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肺復蘇術(CPR)
站點:健康百寶箱 關鍵字:心肺復蘇術(CPR)
CPR是身為現代人必備的基本技能;熟悉它!您就是周遭親友的護身天使。
心肺復蘇術顧名思義,即在呼吸或心跳停止情況下所作之急救術。目的在於盡快輓救腦細胞在缺氧狀態下壞死(四分鐘以上開始造成腦損傷,十分鐘以上即造成腦部不可逆之傷害),因此施救時機越快越好。心肺復蘇術適用於心髒病突發,溺水,窒息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之意識昏迷並有呼吸及心跳停止之狀態。 | | 1.輕拍患者肩膀或按壓人中,檢查傷患有無意識, 須註意病患有無頸椎受傷,不可劇烈搖晃病患。
2.大聲呼救 如確定患者意識不清,應立即求救;求救時指示必需明確, 例如:請幫我叫120(院外)、大聲叫喊值班醫師(院內)。
3.施救位置 跪於患者肩部,施救者與患者肩部垂直。
4.打開病患口腔,檢查呼吸道中有無異物。
5.將患者頭部偏嚮一側,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中的異物 如口香糖、假牙等
6.壓額擡顎法,保持呼吸道暢通,防止舌頭因重力下垂阻塞氣道。
7.臉頰靠近病人口鼻,眼睛註視病人胸部,觀察3-5秒。
8.如無呼吸,打開患者口腔,並將患者鼻子捏着, 以免從口部吹氣時,由鼻腔漏氣。
9.密罩患者口部, 深吹兩口氣,每次吹氣約1.5-2秒,須註意患者胸部有無起伏,並等病人第一口氣完全排出後再吹第二口。
10.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結處,再嚮外滑至同側氣管與頸部肌肉 所形成的溝中,按壓觀察頸動脈5-10秒
11.食指及中指先摸到喉結處,再嚮外滑至同側氣管與頸部肌肉 所形成的溝中,按壓觀察頸動脈5-10秒。如有脈搏,繼續反復施行人工呼吸, 直到患者恢復自然呼吸為止,成人每分鐘約12-16次,小孩約15-20次。
12.如無脈搏,準備實施胸外心髒按摩術。
13.沿肋骨下緣嚮上滑找到劍突頭端起嚮上兩指幅處, 以另一手之掌根放至按摩位置,註意不可按壓劍突。
14.兩手交插互扣,指尖翹起,避免接觸肋骨。
15.施救者兩臂伸直,與患者身體呈垂直, 肩膀在胸骨正上方,迅速下壓4-5公分(1.5-2寸)。
16.心髒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鐘約80-100次,年幼患者速率應加快, 嬰幼兒患者每分鐘約100-120次,口訣:"一下、二下、......十一、十二、十叁、十四、十五"。
17.心髒按摩施行速率,成人每分鐘約80-對於幼童應酌情施壓,1-8歲左右患者, 可改用單掌施壓,人工呼吸改用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心髒按摩=1:5。
18.對於嬰幼兒應酌情施壓,一歲以下患者, 可改用兩指施壓,使用中指及無名指,按摩位置為乳頭連綫中點下一指幅,人工呼吸改用口對口鼻; 人工呼吸:心髒按摩=1:5。
19.單人施救人工呼吸:心髒按摩=2:30, 雙人施救人工呼吸:心髒按摩=1:5。
