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怪誕蟲
目錄
No. 1
怪诞虫
怪诞虫
怪诞虫
  怪誕蟲屬於葉足動物門,頭很大,軀幹背側具有7對斜嚮上生長的強壯的長刺,最早發現於加拿大,它是寒武紀最著名的動物。
  這個名字的詞源是“離奇的白日夢”。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搞清楚它到底長得什麽樣卻真的是一場噩夢。本世紀初當它的化石在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礦坑被發現的時候,它看起來好像帶刺毛的蠕蟲。後來,一位科學家認為這種動物的身體是管狀的,以7對長腿站立,背上長有觸手,並將它命名為怪誕蟲。但在最近,科學家在中國發現了保存完好的怪誕蟲的近親。這些動物並沒有長腿。給它命名的那位科學家所認為的長腿實際上是它背上的刺,他認為的觸手卻是肉足。但這種動物到底哪端朝前哪端嚮後,卻仍然足一個難解之謎。
  由於最初的化石保存不好,當英國古生物學家莫瑞斯1977年看到它身體上規則分佈的兩排刺時,誤當成了用來走路的腿,而把本用來走路的腿誤作裝飾品。他認為這樣的奇幻生物“衹有做夢才能夢到”,所以命名為怪誕蟲
  我國科學家在澄江發現的怪誕蟲化石訂正了這種錯誤的解釋。後來,侯先光先生對采自澄江的最好的塊標本修理後揭示,原先復原的怪誕蟲頭尾也顛倒了。在討論動物演化時,怪誕蟲被作為“寒武紀大爆發産生了比現代多得多的門(門一級生物),後來大部分滅絶”這一觀點的理論基礎。
  22年前7月的第一天,雲南澄江縣帽天山,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教授侯先光手拿一把小鎬在一塊岩壁前進行考察,天近傍晚,在準備收拾工具回傢的最後一刻,他收集到一塊在生物進化史上具有重要標志性意義的古化石標本————納羅蟲化石。此後,侯先光等中國古生物學家在這裏先後發現了10000餘塊距今5.3億年的古生物化石標本,這是迄今世界上時間最早、保存最完整、門類最多的寒武紀化石群。
  澄江動物化石群的發現,掀開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的神秘面紗,對於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和進化有着無可估量的科學價值。3年後,我國科學家嚮世界公佈了這一訊息,帽天山從此成為“古生物學新的天堂”。
  澄江動物化石群的發現和研究被世界科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上世紀80年代以來,已有100多篇有關它的論文相繼發表於國際頂級科學雜志並列入英、美、德等國大學教材。我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還獲得了中科院自然科學特等奬、2004年惟一的國傢自然科學一等奬。不久前,記者來到雲南澄江,探訪了這一在世界古生物科學史上,具有着標志性意義的地方。
  在位於縣城內的澄江動物群博物館,我們看到一塊塊頁層岩上的形狀奇異的“世界珍寶”。館長陳愛林給我們講述了澄江動物化石群發現的巨大價值:
  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30多億年前産生了低等生物————藻類和細菌,但在漫長的20多億年中,地球的生物僅此而已,逐漸出土的一些化石告訴我們,到5億年至6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的生物似乎發生了重大的突變,一些新的生物豁然出現,一種理論認為地球上出現了生物大爆發,但在帽天山動物化石群發現之前,後生多細胞動物的出現是一個巨大的謎。寒武紀地球生命的大爆發也沒有太多化石標本的支持和驗證,地球早期生命的演化睏擾着全球的科學家。而澄江動物化石群的發現,展現了地球早期生命的窗口,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提供了科學證據。
  含澄江動物化石群的地層以帽天山為中心,分佈在約18平方公裏的區域內,在這裏,中國科學家奇跡般地採集到了衆多的寒武紀早期動物標本計有40多門,150餘屬,180多種,在這些標本中,不僅有大量的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還有約2/3多迄今為止沒有被人類發現過的沒有名字、無法歸類的化石。這些化石無可辯駁地告訴我們,地球在寒武紀時期確實出現了一次生物的大爆發,現今所有30多門類動物的祖先幾乎都在那個時期出現了,稱得上一次物種的“大突變”。
