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感德茶
目錄
No. 1
  走在安溪縣感德鎮槐植村的街市上,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茶香(感德茶),還有熱氣騰騰的商業氣息。這個長久以來處於落後沉寂狀態的小山村,已經發展為遠近聞名的名茶鐵觀音的主要市場,短短幾年,山旮旯裏的槐植村依靠茶産業優勢脫去了窮睏落後的帽子,今年更以強勁的勢頭跨進了億元村行列,真正實現富裕夢。那麽,是什麽催生了這個山旮旯裏的億元村呢?感德鎮槐植村下轄四個行政村。作為名茶鐵觀音主産區,近年來,安溪縣感德鎮槐植村的茶産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智慧勤勞的槐植人加快鐵觀音茶園改造,及時更新製茶設備,開展製茶技術競賽,切實提高茶葉質量,不斷做大茶葉品牌,迅速走上致富路。據槐東村主任陳火力介紹:“我們這兒的好茶基本是三五百,一千八百也有,有的茶農一季就可以賣茶三幾萬、十幾萬或者是20萬,普遍是三五萬 。主要原因是政府舉辦茶事活動和茶葉培訓班,還有就是茶農互相交流經驗,還有這幾年我們這兒的一些年輕人到外面開拓市場,才能達成這樣好的效果。”
  如今,感德鎮槐植村的優質茶葉(感德茶)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全國各地茶商紛紛慕名而來。每次茶季一到,槐植村正在興建中的街市就會被茶商們擠得水泄不通,並逐漸演變成為商傢必爭之地,一間普通的店鋪一年租金就高達1萬元。這樣繁榮的局面直接促使鐵觀音茶葉價格不斷上揚,茶農收入不斷增加。茶農們滿懷希望地說:“照這樣發展下去,不富裕都不行啊”。是的,有了正確的導嚮,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茶農們一定能實現更美好的願望。 據悉,今年秋季感德鎮槐植村人均茶葉收入1萬多元,這個人口近萬的小山村單季茶葉收入成功突破了億元大關,在茶鄉人民脫貧致富宏偉篇章中書寫下光輝的一筆。
  感德茶的特點
  香濃湯淡帶微酸對於泉州市區茶客來說,大多對感德茶不陌生。此茶在一些茶葉專傢看來,又被稱為“改革茶”、“市場路綫茶”,近年在一些區域和人群中頗受歡迎,其最大的特點是茶香濃厚。
  特質感德鎮所産茶葉,近年來以其“特色鮮明”,在茶市占有重要席位。綜觀其特質,主要有如下特點:首先:其香氣濃郁,無論聞蓋杯,或是湯入口,甚至衝泡揭蓋之際,其香之濃,幾可溢室,令人躍躍欲試。其次:湯水色澤相對清淡,尤其頭泡、二泡茶更是如此;三泡之後,其湯色呈黃緑色,清醇見底。最後:湯水入口,細攪可感其帶微酸,口感特殊,而且酸中有香,香中含酸。感德茶製茶時發酵時間稍短於傳統製茶時間,因而色澤微緑有鮮感。其酸有兩種解釋:一是發酵不足所致,二是此酸正是韻味體現。至於濃香,分析認為是感德特殊茶園環境,以及製茶時采用創新辦法所致。
  鑒別技法同西坪、祥華茶相比,感德茶鑒別起來相對較易,其要領據介紹主要是:一是湯色淺緑且香氣顯著;二是入口可感微酸。
No. 2
  走在安溪縣感德鎮槐植村的街市上,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茶香(感德茶),還有熱氣騰騰的商業氣息。這個長久以來處於落後沉寂狀態的小山村,已經發展為遠近聞名的名茶鐵觀音的主要市場,短短幾年,山旮旯裏的槐植村依靠茶産業優勢脫去了窮睏落後的帽子,今年更以強勁的勢頭跨進了億元村行列,真正實現富裕夢。那麽,是什麽催生了這個山旮旯裏的億元村呢?感德鎮槐植村下轄四個行政村。作為名茶鐵觀音主産區,近年來,安溪縣感德鎮槐植村的茶産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智慧勤勞的槐植人加快鐵觀音茶園改造,及時更新製茶設備,開展製茶技術競賽,切實提高茶葉質量,不斷做大茶葉品牌,迅速走上致富路。據槐東村主任陳火力介紹:“我們這兒的好茶基本是三五百,一千八百也有,有的茶農一季就可以賣茶三幾萬、十幾萬或者是20萬,普遍是三五萬 。主要原因是政府舉辦茶事活動和茶葉培訓班,還有就是茶農互相交流經驗,還有這幾年我們這兒的一些年輕人到外面開拓市場,才能達成這樣好的效果。”