20.在做完四個循環後吹完兩口氣,需檢查脈搏3-5秒;若無脈搏則繼續心髒按摩, 以後每四次循環或3-5分鐘檢查一次。
21.若有脈搏則檢查呼吸3-5秒,若有呼吸及將病人置於復蘇姿勢,以避免嘔吐物造成吸入性肺炎,若無呼吸則繼續實施人工呼吸。
22.辛苦了!恭喜您完成急救。
http://www.jkbox.com
/html/2006/article/info20/j_k_6ca7cfdb65e2e9cb.htm | | 心髒由於某些臨時發生的原因,突然停止搏動或發生心室纖維性顫動,以致不能維持血液循環,尤其是中樞神經的血液供應,應該立即進行正確、積極的復蘇搶救,不然病人將在短期內因全身缺氧而死亡。
心肺復蘇方法心跳、呼吸停止後,必須立即開始人工呼吸和心髒按壓。最簡單的人工呼吸是口對口有節律的吹氣。吹氣時,可用手捏鼻孔,如有條件,在維持口對口吹氣的同時,趕緊準備氣管內插管,接上麻醉機或呼吸機,使能吸入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心髒按壓分胸外按壓和開胸按壓兩種。過去多作開胸心髒按壓,近年來則大多首先采用胸外心髒按壓。衹有在胸外按壓不見好轉時纔改用開胸心髒按壓。在胸部嚴重外傷,發生心髒停搏時,宜作胸內心髒按壓,以便同時解除可能存在的胸內損傷。在開胸手術過程中發生心髒停搏時,可立即進行胸內按壓。在開腹手術過程中發生停搏時,則立即切開橫膈作胸內心髒按壓。
一、胸外心髒按壓術
將病人仰臥於硬板床上或地上,頭部不要高於心髒水平面,以利按壓時增加腦部血流,雙下肢擡高15°,利於下肢靜脈回流,以增加心髒排血量。急救者站在病人左側,右手示、中指並攏沿右側肋緣觸及與胸骨交界處,左手掌縱軸與胸骨體方向平行壓在胸骨體下半部,右手壓在左手上。急救者伸直手臂,藉上半身力量,將胸骨下半部嚮脊柱方向有節奏地衝擊性按壓。這種動作可使胸骨嚮下塌陷3.8~5.0cm,使心髒間接受壓,排空心內血液。在放鬆壓迫時,胸骨又藉兩側肋骨和肋軟骨的彈性而恢復原位,心髒同時被解除壓迫,加之胸內負壓增加,靜脈血即可回流至心房,以充盈心室。擠壓次數應維持每分鐘80~100次,與人工呼吸的比例為5∶1。擠壓太快時,靜脈血來不及充盈心髒又被擠了出來,反而達不到維持循環的效果[圖1]。小兒胸壁軟,活動度更大,應適當減輕擠壓力量,僅用一隻手掌,甚至幾個手指即可,但每分鐘擠壓次數可增至100次。按壓有效時,頸動脈或股動脈應能觸及擠壓時的搏動,病人面色好轉,瞳孔縮小,血壓重新聽到,甚至恢復自主呼吸。衹要按壓有效,即應繼續胸外按壓,同時進行心內藥物註射(見開胸按壓術)。
如有心室纖維性顫動,可用胸外去顫器去除(簡稱去顫)。即將兩個電極板塗上導電膏(或????水紗布包裹)後,分別緊壓在心前區和後胸左肩胛下區,以100~360瓦秒(焦耳)直流電電擊去顫。後胸電極板有時也可放在胸骨上部[圖2]。
(2)電極置於心尖部及胸骨上部
如能摸到心髒跳動,說明心髒已經復跳,即可停止按壓;如果不見效果,應及時改用開胸心髒按壓術。
二、開胸心髒按壓術
病人仰臥。為了爭取時間,皮膚可衹作簡單消毒或先不消毒,待心髒復跳後再補作消毒和鋪單。自胸骨左緣至腋前綫沿第5肋間切開胸壁進胸(因心髒已經停跳,切斷血管並不出血,也不需止血),立即將手伸入切口,進行心髒按壓;同時安置胸腔自動拉鈎,擴開切口。如顯露不佳,可將第5肋軟骨切斷,擴大切口。
