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恐竜公墓
目錄
No. 1
  在世界一些地方,發現了恐竜的公墓,即大量恐竜遺骸集中埋在一處。墓中的恐竜常常僅一種,有時則有多種。恐竜公墓往往是恐竜生前突然遭遇某些自然災難而被迅速埋葬形成的。因屍骨埋得快,所以墓中常保存有非常完整和比較完整的化石骨架。恐竜墓很少,所以一經發現,立即就會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恐竜墓是恐竜留給今天的最有價值的“遺産”之一。
  比利時伯尼薩特禽竜墓
  比利時伯尼薩特有個煤礦,1877年至1878年間,礦工在地層深處挖掘坑道時,發現了一些巨大的動物的骨胳化石。經比利時皇傢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鑒定,屬植食恐竜-禽竜的化石。
  在煤礦裏發現恐竜化石已經是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了,更令人驚奇的是,禽竜的數量很多,竟有39!其中有許多骨架保存得相當完整。人們花了三年的功夫,費了很大的勁纔把這些化石從地下挖出,然後送到博物館進行研究。
  後經科學家研究,推測禽竜墓是這樣形成的:
  1億4千萬年前,伯尼薩特地方曾經有一個又深又陡的峽𠔌。生活在附近的禽竜,有時會被突發的山洪衝下深𠔌摔死並被沉積物掩蓋,然後變成化石。這些禽竜不是在同一時間跌進峽𠔌的,所以它們死亡的時間不同。這個公墓是經過較長的時間逐漸形成的。
  加拿大阿爾伯達尖角竜群葬墓
  1985年在加拿大的“恐竜之鄉”阿爾伯達一個地方,竟有數百衹尖角竜(角竜的一種)的骨胳化石埋在一處,其中各個年齡段的尖角竜都有。它們是同時死亡並被埋葬的。在白堊紀末期,究竟發生了什麽不得了的事情,使這麽多恐竜同時遇難?
  一些古生物學家分析:8000萬年前,一大群尖角竜扶老攜幼,浩浩蕩蕩嚮遠方遷徙,去尋找新的食源。誰知在它們過河的時候,山洪突然暴發,河水水位猛漲,波濤翻滾咆哮,一瀉千裏。尖角竜驚恐萬分,你推我擠,互相相踩踏,許多弱者被淹死在河中,並很快為泥沙掩蓋,千百萬年後變成了化石。
  這種情況在今天的地球上並不鮮見。1984年,加拿大魁北剋就發生過4000衹馴鹿淹死在洪水突發的河流之中的事,其狀慘不忍睹。
  美國古斯特的腔骨竜墓
  1947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一個叫古斯特的農場,發現了一個奇特的恐竜化石"萬竜坑",裏面竟有數百衹腔骨竜化石骨架,它們橫七竪八,雜亂無章地堆積在一起。
  這些腔骨竜有上了年紀的,也有年輕和年幼的,它們顯然是一個群體(腔骨竜過的是集體生活)。它們是同時死亡並被埋葬在古斯特這地方的,一定是某種突發性災難(例如洪水)使這些恐竜死於非命的。
  中國四川自貢大山鋪恐竜墓
  1977年,在自貢市郊的大山鋪發現了一個化石點,面積約17000平方米,現發掘了不到1/6的面積,出土了大量的侏羅紀中期的恐竜類及其它共生的脊椎動物化石,因而大山鋪就有了“恐竜墓”之稱。
  大山鋪恐竜墓不是衹有一種恐竜,而是有多種恐竜,還有其它動物。恐竜中以蜥腳類為主,也有鳥腳類,肉食竜和劍竜。其它動物有魚類,龜鱉類,蛇頸竜,翼竜及鰐類等。這些動物的化石骨胳有完整的,有零散的,它們重疊堆積,交錯橫陳在一起。這個"墓"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經歷了較長的時間。動物的屍體多數是從別的地方被水"搬"到埋藏之地的,但搬動的距離不是很遠,否則就不會有較完好的化石骨架了。