  如今,感德鎮槐植村的優質茶葉(感德茶)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全國各地茶商紛紛慕名而來。每次茶季一到,槐植村正在興建中的街市就會被茶商們擠得水泄不通,並逐漸演變成為商傢必爭之地,一間普通的店鋪一年租金就高達1萬元。這樣繁榮的局面直接促使鐵觀音茶葉價格不斷上揚,茶農收入不斷增加。茶農們滿懷希望地說:“照這樣發展下去,不富裕都不行啊”。是的,有了正確的導嚮,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茶農們一定能實現更美好的願望。 據悉,今年秋季感德鎮槐植村人均茶葉收入1萬多元,這個人口近萬的小山村單季茶葉收入成功突破了億元大關,在茶鄉人民脫貧致富宏偉篇章中書寫下光輝的一筆。
  感德茶的特點
  香濃湯淡帶微酸對於泉州市區茶客來說,大多對感德茶不陌生。此茶在一些茶葉專傢看來,又被稱為“改革茶”、“市場路綫茶”,近年在一些區域和人群中頗受歡迎,其最大的特點是茶香濃厚。
  特質感德鎮所産茶葉,近年來以其“特色鮮明”,在茶市占有重要席位。綜觀其特質,主要有如下特點:首先:其香氣濃郁,無論聞蓋杯,或是湯入口,甚至衝泡揭蓋之際,其香之濃,幾可溢室,令人躍躍欲試。其次:湯水色澤相對清淡,尤其頭泡、二泡茶更是如此;三泡之後,其湯色呈黃緑色,清醇見底。最後:湯水入口,細攪可感其帶微酸,口感特殊,而且酸中有香,香中含酸。感德茶製茶時發酵時間稍短於傳統製茶時間,因而色澤微緑有鮮感。其酸有兩種解釋:一是發酵不足所致,二是此酸正是韻味體現。至於濃香,分析認為是感德特殊茶園環境,以及製茶時采用創新辦法所致。
  鑒別技法同西坪、祥華茶相比,感德茶鑒別起來相對較易,其要領據介紹主要是:一是湯色淺緑且香氣顯著;二是入口可感微酸。
  産地介紹
  感德鎮地處安溪的西北部,北緯25°18′,東經117°51′,距縣城68公裏。東連劍鬥鎮,南接長坑、祥華、福田三鄉,北鄰永春縣一都、橫口兩鄉,西毗漳平市,西北與桃舟鄉交界,面積221.78平方公裏。感德是安溪聞名遐邇的名茶鐵觀音的主産區之一,境內有遠近聞名的潘田鐵礦,有漳泉肖鐵路第一橋尾厝大橋,有近5000米長的華東最長隧道坑仔口隧道。這一切,無不令人發出由衷的贊嘆……
  從考古發現的石器、陶器等文物看,早在殷周時代,就有人類在感德這方水土上生活。宋代,感德寓“以德感化”之意為金田鄉感德裏。明清時為感德裏。民國時期先後屬長坑區、第三區、第二區、長康區;民國34年(1945年)10月分屬潘桃、樂德鄉。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屬長康區、第五區、第十三區;1955年9月建立感德區;1956年6月改屬長坑區;1958年10月成立感德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設感德區,下轄11個小公社;1965年4月撤區為感德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為鄉建製,1991年11月改為鎮建製。2005年,全鎮轄22個行政村和2個場,人口53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