於慈城尚志路4號,為二柱單棱式牌坊。係明萬歷後期(1573—1619年)侍讀(官職)馮有經“疏母節於朝”受旌表,為其母劉氏而建。此坊采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石刻題材有雙竜戲珠,雙獅舞綉球,丹鳳朝陽及捲草紋,蓮瓣紋等。
恩榮坊
省級文保單位,位於慈城民主路嚮傢門頭,由嚮傢後代嚮恆升奉乾隆帝聖旨,為表彰武騎將軍嚮騰蛟的卓著功勳而建造。該坊為一座雙柱單開間棱式牌坊,用青、紅兩種石質組成。正面上部匾額直書“聖旨”二字,中間額坊背面橫書“浩封三代”,下額坊浮雕雙竜戲珠、雙獅舞綉球等圖片。
周仰山宅
位於慈城尚志路132號。該建築為一座北朝南磚木結構中西合壁式洋樓,建成於1929年,原為民國初期旅滬實業傢周仰山宅。總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200平方米。三合院式前廳5間二弄,面闊27.6米,進深14米,前廳、東西廂樓上下前廊與二門門廊天橋形成四周環通,前柱采用混凝土磨光方形柱,上下前廊均采用水泥花式地面。後進5間2弄,東西兩側耳連接3間1弄,共有8間3弄,通面闊42米,進深8.2米,前後進間為一狹長天井,連接前後兩弄設有兩座過天井的樓道。整組建築還有朝東大門,配房以及前後花園。
水上墳
一老人墓。相傳一老人生前性格固執,盡說反話,當地人稱“拗孟公”,其子女必按他說的反意行事。臨終,此老真言,把他葬於山下。其子女以為反話,將他墳建於水中。又傳,此墳無論湖水深淺,總與水面等高。
娑羅庵
據清光緒《慈溪縣志》記載:縣西北二裏,清順治16年,由性忍、海藏二僧同建。同治10年,馮允鴻擴建,終形成如今規模。
酒稅務
酒稅務位於慈城鎮光華路10號,現存建築年代為清中期,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400平方米,坐西朝東,廳堂三間,進深9柱13.6米,面闊12.2米,南北各有8間二弄廂樓,建築組合平面h型佈局,前後天井,前天井陰墻高4.5米,寬10.6米,石刻須彌座,有如意、捲草等圖案,陰墻脊下有通長磚雕圖案,其間有“俾爾戩穣罄無不宜”八個磚刻楷書,兩廂前廊西端各有偏門通外天井,偏門采用石門框,上有磚雕門額,各刻“挹爽”“凝暉”兩字,其下有一磚雕月梁,上飾花卉、博古等圖案。 |
|
慈城設治始於吳越勾踐時(約公元前473年),名叫“句章”。縣治在余姚江畔城山地方,作為越國的屏障。到唐朝開元26年(公元738年)房琯為令,房琯當時是纔德具備的人才,詩詞與李白唱和,後為宰相,下馬伊始,遷縣治於浮碧山以南,瀎疏闞湖以灌溉城郊;又以漢名儒董仲舒六世孫董黯母患屢疾,喜飲大隱溪水,奉母築室以侍,擔溪水供母飲,母病漸愈,以此故事以名縣稱為“慈溪”,屬明州。
房琯治縣井井有條,規劃街道,但未築城,經歷五代、宋、元、明、清、民國。慈溪原屬明州,到洪武十四年以犯明諱,改為“寧波府”,下轄鄞、慈溪、奉化、定海(鎮海)、象山五縣,後到清鹹豐間,將昌國衛(舟山群島)改為定海,原定海改為鎮海,是為寧屬六縣。
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慈溪縣令失縣印,請示於朝廷,詔令重鑄新印,恐失所復出為姦人滋事亂政,故改溪字從𠔌,名為“慈溪”。
明嘉靖年間,慈溪縣境濱海,遭到倭寇侵犯,焚掠殆盡,明世宗震怒,命兵部侍郎副都御史鬍宗憲為總督,工部尚書趙文華為監督,始建慈溪城垣,積極防禦倭奴侵犯。清同治十五年重修加高。1939年為防日軍飛機轟炸,便於疏散居民,拆除城門。1949年後,城墻陸續拆除。
1949年前,慈城曾設孝東、孝西2鎮,後合併為孝中鎮。1950年又分置2鎮,1951年合併改稱“慈城鎮”。1954年10月自慈溪縣人民政府駐地遷滸山鎮後,慈城鎮劃屬余姚縣,1960年10月劃入寧波市郊區,1984年隨郊區並入寧波市江北區,為市內最大的建製鎮,1992年妙山、雲湖等鄉並入慈城。
慈城其地三方環山,南面平川。據說唐代的慈溪縣城,"城周五百六十丈",城內采用都城長安的井字形棋盤格局。古慈溪縣城比三江口的明州府城的建造要早80餘年,走進慈城,過街穿巷,延續千餘年的歷史文脈,觸目皆是。鎮內已經列入文保單位的名人古跡有33處。
在西區,有建於明代的"大耐堂"、刻有"聖旨"的鼕官坊和恩榮坊,還有桂花廳、劉傢祠堂、太平天國公館、周信芳故居宗祠和明代的世恩坊;在東區,有馮氏傢族世居的馮嶽臺門、馮宅、程氏慶餘堂、俞宅、甲第世傢、福字門頭、布政房、完節坊、應宅、符卿第和莫駙馬宅等;中軸綫上的古跡,有明代嘉靖兵部尚書姚鏌的狀元宅、千年學宮孔廟及鬍宅、凌宅、方宅、獅子門頭等。