  關於這個恐竜墓的形成原因,學者們認為可能是這樣的:1。6億年前,大山鋪一帶生活着大量的恐竜及共生的動物。當時出現了乾燥炎熱的天氣,生活環境變得非常惡劣,缺水少食,致使恐竜大量死亡。久旱之後往往是洪災,洪水一來,恐竜的屍體就被衝到一個相對低窪的地方沉積下來,這個地方就是大山鋪。
比利時伯尼薩特禽竜墓
  比利時伯尼薩特有個煤礦,1877年至1878年間,礦工在地層深處挖掘坑道時,發現了一些巨大的動物的骨胳化石。經比利時皇傢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鑒定,屬植食恐竜-禽竜的化石。
  尖角竜在煤礦裏發現恐竜化石已經是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了,更令人驚奇的是,禽竜的數量很多,竟有39!其中有許多骨架保存得相當完整。人們花了三年的功夫,費了很大的勁纔把這些化石從地下挖出,然後送到博物館進行研究。
  後經科學家研究,推測禽竜墓是這樣形成的:
  1億4千萬年前,伯尼薩特地方曾經有一個又深又陡的峽𠔌。生活在附近的禽竜,有時會被突發的山洪衝下深𠔌摔死並被沉積物掩蓋,然後變成化石。這些禽竜不是在同一時間跌進峽𠔌的,所以它們死亡的時間不同。這個公墓是經過較長的時間逐漸形成的。
加拿大阿爾伯達尖角竜群葬墓
  1985年在加拿大的“恐竜之鄉”阿爾伯達一個地方,竟有數百衹尖角竜(角竜的一種)的骨胳化石埋在一處,其中各個年齡段的尖角竜都有。它們是同時死亡並被埋葬的。在白堊紀末期,究竟發生了什麽不得了的事情,使這麽多恐竜同時遇難?
  一些古生物學家分析:8000萬年前,一大群尖角竜扶老攜幼,浩浩蕩蕩嚮遠方遷徙,去尋找新的食源。誰知在它們過河的時候,山洪突然暴發,河水水位猛漲,波濤翻滾咆哮,一瀉千裏。尖角竜驚恐萬分,你推我擠,互相相踩踏,許多弱者被淹死在河中,並很快為泥沙掩蓋,千百萬年後變成了化石。
  這種情況在今天的地球上並不鮮見。1984年,加拿大魁北剋就發生過4000衹馴鹿淹死在洪水突發的河流之中的事,其狀慘不忍睹。
  三、美國古斯特的腔骨竜墓
  1947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一個叫古斯特的農場,發現了一個奇特的恐竜化石"萬竜坑",裏面竟有數百衹腔骨竜化石骨架,腔骨竜它們橫七竪八,雜亂無章地堆積在一起。
  這些腔骨竜有上了年紀的,也有年輕和年幼的,它們顯然是一個群體(腔骨竜過的是集體生活)。它們是同時死亡並被埋葬在古斯特這地方的,一定是某種突發性災難(例如洪水)使這些恐竜死於非命的。
中國四川自貢大山鋪恐竜墓
  1977年,在自貢市郊的大山鋪發現了一個化石點,面積約17000平方米,現發掘了不到1/6的面積,出土了大量的侏羅紀中期的恐竜類及其它共生的脊椎動物化石,因而大山鋪就有了“恐竜墓”之稱。
  自貢大山鋪恐竜化石大山鋪恐竜墓不是衹有一種恐竜,而是有多種恐竜,還有其它動物。恐竜中以蜥腳類為主,也有鳥腳類,肉食竜和劍竜。其它動物有魚類,龜鱉類,蛇頸竜,翼竜及鰐類等。這些動物的化石骨胳有完整的,有零散的,它們重疊堆積,交錯橫陳在一起。這個"墓"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經歷了較長的時間。動物的屍體多數是從別的地方被水"搬"到埋藏之地的,但搬動的距離不是很遠,否則就不會有較完好的化石骨架了。
  關於這個恐竜墓的形成原因,學者們認為可能是這樣的:
  1 )原地埋藏論