31將手伸入左胸進行心髒按壓
32單手按壓法
33推壓法
34雙手按壓法
圖3開胸心髒按壓術
圖4心室纖維性顫動胸內電擊去顫術
按壓的操作方法有3[圖3]:
1.單手按壓法術者站在病人左側,右手握住心髒,拇指和大魚際放在右室前側,另4指平放在左室後側。註意應使手指與心髒的接觸面盡可能大,避免用指尖抓擠,以減少對心肌的損傷,甚至穿孔。擠壓時應避免心髒扭麯,用力要均勻、有節奏,頻率是每分鐘60~80次。擠壓動作宜稍慢,放鬆時應快,以利血液充盈。右手疲勞時可改用左手。
2.單手壓嚮胸骨法術者右手拇指牢牢固定於切口前方,即胸骨上,其餘4指放在左心室後方,將心髒壓嚮胸骨縱隔面,有節奏地推擠。按壓時,力的傳導為右手掌指→左心室壁→室間隔→右心室壁→胸骨。相當於兩個面的力量均勻壓在室間隔。按壓頻率,成人每分鐘60~80次。註意在按壓時不要壓心房,不要使心髒扭轉移位,手指力量不要作用在心髒的一點上。每次按壓完,要迅速放鬆,使腔靜脈血充分回流入心房、心室。
3.雙手按壓法右手放在心髒後面,左手放在心髒前面,兩手有節奏地按壓和放鬆。這種方法適宜於按壓較大的心髒。
心髒按壓時不要切開心包,既有利於爭取時間,又可減少心肌的損傷;但可在心髒前側分開縱隔胸膜,使按壓更為有效。如果心包外按壓不能使心髒復跳,或如有心室纖維性顫動,作心包外去顫失敗時,應在膈神經前方切開心包,直接按壓心髒。
如果按壓有效,可見心肌張力逐漸增強,柔軟、擴大的心髒變硬、變小、心肌顔色由暗紅轉為鮮紅。如有心室纖維性顫動時,肌纖維細小的顫動可漸變粗,最後甚至自動恢復心跳。此外,和胸外按壓一樣,可見面色好轉,瞳孔縮小,呼吸恢復,並觸及大動脈搏動,聽到血壓。
如果心室纖維性顫動不能自行復跳,則應作電擊去顫。去顫前應先作按壓,改善心肌缺氧,加強心肌張力,使顫動波由細顫變成粗顫。必要時,應用藥物去顫。首先選用腎上腺素1mg靜脈推註法,使顫動波由細變粗,再用2%利多卡因1~2mg/kg靜脈推註去顫。如利多卡因藥效不佳,可用溴苄胺和適量5%碳酸氫鈉。目前認為主要給藥途徑以靜脈最安全、可靠,為首選藥,且以膈肌以上的靜脈為好,氣管內給藥為次選。氣管內給藥後要立即正壓通氣,使藥物彌散到兩側支氣管,經支氣管粘膜的毛細血管吸收入左心。心內註射途徑易造成心肌、心內膜損傷。近年來實驗研究認為心髒復蘇中腎上腺素最佳劑量為2.1~14.0mg,可明顯增加冠狀動脈的灌註血流量。但應註意如此大劑量也是腎上腺素毒性反應的劑量,可能引起心肌細胞收縮帶壞死,損害心肌和血管,復蘇後産生胸腹痛、一過性高血壓和肺水腫。還可註射10%葡萄糖酸鈣或3~5%氯化鈣10ml,使心肌張力增強。然後將兩片用????水蘸濕的(或用????水紗布包裹的)電極板分別緊貼在左右心室壁,用5~90瓦秒(焦耳)直流電電擊去顫[圖4]。一次電擊無效時,可繼續按壓,並重複註射擬腎上腺素類藥物,再次電擊去顫。必要時可提高電壓。去顫成功後常自動恢復心跳,或經過心髒按壓後復跳。反復電擊無效時,應加用5%碳酸氫鈉200~300ml,或11.2%乳酸鈉100~200ml,以糾正缺氧後的酸中毒,必要時可反復註射。同時,可在心室內註射1%普魯卡因5ml,或利多卡因100mg,或普魯卡因酰胺100~200mg,以減低心肌的應激性。此外,應註意循環量是否充足,考慮加快輸血,甚至動脈輸血,並可直接經主動脈加壓註射血液,以灌註冠狀動脈。衹要心肌對各種治療有所反應,即應堅持搶救,不可輕易放棄。
