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恐竜墓地
  從祖國北疆的門戶——二連浩特出發,沿中蒙邊界嚮東北行約九公裏,便來到了白茫茫的二連????池。這裏,是世界著名的動物化石寶庫,在地理學上稱為"通古爾"高地"恐竜墓地"。
  恐竜的名字,原是英國學者歐文在一八四二年首次用的,原意為"恐怖的蜥蜴",生活在中生代,滅絶於七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曾經是世界上不可一世的統治者。
  恐竜在古生物學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們和作用,它是揭開中生代歷史奧秘的見證,為探索生物的起源與進化、地球變遷史、監定和比較地層結構提供了依據。
  我區的二連????地,是亞洲最早發現恐竜化石的地區之一。
  中生代白堊紀晚期,這裏原是一個廣阔的內陸湖,周圍生長着茂密的植物,有蘇鐵、棕櫚、蕨類和高大的銀杏等裸子植物,氣候濕潤,林木蔥鬱,呈現一派熱帶風光,促進了恐竜等爬行動物的大量繁殖。在由海到陸地的變遷中,氣候漸漸乾燥、寒冷起來。美麗的自然環境消失了,生存了一億三千萬年的恐竜,無法適應變化了的環境,終於退出了自然界生命的舞臺。成批的恐竜葬於戈壁之下,成了二連湖的旁證者。二連????湖是我國最富饒的化石寶庫。十七世紀沙俄侵略者首次掠奪了大批珍貴的化石。二十世紀初,美國的中亞探險隊在此挖掘出大量的恐竜化石和恐竜蛋化石。幾十年間,在二連????池挖出的化石中,有性似惡霸、弱肉強食的"霸王竜",也有獨具風格的"亞洲似鳥竜";有吼聲如雷的"鴨嘴竜"、蒙古的滿洲竜,又有小而原始的角竜,還有巨型的蜥腳類恐竜以及奇異的小烏腳竜等,種類齊全。
  目前,有關恐竜突然滅絶的原因,正在成為研究者們的熱門課題,有關恐竜的生態學、演化史、埋藏學等,涉及到地球與生物進化的一係列有趣問題,正待人們去繼續探索。無疑,二連的"恐竜墓地"將是最理想的天然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