  1。6億年前,大山鋪一帶生活着大量的恐竜及共生的動物。當時出現了乾燥炎熱的天氣,生活環境變得非常惡劣,缺水少食,致使恐竜大量死亡。久旱之後往往是洪災,洪水一來,恐竜的屍體就被衝到一個相對低窪的地方沉積下來,大山鋪恐竜這個地方就是大山鋪。 但是,很可能是由於食用了含砷量很高的植物,大批的恐竜中毒而死,並被迅速地埋藏在較為平靜的砂質淺灘環境裏,還沒有來得及被搬運就被原地埋藏起 來,因此形成了本地區恐竜化石數量豐富、保存完整的埋藏學特徵。
  這個理論因符合埋藏學原理而顯得很獨特,但是它還是使人感到證據不足,因為當時大山鋪地區的植物的砷含量的平均背景值是多少?能夠致使恐竜猝死的 砷含量又是多少?分析砷含量時的取樣是否有代表性?這些問題依然需要進一步
  的深入研究。
  2 )異地埋藏論
  這個理論認為大山鋪的恐竜是在異地死亡後被搬運到本地區埋藏下來的。其 證據包括:
  (1 )如果是原地埋藏,無疑應該大多數是完整或較完整的個體,而 事實恰好相反,本地區恐竜化石雖然已經發掘採集了100 多個個體,但其中完整 或較完整的僅有30多個個體,大約衹占總數的五分之一。
  (2 )綜觀化石現場, 除埋藏豐富、保存完整容易被人發現的特徵外,有一種不易被人所註意的普遍現 象是,靠近上部或地表的化石較破碎零散,大都是恐竜的肢骨,而且很像經搬運 後被磨蝕得支離破碎的樣子;同時越是接近上部岩層,小化石越多,如魚鱗、各 種牙齒遍及整個化石現場,翼竜、劍竜與蛇頸竜的椎體也十分零星,並具有從南 到北依次從多到少的分佈規律。下部岩層則幾乎都是體軀龐大的蜥腳類恐竜,保 存都不完整,很明顯是經過搬運後的結果。
  (3 )礫石層的發現是研究沉積環境 的重要根據。大山鋪發現的礫石均位於化石層的底部,從其特徵判斷是經過搬運 的産物,可能與恐竜化石群的形成有密切關係。
  3 )綜合論:
  大山鋪的劍竜 大山鋪的翼竜
  多數的科學家認為,大山鋪恐竜公墓中大部分化石是搬運後被埋藏下來的, 也有少部分為原地埋藏,因此這是一個綜合兩種成因而形成的恐竜墓地。本區恐 竜與其它脊椎動物為何如此豐富?如果衹有恐竜一個傢族在此埋藏,兩種理論可 能都比較容易理解,但是除恐竜外,這裏還有能飛行的翼竜以及水中生活的蛇頸 竜、迷齒兩棲類等等,它們的生活環境看各不相同。地質研究證明,侏羅紀中期 的大山鋪是一個洪泛平原,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也可能和現生動物一樣,對生活 環境具有明顯的選擇性。恐竜中性情溫和的蜥腳類恐竜常常成群結隊生活於地形 較低的湖濱平原上;劍竜喜居於距湖濱稍高而常年蕨類叢生的山林中;鳥腳類恐 竜以其形態結構輕巧靈活又善於奔跑的特點,活躍於較高的臺地上。其它脊椎動 物,如翼竜,僅能在湖岸林間作低空飛行。恐竜與這些脊椎動物的生活環境和習 性有着極大的區別,但它們為何會集中埋藏到一起呢?大概衹能是經搬運從不同 地點轉移過來的;但是為什麽又有許多完整的化石骨架呢?這顯然又是原地埋藏 的産物。最後,這種種現象看來衹能有一種解釋,即大山鋪“恐竜公墓”的成因 是原地埋藏和異地埋藏兩種方式綜合而成.
除了四川,內蒙古也有恐竜墓地
  現在,在中國的遼寧義縣發現的恐竜化石和同時代的生物遺跡,已經超越了世界任何地方的化石資源,其中包龜鳥竜括有羽毛的恐竜化石,以及比德國始祖鳥要早很多的孔子鳥,中華竜鳥的化石,以及在河北省豐寧縣義縣組發現的唯一一隻處於恐竜和鳥類過度階段的生物化石--------金鳳鳥竜的化石,體形已經十分接近現代的鳥類,但是在最後的生物學分類中還是歸類到了恐竜,因為它的骨骼結構和解剖學發現更接近恐竜,這也間接證明了鳥類是從恐竜進化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