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司機關設七部一室,即經理工作部、政治工作部、財務審計部、生産技術部、市場營銷部、安全監察部、法律事務部和工會辦公室。二級單位28個,其中營銷口20個,包括16個供電所、大宗用戶所、客戶服務中心、用電檢查大隊和計量所;生産口6個,包括調度所、電氣設備試驗所、發電工區、變電工區、綫路工區和奇楊火力發電廠;其他2個,為物資中心和後勤服務中心,另有水電勘察設計院和職工入股組建的恩施華源水電發展有限公司為獨立法人。
領導班子情況 公司領導班子由九人組成,大專學歷2人,本科學歷7人,中級職稱8人,高級職稱1人,平均年齡40.2歲。黨委副書記、經理薛昌倫主持公司生産經營全面工作,黨委書記、副經理張洪應主持公司黨委全面工作,黨委委員、副經理鄭傳斌分管公司電力營銷工作,黨委委員、副經理李正剛分管公司安全生産工作,黨委委員、副經理文丕鋒分管機關管理和宣傳工作,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朱瑞明主持紀委全面工作,黨委委員、工會主席張宏升主持工會全面工作。公司設兩總師,分別為總工程師鄭申華,總會計師楊芳。 |
|
| 2007年末,公司職工總數2008人,其中在崗職工1486(發電人員351人,農村供電所540人,送武大脫産學習45人),內退職工227人,離退休人員240人,其他人員55人。在崗職工中具有本科學歷的89人,占在崗總人數的6%,具有專科學歷的786人,占在崗總人數的53%,中專、技校學歷的159人,占在崗總人數的11%,高中及以下學歷的452人,占在崗總人數的30%。擁有高級職稱和高級技師21人,中級職稱和技師243人,初級職稱和其他技能等級的1068人。 |
|
| 恩施市電力産業起步最早可追溯到1933年的柴油發電機供電,經過七十幾年的發展,特別是投資3.09億元的農村電網改造、投資4690萬元的縣城電網改造和投資2907萬元的農村戶戶通電工程後,恩施市電網初步形成了以110千伏為樞紐、35千伏為主幹、10千伏為紐帶的電網體係,長期存在的農村電網網絡脆弱、設備陳舊老化、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得到根本解决,供電可靠率和電壓合格率得到明顯提高。公司電網擁有110千伏變電站5座,總容量171兆伏安,110千伏輸電綫路7條172公裏,110千伏主網基本實現環網架構。35千伏變電站15座,容量87.05兆伏安,35千伏輸電綫路24條262公裏,基本實現35千伏變電站落鄉鎮的格局。10千伏綫146條3305公裏,配電變壓器2792臺,容量334兆伏安,公司自有電站34座,總裝機44.89兆瓦,年發電量1.4億千瓦時。2007年,公司提出大項目拉動大發展,積極實施重點項目建設“333”計劃,目前,三大在建工程全面完工,復建馬尾溝電站於3月28日投産發電,纍计發電2356萬千瓦時;調度綜合樓於6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調度生産及機關辦公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楊傢灣火電廠增容技改工程於6月29日完成並投産發電。三大新建工程進展積極,110千伏桂花樹輸變電工程於8月25日正式動工,主控樓建設基本結束,綫路基礎進入澆築階段,工程可在2008年4月底投運;110千伏盛傢壩輸變電工程綫路鐵塔基礎已施工,計劃2008年6月底以前完成;35千伏屯堡變電站初步具備設備安裝條件,計劃2008年春節前投運。三大項目前期全面鋪開,110千伏小渡船輸變電工程、110千伏土橋壩輸變電工程選址確定,馬尾溝電站引水隧洞工程前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此外,為實現一鄉一變目標,公司還啓動了35千伏沙地、白楊坪變電站的項目前期工作。實施了東風大道、金桂大道、施州大道、航空大道、藍天加油站至紅廟段的電力管綫建設。縣城網改造工程尾資項目投資2100萬元,已完成設計工作, 2008年動工。 |
|
| 公司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各項經濟指標逐年提高。售電量由2002年農電體製改革前的23888萬千瓦時增至2007年的50189萬千瓦時;售電收入由2002年的11945萬元增至2007年的32495萬元;利潤總額由2002年的81萬元增至2007年的387萬元;企業創稅由2002年的1023萬元增至2007年的3105萬元;資産規模由2002年的3.1億元增至2007年的7.46億元;所有者權益由2002年的1.11億元增至2007年的4.54億元。2007年購電量40654萬千瓦時,其中購州網26517萬千瓦時,購小水電14137萬千瓦時;售電均價含稅為0.647元/千瓦時,不含稅0.507元/千瓦時;售電結構為居民照明27.4%、商業及非居民照明20.8%、大工業 27.7%、非普工業24.1%。 |
