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代英烈士殉難處,位於南京城西江東門,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駐地。
1930年國民黨在此建造了中央軍人監獄,又名軍政部軍人監獄或中央海陸空軍人監獄。監房分為東、西、中、南等處,其中南監條件最差,人稱“獄中獄”。另有水牢四間,水中設鐵籠,被囚者衹能站在裏面。監獄內有刑場三處,圍墻高6.7米,上設電網,四角設有崗樓,墻外深溝護繞。1931年惲代英被關押於此。
惲代英(1895-1931年),祖籍江蘇武進,生於湖北武昌。1918年畢業於武漢中華大學,192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他先後在安徽宣城師範、四川瀘州師範、成都高等師範學校任教。1923年擔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宣傳部長,主編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1926年任黃埔軍官學校政治總教官。 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同年,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廣州起義。1928年任中央宣傳部秘書長,主編黨刊《紅旗》。1930年在上海任瀘東行動委員會書記,同年5月6日在楊樹浦韜朋路老怡和紗廠門前與工人聯繫工作時不幸被捕。由於惲代英在敵人面前沒有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敵人使以“工人擅自開會有罪”將他判刑5年,先後羈押於漕河涇監獄、蘇州監獄,1931年2月轉押到南京中央軍人監獄。
在獄中,惲代英始終保持堅定的革命鬥爭精神,經常對身邊的難友進行革命氣節教育,他說:“對一個革命者來講,戰場固然是考驗,而監獄也是一個特殊的戰場,一個真正的革命者,在這個特殊戰場上,在生死面前,要經受得起嚴峻的考驗。”監獄當局對政治犯實行精神上的折磨、生活上的虐待,惲代英組織難友為改善生活待遇進行鬥爭。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編寫了一本解釋黨的“十大綱領”的工人讀本。他還寫了一首獄中詩:“浪跡江湖憶舊遊,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摒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表達了他大無畏的革命鬥爭精神。
惲代英被捕後,黨組織設法進行營救,就在他即將被提前釋放時,中共中央特務委員會的負責人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後叛變革命,出賣了惲代英。蔣介石知道這一情況,急令軍法司司長王震南到獄中核對。4月28日,王震南拿着惲代英在黃埔軍校時的照片來到他面前。惲代英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經暴露,輕衊而又自豪地說: “我就是惲代英!”敵人對惲代英進行勸降,遭到嚴厲斥責,遂將惲代英戴上鐐銬,關進單人牢房。
蔣介石得知惲代英不肯屈服,下令立即就地處决。4月29日中午,敵人將惲代英從牢房押往監獄的刑場時,惲代英神色坦然,昂首挺胸,高唱《國際歌》。臨刑前,面對行刑的劊子手,惲代英發表了慷慨的演說:“蔣介石走袁世凱的老路,屠殺愛國青年,獻媚帝國主義,較袁世凱有過之而無不及,必將自食其果。”惲代英高呼口號,英勇就義,年僅36歲。
惲代英烈士殉難處現保存有原中央軍人監獄的大門及部分監房,1982年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着手惲代英紀念碑的籌建工程,1985年8月紀念碑壇完工,並進行緑化。1986年8月惲代英烈士誕辰91周年之際,舉行了紀念碑壇落成儀式。紀念碑壇占地180平方米,直徑7米的深紅色圓形碑壇上樹立黑色大理石貼面的紀念碑。紀念碑坐北朝南,長1.6米,寬1.2米,高2.6米。碑上雕塑惲代英烈士半身漢白玉像,像高1.25 米。紀念碑正面鎸刻陸定一題寫的“惲代英烈士”五個大字,背面為惲代英烈士簡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