  陳館長指着標本說,寒武紀動物化石群距今約5.3億年,這些化石把當時各類動物的軟體結構展示得栩栩如生,千姿百態,儼然一幅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海洋生態群落圖。在博物館的墻壁上,科學家們根據化石復原了5.3億年前海洋生物的景觀圖,上面有近似海葵的動物,有遊動着的怪異的物種,詭奇而神秘,如同科幻電影中的景像。我們看到的復原圖中的生物都是現有動物的遠古祖先,有的已經滅絶,但它所傳遞的豐富信息夠全球的生物學家研究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科學家們還認為,澄江動物化石群還修正和補充了達爾文進化論的不足。衆所周知,達爾文進化論認為,生物進化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漸變”過程,這一過程十分漫長,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低級到高級,不存在“劇變”。而澄江動物化石群卻嚮達爾文進化論提出挑戰,它證明在5.4億年到5.3億年前約1000萬年的“極短”時間內,地球突然出現了多門類、多細胞的後生動物,從而驗證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存在,證明生命的演化既有漸變,也有“劇變”,展示了達爾文未曾發現的地球生命演化的過程。
  澄江動物化石群保存完整,門類衆多,展示着地球早期生命演化譜係中最驚人、最壯麗的部分,是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古生物學家從化石中能清晰地辨認出5.3億年前動物的表皮、纖毛、附肢、消化道、腦和神經等印痕,甚至還有動物的糞便等,對研究那個時期的動物構造、功能形態、生活習性、演化環境等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實物依據。
  澄江動物化石群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寶庫,對它的研究雖然已有20多年了,但正如一位古生物學權威所說,如今所有的研究成果好比是“大地上一個淺淺的劃痕”。澄江化石群的出現提出了許多關於古生物學的新的研究課題和體係,也糾正了許多前人錯誤的研究定論。陳館長指着一個叫“怪誕蟲”的化石說,這一物種是英國科學家莫瑞斯命名的,他認為這種動物形狀奇異,用刺行走,用觸手遊泳,稱得上“夢幻動物”。但我國古生物學家依據澄江發現的“怪誕蟲”化石論定,莫瑞斯所發現的化石標本衹是“怪誕蟲”的局部,因此把背腹顛倒了。我國澄江的“怪誕蟲”化石十分清晰完整,足以糾正莫瑞斯的描述和結論。
  在澄江化石群中還找到了昆蟲的祖先————撫仙湖蟲。1993年瑞典科學家曾認為撫仙湖蟲是種囊蟲動物或扁蟲動物的祖先,而我國科學家陳均遠教授1996年的論文認為,撫仙湖蟲是直蝦類的祖先,直蝦類就是現在昆蟲的祖先,從而間接表明撫仙湖蟲就是現今昆蟲的遠祖。
  傳統理論認為,距今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不會有大型食肉動物出現,而我國科學家從澄江帽天山採集到一種叫奇蝦的化石,其個體有2米長,長着像蝦似的前爪,是寒武紀時期的巨型食肉動物,它證明那時生物之間已經有了較為復雜的食物鏈關係,從而大大突破了對傳統生物多樣性模式的認識。
  離開澄江動物化石博物館,我們又驅車前往距縣城11公裏處的帽天山。沿着盤山公路,我們來到1984年侯先光教授發現動物化石群的山體剖面前,剖面下堆積着不少頁岩片。陳愛林館長說,在我們腳下,曾找到過現在地球上所有門類動物的遠祖化石,有多孔動物、腔腸動物、綫形蟲動物、葉足動物、脊索動物等。還有一些化石,已無法確定其分類,因為它們的後代已經在地球上消失。有一些化石在地球上從未發現過,沒有名字,中國的專傢學者在起名時就很“中國”,很“浪漫”,如撫仙湖蟲(撫仙湖是澄江縣內的大湖)、帽天山蟲、跨馬蟲等……
  在離開帽天山之前,我們好奇地詢問澄江動物化石群的形成機理,陳館長介紹說:數億年前,澄江地區是一片淺海,多門類的海棲動物出現其中,也許是地質變化,陸地上大量泥沙衝嚮海中把海中的生物迅速掩埋,隔絶的空氣使細菌難以破壞這些生物,其屍體被完整保留,經過幾億年的地質作用形成化石,後來又由於地球本身的運動,雲貴高原從海中升起,這些動物化石就出現在山頭上……
  夕陽西下,一層薄霧漸漸隱去帽天山的身影,就像它本身所隱含着的謎一樣,似乎在等待更多的人去求解這部5.3億年前的“無字天書”。
No. 2
怪诞虫
  怪誕蟲屬於葉足動物門,頭很大,軀幹背側具有7對斜嚮上生長的強壯的長刺,最早發現於加拿大,它是寒武紀最著名的動物。