|
供電“三化”管理和“模擬法人”管理進一步深化,通過“管理規範化、管理臺區化、管理精細化”和引進“模擬市場”、“模擬電價”、“模擬核算”、“模擬利潤”指標,職工積極性明顯增強,工作秩序明顯規範,工作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企業效益明顯增強。科技管理水平極大提高,公司先後建成調度自動化係統、營銷MIS係統、物資管理信息係統、關口及部分住宅小區遠程集抄係統。實施了變電站集控中心、帶電作業中心、辦公自動化係統、營銷MIS係統升級、生産MIS係統等工程。農電安全管理逐步專業化,開展了中低壓配網專業化管理,成立了機構,製定了措施,落實了責任。通過“三標兩率”、安全性評價、安全稽查、反習慣性違章活動的開展,農網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全面加強,2007年,公司按照州電力總公司“效能建設年”的要求,大力推進 “五個一百”工程,即奬勵性輪休100人、強製性輪學100人、競爭性輪崗100人、處罰性待崗100人、鼓勵性創業100人,“城鄉互動、幹部職工互動、減崗增效、崗變薪變”新機製已經建立,完成了中層幹部、機關工作人員及二級單位員工的競爭上崗,舉辦了七期員工專業技能暨愛崗敬業培訓班,45人進入武漢大學深造。財務管理增效明顯,全面實行預算管理和收支兩條綫管理,積極運用金融、財稅政策,優化資金調度,嚴格控製成本,降低財務費用,成為企業增效的新亮點。
2005年9月,公司啓動以“與客戶貼心、與政府貼心、與職工貼心”為主要內容的供電服務“貼心工程”。先後投入2000餘萬元進行供電所窗口和基地建設,建成規範化城鄉營業窗口31處,較好地解决了客戶“用電繳費難、查詢咨詢難、報裝報修難”等問題。率先開通95598供電服務熱綫,並按全省統一標準進行裝修,滿足了“供電服務十項承諾”的要求,實現了城鄉24小時供電值班和故障搶修,客戶滿意率達到99%以上,六角亭供電所榮獲國網公司城市規範化營業示範窗口、崔壩供電所榮獲國網公司農村規範化營業示範窗口稱號。公司始終堅持“恩施電力服務恩施”的理念,通過實施“兩改一同價”,每年減輕農民用電負擔1500萬元以上。先後投入近4000萬元,進行州城親水走廊、沿江路、施州大道、東風大道、金桂大道電纜入地以及老城改造、城市新區配套電力設施建設,投入300萬元進行鄉村道路暢通工程、煙葉烤房配套工程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成了農村“戶戶通電”工程,1362戶無電戶告別了鬆脂煤油燈照明的日子,平等享受到現代文明成果,真正感受到 “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帶來的實惠。2006年,公司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獲得“民主評議行風合格單位”榮譽稱號,2007年10月再次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通過行評“回頭看”。 |
|
| 黨的建設全面推進,民主集中原則得到堅决貫徹,黨風廉政責任製全面落實,“一崗雙責”執行到位,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為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2007末,基層黨支部29個,黨員448名。職代會制度健全,每年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各單位按規定進行了廠務公開,民主管理氣氛濃厚。工會及共青團工作開展蓬勃,機構健全、經費落實,工會會員1439人,團員65人。公司有14個二級單位被授予省級一流班組稱號,8個二級單位被授予州級文明班組,2007年申報省級4個,州級4個。 |
|
- : Enshi electrify Compa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