在心跳恢復,血壓逐漸穩定後,胸壁和心包切口即開始出血,應予仔細結紮止血,並衝洗心包腔和胸腔。在膈神經後側作心包引流切口,縫合心包。在第8肋間腋後綫作胸腔插管引流後,分層縫合胸壁。
[術中註意事項]
1.在發現病人神志昏迷,呼吸停止,脈搏和心音消失,以及聽不到血壓等癥狀後,即應當機立斷,立刻進行胸外心髒按壓和人工呼吸,切不可因為反復測聽血壓,更換血壓計,另請別人檢查,等候其他醫師確診,或等候心電圖檢查等而錯過最寶貴的搶救時機。
2.進行搶救要沉着、冷靜,隨時觀察病人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决定輸液、輸血的量和速度,心內註射藥物的時機、種類和劑量,判斷是否應改作開胸按壓,選擇合適的時機電擊去顫等等)。每一項措施及病人情況的變化,必須由專人及時按順序詳細記錄,以便隨時設計,修改搶救計劃,並供事後總結經驗。
3.進行胸外按壓時應細緻,忌暴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在作心內註射時,針尖應刺在第4肋間胸骨左緣以外1.5cm處,以免損傷胸廓內動、靜脈或刺破肺組織而造成胸腔內出血、氣胸,或張力性氣胸。
4.如在開胸切開皮膚時見有活動性出血,說明心搏並未停止,應即中止手術,嚴密觀察。
5.心跳恢復後,有可能再度停搏或發生心室纖維性顫動,搶救人員應留在現場,嚴密觀察。在心髒輸出量減少之前就應加作心髒按壓,維持血液循環,以免再次停搏。
[術後處理]
1.註意糾正低血壓心髒復跳後,常因中樞神經係統功能不全、心肌收縮無力、血容量不足、呼吸功能不全、電解質紊亂、酸中毒或微循環衰竭等原因,出現低血壓。應及時查明原因,針對各種情況進行治療,以便維持有效的血液循環。升壓藥可以提高血壓,但長期應用後會因增加腦、心、腎血管的阻力而加重安們的缺氧,應在血壓回升穩定後及時逐漸減量直至停用。如脈壓小、心音低、心率快而弱、末梢循環逐漸惡化和升壓藥的濃度要加大才能維持血壓平穩時,可加用鼕眠藥物、硝普鈉或苄胺唑啉(regitine)等血管舒張藥,以改善微循環,增加內臟灌註,減輕心髒負擔。有心力衰竭時,可用毛花強心丙(西地蘭)等強心藥物。
2.作好人工呼吸心跳恢復後,應作好人工呼吸,及早糾正缺氧,排除二氧化碳。如呼吸遲遲不恢復,即應考慮有腦水腫影響呼吸中樞。
3.預防和治療腦水腫關係到心髒復跳後能否恢復神志,搶救最後能否成功的問題,須加重視。
⑴降溫:在開始搶救時,應及早用冰塊降溫,最好用冰袋或冰帽作頭部選擇性降溫,使體溫降至30℃~33℃,頭部溫度降至28℃。降溫後腦組織代謝降低,耗氧減少,對缺氧狀態較能耐受,腦水腫的發生也可減慢。心跳恢復後,腦組織缺氧還不能立即糾正,應繼續降溫,直至中樞神經功能恢復、聽覺恢復並穩定後為止。
⑵人工鼕眠:鼕眠藥物亦可降溫,並使小動脈括約肌鬆弛,降低末梢阻力,增加內臟血液循環。常用的鼕眠藥有:鼕眠靈50mg、非乃根50mg、杜冷丁100mg合為一劑;或海特琴0.6mg、非乃根50mg、杜冷丁100mg合為一劑。一次可用一劑、半劑或更小量。小兒按體重計算,鼕眠靈、非乃根、杜冷丁(1歲以內不用)各1mg/kg,海特琴0.01mg/kg。