"好山四面繞青蠃,十頃慈湖勝事多。"出城有慈湖,湖因三國闞澤居住和普濟寺所在,故名"闞湖"、"德潤湖"和"普濟湖"。為緬懷古代先賢,清乾隆年間在湖心堤上建造了12條石柱支撐的雙檐六角"師古亭"。而在湖的西南,小北門外的山崗上,還竪有一塊大長中國人浩然正氣的石碑,這裏是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隊長華爾處。再往西走約1公裏是著名的大寶山。公元1842年3月,64歲的朱貴將軍和數百將士,與英國侵略軍在此激戰,400"紅夷"陳屍於大寶山麓。在這片熱血灑就的土地上建起的朱貴祠又是一處顯示中國人不畏外侮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
1954年,古慈溪縣所在的縣治改稱為慈城鎮,屬寧波市江北區,1992年慈城躋身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之列。
慈城歷代出了很多名人。
馮驥纔(1942- )
慈城人。當代著名作傢。代表作有《三寸金蓮》等。現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文聯副主席,天津市文聯主席等。其祖居在民主路五馬橋畔。
應昌期(1916-1997)
慈城人。因傢境不富裕,商校未畢業即投身於上海、福建銀行界。抗戰勝利後赴臺灣,參與接收臺灣國際票劵金融公司。自小喜圍棋,創"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十餘年來,嘔心瀝血,研究推廣"計點製"規則。對家乡建設、教育等事業亦不遺餘力,作出重大貢獻。
馮定(1902-1983)
原名馮昌世,筆名貝葉,寧波慈城人,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傢,是寧波地區唯一的一位社會科學學部委員(相當於現在的兩院院士)。著有《中國共産黨怎樣領導中國革命》《共産主義人生觀》《人生漫談》等,其哲學代表作為《平凡的真理》。
陳布雷(1890-1948)
名訓恩,字彥及,筆名布雷,畏壘。1890年11月15日出生於浙江省慈溪。1927年加入國民黨,4月出任浙江省政府秘書長,5月赴南京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書記長。1928年,辭去中央黨部秘書處書記長職,赴上海任《時事周報》總主筆,創辦《新生命月刊》。1929年6月隨蔣介石赴北平。歷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國民黨軍委會南昌行營設計委員會主任等職。1947年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代理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
周信芳 (1895-1975)
字士楚,藝名麒麟童,慈城人。京劇麒派創始人。七歲即登臺,風格剛健豪放,唱腔酣暢樸直,蒼勁渾厚。念白韻味醇厚,飽滿有力。代表作有《四進士》、《徐策跑城》、《清風亭》等。歷任中國戲劇傢協會副主席,中國戲麯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京劇院院長等職。
何育傑 (1882-1939)
字吟苡,浙江寧波慈城鎮人。中國近代物理學的首批拓荒者之一,為我國近代物理學的産生和發展作出重大貢獻。著名物理學家嚴濟慈教授稱他是"我國最早而最好的物理大師"。
陳謙夫(1880-1945)
投身教育,熱心公益,先後創辦了效實中學、慈湖中學、慈城保黎醫院等,為社會服務,為桑梓造福。
凌近仁(1909-1995)
字近仁,號公毅,著名書畫傢,尤擅山水,曾任寧波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寧波市政協常委、寧波市書畫院院長和名譽院長等職。
馮君木(1873-1931)
字階青,一字君木,民國年間一位著名學者,人稱"回風先生"。與應悔復、陳訓正、洪佛矢並稱"慈溪四才子"。
梅調鼎(1839-1906)
字友竹,號赧翁,清末布衣,工書法,初宗二王,後滲入歐陽洵、李北海法變圓為方,筆力拗拔。晚年又潛心於北碑,筆姿轉為沉雄膘悍,遺作有《赧翁集錦》抒世。
袁枚(1716-1798)
字子纔,號簡齋,又號存齋、淡園、隨園老人、石頭村人。祖籍浙江慈溪,清乾隆四年進士,入翰林院,後多處為官,皆有政績。後以文學創作為謀生手段,優遊名山勝水達五十年,被譽為"備林泉之清福、享文章之盛名,百年來無及者"。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等。
趙文華(?-1557)
字元質,號梅林,明慈溪縣城(今慈城)驄馬橋南人,嘉靖八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官至工部尚書,加太子太保,繼以右副都御史總督江南、浙東軍事。
馮根生 (1934- )
慈城人,被譽為"藥王"。先後獲得首屆全國優秀企業傢,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奬章獲得者,首屆全國"創業企業傢"等榮譽稱號。