  這個名字的詞源是“離奇的白日夢”。由於最初的化石保存不好,當英國古生物學家莫瑞斯1977年看到它身體上規則分佈的兩排刺時,誤當成了用來走路的腿,而把本用來走路的腿誤作裝飾品。他認為這樣的奇幻生物“衹有做夢才能夢到”,所以命名為怪誕蟲。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搞清楚它到底長得什麽樣卻真的是一場噩夢。本世紀初當它的化石在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礦坑被發現的時候,它看起來好像帶刺毛的蠕蟲。後來,一位科學家認為這種動物的身體是管狀的,以7對長腿站立,背上長有觸手,並將它命名為怪誕蟲。但在最近,科學家在中國發現了保存完好的怪誕蟲的近親。這些動物並沒有長腿。給它命名的那位科學家所認為的長腿實際上是它背上的刺,他認為的觸手卻是肉足。但這種動物到底哪端朝前哪端嚮後,卻仍然足一個難解之謎。
  由於最初的化石保存不好,當英國古生物學家莫瑞斯1977年看到它身體上規則分佈的兩排刺時,誤當成了用來走路的腿,而把本用來走路的腿誤作裝飾品。他認為這樣的奇幻生物“衹有做夢才能夢到”,所以命名為怪誕蟲
  我國科學家在澄江發現的怪誕蟲化石訂正了這種錯誤的解釋。後來,侯先光先生對采自澄江的最好的塊標本修理後揭示,原先復原的怪誕蟲頭尾也顛倒了。在討論動物演化時,怪誕蟲被作為“寒武紀大爆發産生了比現代多得多的門(門一級生物),後來大部分滅絶”這一觀點的理論基礎。
  22年前7月的第一天,雲南澄江縣帽天山,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教授侯先光手拿一把小鎬在一塊岩壁前進行考察,天近傍晚,在準備收拾工具回傢的最後一刻,他收集到一塊在生物進化史上具有重要標志性意義的古化石標本————納羅蟲化石。此後,侯先光等中國古生物學家在這裏先後發現了10000餘塊距今5.3億年的古生物化石標本,這是迄今世界上時間最早、保存最完整、門類最多的寒武紀化石群。
  澄江動物化石群的發現,掀開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的神秘面紗,對於研究地球生命的起源和進化有着無可估量的科學價值。3年後,我國科學家嚮世界公佈了這一訊息,帽天山從此成為“古生物學新的天堂”。
  澄江動物化石群的發現和研究被世界科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上世紀80年代以來,已有100多篇有關它的論文相繼發表於國際頂級科學雜志並列入英、美、德等國大學教材。我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還獲得了中科院自然科學特等奬、2004年惟一的國傢自然科學一等奬。不久前,記者來到雲南澄江,探訪了這一在世界古生物科學史上,具有着標志性意義的地方。
  在位於縣城內的澄江動物群博物館,我們看到一塊塊頁層岩上的形狀奇異的“世界珍寶”。館長陳愛林給我們講述了澄江動物化石群發現的巨大價值:
  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30多億年前産生了低等生物————藻類和細菌,但在漫長的20多億年中,地球的生物僅此而已,逐漸出土的一些化石告訴我們,到5億年至6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的生物似乎發生了重大的突變,一些新的生物豁然出現,一種理論認為地球上出現了生物大爆發,但在帽天山動物化石群發現之前,後生多細胞動物的出現是一個巨大的謎。寒武紀地球生命的大爆發也沒有太多化石標本的支持和驗證,地球早期生命的演化睏擾着全球的科學家。而澄江動物化石群的發現,展現了地球早期生命的窗口,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提供了科學證據。
  含澄江動物化石群的地層以帽天山為中心,分佈在約18平方公裏的區域內,在這裏,中國科學家奇跡般地採集到了衆多的寒武紀早期動物標本計有40多門,150餘屬,180多種,在這些標本中,不僅有大量的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還有約2/3多迄今為止沒有被人類發現過的沒有名字、無法歸類的化石。這些化石無可辯駁地告訴我們,地球在寒武紀時期確實出現了一次生物的大爆發,現今所有30多門類動物的祖先幾乎都在那個時期出現了,稱得上一次物種的“大突變”。