⑶脫水療法: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或50%葡萄糖100ml快速靜脈點滴,或肌肉或靜脈註射速尿等脫水劑,以消除腦水腫。即使正常復蘇後,輸液量也應限製在1,500~2,000ml/d,以保持脫水狀態,但應保持尿量在30ml/h以上。
⑷控製抽搐:腦缺氧將引起功能障礙,出現昏迷、抽搐;而抽搐可增加身體耗氧,增加缺氧,加重心、腦的功能障礙,應積極控製。靜脈或肌肉註射安定5~10mg或苯巴比妥鈉0.1~0.2g可控製抽搐,但須註意避免呼吸抑製。
⑸高壓氧治療:3個大氣壓環境下吸氧,可增加血氧張力15~20倍,減輕腦缺氧。但應避免氧中毒,增加周圍血管阻力,反而減少腦血流量。
⑹鈣通道阻滯劑的應用:利多氟嗪(lidoflazine)較硝苯吡啶、尼莫地平更少引起低血壓和産生心髒阻滯,臨床用於腦保護,劑量為1mg/kg。
⑺遊離基清除劑:維生素c、維生素e、硒酸????、l蛋氨酸、氯丙嗪、異丙嗪等。
⑻大劑量皮質激素:抑製血管內凝血、減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維持血腦屏障完整、減輕腦水腫、穩定溶酶體膜。常用地塞米鬆,首次劑量1mg/kg,維持量0.2mg/kg·h。
4.糾正電解質紊亂缺氧將造成酸中毒、細胞外液低鈉、低鈣和高鉀,必須糾正。常用的鹼性緩衝藥為5%碳酸氫鈉,亦可用11.2%乳酸鈉。
所需5%碳酸氫鈉量(ml)=[正常co2結合力(60容積%)-測得co2結合力/2.24]×0.5×體重(kg)
先補充半量,然後按情況增減。
所需11.2%乳酸鈉量(ml)=[正常co2結合力-測得co2結合力/2.24]×0.3×體重(kg)
用法同碳酸氫鈉。
5.腎功能不全的治療
⑴少尿期:限製進液量為500ml/d,熱量2,000cal,限製蛋白,衹給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如有高鉀,可用碳酸氫鈉或乳酸鈉和葡萄糖及胰島素促使鉀離子進入細胞內,並用氯化鈣對抗鉀離子對心髒的抑製作用。嚴重少尿或無尿時,應作腹膜或血液透析。
⑵多尿期:及時按尿量補充丟失的大量水和電解質。
心肺復蘇法:
應急要點
●任何急救開始的同時,均應及時撥打急救電話。
●搶救前,施救者首先要確保現場安全,確定病人呼吸、脈搏確實停止,然後再施行救助。
●施救者先使病人仰面平臥於堅實的平面上,然後自己的兩腿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跪於病人肩與腰之間的一側。
●人工呼吸法主要包括:口對口人工呼吸、口對鼻人工呼吸、口對口鼻人工呼吸等方法。采取口對口施救時,如病人口中有異物,要先清除,開放氣道,再以一隻手按住病人前額,另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將其下頦托起,使其頭部後仰;壓額手的拇指、食指捏緊病人鼻孔,吸足一口氣後,用口唇嚴密地包住病人的口唇,以中等力量將氣吹入病人口內,不要漏氣;當看到病人的胸廓擴張時停止吹氣,離開病人的口唇,鬆開捏緊病人鼻翼的拇指和食指,同時側轉頭吸入新鮮空氣,再施二次吹氣。每次吹氣時間:成人為2秒鐘,兒童為1至1.5秒鐘。