穆時英(1912-1940)
浙江慈溪(今慈城)人,著作有《交流》《聖處女者》等,被稱為"中國新感覺派聖手",著名作傢蘇雪林稱贊他是"最成功的新感覺派的代表,並且是都市文學的先驅作傢"。
徐訏(1908-1980)
浙江慈溪(今慈城)人,二十世紀中國的傑出作傢,因小說《鬼戀》成名,被譽為"文壇鬼纔",創作長、中、短篇小說70餘部(篇)。中國現代著名文學史傢司馬長風把他與魯迅、郭沫若並論。
陳訓慈(1901-1991)
字叔諒,浙江慈溪人,歷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浙江省圖書館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浙江省政協委員,省博物館顧問。
應修人(1900-1933)
1919年參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早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傢聯盟",我國新詩創作活動的先行者,著名的"湖畔詩人"之一。
馮貞群(1886-1962)
字孟顓,又字曼孺,號伏跗居士,生平精研文史,收集古籍珍本,自名其藏書樓為"伏跗室",收藏古籍十萬餘捲。
錢罕(1882-1950)
字太希,一字吟棠,慈城鎮人,著名書法傢。尤其在碑牌作品中的魏體,他在傳統的基礎上把它更推進一步,出現自己獨有的典雅風格。當代書法傢沙孟海先生評價到"綜希老生平涉筆碑志文字大小凡百餘石,每石皆自有特色,古今書傢殆無第二手"。
秦潤卿(1877-1966)
字祖澤,號抹雲老人,從事錢藏業,歷任上海錢業工會理事長,上海總商會副會長,中央銀行監事,上海墾業銀行董事長,福源錢莊失蹤經理以及大有利榨油廠董事長等,一生熱心教育,聘請著名學者執教,培養錢業同人子弟,在家乡辦有中小學、圖書館、醫院等等。
張生甫(1864-1933)
名國華,慈城東郊人,著名中醫學家。與????山張錫純、嘉定張山雷齊名,被當時醫界譽之為"海內三張""三達名流"。
朱貴(1778-1842)
字黼堂、君山,甘肅臨夏人,武庠出身。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以浙江金華協副將奉命馳赴寧波,參與抗英戰役。守衛城西大寶山,次年二月,英軍進犯。在後援無望的情況下,與兩個兒子和部衆堅守陣地。浴血奮戰,最後中彈陣亡。
薑宸英(1628-1699)
字西溟,一字葦間,號湛園,清著名文學家、書法傢和史學家。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醜科殿試第三名,為探花。故居在今慈城尚志路,稱探花殿。
馮嶽(1481-1561年)
字望之,號貞所,明嘉靖五年(1526)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居官清廉,遷刑部郎中,曾恤刑江西等處,共釋滯獄1500餘人。擢山東臬副,河南參政署司事,皆以正直稱,升江西布政史,後因平苗有功,升任右都御史,以南京刑部尚書緻任,年老乞休。萬歷帝賜建彩繪臺門,現仍存。
闞澤(170-243)
字德潤,會稽郡句章(今屬寧波市江北區慈城)人。年青時好學,舉為孝廉。後官至三國中吳國尚書令、中書令,為太子太傅。晚年居住慈城,篤信佛教,獻出府邸,改建為“普濟寺”,是浙江第一座佛教寺院。
房琯(697-763)
字次律,河南人。祖父房玄齡,父親房融三代都曾為唐朝宰相。房琯於唐開元宰相張說啓奏皇帝,薦為校書郎,任盧氏縣令,治縣有方,後曾官至宰相。後因故貶至慈溪任縣令,是為慈城作為慈溪縣城的創建者。
楊簡(1141-1225或1226)
字敬仲,號慈湖,世稱"慈湖先生"。南宋乾道五年(1169)進士,拜著名理學家陸九淵為師,將陸氏心學發展成唯心論,當時稱為浙東慈湖學派。晚年,在寧波月湖"碧沚"講學,與當時的舒璘、袁燮、瀋煥等被稱為"淳熙四先生"。官至寶謨閣學士,為官廉潔自奉,著作等身。
桂彥良
名德稱,以字行,慈溪(今慈城)人,少年慧敏,勤奮好學。明洪武六年,授命徵召入京,授太子正字,與宋濂(文士)、劉基(軍師)同為明太祖三鼎臣,被明太祖贊譽“江南大儒,惟卿一人”。後於洪武十八年告老還鄉,潛心著作,有《清節》《中都紀行》等著作傳世。
姚鏌(1465-1538)
字英之,號東泉,明弘治六年進士,纍擢右副都御史,巡按延綏,軍政大飭。嘉靖中以右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回州士官岑猛謀為不軌,斬首以獻,後以流言高休。長子姚淶,嘉靖二年(1523)狀元,授翰林院編修,以經學、詩學、史學為翰林院三。 |
|
慈城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