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民間驗方 > 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目錄
No. 1
  概述
  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ahc)為一傳染性很強、容易引起暴發性流行的急性結膜炎。1969年於加納首先報道ahc的流行。
  病因病理病機
  一、病原學
  ahc的致病菌為腸道病毒70型(ev70)和考剋薩基病毒a24型變異型(coxsackievir-us a24,ca24),是微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腸道病毒屬。ev70和ca24的特點是對乙醚、氯仿和酸(ph3)有抵抗力,在培養基中不能被碘苷抑製,經1m氯化鎂熱失活1h仍穩定。
  二、流行病學
  1969~1972年發生了東半球ahc的流行,致病菌為ev70。1970年亞洲流行的ahc於新加坡證實為ev70和ca24的混合感染。我國1974年有ahc的報道。回顧20餘年來流行病學的調查分析,每3年有一次暴發性流行,分別為1971、1974、1977和1980年。為什麽會出現這樣周期性的流行,其原因不明,有可能與人群中體內的抗體水平有關。位於沿海、熱帶、濕度大和人口稠密的城市更容易造成暴發性流行。
  臨床表現
  ahc 的潛伏期為12~48h。一眼突然發生急性結膜炎,1~2日後另眼亦發病。主要表現為輕度刺激癥狀,畏光、流淚和異物感。眼瞼輕度腫脹,結膜明顯充血,有淋巴樣濾泡和乳頭。球結膜初期有點狀出血,很快融合為片狀,因球結膜出血為本病的特點,故而命名為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通常急性結膜炎癥持續3~5天。部分病人還伴有淺層點狀角膜病變,上皮下點狀混濁,非肉芽腫性葡萄膜炎,視網膜出血。分泌物為水性,如果有膿性或粘液膿性分泌物,則為繼發感染。耳前腺腫大多見了。
  除上述局部癥狀和體徵外,有25%病人合併合身癥狀,如疲乏無力、肌肉充痠痛,上呼吸道感染。當ahc1~8周後,可發生脊髓灰質炎樣麻痹,其發生率為1/2萬~1/1萬。
  診斷
  ahc的發病急,傳播快,因此必須及時診斷。我國已采用腸道病毒70型原型株病毒免疫鼠,以間接免疫熒光法作ahc的快速診斷。
  治療
  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治療。局部滴用抗生素(0.25%氯黴素,0.3%慶大黴素)每日3~4次,防止繼發感染。皮質類固醇滴眼,每日2~3次,可以減輕癥狀。
  中醫辨證其病因、病機為風熱毒邪外襲,上犯白睛,治則祛風清熱解毒,銀翹散加減:雙花、連翹、牛蒡子、荊芥、薄荷、豆豉、桔梗、竹葉、甘草、黃芩、石膏、丹皮、赤芍、生地。如果有角膜炎時,應加石决明,青葙子、密蒙花。
  預防
  ahc的傳染性很強,為接觸傳染。多在夏秋季節流行,特點是在人口稠密、衛生條件差的地方,更應註意,以防暴發性流行。對患者可隔離,患者的用具、醫院的眼藥及眼科器械應徹底消毒。
No. 2
  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結膜炎
  【辨證】肝肺風熱。
  【治法】疏風清熱。
  【方名】疏風清熱湯。
  【組成】防風6剋,白菊花12剋,桑葉9剋,板藍根18剋,大青葉15剋,銀花9剋,連翹12剋,黃芩9剋,夏枯草6剋,白茅根9剋,全蛻4.5剋。
  【用法】第一煎內服,第二煎用紗布濾過,用其液洗眼,每日3-5次。
  【出處】候秋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