●胸外心髒按壓法:施救者以靠近病人的下肢手 (定位手)的中指沿病人的肋緣自下而上移動至肋緣交會處 (劍突),伸出食指與中指並排,另一手掌根置於此兩指旁,再以定位手疊放於這衹手的手背上,手指相扣,貼腕蹺指,手指蹺起勿壓胸肋,以髖關節為軸用力,肘關節伸直嚮下壓 (垂直用力),手掌下壓深度為3.5至4.5釐米,每分鐘約做100次。
●胸外心髒按壓法與人工呼吸法應交替進行,比例為:單人操作,心髒按壓15次,吹氣2次(15:2)。雙人操作按5:1進行。吹氣時應停止胸外按壓。
專傢提示
●心跳驟停時間不長時 (3至4分鐘內)可進行心肺復蘇法。
●實施心肺復蘇法時,應將病人仰臥在平地或硬板上。
●進行胸外心髒按壓時,衹用掌根部,手指不要壓病人胸肋,以免造成肋骨骨折。
●有條件時,最好請專業人員操作。
●施救者在體力允許條件下,應連續對病人實施心肺復蘇法,盡量不要停止,直到病人恢復呼吸、脈搏,或有專業急救人員到達現場。
心肺復蘇術2005版國際指南
2005 年國際復蘇聯盟(ILCOR)重新修訂了心肺復蘇術(CPR)的推薦方案,2005 版“CPR”國際指南與我國以前臨床實施的“CPR”步驟的有一定差異。
一、復蘇指南2005 中的主要變化
1 有效的心髒按壓 進行CPR 時,要有效的胸外按壓纔可能産生適當的血流。要求急救人員應“用力和快速地按壓”,按壓頻率100 次/分鐘。
2 CPR 按壓/通氣比 建議對成人患者實施CPR 時,按壓/通氣率均應為30:2。而嬰兒和兒童CPR 時,建議按壓/通氣比率為15:2。
3 人工呼吸 每次人工呼吸應在1 秒鐘以上,急救員應見到胸部起伏,應該避免過度吹氣(超過建議的時間)或吹氣過用力。
4 現場電除顫 需電除顫時,應給予1 次電擊,而後立即進行CPR,應該在給了5 組30:2的CPR(約2 分鐘)後再檢查患者的心律。如無效可重複,每次除顫電擊能量建議成人室顫(VF)、無脈搏室性早搏(VT)使用單相波首次和係列電擊的能量為360 焦爾(J)。
二、基礎生命支持(BLS)最為重要的內容
1 單人急救應采用的院前程序確定成人患者無反應,應該首先打電話,目的是急救人員帶來自動除顫儀(AED)。對無反應嬰兒或兒童,應該“首先行CPR”,約5 個循環CPR 後再求救。
2 如果患者沒有呼吸,急救人員應給2 次人工呼吸,並應立即開始30 次胸外接壓與2 次人工呼吸周而復始的CPR。在啓動急救係統(EMS)專業人員攜AED 抵達前,急救人員應不間斷地CPR。
3 每2 分鐘急救人員應相互輪換按壓。
4 高級氣道支持的CPR 一旦放置了高級氣道,急救人員不用再中斷按壓進行人工通氣。
取而代之,以連續100 次/分鐘頻率進行按壓,不再需暫停按壓行人工通氣。
5 室顫緻心髒驟停時按壓或電擊當急救人員目擊成人心髒驟停,且現場有立即行AED 條件,應盡快使用AED。此建議適用於在醫院工作或現場有AED 機構中的急救人員和醫護人員。現場有1 位急救人員以上者,在用AED 前,1 位應行CPR。另1 位打開AED 開關和貼附AED 電極,並在儀器分析患者心律前,另一位急救人員應繼續行CPR。 | | - :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 |
|
|