  陳館長指着標本說,寒武紀動物化石群距今約5.3億年,這些化石把當時各類動物的軟體結構展示得栩栩如生,千姿百態,儼然一幅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海洋生態群落圖。在博物館的墻壁上,科學家們根據化石復原了5.3億年前海洋生物的景觀圖,上面有近似海葵的動物,有遊動着的怪異的物種,詭奇而神秘,如同科幻電影中的景像。我們看到的復原圖中的生物都是現有動物的遠古祖先,有的已經滅絶,但它所傳遞的豐富信息夠全球的生物學家研究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科學家們還認為,澄江動物化石群還修正和補充了達爾文進化論的不足。衆所周知,達爾文進化論認為,生物進化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漸變”過程,這一過程十分漫長,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低級到高級,不存在“劇變”。而澄江動物化石群卻嚮達爾文進化論提出挑戰,它證明在5.4億年到5.3億年前約1000萬年的“極短”時間內,地球突然出現了多門類、多細胞的後生動物,從而驗證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存在,證明生命的演化既有漸變,也有“劇變”,展示了達爾文未曾發現的地球生命演化的過程。
  澄江動物化石群保存完整,門類衆多,展示着地球早期生命演化譜係中最驚人、最壯麗的部分,是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古生物學家從化石中能清晰地辨認出5.3億年前動物的表皮、纖毛、附肢、消化道、腦和神經等印痕,甚至還有動物的糞便等,對研究那個時期的動物構造、功能形態、生活習性、演化環境等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實物依據。
  澄江動物化石群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寶庫,對它的研究雖然已有20多年了,但正如一位古生物學權威所說,如今所有的研究成果好比是“大地上一個淺淺的劃痕”。澄江化石群的出現提出了許多關於古生物學的新的研究課題和體係,也糾正了許多前人錯誤的研究定論。陳館長指着一個叫“怪誕蟲”的化石說,這一物種是英國科學家莫瑞斯命名的,他認為這種動物形狀奇異,用刺行走,用觸手遊泳,稱得上“夢幻動物”。但我國古生物學家依據澄江發現的“怪誕蟲”化石論定,莫瑞斯所發現的化石標本衹是“怪誕蟲”的局部,因此把背腹顛倒了。我國澄江的“怪誕蟲”化石十分清晰完整,足以糾正莫瑞斯的描述和結論。
  在澄江化石群中還找到了昆蟲的祖先————撫仙湖蟲。1993年瑞典科學家曾認為撫仙湖蟲是種囊蟲動物或扁蟲動物的祖先,而我國科學家陳均遠教授1996年的論文認為,撫仙湖蟲是直蝦類的祖先,直蝦類就是現在昆蟲的祖先,從而間接表明撫仙湖蟲就是現今昆蟲的遠祖。
  傳統理論認為,距今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不會有大型食肉動物出現,而我國科學家從澄江帽天山採集到一種叫奇蝦的化石,其個體有2米長,長着像蝦似的前爪,是寒武紀時期的巨型食肉動物,它證明那時生物之間已經有了較為復雜的食物鏈關係,從而大大突破了對傳統生物多樣性模式的認識。
  離開澄江動物化石博物館,我們又驅車前往距縣城11公裏處的帽天山。沿着盤山公路,我們來到1984年侯先光教授發現動物化石群的山體剖面前,剖面下堆積着不少頁岩片。陳愛林館長說,在我們腳下,曾找到過現在地球上所有門類動物的遠祖化石,有多孔動物、腔腸動物、綫形蟲動物、葉足動物、脊索動物等。還有一些化石,已無法確定其分類,因為它們的後代已經在地球上消失。有一些化石在地球上從未發現過,沒有名字,中國的專傢學者在起名時就很“中國”,很“浪漫”,如撫仙湖蟲(撫仙湖是澄江縣內的大湖)、帽天山蟲、跨馬蟲等……
  在離開帽天山之前,我們好奇地詢問澄江動物化石群的形成機理,陳館長介紹說:數億年前,澄江地區是一片淺海,多門類的海棲動物出現其中,也許是地質變化,陸地上大量泥沙衝嚮海中把海中的生物迅速掩埋,隔絶的空氣使細菌難以破壞這些生物,其屍體被完整保留,經過幾億年的地質作用形成化石,後來又由於地球本身的運動,雲貴高原從海中升起,這些動物化石就出現在山頭上……
  夕陽西下,一層薄霧漸漸隱去帽天山的身影,就像它本身所隱含着的謎一樣,似乎在等待更多的人去求解這部5.3億年前的“無字天書”。
  怪誕蟲也叫墨斯卡靈類幻覺怪獸,墨斯卡靈是一種幻覺藥,這種生物就像在幻覺裏的東西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